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 网站首页 | 名校推荐 | 小学试卷 | 初中试卷 | 高中试卷 | 免费课件 | 免费教案 | 如何获点 | 
  | 教育教学 | 免费论文 | 网站留言
您现在的位置: 名校试卷网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学校管理五件事           ★★★ 【字体:
学校管理五件事
作者:佚名    论文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11-11    

内容摘要:管理好一所学校有许多工作要做,但我认为主要应做好五件事。第一,校长要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第二,要建设一支优良的教师队伍;第三,从细节做起,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第四,要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第五,要大力提高学校管理的效能。

关键词:学校 管理 素质 习惯 质量

第一:校长要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
在学校管理过程中,管理者自身素质的提高至关重要。不少专家学者认为:“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这话未必见得完全正确,但确实反映出了校长对于学校生存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作为校长,我们务必认识到肩上责任重大,时刻检点自己是不是个“好校长”,全面提升自身素质,最大限度地提高管理效能,促进学校的不断发展。
校长要做好“四到”,具备“三性”,树立“五意识”,才能成为学校管理的内行,尽职尽责,不辱使命。
“四到”即身到、心到、眼到、手到。
“身到”,就是要求校长在工作的每一天,早于教师到校,走遍学校的每个角落,特别要关注易发问题的地域,迎接师生的到来。另外,对于学校当天出现的较大事情,校长要亲自参与,以保证妥善处理。“身到”既能发现问题又能解决问题。有时“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人们普遍的认识是:发现问题是水平的表现,正视问题是勇气的表现,解决问题是能力的表现。
“心到”,就是要求校长凡事要进行认真地研究和剖析,通过对日常观察到的一些表象问题进行全面、细致、深刻地分析,发现普遍性、规律性的东西,采取有针对性、预测性的措施,以达到运筹帷幄、未雨绸缪、触类旁通、事半功倍的效果,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眼到”,主要是指校长应注重善于观察教师和学生。学校是个特殊的集体,经常性的工作主要是人的活动。校长要善于观察班子成员的能力、作风与绩效,使班子成员扬长避短、务实高效;观察每个教师的言行,长善救失,让每个人都发挥出自己的最佳水平;观察学生群体,正确导向,宏观调控。“眼到”的另一层意思就是要求校长要善于学习,既要看本校形成的各种材料,又要研读上级的文件、法规,还要学习些业务理论方面的书籍。
“手到”,主要是指校长手要勤,要善于写、善于记、善于划。“不动笔墨不读书”是手勤的表现,记读书笔记是手勤的表现,写工作笔记是手勤的表现,写点体会、小论文也是手勤的表现。鲁迅先生曾经形象地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手勤不仅防止了遗忘,更重要的是使我们的头脑更清楚,使我们处理事情更条理、清晰。
“四到”紧紧围绕一个“勤”字提出要求,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真要坚持下去更难,而恰恰是越坚持越能起作用,真正做好了,我们会逐步走向成熟。“兴趣所至”做几天,是发现不了、更解决不了什么根本性问题的。
“三性”即定性、悟性、灵性。
“定性”,是指校长要耐得住寂寞,稳得住,坐得下。校长要认真系统地读点书,研究点学问,研究点教育教学规律,在办学的实践中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办事。无定性,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就不会有秩序,学校的教育教学常规就不会建立起来。定性是职业的要求,是经验的积累,是责任的体现。
