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 网站首页 | 名校推荐 | 小学试卷 | 初中试卷 | 高中试卷 | 免费课件 | 免费教案 | 如何获点 | 
  | 教育教学 | 免费论文 | 网站留言
您现在的位置: 名校试卷网 >> 农林论文 >> 水产论文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城区饮用水源水质保护与保水渔业开发           ★★★ 【字体:
城区饮用水源水质保护与保水渔业开发
作者:佚名    论文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1-3    

    据报道, 某市水库是市饮用水源, 过去在水质管理中, 曾经既不准投放网箱, 也没有向大水体投放鱼种, 仅靠其野生鱼类的自然繁衍, 结果造成浮游生物过剩, 出现了生物污染现场, 造成了水质败坏。采取向大水体投放鲢鱼、鳙鱼、大银鱼等措施后,在短时间内, 水质有了明显改善, 解决了污染问题。由此可见, 在大水体中投入一定比例和数量的滤食性、杂食性鱼类, 既起到净化水体、保护水质、保持生态平衡的作用, 又能充分利用水体资源, 增加库区经济收入, 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水源水库渔业要以科学发展观和“保水渔业”为指导,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以质量效益为中心, 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 实行生态渔业新模式, 按“保水渔业”发展渔业生产。逐步建立健全宏观管理体系, 完善经营管理体制, 促进水库生态环境保护和渔业生产的和谐发展。
1 建立确保水质安全的长效机制
 1 . 1 建立饮用水源地生态保护区
    建议在水库上游设立水生植物保护区。选择水库浅水区种植藕、芦苇、菖蒲、水花生、水葫芦等水生高等植物, 形成绿色缓冲保护带, 让其吸附水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及其他元素, 增加水中的氧气含量、抑制有害藻类大量繁殖, 遏制底泥营养盐向水中的再释放, 以利于水体的生态平衡。
 1 . 2 制定禁渔区和禁渔期
    库内推行以增、养殖为主, 合理捕捞、保护渔业资源的综合生产方式, 保护生态环境, 严格实行休渔期、休渔区制度。建议每年的4 月~9 月份确定为禁渔期。
2 科学评估水库渔业生产力,减轻渔业自身污染
   根据水库水生生物资源调查, 依据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的现丰阳、有机物流入量来科学评估水库渔业生产力, 确定科学合理的放养品种和数量。主要选择放养鲢鱼、鳙鱼、匙吻鲟等滤食性和团头鲂、鲫鱼等杂食性鱼类。同时, 要大力移植增殖银鱼, 适当发展鲤鱼、草鱼和鳜鱼, 根据水库水域的负荷量, 确定移植的总量和分批次数量, 扩大种群, 提高水库银鱼移植增殖产量。对已放流增殖的银鱼资源情况, 进行跟踪调查, 掌握其动态规律, 安排合理捕捞, 确保移植增殖资源的再生及永续发展。
3 饮用水源地水质保护的渔业技术措施
    我国大水面渔业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天然捕捞一资源增养殖一规模型网围网箱养殖的历史轨迹。在这一发展历程中, 大水面渔业产量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 为解决曾经的“吃鱼难”问题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很多湖泊、水库也因此成为当地重要的淡水鱼生产基地。然而最近一二十年来, 随着大水面网箱、网围等养殖方式的迅速发展, 对天然水域环境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如水体富营养化加速和生态环境的破坏等。这些问题的出现和日益突出, 已经引起各界的关注, 也对大水面渔业的技术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水生动植物是水生态系统中的有机组成部分, 对水质的保持、改善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 国内外开展了一些湖泊、水库渔业与环境保护相关的技术研究, 已初步摸索出一条适合大水面渔业发展的新路子——“保水渔业”。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通过技术集成, 先后在天津市水源地——于桥水库、杭州水源地——千岛湖、无锡城内景凤湖泊—— 五里湖等水域运用“以渔保水”技术手段, 成功地使水域内水质分别达到了保持、改良、净化等不同目标。同时这些技术研究工作也为其它同类湖泊、水库、河道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示范。所谓保水渔业, 就是指以保护水环境为目的, 选择适当鱼类进行人工放养的一种渔业生产方式。即是以现代生态学理念为基础, 根据水体特定的环境条件, 通过人工放养适当的鱼类, 以改善该水域的鱼类群落组成, 保障生态平衡, 从而既达到保护水环境, 又能充分利用水体的渔产力为目的的一种生态渔业生产方式。通俗地说就是“以渔治水和以渔养水”。保水渔业的另一个方面, 应从水质保护的角度来确定渔业的环境容纳量, 进而提出最佳的渔业规模和渔业方式。这就要求将传统的“以鱼为中心”转移到“以水为中心”的观念上来。确保水域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永续利用。
 3 . 1 水库保水渔业以发展鳙鱼养殖较好
    由于各地水库外来营养盐负荷的不同, 以及不库自身的水文特征和用水调度的差别, 进行保水渔业所需的鲢鳙放养量也不可能统一。但一般而言, 水库保水渔业中为防止水华暴发而需要的鲢鳙放养密度可以在(6~20)g/m3, 并且根据水库中鲢鳙的实际生产情况进行调整。
 3 . 2 建立生物链净化水质的生产模式
   由于水库的自然环境及人为的排入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 不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和矿物盐类, 致使水体中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大量繁殖, 为鲢鳙鱼提供了丰富的天然饵料。鲢鳙鱼通过滤食这些浮游生物而得到生长, 同时, 又消除了过多的浮游生物, 净化了水质, 减少了生物污染, 为保持水体生态系统平衡起到了重要作用。为此要建立既能发展渔业, 又能保护水质的渔业生产新模式。新的模式程序为: 测逄渔业生产力——确定投放净水鱼类——形成鱼类立体作业( 鲢鱼的滤食——减少浮游植物数量; 鳙鱼、匙吻鲟的滤食——减少浮游动物数量; 鳜鱼等食鱼性鱼类抑制野杂鱼——增加浮游动物——减少浮游植物) ——形成稳定的食物链—— 提高水体透明度,使大水体增养殖步及良性循环模式。水源地水体清除网箱养鱼后, 大水体必须形成鱼类的生态有序组合; 城内河流湖泊必须构建并维持一定合理的水生生物群落结构。才能充分利用水体生物资源, 达到保护水质的目的, 对不合理的生物种群, 必须尽快转变。
4 依法强化监管,促进环境保护与渔业生产和谐发展
 4.1 依法行政
    渔业部门按照《渔业法》、渔业管理保护条例等法规, 主要负责渔政管理、渔业生产、捕捞、销售等工作, 加强水质保护、防止渔业自身污染。工业、生活污水处理厂要确保达标排放, 杜绝一切工业污染、农业污染和生活污染。船舶不准向库内放废水、抛撒废物。各部门积极参与, 依法行政, 堵住污染源, 确保水质达标。
 4 . 2 建立预警网络, 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
    建立环境安全应急防控体系, 从组织机构、应急专业队伍建设、装备配置、法制建设、技术指标、应急信息和应急综合指挥协调系统等方面入手, 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在环保方面的主要作用。构建市、县两级环境预警监控网络、环境监测网络和环境监察执法网络, 提高应急工作预警、预测、监测、处理, 后期评估和修复等方面的能力。加大资金投入,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市场化运作,坚持“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 引入市场竞争机制, 实现互利互利。

论文录入:guoxingxing    责任编辑:guoxingxing 
  • 上一篇论文:

  • 下一篇论文: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