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 网站首页 | 名校推荐 | 小学试卷 | 初中试卷 | 高中试卷 | 免费课件 | 免费教案 | 如何获点 | 
  | 教育教学 | 免费论文 | 网站留言
您现在的位置: 名校试卷网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新时期校本教研的对策           ★★★ 【字体:
新时期校本教研的对策
作者:佚名    论文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11-13    

摘要   本文从意识层面上、制度层面上和文化层面上,对如何更好的开展校本教研,如何让校本教研更持续、更有效的进行提出对策和建议。
关健词   校本教研   教师   潜能
    教学研究工作的重心下移到学校,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是新时期学校发展和教师成长的现实要求与紧迫任务。校本教研能让教师专业发展活动始终镶嵌于教师日常的专业实践中,很有研究的价值。 本文试图就新时期校本教研的对策作一番探讨。
    一、树立教师校本教研的主体意识
    在新时期,有不少教师对“教师即校本教研的主体”的认识仍模糊。在一些教师心目中,认为教育教学研究是理论工作者的事,自己是实践者,理论听起来有道理,但就是与实践结合不起来。许多教师只关注是否把知识准确无误地灌输给了学生,是否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考试是否合格。而学生在学习中的感受如何?教师是在怎样的教学理念下开展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那些问题?因为缺乏深厚的理论基础、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深入的思考,所以发现不了这些情况,甚至即使发现了,也无从下手,不知如何去解决。另一些教师认为校本教研是学校和校领导的事,我只要听从领导和学校的安排就行。究其原因,是对自己在校本教研的作用认识不够,因此,开展校本教研首先要改变教师的观念。学校应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在增强教师在校本教研中的主体意识,如邀请专家开设专题讲座、组织教师与优秀的研究型教师交流,到示范学校参观学习等等,使他们认识到 “教师即研究者”的观念。新时期对教师的要求不再是传道授业的教书匠,而是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教育专家,由经验型教师向科研型、学者型、研究型教师转变。仅仅会教书而不会进行教育教学研究的教师不是好教师,教师应把研究作为自己的份内工作对待,像重视教学那样重视校本教研,自觉向研究型教师转化。作为研究者的教师,应当在持续的教学实践中养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讨论问题”的思维习惯,使研究的意识贯穿到日常具体的教学生涯中。
    二、立足教学,培养教师自我反思意识
    教师自我反思是其对教学中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这个过程体现教师即是引导者,又是评论者;即是教育者,又是受教育者。通过反思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在开展校本教研活动过程中,让教师在自身的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反思发现某个具有一定典型意义和普遍意义的值得探究的问题,通过对自己教学问题的梳理,把问题转化为促进自己专业成长的课题。 
    以教学叙事为切入点,进行自我反思。校本教研强调的是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和周围发生的教育现象进行思考、反省、探索,从中发现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改进自己的工作并形成理性的认识,这是一个具有研究性的过程。进行教学反思有两种可行的做法:首先,学校定期组织教师开展读书交流活动,以学科组为单位介绍近期的阅读书目与阅读收获,解读主要的观点,发表自己的见解,可以说,这种互动式的阅读,有效促进了教师读书的自觉性与阅读习惯的养成,尝到了阅读的乐趣与教学的真谛。其次,教师阶段性地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结合教学实际,每人每月叙写一个课堂里发生的真实的、典型的“教学案例”。以故事的形式将自己任教的某节“课堂教学”或某次“实践活动”叙述出来,使之成为一份相对完整的案例。
    三、健全完善校本教研机制
    校本教研是为了学校和教师的发展,新时期在学校中以学校为主体组织发起并以改进学校实践、解决课堂教学实际问题为指向而开展的教学研究活动。它以学校教学实践问题的解决和教师的专业发展为导向,以基于学校和教师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与教师培训紧密结合。无论是课题研究,还是常规的学校教研工作,如教学研究、经验交流、学术报告、教师论坛、学术年会、论文评优等,都应该贯彻以校为本的研究策略,逐步完善校本教研机制,以此为切入点,丰富学校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直接体验。
    学校还应在校本教研的选题上下功夫,选题应具体,注重针对性和操作性,不能贪大求全。避免课题研究中存在的形式主义、功利主义、重立项轻过程等弊端。学校能够参与科研工作的教师数量是有限的,因此,要尽量避免出现一名教师同时成为几项课题的实验教师的现象,以免加重一部分教师的负担,降低科研的质量。为此,学校要加强对课题的统筹管理,并对所承担的课题进行有机整合,以中心课题为龙头带动其它课题全面展开,并通过认真的分析找到课题的连结点和贯通处,做到课题间“有机整合”,融会贯通,资源共享,相得益彰。