“悟性”,是指校长要肯动脑筋,善于思考。大凡学校发展的方向、管理的效能、队伍的建设等等,都是校长要念念不忘思考的问题。校长要敢于、善于向管理要效益,就要勤于思考、善于思考,做好管理这篇大文章。没有悟性,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就不会有高质量。悟性应该是管理者,特别是校长的本性。
“灵性”,是指校长要敢于创新、与时俱进。校长要在坚定不移遵循教育教学规律的同时,善于接受新的教育思想,形成新的办学理念,用以指导办学实践。“灵性”是时代的要求,是创新的必然,是进取的体现。无灵性,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就不会创新、不会有突破性的发展。
“三性”是校长做好工作的必须要求。
“五意识”即忧患意识、质量意识、品牌意识、效益意识、服务意识。
“忧患意识”。校长首先应该树立的就是这种忧患意识。一个学校,在竞争的激流中要立足、要生存、要发展,何去何从,校长责任重大,并且责无旁贷,是任何别的什么人也替代不了的。校长有无忧患意识,关乎学校的“兴亡成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至理名言。
“质量意识”。没有视质量为办学生命的意识,校长以及他所领导的学校将无立足之地。校长在办学中要有宏观思维,树立“大质量意识”,不只关心教学质量,更要关心教育质量和办学质量,真正走“质量立校、质量兴校、质量强校”之路。
“品牌意识”。要把学校办成“名牌学校”,校长首先要有品牌意识,找准立足点,选准突破点,突出特色,形成风格,创出牌子。只有当学校这个品牌立起来形成名牌的时候,学校良好的形象才能置身于学生心中、家长心中、社会大众心中。
“效益意识”。校长要千方百计地向管理要效益。校长要最大限度的盘活学校的人、财、物、信息等方面的资源另外。只有树立了效益意识,才会真正在深挖办学内涵上下功夫,提高质量,增强效益。
“服务意识”。校长要带领学校教职工转变观念,树立服务意识,视学生、家长为服务对象,学生、家长的需要就是学校的办学实践。学校要想尽千方百计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好的教育”,形成良性循环,在服务学生、家长、社会的同时,迅速发展壮大自己。
校长自身素质的提高是多方面的。有种说法叫做“认真就是水平,负责就是能力”。只要我们以忠诚事业之心,勤耕不辍,作为学校管理者的素质定会不断提高。
第二:要建设好一支优良的老师队伍
在学校管理中,要大力倡导“以人为本”的思想,因为无论多么好的管理方法、多么有效的管理措施,只有通过人才能实施和完成,也就是说,只有把学校管理中最积极、最活跃、最根本的因素即人的积极性、创造性调动起来,才能解决学校管理中的根本问题,学校管理的效能才会得以真正地提高。
在教师队伍建设中,我们要正确处理以下几个关系。
一是要处理好人与物的关系,给教师队伍建设投入必要的资金。从目前教育现状看,我们必须加大教师队伍建设投资的力度,不然,要想有现代化的教育是不可能的。
二是要处理好集体投入与个人投入的关系。教师就要自觉主动地投入,把它看成是自我资本积累的一部分。从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人才流动的角度看,你干不好,想在一所学校待下去已不可能;你干得好,通过进修而有了新的发展,硬要你“从一而终”也不现实。因此,在队伍建设上,学校要舍得投入,教师个人也要舍得投入。
三是要处理好培养与引进的关系。
四是要处理好培养目标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关系。教师队伍建设内容要丰富,目标要实际,既不能使多数人“望而却步”,也不能让多数人“唾手可得”。
五是要处理好骨干教师与一般教师的关系。我们不仅要充分调动学校中骨干教师的积极性,即善于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也要善于调动一般的教职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发挥整体教师队伍的作用,切实把教师队伍建设好。
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过程中,我们的总体目标应该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过硬,因此在处理好上述几个关系的基础上,还应注意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要加强团体观念、团队精神的教育。一所学校要想长时间赢得教育教学的高质量,只有依靠集体努力才能实现,只有增强教师队伍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实现全校上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基本要求,才能达到这一目的。
