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 网站首页 | 名校推荐 | 小学试卷 | 初中试卷 | 高中试卷 | 免费课件 | 免费教案 | 如何获点 | 
  | 教育教学 | 免费论文 | 网站留言
您现在的位置: 名校试卷网 >> 教育论文 >> 职业教育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新课程背景下职高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           ★★★ 【字体:
新课程背景下职高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
作者:佚名    论文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11-14    

摘要    进入职高学校的学生大都经受了中考的挫折,在无奈中选择了职校,无热爱专业可言。他们中有相当一部分数学基础奇差,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淡然无存,原有的问题意识也就日渐消亡了。本文通过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 ,使学生敢问,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创造问题意识的条件,发挥学生的想象力等方法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关键词    职高生   数学问题意识   培养 
    一、问题的提出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应用型人才、高技能型人才的重任,各类专家、人才的关键素质就是创新与创新能力,而各种创新行为与成果都源于问题,没有问题就没有创新。
    因此,培养职高生的数学问题意识,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是创新教育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一条有效的途径。
    二、概念界定
    数学问题意识是指人们在数学认知话动中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虑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时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和解决问题。  数学问题意识本质上是主体对事物的一种感知和能动,它需要主体的主动参与,没有主体的认知参与,就不能产生数学问题意识。
    三、职高生数学问题意识的现状及成因
   (一)现状。经过笔者调查,职高学生平均入学成绩较一般普高学生低一两百分,而数学科目是尤其薄弱的,这使他们失去了学习的信心。进入中职后,带着这样的学习基础和完全放弃学习的态度,在课堂上简直就是听天书,不知所云,根本不能跟上教学进度。此外。由于社会对职业技术教育的轻视,更加剧了他们“理想和目标的失落,自我价值的丧失”的心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淡然无存,原有的问题意识也就日渐消亡了。
   (二)原因
    1、知识障碍。职业中学的学生有在校生直接通过考试进入的,有社会待业青年,来源广泛,学生的知识水平、文化素质、社会经历等参差不齐,背景复杂,而且大部分学生文化基础差,感到学习吃力,这就使得学生的问题意识缺乏。
    2、传统教学观念障碍。传统教学观念中只注重学习的结果而不注重学生思维过程的分析,这也使学生问题意识的产生失去了很好的机会。再者,尽管教师把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教师、学生适时提问、反问,并由教师指导学生讨论答疑,最后总结,这种形式虽然具有启发性,但如果提出的问题不是关键性的,不富有挑战性,不能激起学生已有认知结构与当前研究课题的认知冲突,就会流于形式,这也会消磨学生问题意识产生的积极性。
    3、教学方法障碍。我们不能否认有很大一部分教师在更多的时候采用的是注入式教学法.例如,讲授法以其能在较短时间内通过口头语言的形式,向学生传播系统连贯的知识的特点,备受教师们的青睐。但这种方法如运用不当,很容易导致学生消极、被动地学习。课内外都太追求对所学知识的记忆效果,严重束缚学生智能的发挥,学生问题意识逐渐消失。

    四、职高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
   (一)弥补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使学生能问。由于职高生的数学基础差,使得他们想问但不能问,相关的知识没有也发现不了问题,更不能提出问题了。针对职高生的这一特点,在开学后就对他们的数学基础知识进行一次摸底考试,以便真正了解学生的基础,对症下药。然后根据试卷分析,有针对性的对学生掌握的不好的数学基础知识进行补充。只有这样学生的知识链才能完后,才有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基础,才可能产生数学问题意识,使学生能问成为可能。
   (二)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 ,使学生敢问。叶澜教授指出:“课堂教学是一个师生间积极互动的过程。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地看,认真地听,设身处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积极鼓励学生质疑问题,允许出错,允许改正,允许保留意见。对学生提出的一些意想不到的“高见’,要及时采纳并给子充分肯定。”
    要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要尊重每一个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充分爱护每个学生的问题意识。课堂教学中允许学生答错了可以重答,回答不完整可以补充,对学生的回答应该鼓励,千万不要批评指责,因为哪怕是教师不经意的话语,也可能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在学生心中留下烙印而记恨终身。必要时允许学生不举手自由发言,自由板演,也可以走出座位进行交流。
   (三)激发学生问的兴趣 ,使学生乐于问。 在数学课堂上,教师要着力激发学生质疑提问的兴趣,引发认知冲突,使之发现问题,让学生确实感到有问题要问,并且敢于问,乐于问。怎样才能激发学生提问的兴趣呢?
    首先,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在教学中,老师是编剧、导演,是平等中的首席,是学生成果的评论家和鉴赏家,也是心理学家。每堂课,教师都精心设计,创建良好的“提出问题”的氛围,给学生以多种感官刺激,使之思维更加活跃起来,质疑提问的火花便可油然而生。    
    其次,当学生发现问题时,教师要由衷地欣赏并给予肯定,多给学生一些信任、鼓励和赞赏,让学生在课堂上敢想、敢说、敢做,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
    因此,教师只有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学生才能受到启发,以趣生疑,由疑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使其敢于质疑,不惟书,不惟上,形成自己独立的见解。
   (四)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善于问
    1、让学生自己研究习题,针对习题提出问题。老师可以教学生这样提问:这个问题有没有其他的解法或更简捷的做法(一题多解)?有没有更一般的情形?这个问题是怎么想到的?用这个问题的解法可否解决其他问题(一法多用)?如直线y=ax+b (a ≠ 0 )与圆x2 +y2=1有两个交点,求a,b满足的条件?此题可以多角度考虑,多种方法求得a,b的值。
    2、教师应教会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的技巧。数学问题主要有概括型、猜想型、引申型、探究型、批驳型、完美型等形式:如若a,b>0,a+b=1则((a+1/a)(b+1/b )> 25/4,证明了这个问题后,可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这时,其中有学生推广并联想到如下的问题:若a,b,c>0, a+b+c=1.则(a+1/a)(b+1/b)(c+1/c)大于等于多少呢?这样的问题必能激发全班同学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也就是说:若学生有强烈的问题意识,能大胆质疑,并掌握提问的方法,那他们对数学的学习会更有兴趣,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会有一个质的飞跃。
    问能解惑,问能知新。教师应重视培养职高生的数学问题意识,使学生以解决问题的形式学习,以知识的魅力感染学生的心,使他们受到激励,进而促使学生喜学乐学爱学,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素质、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钱晓伟.高中学生问题意识的缺失与对策.数学教育通讯[J],2007;3:12
2.俞杭春.中学生数学问题意识培养研究.科技姿讯[J],2007.4
3.蔡雪妹.中职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综论[D].福建师范大学,2005.8
4.伍春兰.中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调查与分析.北京教育学院学报[J],2006;4:33-44

论文录入:guoxingxing    责任编辑:guoxingxing 
  • 上一篇论文:

  • 下一篇论文: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