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 网站首页 | 名校推荐 | 小学试卷 | 初中试卷 | 高中试卷 | 免费课件 | 免费教案 | 如何获点 | 
  | 教育教学 | 免费论文 | 网站留言
您现在的位置: 名校试卷网 >> 教育教学 >> 历史教学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让历史教学从知识王国走向生命世界           ★★★ 【字体:
让历史教学从知识王国走向生命世界
--一对《二战后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一课教学的反思
作者:汪功有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11-26    

舟山中学  历史组    金雅红    3 l 6000

 一、案例回顾   

    这是今年五月的一天,象往常那样,我早早来到了高二9班的教室,今天要学习的是《二战后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重点是讲战后欧洲的联合。事先我已经对这部分内容作了精心的准备,选取了丰富史料,并设计了一连串有一定梯度的问题,感觉胸有成竹。导入新课后,我开始抛出一个一个的问题:西欧为什么要联合?西欧为什么能联合?你认为西欧能联合的关键因素是什么?英国起先为什么不加入共同体?欧共体成立后,其发展呈现什么趋势?欧洲逐渐走向联合产生了哪些影响?……接踵而至的问题,使得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思维也处于激活状态。问题一个一个得到解决,教学的重点部分快结束了,我满意地进行过渡:“欧共体发展到今天的欧盟,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最大的区域组织,不仅对欧洲而且对整个世界的经济政治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大家知道吗,02年的7月,非洲联盟也成立了,它标志着非洲告别了争取民族解放与实现国家独立的旧时代,开始了迎接挑战与共图和平发展的新时代。这说明区域化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突出特点,有关内容我们将在以后学习到。下面……”

    我正准备转入最后一目“矛盾与问题”的教学。有个学生突然象发现新大陆一样说:“欧洲有欧盟,非洲有非盟,那亚洲为什么就没有亚盟昵?…”“是啊。”“是啊。”很多同学都在下面小声议论起来。大家的眼睛一下子都盯住了我。问题突如其来,我飞快的思考着应付的办法:还有十多分钟就该下课了,如果就这个问题展开,那么今天的教学任务肯定是完不成了。如果用“这个问题以后再探讨吧”这种类似“外交辞令”的推托,自然能够继续把学生引入我精心准备的教学程序中。但是,学生瞬间产生的思维火花、探求新知的好奇心都将可能由此熄灭。短暂的“思想斗争”后,我决定搁置原先的教学设计,和学生共同投入对新问题的解决。(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我决定把问题反抛给学生。)

师:看来大家对这个问题都很感兴趣,下面我就请同学们运用我们刚才分析欧盟怎样形成的方法,看看现在亚洲有没有具备形成“亚洲联盟”的条件?  (生开始积极思考,前后左右同学之间也开始热烈交流。)

    生小贺:我认为已经具备了一些。欧盟是由欧共体逐渐扩大组织规模提高一体化程度后形成的,那么我们亚洲不是已经有了一个东盟吗?我在报纸和电视上经常看到有关东盟的新闻的。而且中国、日本和韩国都在参加他们的首脑会议呢。既然有这样的基础,我觉得首先从我们东亚、东南亚开始联合,前景也应该挺乐观的吧。(说完,他略带着得意的神情坐下了。一些同学看起来也挺赞同他的观点的。)

 生小周:我不同意这个观点。我觉得东盟与欧共体根本不能相提并论。(师:为什么?)这个我也说不好。(众生笑)而且东亚的联合也存在很多问题吧,就说我们中国和日本吧,一会儿教科书问题,一会儿钓鱼岛问题,一会儿台湾问题,一会儿东海油气问题,闹得不可开交,还联合呢?我看,不要大打出手就够好了。(生大笑)