第二,要善于在学校中建设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组织是教师团队专业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和根本途径。建立学习型组织,既是社会发展对教育、学校和教师提出的明确要求,也是学校办学理念化为教师实际行动的有效载体,此举为学校发展之必须。
第三,要经常进行教师队伍作风的训练和培养。一支队伍关键时候表现出来的优良作风,不是自然形成的,而要经过平时艰苦训练和磨砺。因此,我们要善于抓教师队伍的思想建设,使其练就好的作风。教师队伍建设任重而道远,谁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谁就把握了教师队伍建设的主动权,谁就拥有了学校发展的美好前景和未来。
第三、从细节做起: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
我们经常想这样的问题,我们办学校、搞教育,最根本的目的是要培养学生的什么?“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德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智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体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锻炼身体的习惯。”“有思想不如有行为,有行为不如有习惯。”“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品格;播下一种品格,收获一种命运。”从这些话里,我们可以看到良好习惯与人生命运的紧密联系——习惯是会改变命运的。
当代教育家魏书生说:“我们盘锦市对教育内涵的解读就是帮助人养成良好的习惯。一个学校运转起来,一定要在时间上使人时时有事做,空间上使事事有人做。”
习惯是人生的道德资本,你有了好习惯,一辈子都享受不尽它的利息;你有了坏习惯,一辈子都偿还不完它的债务。一个家庭不重视习惯的养成,就谈不上真正的家庭教育。一个学校不重视习惯的养成,就根本谈不上教育和教学。
在教育教学中,在日常管理中,要养成学生良好的习惯,就必须从严要求,从细做起,循序渐进,蔚然成风。
有人曾做过“破坏性实验”。学校利用全体学生会,把早已准备好的一大盆冬青抬到了主席台上,让每个学生随手摘掉一片叶,然后将叶子随便丢弃在走过的任何地方。结果是学生们嬉笑着上台摘叶,惊愕地坐在台下观看,最后表现出从未有过的沉寂。当再让每个人捡起一片叶子时,学生们表现出的是那样的专注和认真。面对“秃顶”的冬青、满地的残叶和自己行为改变了的状态,学生们终于亲身感悟到了“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的真正内涵。这次精心设计的“破坏性实验”,在学生心灵中产生了强烈的震撼,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门前的“下车线”真正起到作用了吗?有的下车后马上骑,只有门口几米不骑车;有的校内骑车如同校外,无所顾忌;有的学生校内不骑了,可教师照样骑。这种种做法都非常不利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从校园废纸看学生习惯养成的程度,认为人人随手丢一片废纸是不治程度,不丢又不捡是中治程度,人人自觉捡一片纸则是大治程度、理想程度。
其实,校园到处都是学生养成(行为习惯)的“晴雨表”。养成教育好了,校风建设好了,一面干净的墙壁时间久了,它只会有自然的褪色,而不会有任何故意涂抹;墙上的张贴物,就会井然有序,新旧有度,而不会是无人问津,破烂不堪;班级物品,只有自然的磨损,而不会有人为的破坏。
各种各样标语的语气内容要求,体现出了一所学校学生现有的行为习惯的养成程度。这些标牌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第一种是警戒性的:“严禁破坏公物”、“禁止打架斗殴”、“不准乱涂乱画”等等。到处都是这种标牌的学校,其管理是粗放型的,学校管理所处的境界是比较低的,还处于治乱阶段。虽然是“严禁”、“禁止”、“不准”,但学生的所作所为却常常是学校要禁止的那些。这样学校的学生没有、或很少有自觉意识,靠的完全是“他律”。
第二种是劝导性的:“人人讲卫生,养成好习惯”、“花红草绿,人人呵护”、“请靠右边行走”、“文明礼貌、展示自我”等等。学校悬挂这种标牌,其管理的水平和师生们的养成状况,比前一种进了一大步。如果说前一种境界是治理违反纪律、破坏规定的行为,这一种则是完成了前一阶段的治理,重点是从道德的层面出发,强调的是“自律”,重在激励、促发内在的力量,达到管理的目的。但这种境界还不是最高的境界,还是“初级阶段”。
