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 网站首页 | 名校推荐 | 小学试卷 | 初中试卷 | 高中试卷 | 免费课件 | 免费教案 | 如何获点 | 
  | 教育教学 | 免费论文 | 网站留言
您现在的位置: 名校试卷网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班集体与班级精神           ★★★ 【字体:
班集体与班级精神
作者:佚名    论文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11-10    

[内容提要]:班级精神是客观的,是班集体教育作用的决定因素。针对制约班级精神的内外因素采取措施才能培养班级精神。

[关键词]:班级精神、作用、措施。

马克思指出:“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1)班集体是一种教育力量,但是,并非所有班集体都能发挥教育作用,只有具有班级精神的班集体才能发挥教育作用。班级精神具有巨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它通过情绪感染、价值导向、行为制约和信息筛选来统一行动。发挥班集体的教育作用,必须培养班级精神。
班级精神的存在和作用有客观性。
民族有民族精神,企业有企业精神,班级也有班级精神。班级精神是班级全体成员在学习、生活和工作等方面表现出来的共同的精神状态。
班级精神首先表现为班风。普遍认为,良好班风是一种教育力量。抓班风,提高教育的效果往往不理想。究其原因,只是抓住了问题的表面,没有抓住问题的实质。班风是班级精神的表现形式,班级精神才是班风的精神实质。班风建设只有抓住班级精神,培养班级精神,才会成功。
班级精神的存在和作用还是其矛盾特殊性的客观要求。一般来说,班级精神是指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其实,它也是一对矛盾,并遵循对立统一及其相互转化的规律。在动态上,班级精神两极分化,既可朝积极向上方向发展,也可以朝消极落后方向运动,具有明显的优劣之分。班级精神还可以互相转化,消极落后的通过培养可以转化成积极向上,积极向上的通过放松也可以转化成消极落后。这也突显了班级精神的可培养性。
班级精神的存在和作用是其双重教育职能的客观要求。积极向上的班级精神能引导成员健康成长;消极落后的班级精神则阻碍成员健康成长,甚至诱使其走上邪路。班级精神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是情绪感染作用。班级精神具有信号功能,它不断地向成员发出各种信息,促使其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染和发生变化。青年身心特点之一是“困扰多出”(2)。由于青年期是一个迅速变化的过程,因而常引起心理矛盾和精神困扰。积极向上的班级精神造成一种催人向上的教育环境,给其成员以“家”的感觉,从而令其产生感情共鸣,形成积极乐观的情感,消除困扰;消极落后的班级精神会形成一种压抑的环境,使成员产生消极悲观的情感,加剧困扰。其二是价值导向作用。班级精神具有明显的价值导向教育功能。积极向上的班级精神可以使成员认可社会发展,形成社会接受的人生价值观;消极落后的班级精神则会使成员抗拒社会发展,形成社会无法接受的人生价值观。其三是行为制约作用。班级精神对成员的行为具有巨大的规范作用。积极向上的班级精神会认可符合社会价值取向的成员的行为,抵制违反社会价值取向的成员的行为;消极落后的班级精神作用则相反。其四是信息筛选作用。对于来自社会、家庭,学校的各种信息,积极向上的班级精神能取正去邪,消极落后的班级精神不分正邪,甚至取邪去正。
班级精神的作用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客观要求。班级精神如何,关系到党的教育方针是否得到贯彻执行。积极向上的班级精神可以促进成员德、智、体全面发展。积极向上的班级精神可以形成良好的道德舆论和成员公认的行为习惯,还可以纠正和强化成员的内心信念,从而使成员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积极向上的班级精神可以形成浓厚的学风,成员的学习态度端正积极,学习信心十足坚定,学习方法科学合理,学习效率较高,学习成绩较好。积极向上的班级精神对促进成员的身心健康的作用也是巨大的。总之,班级精神具有巨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能大大提高成员在德、智、体方面的效率,从而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所以,班集体教育作用是由班级精神决定的;而班级精神作用的发挥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概括起来有内外两个因素。针对这些因素采取相应的措施才能建设班集体。制约班级精神的外部环境概括起来有社会环境和校园环境,它们对班级精神起到制约的作用。相对稳定健康文明的社会精神风貌,有利于积极向上的班级精神的形成;腐朽败坏的社会风气,会促使消极落后的班级精神的形成成为可能。相比之下,学校的精神状态对班级精神的影响更为直接和密切。积极向上的学校精神对班级精神有正面影响。宣传积极向上的学校和社会精神,弘扬正气;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和学校中消极落后的因素,使学生们趋利避害,有利于培养良好的班级精神。值得注意的是,外部威胁可以增强班级成员间的价值观念,从而提高班级的凝聚力。有意地激发班级间的竞争,也可以强化班级精神。
