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 网站首页 | 名校推荐 | 小学试卷 | 初中试卷 | 高中试卷 | 免费课件 | 免费教案 | 如何获点 | 
  | 教育教学 | 免费论文 | 网站留言
您现在的位置: 名校试卷网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误区           ★★★ 【字体:
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误区
作者:佚名    论文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11-10    

当今社会,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并已经在教学领域中引起了一场深刻的变革。在这日新月异的环境中,计算机多媒体课件制作也大大方方地走进了我们的课堂。有些学校甚至规定:凡上公开课均须在多媒体教室上课,凡属事前得知要上的课是公开课、研讨课、观摩课时,均有 80%的这类课在多媒体教室上的。针对这一情况,下面谈谈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误区。

误区一:教学内容和学生沦为技术应用的道具

不可否认,多媒体以其自身的优越性,给我们的课堂教学带来了许多乐趣,提高了学生的注意力。但是,我们不能认为采用了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教学效果就会很好。那种把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与优化课堂结构等同起来,在教学中一味强调运用多媒体技术的做法,甚至不顾教学实际地滥用,其结果会适得其反。因此一定要做到适时引入。

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一定要符合学生的认知需要,抓住认知时机,运用得适时、适度。传统的教法较少顾及学生的认知结构,学生被看成被动的知识灌输对象,“满堂灌”的现象较为常见,导致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而多媒体辅助教学交互性强,操作界面丰富活泼,可以产生出一种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人机交互方式,容易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培养学习情感。

如果单纯为了炫耀或凸显技术的优势而应用信息技术,无视某一时段业已确定的课程培养目标,忽视学生的学习结果,甚至不惜以无谓地耗费学生的时间为代价而进行“技术表演”。则失去了信息技术自身的价值。这样的结果导致技术本位的信息技术应用的特点是课程完全顺应技术,教学内容和学生沦为技术表演的道具。

误区二:集体无意识支配下的群体做秀

为了上公开课,参加教学比赛或迎接上级检查而应用信息技术,而不是从课程的内部需要出发应用信息技术,在公开课之外的常规教学中则几乎不利用信息技术。普遍存在的现象是:在上公开课利用信息技术的“热热闹闹”与常规教学信息技术应用的“冷冷清清”形成强烈的反差。信息技术的应用成为教师在公开课上换取评委一两声掌声的花拳绣腿,而学校花巨资购买的计算机及其它设备长期大量闲置,在日常教学中远未发挥其实效。

误区三:教师垄断信息技术的使用权,学生成为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被动看客。

教师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制作课件,有的教师还请来电脑专业人员协作。在部分教师的潜意识里,认为只有用到多媒体、用到电脑、用到课件才算是优质课,他们把“优质课”简单地等同于“课件”。课堂上有的老师只忙于可件的操作使用,陶醉在自己课件设计成功的喜悦中,却忽视了学生的思维想象、动手实践等能力的培养锻炼,忽视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等形式的学习活动。

还有教师认为学科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只是利用信息技术来备课、创设教学情景和展示教学内容,学生仅仅是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看客。在这些应用状态中,信息技术作为“教具”的潜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释放,但其作为学习和探究工具的潜能却未能得到充分发掘。

笔者在听一节英语公开课时,教师把教学设计中的主要内容都储存在电脑里,前半节依赖电脑课件进行教学还算“平安无恙”,但是到了下半节,电脑出现了故障,课件就是打不开,场面非常尴尬。学生和听课教师也爱莫能助,教师只能草草收场,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误区四:“课本搬家”、“机械电灌”:信息技术支持个别化学习的优势被湮没。

教师过分重视信息技术可以扩大教学容量的优势,相对忽视学生的认知负荷极限,利用信息技术实施更大剂量的灌输式教学和计算机辅助下的机械练习;教师在设计课件或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时,对信息技术支持个别化学习潜力缺乏充分考虑,在课堂上大多将信息技术用于集体展示。即使学生利用学生机分散学习时,实际上所有学生也只是在按照相对统一的进度“线性”浏览难度相同的内容,学生与计算机之间根本没有任何的个别化交互。

老师过分倚重学生与计算机之间的互动交流,忽视了面对面的人际交往在学生个性成长和社会化发展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学生过分沉溺于网络环境中的虚拟交往,越来越偏离真正的、活生生的、健康的人际关系,导致个性不健全、人际关系冷漠、社会化发展不良。

误区五:夸大课件和资源的作用

由于某些课件评比活动过分重视课件是否精美、课件的技术水平是否先进,中小学教师为了迎合评委的口味,把越来越多的时间、精力甚至资金投入到制作技术含量高、界面精美的课件上。在课件的应用方式上,有些学校不是以课件为载体引导教师的教研和专业发展,而是试图利用课件播放来取代教师教师教学行为。其直接的消极影响是有些欠发达地区的教师直接有“无所不能”的课件来上课,教师退化为“放映员”。间接的影响是,很多教师在优秀课件面前望而却步,失去自我发展的动力,教学能力逐步衰退。

笔者在听一场新课程说课比赛中,一位参赛教师的开场白是“由于学校比较贫穷,没有多功能教室,不能制作课件来参赛,所以可能讲的不好,请评委原谅”。这位教师把可能造成的失败归咎于没有课件和学校贫穷的客观因素,而没有从个人的教学理念、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变等方面进行设计与反思。片面地夸大课件和资源的作用。

当然,我并不是反对多媒体信息技术进入课堂,因为也有不少的“课件课”上得很好,只是提醒课改实验教师,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只是起着辅助作用,且要注意与各学科教学的整合,能不应用它且教学效果也不错时,就不要顾此失彼。

论文录入:guoxingxing    责任编辑:guoxingxing 
  • 上一篇论文:

  • 下一篇论文: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