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 网站首页 | 名校推荐 | 小学试卷 | 初中试卷 | 高中试卷 | 免费课件 | 免费教案 | 如何获点 | 
  | 教育教学 | 免费论文 | 网站留言
您现在的位置: 名校试卷网 >> 教育教学 >> 历史教学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从文综高考插图测试看中学历史教学           ★★★ 【字体:
从文综高考插图测试看中学历史教学
作者:汪功有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11-26    

舟山中学     朱海燕

(此论文在2004年获市历史论文评比一等奖,省二等奖,并发表在《教学月刊》2004年第10期(上))

古之学者,为学之要,左图右史。图文相辅相成,图史难割难分。现行的中学历史教材图文并茂,正文间插图与文字相互照应、相映成趣,突出了直观性、互补性、启发性和教育性,有效地诠释、充实、拓展和深化了教材内容。历史插图的使用,不仅为教学活动提供了鲜活和珍贵的史料,而且开启了学生的思维和心扉,在实现课程目标“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上直接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从近年来文综高考命题走向分析,对历史插图的测试已成为考查学生综合素质和多项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广大中学历史教师应身体力行,重视加强对历史插图教学的实践和研究,主动迎合并尽快适应当今课改和高考的新形势。

2001年以来的近三年,与往年相比较,高考文综卷(历史部分)明显强化了对有关历史插图的测试,现特作概要分析。

2001年卷,共采用了13幅插图,其中历史插图4幅。客观题第25题采用了《圆明园某建筑遗址》的历史图片,考查其建筑风格。此题构思极为巧妙,图片运用甚为灵活。考生必须了解被选项中的每一种建筑艺术的所处时代及艺术风格,再观察图片中的建筑特点才能答题,主要测试考生的知识迁移能力。主观题第41题运用17-18世纪、20世纪初和20世纪60年代末三张不同时期的非洲形势图,反映非洲殖民地的历史变化。要求以图带史进行设问,既要阐明17-18世纪西方殖民者占据地区的分布特点和几内亚湾地区自然环境对当时殖民区域扩展的限制,又要指出图中20世纪初独立国家名称,还要结合所学知识,对不同时期殖民地变化情况及原因由浅入深层层深入进行分析,最后根据所学的政治常识说明民族独立对这些国家的意义。此题旨在考查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同时,在答题的过程中也使学生经受了一次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的教育。

2002年卷,共有9幅插图,包括2幅历史插图。最后两道综合题都以历史插图作为切入点,有机的融入了地理、政治学科的知识。第39题通过引用《清明上河图(局部)》这一生动的历史图片资料,要求探究北宋商业繁华和衰落的原因,用以考查学生的历史理论思维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第40题是《丝绸之路示意图》,通过设置“西汉和唐朝,在现今的天山山脉南北,曾先后设置了哪些军事行政机构?”、“‘葱岭’相当于今天的什么地方?”、“‘丝绸之路’上的敦煌莫高窟所反映的主要是哪一时期、哪种宗教的艺术成就?”等疑问,重在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此二题从历史图片切入,又走出图片,关照现实,注重学生的人文素养。通过“分析北宋后黄河该河段经常泛滥原因”、“古城开封将旅游业作为‘兴市之本’原因”、“敦煌文物经历千年保留完好原因”等研究性问题的设计,突出了解决环境问题的紧迫性和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达到了历史与现实的紧密结合,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

2003年卷,共有10幅插图,其中历史插图4幅。第37题材料二给出“沙漠之舟”、“犁耕”、“龟兹妇女采桑”、“驿使” 4幅嘉峪关地区魏晋墓砖壁画,设计了全新的背景材料和历史情景,要求考生能敏锐地采攫4幅壁画所反映的历史信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揭示魏晋时期河西地区的繁荣与西汉以来对西北的长期开拓的密切关系,分析汉长城如何促进了西北地区的发展。此题被视为2002年上海卷研究性学习典范试题“秦砖汉瓦”题的翻版,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图片的领会诠释能力和对历史事件的分析综合能力。

综上所述,文综高考历史插图的命制,力求以图叙史、佐证史实、充实文字、增强观感、启发思维、培养能力。在数量上,占了全卷插图近三分之一,图容量大,文图相得益彰;在形式上,种类繁多,形式各异,各自发挥着不同的功能;在内容上,丰富多彩,包容性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和人文素养。以上分析表明,借助历史插图从不同角度命题,测试考生的多项能力和综合素质,突出考查学生研究性学习和现代社会人本意识,必将是今后高考改革的趋势,这既体现了教学大纲和新课程标准的新理念,又形成了鲜明的特色。

文综高考加强对插图的测试,对中学历史教学产生了积极的导向作用。如何挖掘插图教学的潜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插图的教学功效,笔者以为可从以下三方面着力尝试:

1、以指导解读为起始点,读懂悟透插图的内涵。

读懂插图是分析史实和解答试题的前提。在教学中,教师应加强对学生解读插图知识的指导,务求读懂、领悟、吃透和消化。插图资料大体可分为历史地图、各类图片(包括人物图、形态图和布局图等)、统计图表以及漫画四类。