第三种情况是很少或者无这类的标牌要求,有的是名人名言,校风校训。校园秩序井然、人际关系和谐、文化氛围浓郁,进入学校有种让人愉悦向上、心旷神怡之感。这是三种境界中最高的境界,是种理想境界,是“此处无声胜有声”。虽然要完全做到这样很难,但是许多办得有特色、注重办学大效益的学校,无不向这种境界努力。达到了这种境界,才是我们办学的真正成功。
上面谈了些从小见大、从细微入手养成大习惯的事例。其实,我们进行认真的对比还会发现,“严”、“细”、“实”是所有名校的特质,是一切有经验的办学者的一致追求。
名校共性的东西,即真经——严格、细致、实在的管理,几近于军事化。现在有的学校宿舍管理军事化,床铺、被褥、洗刷用具统一配置、统一摆放、统一标准要求。就餐管理军事化,排队进入食堂、统一配餐、一起离开。出操管理军事化、集合管理军事化、外出管理军事化等等。正是这些准军事化的管理要求,练就了学生们吃大苦、耐大劳、拼搏学习的好习惯,连年取得的优异成绩。
教风应为“五严”,即:“严而有情、严而有理、严而有序、严而有方、严而有格”。
有一个校长这样说过:“搞教育也和打仗一样,一定要攻无不克,说拿下碉堡,就一定要拿下来,要不惜一切代价,要有这种拼命的精神,没有这种拼劲,什么事情都办不成……”
我们都知道,军队每天都在严格地训练,而训练的内容几乎都是:稍息、立正、看齐、转法、跑步等基本队列动作。军队平时训练的是一种作风,培养的是一种意志品质,目的是达成“军令如山”的服从意识。
反思我们的学校管理,其实跟军队的训练是一样的道理。在学校日常管理中,更多的还是些像“稍息、立正、向右看齐”一样的小事。为了培养师生良好的作风和品格,为了养成师生良好的习惯,为了营造学校良好的育人大氛围,为社会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我们就必须向军队那样从细微处入手,从最基本的入手,高标准严要求,做好看似无关紧要、但却事关重大的基础工作。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的《道德经》,早就在2500年前明明白白地告诉了我们这些深刻的道理。
第四:要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要想取得教育教学的高质量,就必须按照教育规律办事,处理好学校工作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从更深的层次、更广的范围为其提供保障。
那么到底应该怎样做,才算得上“教育质量是办学的生命”即“视质量为办学的生命”呢?
第一,质量对于“办学”的重要在于,没有了质量、没有了对高质量的追求,学校也就没有了生存的空间,失去了办学的意义。办学有思想,有软环境,有高质量,才有发展。
第二,只认识到了质量对办学的重要还不够,要有周密长远的计划,要有实际可行的方法、步骤,要有行之有效的措施。
第三,在前两个层面的基础上,还要继续做工作,追求教育教学的高质量。要持之以恒,要矢志不渝,要千方百计,要把对高质量的追求作为学校终极目标,一刻也不停地落实在办学实践中。我们时刻都不能忘记,时刻都要想一想。人生“恒”字是直达目标的“舟和车”,别无运载工具,就看谁用得好,真正能够实践它。
“视质量为办学的生命”,校长应该树立“大质量观”,从宏观上把握“教育教学的高质量”,通过“全员”、“全程”、“全面”管理,达到这一目的。
首先是要提高全员质量意识。学校中的每一个人都要把各自工作的高质量作为工作追求的目标,从而达到每个人工作质量相互影响,共同提高的目的,形成人人追求高质量的大气候。学校工作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任何因素都会对质量形成影响。我们必须认识到学校工作的每一个方面都与质量有着密切的关系。
其次,我们要在每一项工作自始至终的全过程里,时时追求各个工作环节的高质量,以过程的高质量保证结果的高质量。任何事情都有个自始至终的过程,没有这个过程中每个环节的优化优质,就不能保证最终结果的高质量。“过程比结果更重要”,不是淡化结果的重要,而是强调过程的重要,过程决定结果。
再次,在整个校园里要营造全方位高质量的大氛围。校园里要处处为高质量提供保证,使学生时时处处受到高质量的熏陶。通常说的“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会说话,让学生每到一处受感染,让学生每次活动受教育”就是指良好大氛围的营造。这样做对学生教育的结果是可想而知的。
“大质量观”的树立,是学校教育的必须,也是“教育教学质量是办学生命”的必然要求。
