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 网站首页 | 名校推荐 | 小学试卷 | 初中试卷 | 高中试卷 | 免费课件 | 免费教案 | 如何获点 | 
  | 教育教学 | 免费论文 | 网站留言
您现在的位置: 名校试卷网 >> 教育教学 >> 历史教学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浅议历史课中的层次结构法教学           ★★★ 【字体:
浅议历史课中的层次结构法教学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11-26    

浅议历史课中的层次结构法教学
浙江省温岭中学历史组   林仁明

何谓层次结构教学法,即是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将课本中的各个组成部分的知识体系,按照事物发展的规律而有层次地排列,逐层、准确、连贯而又有效地传授给学生的方法。这种方法的好处是,一是把复杂的知识体系通过结构法加以化繁为简,便于学生掌握;二是把复杂的知识层次化,显得井然有序,便于学生记忆,巩固率较高。三是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因为学生认识事物是由浅至深,由易到难,逐层深入的,层次结构教学法就体现学生这一认识特点。因此,在历史课中运用层次结构法进行课堂教学,将会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又会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同时,对于我们实施素质教学,又是有其积极的意义。那么,如何将层次结构法运用到历史课堂教学中去呢?我现以历史教学内容为例具体地谈点做法。

首先,说说历史事件的层次结构教学法。历史事件有简单的也有复杂的。对于复杂的历史事件,学生掌握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比如说“五四运动”这一历史事件,它包括了在怎样的背景下发生,经过怎样,结果怎样,对当时中国有哪些重大影响等重要问题,同时,它牵涉到一些重要的历史人物(有正面的,也有反面的),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时间的推移,地点的变换),主力军的作用和先锋模范的作用,有群众基础的广泛性等问题,还有与国际背景有密切相关的事件,既显得头绪繁多,内容庞杂,使学生学起来很容易顾此失彼。但运用层次结构法就会使难度大大降低了。“五四运动”经历虽较复杂,但把它分成背景、经过、结果、意义四个层次,就显得简单多了。当然,这样简单的四个层次并不能说明“五四运动”的本质特征,也不能揭示出“五四运动”的内含。如果我们再把背景这一层次再作划分,分成国内背景和国际背景两个层次;国内背景又可以划分成三个小层次,一是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二是工人阶级队伍的不断壮大,三是新文化运动的启导作用;而国际背景又可划分成二个小层次,一是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二是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上的失败,这既是五四运动的直接原因,又是导火线。这样多层次的背景内容,通过层次结构法介绍出来,既全面,又层次分明,给学生留下了较深刻的印象。假如,我们又把运动的经过再作层次上的划分,就又可分出两大层次,即学生运动爆发阶段和工人运动兴起这样两个阶段。学生运动从5月4日开始至6月3日之前,运动中心在北京;发展过程又可分集会、游行、火烧赵家楼三个阶段;这阶段,学生起着先锋模范作用。6月3日以后,工人阶级声援学生运动,成为运动的主力,运动中心在上海,然后逐渐波及全国各大城市;同时,各大城市的手工业者、市民、广大群众也都投入了这场运动,使群众基础大大地扩大了。从此,中国的无产阶级开始登上了政治舞台,由此,中国革命也开始进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五四运动的斗争结果怎样,又可分成三个层次来掌握,一是迫使北洋政府当局释放了在运动中被逮捕的学生,二是迫使北洋政府撤掉了三个卖国贼的职务,三是在中国人民的正义呼声下,中国代表团拒绝了在巴黎和会上的签字。由此可见,五四运动取得了反帝反封建的初步胜利。再如,其运动的历史意义也可分成二个大层次,一是性质,二是历史作用和影响。其性质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最早由学生、工人和市民掀起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历史作用和影响又可分成四个小层次:1、青年学生在运动中起了先锋作用,中国工人阶级在运动中发挥了主力军作用,李大钊、陈独秀等是五四运动的领袖人物。2、它比辛亥革命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3、他的伟大功绩在于启导广大人民的觉悟。4、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

通过以上这样层次分明的讲解阐释,学生很容易地掌握了五四运动的整个过程和历史作用及影响,并留下了较深刻的记忆。

诚然,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历史事件的教学活动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如何提高历史事件的教学效果,我想,运用层次结构教学法就可以收到显著的效果。比如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内容、事件、国家、人物、地点、时间等都比五四运动的经过复杂得多,但我运用层次结构教学法后,就收到化繁为简、效果明显的作用。我把较复杂的这部分内容分成大战的爆发之前、初期阶段、扩大阶段、转折阶段、结束阶段、深远意义六个大层次来教学、讨论、巩固,结果收到要点齐全、重点突出、难点不难的效果,学生反映说:“省力、省时、易懂、易记,印象深刻。”

