今天是:  | 网站首页 | 名校推荐 | 小学试卷 | 初中试卷 | 高中试卷 | 免费课件 | 免费教案 | 如何获点 | 
  | 教育教学 | 免费论文 | 网站留言
您现在的位置: 名校试卷网 >> 教育教学 >> 数学教学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合作学习与教学初探           ★★★ 【字体:
合作学习与教学初探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11-8    

《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因此,课堂教学就是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的过程。通过动手实践,合作交流,总结规律,解决问题。这样,不但能培养学生的探索及创新能力,更重要的是能让学生学会与别人合作的方法和能力。 为此,本人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探究实践了 “ 合作教学 ” 模式,本文就此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和体会,借以抛砖引玉,以期得到同行的指正。

一、合作学习的必要性:

合作学习适应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他们用不同的视角观察事物,用共同的方式探究新知,在合作中一起交流和讨论问题,在合作中获得知识与技能,培养情感、态度及价值观。它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各抒己见的民主氛围,使学生主动参与的能动性得到进一步发挥,使同学间的友谊得到升华,集体主义观念 ( 团队精神 ) 得到加强。通过合作交流学习,不仅能使学生获取必要的学科知识,而且对提高每个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交际能力及合作意识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是一种极为有效的学习方式。

1 、激活学生的思维

初中学生的思维受环境影响较大,常常会碰撞出绚丽的思想火花,然而他们的思维又常常是稍纵即逝的。伙伴之间的合作学习,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安全的、融洽的、自由的环境,为他们积极的思维活动创造了条件。讨论不同于物品交换,合作学习交换的是思想,有效的小组讨论,激活的是学生的思维,必将产生 1+1 > 2 的效果。
2 、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传统教学中,教师和个别学生的一问一答,即使学生的回答完全正确,但对其他大部分学生来说,其语言训练水平却难以得到提高。另一方面,学生只用耳朵听,一般只能吸收 5 %~ 20 %的信息。而当学生之间互相合作时,每个学生又是老师又是学生又是听众,他们耳、口、眼、脑并用,这样,不仅每个学生独立在课堂内表情达意的语言训练次数和时间相应地增加了许多,而且教学单位时间内的效率也大大地提高了。
3 、相互交流情感
学生在课堂上应有其愉悦的情感生活的需要和权力,合作学习就比较好地满足了青少年的交流欲望,得到了他人的尊重, 获得了成功和分享成功的需求。
4 、增强同学之间的凝聚力
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小组与小组之间的竞争,能促使小组成员间的相互团结,使每个同学的能量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所以,要定期对任务完成好,合作共处表现好的小组评选 “ 优秀小组 ” 、 “ 红旗小组 ” ,以给其他小组树立榜样,形成相互赶超,在竞争中共同提高的良好局面。
二、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

(一)合作学习的组织形式:

1 、 学习小组的建立

小组以 4 至 6 人为宜。分组时应该考虑各组之间各方面能力都相对均衡,如:学习基础的高低、发言的积极性、性格内向和外向、组织能力等,这样各组之间更具有竞争意义,更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小组内成员的搭配就应该做到科学、合理。一般遵循以下两个原则:一是异质搭配的原则。异质是指同一小组的学生在知识、情感、态度、能力等方面应该是不同层次的,这样便于取长补短,互相帮助,共同提高。二是男女搭配的原则。就是各个小组内的成员男女比例应基本相同,这样可以优势互补,有效地促进组内的合作与组际的竞争。组与组之间的相对平衡,也有利于合作学习的评价。 组内设小组长一名,负责组织组内成员的合作学习。对小组长人选的确定,既要考虑组内成员的意见,还要看个人能力。为使全体成员都能获得锻炼的机会,小组长亦可实行轮换制,同时要加强小组长的培训工作。