释读历史地图,首先要根据地图的名称及图例了解史实的地理位置、所处时期及地图所反映的主要内容。如《战国时期水利工程》,所处时期是战国时代,地理位置是中国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主要内容是战国时各国水利工程分布情况。其次要了解各种符号的含义,识别有关史实空间分布的特点,认识历史事态的演变进程,从而寻取地图所含的历史地理信息。如上图反映战国时秦国发达的水利工程,图例表示著名的都江堰、郑国渠,为秦所在的关中地区和川四平原农业生产的发展提供了便利,是秦逐渐成为七国中最强的国家和秦统一中国的物质基础。

对各种图片的识认,人物图要识别其服装、形貌,做好重要人物的比较和生平事迹的评述。形态图要把握其特征,了解背景,联系相关知识认识其反映的问题。特别是文物形态图,对于培养学生的历史的真实感,加深对史实的认识与理解,进而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大有裨益。如《乾陵的无字碑》教师要指导学生结合插图注解分析,对武则天的功过是非进行公正、客观的评价,以逐步形成历史地、辩证地分析问题的能力,为开展研究性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布局图,如唐长安、北宋东京、元大都、明北京等,要仔细观察其不同的风格,善于比较分析布局迥异的原因,并得出准确的结论。

统计图表有其的显著特点,是以原始数据或统计对比的方式反映某一时期现象。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分析数据,揭示现象和产生现象的原因,并得出规律性的认识,或证实某个研究性问题的结论。如《1967、1968年我国国民经济情况》、《1973年国民经济情况》,前一图表数据反映了67、68年国民经济大幅度滑坡,“文革”动乱波及经济领域是主要原因,后一图表表明73年经济回升,周恩来主持工作,着手恢复经济取得成效是主要原因。两表分析的结论是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漫画是借助讽刺、夸张、比拟、象征等手法,以简单明了的线条勾勒实体,达到针砭时弊的目的。特别是对历史人物和事件本质的揭露和批判常能切中要害,入木三分。教师要指导学生读懂漫画中的人物、特征以及漫画反映的问题。如《1962年的漫画:赫鲁晓夫与美国总统肯尼迪》,画中赫鲁晓夫和肯尼迪坐在导弹上比赛扳手劲,赫鲁晓夫大汗淋漓,肯尼迪的手随时准备按下导弹按钮。此漫画反映了古巴导弹危机,说明当时美苏争霸战略优势在美国的事实。

2、以探究求索为切入点,组织学生研究性学习。

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曾指出,研究性学习的六种重要能力归结到一点,就是通过已知去探求未知并解决问题的能力。2001年上海卷第37题北京老山汉燕王夫人之墓题为典型的研究性学习试题。该题以最新考古成就为背景,以汉燕王夫人(有复原头像附图)不明确的身世内容来考查学生的探索思考能力,富有研究性学习的探究性特征。开展历史插图教学,可从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切入,组织研究性学习。

首先,教师要善于设疑质疑,引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心理学研究表明,探究意识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本能,好奇心、探究心正是研究性学习的心理基础。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在教学中,要在无疑处设疑,在有疑处激疑。如张泽端的《清明上河图》教学,可先摆出金代以来的众多画家一致的观点,然后进行质疑。当学生发现画中的人物和场景与清明时节的春景不相符,经分析得出此“清明”非彼“清明”时,教师可进一步设问“清明”之原意。学生通过查找资料可知,此画实为张泽端进献帝王之作,“清明”暗指政治清明,是颂扬帝王之辞。在中国近代史教学中,笔者曾就《1929-1932年农村革命根据地示意图》和《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形势示意图》质问学生对两图的分布有无疑义。学生很快能发现两处根据地分布在江南、华北的差异。为此,笔者并不急于解答,而将此题作为研究性学习题目布置下去。学生在规定的时限内,上交了调研报告,见仁见智,很有创意。

其次,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挖掘插图中的隐性知识。比如《步辇图》,画面表现的唐太宗接见土蕃求婚使者时的情景是显而易见的,而此图反映的唐蕃民族友好交往的民族关系问题是隐性的。对此类问题,在学生感到困惑时,教师应适当适时予以点拨。象“嘉峪关墓砖壁画”题,在插图资料中所隐含的知识更为深刻。又如世界史上册中《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的漫画,可以设计以下探究性问题:此漫画的主题是什么?它反映了什么矛盾?这一矛盾是由何引起的?根源在哪里?该漫画所反映的矛盾是通过什么手段加以解决的?结果如何?这种矛盾能否最终得到彻底解决?通过这种思维能力的训练,养成学生主动发掘材料背后隐含信息的习惯,提高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再次,要注意插图资料的综合运用和开发。研究性学习往往是在一种新设定的情境下开展的。通过一组互有联系的地图、图片、图表或课本插图和课外图片等材料,创设新情境,开阔学生视野,激活学生思维。在世界史教学中,笔者曾把《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世界形势》、《联合国成立初期的会员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三张插图组合起来,让学生观察组图中西班牙的情况,学生提出了以下研究性问题:“在二战前已建立法西斯政权的西班牙在二战中为何没有参加轴心国集团?为何在战后成立的联合国中它又被排斥在外,而在稍后建立的北约组织中却被吸纳为成员国?”笔者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思考,互相交流探讨,寻求答案,达到了自主学习的目的。

