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 网站首页 | 名校推荐 | 小学试卷 | 初中试卷 | 高中试卷 | 免费课件 | 免费教案 | 如何获点 | 
  | 教育教学 | 免费论文 | 网站留言
您现在的位置: 名校试卷网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研究综述           ★★★ 【字体: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研究综述
作者:佚名    论文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11-10    

当前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已成为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热点。只有准确把握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概念、原则和方法,才能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实现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一、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含义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是指将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 ,通过在各学科教学中有效地应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为学生创造生动的信息化学习环境,使信息技术成为学生认知、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工具,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及利用信息技术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

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原则

在教学实践中 ,中小学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要遵循以下原则 ① :

1.以先进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为指导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是为了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 ,并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过程不仅仅是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过程,它必将伴随教育、教学领域的一场深刻革命。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要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建构主义理论可以对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2.构建新型教学结构

当前教改的主要目标是创建新型教学结构 ,即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学教并重”的教学结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要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既是知识的建构者,又是信息技术的使用者;而教师作为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帮助者,其主要任务是为学习者建构恰当的学习情境,并提供必要的帮助信息。

3.建设高质量的教学资源

建设高质量的教学资源是实现课程整合的必要前提。建设教学资源可结合教师开发和学生创作 ,充分利用全球性、可共享的信息资源作为素材,整合到学科教学中。可以通过网络搜集、整理和充分利用已有的资源,教师也可以自行开发适用的教学资源。

4.结合各学科特点建构新型教学模式

在基于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中 ,信息技术要服务于具体的学科学习任务。教师应结合各自学科特点去建构既能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又能较好体现新型教学理念的教学模式。

三、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方式

从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作用来看,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方式主要有 ① :

1.信息技术作为演示工具

这是信息技术用于学科教学的最初表现形式 ,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最低层次。教师可以使用现成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或多媒体素材库,也可以利用一些多媒体制作工具,综合利用各种教学素材,还可以利用模拟软件来演示某些实验现象。这样通过合理的设计与选择,计算机代替了幻灯、投影、粉笔、黑板等传统媒体,实现了它们无法实现的教育功能。

2.信息技术作为交流工具

信息技术作为交流工具 ,是指将信息技术以辅助教学交流的方式引入教学,主要实现师生之间情感与信息交流的作用。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兴趣开设一些专题或聊天室,并赋予学生自由开辟专题和聊天室的权力,使他们在课后有机会进行充分交流。另外,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这些通讯工具与外界交流,获取知识。

3.信息技术作为个别辅导工具

教师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 ,运用练习型软件和计算机辅助测验软件,让学生在练习和测验中巩固、熟练知识,决定下一步学习的方向,实现个别辅导式教学。此外,教学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信息技术提供资源环境

校园网、互联网的建成使学生的学习资源由单调的文字教材变为信息密集、形式多样、海量开放的资源库。在这种丰富的资源环境下学习 ,能够极大扩充教学知识量,使学生不再局限于学习课本上的内容,而是能开阔思路,接触到丰富的信息。

5.信息技术作为测评工具

信息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成为学习者的个别辅导工具 ,指导个别化学习,它的测评系统能及时向学习者提供学习效果的反馈信息,使学生明确学习中的长处与不足,便于有目的地调整学习。

6.信息技术作为信息加工工具

信息技术作为信息加工工具主要培养学生分析信息、加工信息的能力 ,强调学生在对大量信息进行快速提取的过程中,对信息进行重整、加工和再应用。

7.信息技术作为协作工具

计算机网络技术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现协作学习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基础和支持环境。网络环境大大扩充了协作范围 ,减少了协作的非必要性精力支出。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通过分工协作,获得共同进步,不仅学到知识与技能,而且在过程与方法上获得收益,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得到体验。

8.信息技术作为探究工具

现代信息技术正在为探究学习这种高层次认知活动提供越来越有力的支持。根据教学需要 ,创设一定的情境,并让学习者在这些情境中进行探究、发现,有利于加强学习者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学习能力的提高。

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基本模式

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可灵活采用各种教学模式 ② 。

1.探讨式(协作学习式)

其授课程序是 :提出问题----分组研究----确定选题----自主学习----发布学习成果----信息反馈。这种教学更加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逐步建立起包括研究性学习、自主性学习等多样化的学习模式。

2.讲解演示

讲解演示模式模仿了教师课堂讲授与演示的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所具备的图像、动画、语言和音乐的功能 ,发挥计算机所特有的交互性,将教材内容呈现给学生。该模式也可供学生作为个别教学的形式利用,通过选择学习时间的长短起到因材施教的作用。

