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 网站首页 | 名校推荐 | 小学试卷 | 初中试卷 | 高中试卷 | 免费课件 | 免费教案 | 如何获点 | 
  | 教育教学 | 免费论文 | 网站留言
您现在的位置: 名校试卷网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新世纪高校应坚持科学的教育理念           ★★★ 【字体:
新世纪高校应坚持科学的教育理念
作者:佚名    论文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11-13    

摘 要:现代的生活生产方式给高等教育的实施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考验。在这种形势下高校必须坚持科学的教育理念。其核心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学术氛围,强化服务社会的意识,在改革创新中不断推动高校发展。
  关键词:以人为本 注重学术 服务社会 改革创新
  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经济逐步繁荣,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使得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发生了一系列变化。高校作为科教兴国战略实施的主战场,必须主动去迎接挑战。
  一、“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
  “以人为本”,具体而言,应该这样理解:①人是目的,即人是人的活动及社会发展的终极目的和归宿。②人是关键,与技术、自然资源、资本等物的因素相比,人力资源是最宝贵的资源。③人是主体,人的地位和价值是不可比拟的。教育发展不仅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人自身发展的需要,教育工作的最终目的是推动人类社会的不断延续和发展。培养社会所要求的“人”,是一切教育活动的中心;培养社会所要求的人,必须全面提高人的综合素质,把学生培养成为富有主体精神和创造力的人。
  全面提高人的综合素质其基本内涵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品德”,在人的综合素质中居于首要位置,主要包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能够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他人、人与自己的基本关系,其核心是要有健全的人格
  二是“学识”,是全面提高人的综合素质的根本,主要指学问和见识,学问是人们对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的深刻理解,见识则是对事物本质的洞察力、独到的见解和对未来的预见
  三是“才能”,是全面提高人的综合素质的核心,它并不仅是一般的专门能力,其核心是一种综合智能,主要包括自学能力、选择能力、思维能力、研究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表达能力等
  四是“健康”,在人的综合素质中居于基础的地位,其内涵有两个方面,一是健全的体魄,二是健康的心理
  在全面提高人的综合素质的基本内涵中,“品德”是方向,“学识”是根本,“才能”是核心,“健康”是基础。 把这四者很好地集于一身,才真正称得上具备综合素质的人。
如何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呢?从宏观层面讲,高校必须站在“三个代表”的高度,以对社会、对学生、对国家未来高度负责的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人为本”,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中心,以人文、科学、创新的统一为目标,进一步重视和加强品行教育,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从微观上说,一方面抓学生,首先要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帮助他们学好知识,用好知识,成为全面发展的人。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拓展实践空间,强化能力培养,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增长才干。还应深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普及性知识教育,培养学生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切实加强体育教学,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
  另一方面在教师,学校不仅要切实加强教学条件方面的软硬件建设,更要做到尊重教师的劳动,调动教师积极性、主动性,可以用四个字来表述,即识、用、养、引。
  识,即对教师的地位和作用要有正确的认识。应尽量在相应的待遇、福利等问题上,保持一定的公平、公正,不要人为地制造差别,导致不应有的矛盾,从而影响工作。
用,即要用好人才,使人尽其才,使教师有发挥自己能力的场所。但是,要克服“好用的人使劲用,不好用的人不敢用”的心理怪圈。
  养,包括“培养”和“休养”。“培养”,即对教师提供相关专业进修、培训等机会,使其专业水平提高。“休养”,即对一些有突出贡献的教师提供“休养”的机会,以便于他以更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工作。
  引,即要不断引进外来人才,从而使学术发展达到百家争鸣的状态,不要形成“近亲繁殖”。但是引进人才还要和用好本地人才辩证的结合起来。