其次,说说对历史人物进行评价的层次结构教学法。如何正确地、全面地辩证而又公正地评价历史人物,这是学生必具的能力。但实际上学生在评价历史人物时,往往要么肯定一切,要么否定一切,要么失之公正,要么失之偏颇,这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如何突破这个难点,我认为运用层次结构教学法就可以达到解决这个难点的目的。比如孙中山这个近代史上的伟大人物,他的活动牵涉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后半期和新民主主义的上半期,时间跨度大,活动的空间牵涉到国内和国外。由于他本人的阶级局限性和时代的局限性,他的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充满了艰巨性,又经历了曲折性,致使辛亥革命最终以失败而告终,但他反封建而开革命之先河,创中华民国之根基,其光辉业绩,永远彪炳史册。在教学过程中,我把对孙中山的评价分两个层次来进行,一是集史,二是评论。集史,即是让学生认真地阅读课文,把孙中山一生革命活动(史料)全部找出来,按时间顺序排列起来,让学生讨论后又按早期活动、辛亥革命期间、辛亥革命以后、晚期的革命活动这样四个层次来划分史料(活动史料)。这样,孙中山一生的活动史料就显得非常清晰。接着,我把孙中山的评价(主要是理性认识)分成两个层次,一是功绩,二是阶级局限。教学证明,在实行层次结构教学法过程中,只要我们有效地发挥学生积极参与的主动性精神,就能使他们较容易地提高对历史人物的评价能力。

再其次,说说章节内容中逻辑层次关系的层次结构教学法。历史课文中的章节,基本上是一个单元的内容。这一单元的内容又是按事物的发展顺序(规律)而排列的。比如《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中的第一章《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兴起》,一共有四节,四节之间的知识内容有着必然的联系,共同说明了资本主义在欧洲是怎样兴起的这个中心问题。我们完全可以顺着这样的思路来理清这四节之间的逻辑层次关系:假如没有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商品经济怎能会发展,新航路怎么会开辟起来呢?假如没有新航路的开辟,又怎么会有早期殖民的侵略活动呢?假如没有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和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文艺复兴运动又怎么会勃然兴起呢?假如天主教会不是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又怎么会出现宗教改革运动呢?假如西班牙统治者及其天主教会的专制统治不去束缚尼德兰资本主义的发展,又怎么会出现世界历史上第一次成功的资产阶级革命呢?因此说,教材这样的安排顺序,体现出教材严密的逻辑性和层次性。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只要抓住这种严密的逻辑性和层次性,就能把这一章节讲得清清楚楚,条理分明,层次井然。于是,我就根据这四节内容之间的必然联系,设计了这样的层次结构:

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兴起

一、经济形态的变化——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

二、寻求发展的手段——新航路的开辟→引发西欧国家早期海外殖民扩张(原始资本的积累准备)                    

三、意识形态的要求  

文艺复兴运动

                              ——思想基础

宗教改革

----解除精神枷锁

四、开辟发展的道路----尼德兰革命(促进成为典型的资本主义国家)

这样的设计,就较好地体现出课文中的逻辑层次关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避免死记硬背历史知识的缺陷,使他们懂得记忆历史知识应把它放到历史大背景中去联系记忆的方法。当然,这种层次结构教学法也适宜于单元复习和章的复习教学。因为,它可以把单元间或章节之间的层次清楚地揭示出来,而且又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也表述得清清楚楚,就能使学生更好地把握单元间的整体知识,使学生形成由知识的面到单元间的知识“网络”结构,从而居高临下地掌握好单元间的基础知识。

以上谈了层次结构教学法在历史事件中、对历史人物评价、对章节内容中逻辑层次关系的教学。事实上,我们在历史课中比如对历史事件的评价、对历史意义和影响的分析、对运动的阐述、对重大战争的叙述、对指导历史地图的阅读、或者对于材料分析题和问答题的解答指导和回答等,都可以运用层次结构教学法。因为,层次结构教学法完全符合事物的发展层次,也符合人们的认识规律。总之,在历史课堂中实施层次结构教学法,就会使教学层次感更强,课堂结构更紧凑,教学效果更加有效,学生能力提高更快。因此,我们完全有必要去探索层次结构教学法的规律和技巧,以便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历史课堂教学。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