1、 学习小组的分工
在小组中,人人都是学习的主体,所以要培养组内成员的责任感和合作精神,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分工一定要明确:由谁组织,以哪种方式发言,同学发言时其他同学做什么,由谁进行归纳总结,由谁记录,同学记录时其他同学做什么等等,总之,要求小组各成员任何时候都要明白自己现在该做什么。只有细致明确的分工,成员的责任感和合作精神才能得以培养,学习任务才能顺利完成。
小组分工要实行轮换制,可采用每周轮换一次的方式,开始时可以由教师组织、安排。为了便于操作,还可以将各成员进行编号,由教师统一分工。当学生的合作经验增多时可让他们自行安排。
如果需要各小组派代表发言,待小组活动结束后,教师可按小组成员的编号随机指定发言,这样,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认真听取,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 小组合作学习与教师角色
在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的中心是学生,教师是引导者、组织者和指导者。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能否有效的开展,能否达到预期的目标,作为扮演引导者和组织者角色的教师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二)合作学习运用的时机:

一项需要分工、需要大家共同完成的任务,是促成合作的最基本的条件。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 : 教师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乍一看 , 学生人生鼎沸,似为积极。但仔细一看却不尽然,虽有分工,但各人的工作基本能独立完成,缺少讨论、帮助和支持,这样的合作学习对合作意识、合作精神、合作能力的培养意义都不大。所以,教师作为引导者,应选择好合作学习的切入时机,实践证明,恰当地选择切入点是有效开展合作学习的关键。

1、 问题处于模糊、似是而非时,要组织小组讨论。如:在学习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时,先让小组内分工画出 图象,学生在列表、描点时自己基本能独立完成,但在连线时很有疑惑,究竟如何把描的几个点连起来,在学生独立作图的前提下,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内的讨论,这时学生都想看看别人是怎么作的图,并且针对不同的连线方法小组内展开讨论,最后师生共同总结方法,效果十分好。

2、 当问题具有挑战性、能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时,要组织小组讨论。如在学习北师大九上的一个课题学习中,让学生探究是否 存在一个矩形能使它的周长和面积都是原矩形面积和周长的 2 倍?可设置层次性的问题,先把原矩形的长和宽告诉为数字,再换成字母,此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可以配合动手实践操作),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非常高,学习参与程度也会非常大,对讨论热烈的小组,教师应及时给予表扬。小组合作学习后,教师对各小组所产生的正确结论(允许答案不完整)都应该予以充分肯定,最后,由教师予以总结、讲解。这样的课,学生感兴趣、参与程度高,对所学知识的巩固率也高。
3 、对知识的查漏补缺,组织小组学习更有效
这一点有两个方面的意义,其一,当前班级学生人数普遍较多,教师很难做到在课堂上直接为每一个学生解答所有的疑点。而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上述问题的解决便成为可能。其二,对一些开放性问题,各成员可以各抒己见,目的是在多角度、多侧面的讨论探究中,使学生的认识更清楚、更全面。

总之, 内容的选定是合作学习能否成功进行的关键,一个好的研究问题是合作学习成功的基础,对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什么样的问题适合合作学习呢?关键在于提出的问题能否提供合作的契机,是不是值得讨论。如果提出的问题过于简单,或学生不感兴趣,小组讨论将变成一种形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选择有利于产生争论的、有价值的、 开放性的内容 ,或者是 对多数学生有困难, 个人难以完成的, 本身就要多人一起合作才能解决的 内容。同时还必须选择恰当的时机进行,如学生思考出现困难时、方法多样、意见不统一时,或者 当问题处于模糊、似是而非、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时,则更能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值得注意的是, 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不能游离于教学之外,不能为赶时髦而开展小组活动。有些教师为了展示课堂的热烈气氛,常常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课堂无效提问、无效合作讨论过多。甚至有人误认为学生反应积极,就是主动参与,就是面向全体。表面上看学生都参与了,课堂气氛也很活跃,但仔细分析便会发现,思维的深度、广度不够,导致的结果是传统的东西没有了,新 的内容又没掌握。在这样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缺乏实质性参与,合作学习的价值不能真正体现出来。

实践证明,若仅 为了师生、生生 “ 合作 ” ,就进行小组讨论;为了完成多个教学环节,课堂上就开展许多活动,占用有限的学习时间。这样, 课堂内的讨论与交流 仅为追求表面形式,则反而更远离新课程的要求。