3.操作与练习

操作与练习是当前用得最多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基本教学模式。它是通过反复地练习使学生巩固和熟练某些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速度和准确性。该模式的特点是计算机的即时反馈功能得到了恰当的应用。

4.个别指导

个别指导模式主要模拟教师对学生的教学情景 ,即利用计算机扮演讲课教师角色。它基本采用分支型程序教学方法,将教学内容分成一系列教学单元,每次呈现只是一个概念或知识点。

5.对话

“对话”是指计算机与学生之间的对话。计算机可以向学生提问 ,允许学生用自然语言回答,学生也可以向计算机提问。这种模式实现了计算机与学生间的“真正”对话。

6.教学游戏

教学游戏常常被用于产生一种较强烈的竞争性的学习环境 ,而其内容和环境都与教学目标相联系,把知识性、趣味性和教育性融为一体,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起到“寓教于玩”的作用。

7.模拟

模拟亦称仿真 ,是指用计算机模仿真实现象或实现理论上的“理想模型”。这种模式形象直观,生动活泼,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8.计算机辅助测验

计算机用于教学后 ,许多学校用计算机进行教学评价、测验。由计算机显示题目,考生在终端操作答题,计算机立即核对答案和评分。这种测验能为考生及时提供反馈信息,还可以及时帮助学生澄清错误概念,特别适合于单元测验和帮助学生进行学习。

9.问题解答

问题解答试图给学生呈现一个或几个问题情景 ,让学生加以解决。该情景常以其神秘性、迷惑性给学生以挑战,从而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10.发现式学习

发现式学习是属于认知建构主义理论中的一种学习方法。通过计算机使学生置于构造好的环境中 ,并提供进行探索、分析、推导、计算等工具,使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发现并掌握新概念和原理。

11.远程辅导与在线讨论

远程辅导与在线讨论的模式主要是指处于异地的学习者及教师利用 Internet网络通信技术所进行的一种学习方式。通过网络,可以共同上课,共同讨论问题,可以做一些以往教学手段难以完成的事情。

五、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应注意的问题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要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以实现“整合”效果的最优化 ③ 。

1.师生关系。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过程是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四个要素之间的动态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不仅是组织者、管理者,更是参与者、指导者、引领者,意义建构的促进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因此,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更要关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在整合过程中,教师、学生的各种角色定位并不是相互矛盾的,而是相辅相成的,共同统一于教学过程中。

2.人机关系。课堂教学必须重视情感交流,而处理好知识传授与情感交流的关系,主要是处理好人机关系。这里的“人”包括教师和学生,“机”是多媒体教学的软、硬件。处理好人机关系,就是要做到合理地使用机器,机器为人所用,而不是人“役”于机器。计算机不能代替教师。在人机交互过程中,不能脱离教师的指导,尤其是对低年级学生的指导。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之间除了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养外,更重要的是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

3.生生关系。教师应尽可能创造条件,组织学生进行协作学习,这是培养学生合作能力的非常重要的策略。教师在对学生的学习风格进行观察、分析的基础上,可采用“互补”的形式划分协作小组,让学生在协作学习过程****同探索、发现,共享知识信息,共同商讨、论证、设计问题的解决方法,通过相互配合、相互帮助、相互促进、分工协作等,使学生在合作的基础上逐渐养成相互尊重、相互沟通的习惯。

4.真实与虚拟的关系。教具、学具、课件、情境的选用或创设,能用真实的,就不用虚拟的;利用虚拟要做到虚拟为真实服务。信息技术不能替代参观、考察等活动,不能替代学生的生活实践。

5.现代信息技术与其他媒体的关系。不能因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而忽视其它媒体的作用,更不要把原先低效的“人灌”变成高速的“机灌”。能用黑板、语言等表达清楚的,就不必使用电脑。

6.常规训练与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的关系。信息技术的应用要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前提,要以有利于学生达到学习目标、培养健康情感和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为原则,当其他手段无法达到其效果时才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信息技术应促进而不是削弱常规训练。

参考资料:

①林红霞:《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探讨》,载《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年10月。

②叶金霞:《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机结合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革新》,载《辽宁教育学院学报》, 2002年9月。

③蒋华程、赵淑贞:《信息技术如何整合于学科教学》,载《山西教育》, 2004年5月。

论文录入:guoxingxing    责任编辑:guoxingxing 
  • 上一篇论文:

  • 下一篇论文: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