    四、加大校本培训力度,提高教师校本教研能力
    通过调查发现,研究能力和研究方法不足成为教师开展校本教研时最重要的制约因素,新时期提高教师的研究能力成为当务之急。教师本身的研究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师对研究的态度和作用。具体来说,教师的研究能力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是掌握基本的教育理论。其次是掌握研究方法。研究方法的欠缺则是影响教育教学研究的进程及实效的重要因素。学校应加强这两方面的培训。 在培训方式上,采取分级分层培训,全员参与的策略。既参加区级以上的培训,又进行校本培训,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针,集体培训和教师自学相结合;听学术报告和分科活动相结合;学习外校、外地经验和学校交流活动相结合;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努力拓展培训渠道。有三种对策:一是抓住选题立项,编制设计研究方案,制定研究计划,对教师进行基本知识的“入门”学习,激发教师问题意识,唤起研究的兴趣和热情;二是抓住具体研究任务,让教师在科研过程中亲历、体验、磨练,掌握观察、访谈、调查等教育科研的方法,提高研究的能力;三是抓住鉴定评价,让教师了解成果表达、展示的目的、要求、类型和特点,培养把感性体验上升到理性高度来认识的意识、习惯,增强批判思维、创新思维的品质和能力。这样就把课题研究的过程变为教师学习科研知识、参与科研实践、掌握科学方法、创造科研成果的过程,成为教师提高科研素质、加快自己专业发展的过程。
    五、巧妙处理科研与教学之间的矛盾
    教师承担着繁重的教育教学任务,如何将教学和科研有机的整合,在有限的时间内利用校本教研提高教学质量是他们的迫切要求。校本教研要求研究内容的针对性和研究结果的实效性,需要那些从学校实际出发以解决实际教育教学问题的研究。但目前学校开展校本教研的活动中,科研和教学的矛盾还普遍存在,为了解决这一矛盾,一方面学校要给予教师开展校本科研必要的时间和空间,另一方面是采用合适的、有效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方式。
    “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国内外大量理论和实践证实,行动研究和叙事研究是适合校本教研的研究方法。有人用三句话概括行动研究的特点,即:为行动而研究,在行动中研究,由行动者研究;还有人对教育行动研究的特点作了如下简要的概括:问题既课题,工作既研究,教师既专家,效果既成果。教育叙事研究是一种质的研究方法,是行动研究的基本途径,它的主要使命是将整个教育问题的提出与解决过程完整地叙述出来,被视为呈现行动研究成果的主要成文方式。在校本教研实践中,教师应遵循着“计划-行动-观察-反思”的步骤,以行动研究为基础,叙事研究为手段,反思性实践做升华,实现学校校本教研水平和教师专业发展的螺旋式进步。
    六、实施激励机制,激发教师的研究潜能。
    实施激励机制,让教师崇尚科研,并积极投身于教学研究之中,激活每位教师潜在的科研动力,最终促进学校和教师的发展。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应采用有形和无形、物质和精神相结合的激励方法,即尊重激励、榜样激励和成就激励。尊重激励可以给教师以充分的信任和支持,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发挥每位教师的长处和潜能。这是一种看似无形实为有形的激励,因为教师的职业属于精神劳动,他们往往更注重领导、同事和学生对自己的评价,因此作为学校管理层来说,既要对教师们给以信任支持,还要做到理解和宽容,并对教师所付出的努力和教育、教学科研成果予以适时的肯定和鼓励。榜样激励是校本教研活动向更高层次迈进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行为学家哈克曼和奥尔德弗研究认为,人的行为有积极的、健康的行为,也有消极的、破坏性行为,对于前者要去强化 ,对于后者 ,要加以控制和改造。好的榜样是一面旗帜,其直观性和鲜明性很容易引起人们感情上的共鸣。在校本教研中,学校要尽可能地去发现 、总结和树立校内教师的先进典型,用身边的榜样激励全校的教师,在教师中形成一种崇尚研究的风气,使 “教学即研究”、“教师即研究者”成为现实。
参考文献
1.中正大学教育学院编.新世纪的教育展望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M].台北:高雄复文图书出版,1999
2.查有梁著.教育建模广[M].西安:陕西教育出版社,2000
3.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4.刘捷.专业化:挑战21世纪的教师[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5.顾明远,孟繁华.国际教育新理念[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1

论文录入:guoxingxing    责任编辑:guoxingxing 
  • 上一篇论文:

  • 下一篇论文: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