(三)合作学习的过程 :

在确定好合作学习的内容后,不仅学生之间要相互合作,师生之间也要相互合作,营造心理相融的学习氛围。教师是学生的重要的合作伙伴,教师要信任学生,也要让学生相信教师。教师要展示自己的个性及魅力,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教师要把握好学生学习方式及学习内容的呈现,适时组织学习方法及知识的交流,给学生以鼓励,形成激励机制,同时引导学生用准确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通过教师和学生的互动方式,拓宽和丰富学生的知识,激发学习兴趣。

当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探索并寻找答案时,要放手让学生活动,但要避免学生兴奋过度或活动过量,应当具体研究怎样放,怎样收;什么时候放,什么时候收。有时 讨论中出现“争执不下”的现象,我们要注意教给学生一些沟通的技巧,如多查找相关资料,多做思考和交流,去除自我为中心的思想、专心倾听别人发表意见、不随便打断别人发言、能够整合不同的观点、汲取彼此的智慧,尊重事实、形成共识等。

在进入教师的指导阶段时,要先搜集各组汇报的疑惑,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学生可以解决的问题就不用去指导,学生没有解决的问题,要做到有效的指导。 尤其应注意的是,当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时,教师不能站在一旁无所事事,须知此时是捕捉学生发言中有价值的东西的良机。此时教师应以听、看为主,把注意力集中在了解上,在此基础上,迅速地思考下一步的教学应作哪些调整,哪些问题值得全班讨论,哪些问题需要教师讲解。教师要做出最恰当的选择,才能引导学生深入讨论,挖掘问题的内涵和外延。只有这样,才能发挥教师的作用,更有效地促进合作学习。

(四)合作学习的效果及评价:

合作学习的评价与传统教学的评价有很大不同。传统的教学评价强调的是常模参照评价,关注个体在整体中的位置。这种竞争性的评价是有局限性的,它把是否 “ 成功 ” 作为衡量学生优劣的唯一标准,脱离了大多数学生的实际。在这种评价方式下,只有少数学生能够得到好名次,获得分数意义上的成功, 教学活动是以培养一流的“考生”为目标, 而大多数学生则注定是学习的失败者,这不利于大多数学生的发展。有鉴于此,合作学习把 “ 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 ” 作为教学所追求的一种境界, 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更关注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学习兴趣与积极情感体验等方面的发展,教学活动则是以培养高素质、会学习的“学生”为宗旨。 同时也将它作为教学评价的最 终目标和尺度,将常模参照评价改为标准参照评价,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把个人计分改为小组计分,把小组总体成绩作为奖励或认可的依据,形成 “ 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 ” 的新格局,使得整个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转向大家合作进步。尤其是 “ 基础分 ” 和 “ 提高分 ” 的引入则是合作学习评价的一个非常显著的特色和创新之处。所谓“基础分”是指学生以往学习成绩的平均分;而“提高分”则是指学生测验分数超过基础分的程度。引入基础分与提高分的目的,就是尽可能地使所有的学生都有机会为所属小组赢得最大的分值,指导学生的着力点定位在争取不断的进步与提高上,只要比自己过去有进步就算达到了目标。另外,为了体现评价的公平性,标准参照评价还注意根据学生以往的学业成绩(成绩以 A 、 B 、 C 、 D 、 E 五个等第划分),安排同等生(如 A 等生与 A 等生、 B 等生与 B 等生)一起分组测验,测验的难度尽量有梯度。各测验组的每个成员的成绩都与原属小组的总分挂钩, A 等生小组的第一名与 B 、 C 、 D 、 E 等生小组的第一名所得的分值完全相同。这种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合作竞争,最终会导致全班学生无一例外地受到奖励,取得进步,并由此走向成功。合作学习以标准参照评价为基本手段,以小组总体成绩为评价依据来决定奖励与认可的做法,有利于我们走出应试教育的怪圈,实现教学评价的科学化。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