  当前,还要特别强调从严治教,即对教师、对学生都应严格要求、规范管理。“以人为本”绝不是放松管理,加强有效的管理才能保证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严”与“活”不是对立的,而是统一的。对教师而言,要坚持教书育人,为人师表。高等学校要把师德教育和学生道德教育摆在重要的位置。
  二、“注重学术”是应有之义
  大学的功能体现在是传递、应用、融合和创新知识。换言之,即人们常说的“大学不仅有大楼,还要有大师”。因此,新世纪的大学教育更要倡导在“注重学术”的理念。具体而言,要坚持“两个统一”。
  1、坚持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
 中国的高等教育应当具有体现和引领我们这个社会的文化底蕴和道德理想的人文精神,从而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有机交融在一个统一的高等教育系统中。人文知识与科学知识是相互联系、相互支撑的,人文知识侧重于求善、求美,科学知识侧重于求真,而真善美的高度统一则构成了人类知识的整体。
  2、坚持知识传承与理论创新的统一
  所谓传承与创新的统一,是指新世纪中国高等教育应当担负知识创新乃至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的重任。正如江泽民在庆祝清华大学成立90周年大会上所说:“一流大学应该成为继承传播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场所和交流借鉴世界进步文化的重要窗口,成为新知识、新思想、新理论的重要摇篮,努力创造和传播新知识、新思想、新理论,不断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这应当成为新世纪中国高等教育努力的方向。
高等教育之所以为“高”,它不同于基础教育之处就在于,它要从人类文明发展的高度系统整理本民族优秀文化和世界进步文化。所以说,高等教育就不仅简单地完成着知识传授的任务,而是在更高的层次上担负着知识传承的使命。从这个意义上讲,高等教育是民族文明发展的命脉所在,因此我们在高等教育的办学理念上对此应有高度的自觉。
  值得一提的是,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不仅应当成为人类已有知识的传承者,而且应当成为新知识的创造者。长期以来我们在培养知识的传承者方面形成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而对于培养知识的创造者却还显得相对滞后。
  三、“服务社会”是根本宗旨
  服务社会是现代大学的办学方向 ,这既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 ,又是与国际惯例接轨的需要。这就要求坚持服务与引导的并重。
  所谓服务与引导的并重,是指高等教育一方面要适应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更加积极主动地面向国家经济建设的主战场,另一方面又要具有与时俱进的前瞻性,敏锐地把握不断变化着的实际,努力引导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方向。事实上,服务与引导是有机联系在一起的,服务到位就有可能促成引导,而引导本身就是一种超前的服务。世界上的许多一流大学在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历来都是既追求自身的卓越,又积极服务于社会和国家。普林斯顿大学有句名言:“一切为国家服务”,就准确表达了世界一流大学的办学理念。
  当今世界,高等教育越来越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比如,举世瞩目的硅谷就诞生在斯坦福大学所在地,麻省理工学院被称为马萨诸塞洲的经济救星处于这样的时代,我国的高等教育就更应当发挥好开拓先进生产力和弘扬先进文化的重要作用,从而为国家、民族的兴旺发达做出更大的贡献。
  高等教育服务与引导国家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是可以在多方面大有作为的。当我们培养出的人才,不仅是知识的传承者而且是知识的创造者,不仅能以其专业知识服务于社会而且能够成为具有社会良知和责任感的道德楷模,这本身就是高等教育服务与引导功能的一种体现。与此同时,高等教育还应当在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方面不断地进行调整,从而更好地落实服务与引导并重的理念。
  四、“改革创新”是强大动力
  提及“创新”,人们第一时间总会想到“科研创新”。在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主导下,众多高校纷纷大幅度加强学生、教师在科研方面的权重,或鼓励他们在校搞科研,或鼓励参加各级科研比赛等,各大高校掀起了一股“科研创新热”。科研固然重要,但创新之本在教学。高校的基础教学课程要加强,尤其对于本科生而言,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才能有利于激发出创造力。教学和科研其实是相辅相成的,“重研轻教”可能在短时间内有利于科研数量的增加,但从长远来看,并不利于科研的深入和创新思维的形成。
  高校还应注重“创新生态”的建设。即在高校建立宽松的“创新生态”环境,鼓励学术自由,为科研者提供良好的创新环境。学校要鼓励“标新立异”,营造出“学术自由”“百家争鸣”的创新氛围,容得下奇才。更要鼓励坐冷板凳“十年磨一剑”、潜心研究的学者。培养科学创新精神还应注重科学道德,不浮夸,只有这样才能打造高校良好的“创新生态”,并提升学校创新水平。
  总之,在新形势下,我国高校应该成为继承传播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场所和交流借鉴世界进步文化的重要窗口,应该努力创造和传播新知识、新理论、新思想,不断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

论文录入:guoxingxing    责任编辑:guoxingxing 
  • 上一篇论文:

  • 下一篇论文: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