社会和学校的精神状态是培养班级精神的必要条件,班级成员的精神状态主导着班级精神。
教师主导着教育活动,教师的精神状态同样主导着班级精神;其中,班主任的主导作用更大。班主任对班级精神的主导作用主要是通过其领导方式、人格和言行等实现的。勒温等人的经典实验比较了不同领导方式的作用,发现采用命令、威胁、责罚等控制方式来领导的,学生表面服从,内心逆反,班级精神的对抗性较强;采用放任不管的方式来领导的,学生表现懒散无助,班级精神消极落后;采用协商、赞赏、帮助等民主方式来领导的,学生心情愉快,行为主动,敢于负责,班级精神积极向上。因此,班主任只有采用民主的、避免控制的和放任的领导方式,才能培养班级精神。
班主任的精神状态、人格也左右着班级精神。由于学生具有“向师性强”的特点,班主任对学生的热爱,对班级的无私奉献,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诲人不倦的教育态度等对班级精神起着示范作用。班主任加强自身修养,全面提高师德水平和业务素质,人格高尚,是培养班级精神的关键。
学生的精神状态对班级精神起着决定作用。学生的精神状态所形成的氛围直接影响班级精神。班级中多数学生的精神是积极向上的,班级精神也是积极向上的;反之亦然。列宁指出:“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3)。学生象热爱自己的家一样热爱自己的班集体,班级精神才会形成。学生领袖在班级中起着核心作用。学生领袖可以是班干,也可以不是,他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取向能够左右班级成员的观念和行为。自此,团结和引导学生领袖,使其为我所用,对培养班级精神是十分重要的。学生中非正式群体具有高凝聚力和共同目标(4),其精神状态对班级精神也有直接影响。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的精神状态、学生领袖和学生非正式群体朝着有利于班级精神的方向发展,是从班级的个性特点来培养班级精神。
保持学生良好的精神状态,可通过班会思想教育,确立科学的班级目标,营造正确的班级舆论,制定适度的班制班规来实现。以下仅就确立科学的班级目标和营造正确的班级舆论进行探讨。
目标是个人前进的动力,班级目标也是班级前进的动力。“集体是具有共同奋斗目标的人的共同体。”(5)没有班级目标并为之奋斗的班级不是集体,无教育力量。班级目标能够引导成员充满希望,并统一思想,统一行动。班级目标的确立必须坚持全面的原则,把长远目标、中期目标、近期目标有机结合起来。新生一入学就应该确立长远目标使其明确毕业时达到一个什么水平,并为之奋斗。每个学期或学年都应有中期目标,内容一般是争创先进班级。另外,月度目标、每周目标或每项活动的具体目标可以作为近期目标。班级目标的确立还必须坚持标高适度的原则,既高于现实条件,但经过努力也有实现的可能。只有这样的目标才能吸引学生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班级舆论对班级精神起到筛选作用。班级舆论是在班级中占优势并为多数成员所赞赏的言论和意见。“社会舆论是一种精神力量。”(6)班级舆论作为社会舆论之一种,也是一种精神力量。班级舆论以一种议论或褒贬的方式肯定或否定班级精神的动向。正确的班级舆论能肯定积极向上的班级精神,否定消极落后的班级精神。错误的班级舆论却会肯定消积落后的班级精神,否定积极向上的班级精神。社会舆论这样的肯定或否定的筛选作用是巨大的;同时也突出了创造正确班级舆论的重要。班会评论法、扬善抑恶法和监督法等可以培养正确的班级舆论。值得注意的是班主任的个人品质决定班级舆论的性质和是否有利于自己的意愿。恩格斯指出:“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界或我们的精神生活时,首先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交织在一起的画面”。(7)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班集体建设也是一个系统工程。决定班级精神的因素及相应措施还有很多,在这不一一考察。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84页;(2)《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分册》248页;(3)《列宁全集》第20卷255页;(4)《广西师大学报研究生专集》1997年133页;(5)马卡连柯《教育诗》第2卷115页;(6)《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第515页;(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60页.

论文录入:guoxingxing    责任编辑:guoxingxing 
  • 上一篇论文:

  • 下一篇论文: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