3、以关注社会为联结点,全力张扬人文的关怀。

教育部2001年版《历史课程标准》明确课程改革要“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进而使学生学会辨证地观察、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加深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世界的了解,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养成现代公民应具备的人文素养,以应对新世纪的挑战。”倡导人文关怀,培养人文精神是新时期中学历史教学的一个新视点。在插图教学中如何培养人文精神?

一是要扣紧人物插图,展示人格魅力。在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已到来的今天,学生接受的信息和积累的知识日益丰富,但其道德水准、社会责任感、锐意进取精神等并非与时俱进。若长此以往,必将导致下一代人格的缺失,终为时代所淘汰。历史教材中大量的人物插图,都可成为教师展示典型人物人格魅力、陶冶学生情操的法宝。如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浩然正气,邓世昌“舰在人在,舰亡人亡”的民族气节,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献身精神,孙中山“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的抗争精神,陈铁军和周文雍把敌人的枪声和炮火作为自己婚礼礼炮的革命乐观主义,布鲁诺为坚持真理坦然赴刑献身科学的态度,等等。这一切无不震撼人的心魄,净化着人们的灵魂,借此可使之由衷地产生积极的审美情感。

二是要关注生态环境,增强环保意识。环保意识是反映人与自然环境和谐与可持续发展的一种价值观,是人类通过深刻反省自我与自然、社会关系的一种觉悟意识。笔者教学中国古代史时,从新图册中选取了彩绘的《唐开元时期边疆各族形势图》,图中突厥统治的势力范围呈淡绿色块,当时的蒙古草原美丽辽阔,天高云淡,草原牧歌,令人神往。学生由此很快联想到现今北方的沙尘暴、沙漠化,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着实令人震撼,环保意识油然而生。《黄河下游河道主要变迁示意图》插图教学,通过开展研究性学习,学生明白了黄河改道与古代农业经济的发展繁荣有关,但发达的农业经济背后,有对黄河流域的过度采伐,植被破坏,水土流失,致使环境逐渐恶化。在教学中,要让学生认识到只有人与自然相互和谐,人才能成为自然的人,自然才能成为人的自然。

三是要关照时代发展,培养历史使命感。人文精神实质上是一种人类的自我关怀,强调人的价值和需要,并在现实生活中努力去践行这种价值和意义。通过插图材料创设新情境,让学生在历史长廊中鉴古知今、关注现实、启迪未来,以增强历史使命感,激发其报效祖国的感情。2002年上海卷第37题上海滩及附近160多年苍桑巨变题即为范例。该试题要求学生观察和阅读不同时期的图片和文字材料,运用所学知识概要反映上海外滩及附近160多年间的变化和国内外背景,思考这一变化对今天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启示,然后联系中国政府申办“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要求学生为世博会贡献智慧和提出创意,充分体现了历史教学的人本思想和人文情怀。

历史插图教学要顺应当前课改和高考的新形势。在实践中应落实以下几点要求:

1.教师的“导”与学生的“学”要相结合。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确立人本思想,把学生当作有血有肉有思想有情感可塑造的人,一切教学活动要围绕学生来展开。教师要甘当“配角”,做学生求知征途上的领路人,凡事决不越俎代庖,对疑问加以引导和启发,适时给予点拨。 “导”的目的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图习惯,提高学生识认并运用插图的能力。因此,教师应结合教材文字,适量适度设计问题,既有知识的容量,又有思维的力度,激发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

2.教学培养目标与现实教学需要应相结合。运用历史插图培养学生各种能力,要以教学目标和教学大纲为依据,禁忌脱离教学需要随意引发。要以提高学科素质和能力为目标,把插图置于历史长河之中,多角度多层面挖掘丰富的历史信息,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和科学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师应根据知识讲授、能力培养、情感教育等需要,对历史插图进行取舍,制定适合教学需要的可行性计划,有步骤分阶段推进并实现目标。对于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应结合插图进行深入分析,并根据插图的不同类型和所起的作用,在教学中分轻重缓急一一予以落实。

3.多种能力培养与学生实际思维水平要相结合。中学生虽然具备了一定的理性思维能力,但不同年龄的不同对象以及相同对象在不同阶段思维水平各有差异。运用插图教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应从学生实际出发,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循序渐进。如高一阶段可以把教学重点放在了解历史插图反映的主要内容、识别有关史实空间分布的特点和认识判断历史事态发展变化上,着重培养学生概括阶段特征的能力。高二阶段可把重点放在分析历史资料信息、解读历史插图上,着重培养学生比较综合的能力。高三阶段则把教学重点放在识认运用历史插图上,着重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