 生小沈:是啊。西欧能够联合起来的一个关键因素是法德和解,东亚要想结成联盟,我想中国和日本也应该是个关键因素吧。我同意小周的观点。我觉得现在要形成亚洲联盟条件根本就不具备。刚才小周已经讲到东亚的一些情况,其实从整个亚洲来讲,情况更加复杂。前面我们刚刚讲过,西欧能够走向联合,不仅是大家都想联合,更由于他们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及经济结构、政治制度、历史及文化传统比较相似。可是亚洲各地区之间经济发展很不平衡,象日本、新加坡、韩国这些国家经济是比较发达的,中国则正在崛起,可是象东南亚和南亚一些国家就很不发达呢。西亚有些产油国是富但有的经济发展却面临很大问题呢,象伊拉克。(众生笑)第二呢,我觉得我们亚洲吧,政治制度的差异性也是很大的。第三,亚洲各国之间的历史文化传统好象比欧洲要复杂得多,尤其是西亚地区。第四呢,我觉得亚洲地域广阔,地形复杂,客观上也不利于彼此之间的联合吧。总之,要联合太难了。(众生鼓掌但是同学小曹要求发言。)

生小曹:老师,我记得我们高一时学过亚非会议,那么多国家参加会议,大家的政治经济情况等也都是不同的,可是后来大家不是在我们周总理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下达成一致了吗?那么现在我们亚洲各国也可以在“求同存异”方针下进行联合呢?  (这时,下课的音乐响了。我有些为难:讲下去还是不讲?但是没想到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要求:“老师,你讲下去,讲下去呀。”)

师:很好,小曹能联系以前学过的知识。但是大家想一想,当时“求同”主要是求哪些同昵?(生答)对,主要是共同反殖、反霸,并不是要建立一个较稳定的组织,因而对各国的经济、政治等等方面的要求不高。而一个类似欧盟的“亚盟”,其最终的目标就应该是追求经济(甚至包括政治)一体化,它对各国的经济、政治等方面的趋同性要求跟亚非会议是肯定不能同日而语的。前面几位同学的发言已经就这一点发表过自己的看法了,下面老师来简单地总结一下。亚洲在短时间之内是比较难以出现象“欧盟”那样高度一体化的组织的。因为一,亚洲是全球经济发展最不平衡的地区。这个我们将在后面的章节中学到。二,亚洲的区域合作,目前也没有一个有号召力的“领头羊"。日本经济是发达,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以及它和亚洲国家关系的现状等原因,它很难发挥作用。中国和印度,由于目前经济发展水平不够,也带不了这个头。三,亚洲是世界上各种矛盾最错综复杂的地区。它是世界上文化、语言、民族、宗教、社会形态最多样的地区;亚洲是历史上遗留的领土领海争端,宗教、民族冲突最严重的地方,集中了当今世界许多“热点”。四,还有,亚洲在地缘上是中、美、日、俄四大国利益交汇的地区,以大国为背景的矛盾摩擦多。这些都为亚洲的区域合作带来很多不利的因素。当然亚洲现在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我们希望亚洲各国抓住机遇,顺应经济全球化的潮流,坚定不移地走合作之路,亚洲的明天一定会更美好的。(下课后,我走出老远,还听到同学的议论声。)

二、教学反思

1、成功之处。第一,通过搜集关于欧洲经济一体化原因的各种资料,史实证据,使学生明确了“史由证来,论从史出”的学史方法。第二,通过以欧盟形成为例来分析探讨所谓“亚洲联盟”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第三,通过对亚洲有关问题的探讨,把历史与现实结合起来,激发了学生学史的积极性,体现了历史的时代性,同时又为下一步学习战后亚洲经济发展和世界经济发展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2、不足。第一,对“东盟”和欧共体为什么不能相提并论这个问题没有进行解决;第二,留下来给学生讨论“亚盟”的时间不够充足,对“亚盟”能否形成的分析还失于简略。设想:如果把这个问题作为研究性学习的课题,让学生通过课后收集资料,再讨论解决,参与的面会更广,效果也会更好。