要保证教育教学质量持续不断地提高,除去树立“大质量观”之外,就要抓住常规不放。常规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基础,是学校教育教学中规律性的东西。只有建立了良好的常规,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才会有秩序,才会孕育高质量。
要保证教育教学的高质量,还要全面认识和把握学校管理中常规与创新的关系。创新是学校管理永恒的主题,这是毋庸置疑的。首先,要明确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创新是在常规基础上的发展与突破,相对于常规而言,它是“批判的继承”,而不是“全盘的否定”。其次,创新要在常规基础上依层次进行,先搞什么,后搞什么?重点解决什么问题?都应该有计划、有步骤,而不能信马由缰。再次,创新是进一步揭示管理的规律,更全面地反映管理各要素间的必然联系,而不是换了新面孔就是创新,只要改就是创新。创新切忌犯“形式主义”、“一窝蜂”的错误。
常规与创新的关系,是个老话题,也是个大课题。简单一句话:没有常规就没有秩序,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
另外,常规管理与常规还不同,它是教育教学管理的基础和基本框架,是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中看得见、摸得着的运行方式,也是中小学管理的主要任务。我们要使其高效,就要使常规“常”起来,使各方面工作有序进行;要使常规“规”起来,“规”到位;要使学校工作中心突出,以中心促进全面工作的开展。
五、要大力提高学校管理的效能
校长与学校中其他人最大的不同在于,其根本任务是提高学校的管理效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学校的管理效能,既是校长工作的出发点,又是校长工作的落脚点,是一个富远识、能干事、有作为校长的根本追求。所以校长一定要千方百计地致力于学校管理效能的提高。
一是处理事情要掌握“度”,照规则办事。制定规则不易,执行规则更难,但真正的效率与效能恰恰是遵守规则而获得的,因为规则是科学的、智慧的,甚至是用血的代价换来的。
凡规则必讲“度”。说到处理事情的“度”,我们很清楚,是指一事当前,要权衡利弊,权衡轻重,权衡缓急,兼顾前后左右,以便采取最恰当的措施,取得最理想的效果。在复杂事情处理过程中,必须从整体出发,全面考虑,宏观调控,统筹兼顾,把握各种要素的“度”,才能取得最大效能。有时一件事情中的各要素间的关系不是加法,而是乘法,一个为零,全部为零(如安全问题,做任何事没有了安全,别的全是零)。
即便是校园内设置垃圾桶、垃圾箱也有个“度”的问题,有垃圾筒、垃圾箱很方便,没有不行,但不能多了,一多就跟没设没什么大的区别。
二是注意目标的提出要现实、要到位。一个学校的目标分若干层次,有眼前目标、阶段目标、长远目标,甚至还有终极目标。在学校发展的过程中,既需要长远目标的激励,也需要阶段目标的有计划实施。真正要把目标变为现实,提高学校的管理效能,就必须把长远目标一步步分解成阶段目标和眼前目标,成为单位全员一步步走向成功的台阶,而眼前目标、阶段目标、长远目标实现的过程便是我们漫长的学校管理过程。
其实办学目标的设立,跟教学目标的设立是一样的,“跳一跳,够得着”的目标,才是最好的目标,因为它既现实且有激励作用。校长善于设立这样的目标,就会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提高学校的管理效能。
三是要注重解决学校工作中的薄弱环节。许多人都熟悉的“木桶理论”,说的是对于沿口不齐的木桶,它盛水的多少不在于木桶上那块最长的木板,恰在于木桶上那块最短的木板。要想多盛水,提高木桶的盛水效能,关键不是去加长长板,而是要补齐短板。这个理论形象地告诉我们,在学校管理中,要提高学校的整体管理效能就必须着力解决影响学校全局的“短板子”——薄弱环节。“取长补短”的要意是“补短”,而在我们的学校管理实践中,往往是只“取长”,而忽视了“补短”,也不愿意“补短”,所以学校管理的整体效能受到很大影响。
学校管理是一门科学,学校管理也如同读书,读书有个“越读越厚”与“越读越薄”的过程,作为校长既要积极投身于学校的办学实践之中,又要从“繁琐”中走出来,把“学校管理这本书”“越读越薄”——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办事,这样才能提高管理效能,取得办学的最佳效益。还是那句话,按规则办,按规律办,就一定会达到我们的目的。

论文录入:guoxingxing    责任编辑:guoxingxing 
  • 上一篇论文:

  • 下一篇论文: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