3、启示。

第一,新课标下教师应改变传统的备课理念,让课堂更有生命力。没有用心设计的教学是不科学和不负责任的,但是教学设计不能走向另一个极端。以往的备课,我大多着重在设计教学过程,每一个环节都在精心安排。每一个子目怎么讲,要向学生提什么问题,期待学生作出怎样的回答,甚至这一目与下一目之间怎样过渡的句子都一一设计好,就象上面我这一堂课的设计。上课就是让学生在自己设计的“套子”转。说实话,我并没有意识到这有什么不对。因为经过这样设计后上课都是比较“完美"的,不会出什么偏差;因为学生似乎也挺喜欢我的课。但是现在我联想到这节课,忽然觉得这种“完美”其实正是问题的症结所在:因为它把学习的主体一一有生命的学生当作了无生命的物体,任由教师来操作。这种教学下的学生,自然就越来越不能发现和提出问题,这样的课堂自然也就越来越“完美”了。所以教学设计不必面面俱到,抓住教学实施中的大方向、关键点,把握整体目标走向就可以了,而要留出一定的空间和时间给学生进行思考、发挥。就象下围棋,棋手总是要“胸有大局”,但不拘泥于一子的得失,总是根据“盘面”的具体情形,随时灵活调整每个棋子的落子方位,有时他想在这里布一小局,可对手进行干扰,那就不得不调整到另一处布局,教学也应如此吧。这样的上课,有时可能会出现一些“不和谐”,但正如聂幼犁先生所言:“我们宁愿为它种上虽然不是完美的,甚至是有相当缺点的,但却是生机勃勃的幼苗;而不是埋下在形式上虽然十分完美,但实质上却是‘旧药新汤’的种子。”

其次,要改变传统的评课理念,让知识更有生命力。从传统的评价角度来看,这堂课无疑是很失败的。因为传统理念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追求的如何认真地把自己这堂课的教学内容全部教给学生,与教学内容无关的东西则应该舍弃。而我这堂课一未完成原先的教学内容(还有一目内容未讲),二是引入了与本课无关的关于“亚盟”的问题,第三,拖堂六七分钟。但是为什么这节课能激发学生巨大的兴趣,甚至他们主动提出让教师拖堂呢?我想原因无非有二:一是对后半部分与课文“无关”的内容的处理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把学生真正视为有生命的学习主体;二是把学生从课本带入了有生命的现实世界,把历史与现实紧密地联系起来了,使知识变得有生命。由此我想到现在评价课堂教学效果的观念也应该随之改变。一堂课成功与否,关键有二:一看它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有没有最大限度调动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与热情,有没有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二是教师的主导是如何体现的,是重在“教教科书”,教给学生历史知识;还是重在“用教科书教”,教给学生学史方法,培养学生的学史能力。

    第三,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让教师更有生命力。新课标特别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因此课堂的情况更加干变万化,教师既要善于引导学生,又要善于驾驭课堂,没有充分的积累是不够的。象上面这堂课,如果不是我平时比较喜欢看些环球时报之类的报刊杂志,关于“亚盟”这个问题显然是无法解决了。现在的历史就好象是一门综合性的课,很多问题如果你不结合政治、地理等学科的知识,根本无法解决。所以教师要终身学习,不时给自己充电。不仅要熟悉本专业领域的有关内容,而且必须广泛涉猎各学科的知识,要从“专家”到“杂家”。同时,高中生关心时事的很多,象上面提到的小沈同学,从他的回答当中很显然可以看出有平时时政大事方面的积累。这是他们年龄增长和认知发展的明显例证。学生的需求自然应该纳入教师的视野中来,所以我们教师平时也应该做有心人,多关注时政大事,绝不能整天钻进古纸堆中出不来。总之,只有知识结构完善、文化底蕴浓厚的教师,才会是在新课标下的课堂上驾轻就熟,游刃有余的有生命力的教师。   

    让我们大家都能在不断提升自己的过程中,认真地去为历史教学实现从知识王国到生命世界的转变出一份力吧。是的,“我不能改变这个世界,但我可以改变我的课堂。”
 

参考文献:

l、《论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目标的确定》,《历史教学》2OO5年第七期P67
2、历史课程与教学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 003—
3、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S],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