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 网站首页 | 名校推荐 | 小学试卷 | 初中试卷 | 高中试卷 | 免费课件 | 免费教案 | 如何获点 | 
  | 教育教学 | 免费论文 | 网站留言
您现在的位置: 名校试卷网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高职学院实施学分制需要关注的重点转移           ★★★ 【字体:
高职学院实施学分制需要关注的重点转移
作者:佚名    论文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11-13    

摘要  高职学院实施学分制起步较晚,需要加大对高职学院实施学分制特点的研究,以建立适合高职学院的,以学分制为核心的教学管理制度。在高职学院学分制实施过程中尤其要关注课程体系设计的转移,学分分配重点的转移和学生综合素质考核纳入学分制管理。通过逐步完善,形成具有高职学院特色的学分制体系。
关键词 高职学院  学分制  课程  转移
Abstract  It was comparatively late in employing The Credit System in professional college, so it is necessary to increase the research on the features of it, in order to establish the suitable teaching management regulations, whose center is the credit system. During the course of employing the credit system, we should especially pay attention to the transfer of the course system design, to the transfer of the credit distribution focus, as well as the fact that th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quality examination should be included in the credit system management. We aim to form the perfect credit system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rofessional college step by step.
Key woods  professional college    credit system    course    transfer  
一、高职教育学分制发展的历史沿革
学分制起源于十八世纪末德国的选课制。1779年,美国第三任总统托马斯·杰斐逊将选课制引入威廉和玛丽学院;1825年,选课制在新建立的弗吉尼亚大学开始试行; 1872年,学分制作为一种制度在哈弗大学开始施行。到二十世纪初,学分制在美国得到普遍推行,并在许多发达国家实施。
五四运动前后,中国的一些教育家从日本或欧美引进了学分制。中国正式推行学分制的标志是1918年蔡元培在北京大学实行的“选科制”。1952年院系调整,高校普遍采用学年制代替了学分制。1978年,教育部提出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试行学分制,因此,南京大学、武汉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等少数重点高校率先开始实行学分制。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是应我国工业化发展而生的高等教育类型,是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产物。20世纪80年代初,东南沿海城市经济迅速发展,高技能人才严重不足,地方政府出资兴办了一批地方高等职业学校,培养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人才。直至2000年国务院颁发了《纲要》以后,全国高等职业学院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全国各地。高职院校推进学分制,虽然其起步于本世纪初,但发展的速度迅猛。鉴于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区别,高职学院学分制的实施也逐渐形成带有自身特色的学分制的特点。
二、目前高职学院实施学分制的特点
实施学分制的特点一:按岗位群设置课程,使教学贴近生产一线。由于高职学院在专业培养方案设计时,在同一专业中根据企业需求,设立了不同的专业方向,设置适应相应岗位群的专业方向限选课程,从而以灵活的模块专业课程体系去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弥补学生在选修专业上的局限性和离散性。
施学分制的特点二:实践环节学分比重大,强调实际操作动手能力。高职学院大多是转型和初建不到10年的学校,再加上受到教育投入资金的限制,实训基地建设基本赶不上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校企联合建设实训基地也才起步,使得高职学院实训课程的重修及实训课程的选修困难重重。但是要实现职业教育的特点,就必须提高实践课学分的比重,实现1:1的理论课与实践课的比例。
施学分制的特点三:实际操作经验不足,学分制实施缺乏规范。国家和地方在对高职学院实施学分制没有统一的指导性规范标准,缺少专门研讨交流;在高职学院学分制管理上缺乏软件支撑,采用的管理软件基本上是普通高校的翻版,尤其在实践环节上学分制管理缺乏职业教育特色,导致职业课程设计理念不能完全实现;如何协调各类课程之间的学分分配,确定理论课与实践课程比例,设计开发选修课程,高职学院都需要一定时间的经验积累,依靠高职学院自身的不断探索与完善。
三、高职学院学分制实施的重点转移
学分制实施转移一:课程体系设计的转移。
高职学院实施学分制,根据其特点需要,突出职业特点,强调就业岗位需求,在课程体系设计中一般将专业课程分为五类,既公共课、职业基础课、职业技术课、职业方向课和职业拓展课。为了适应学生基本知识与能力的需要,由学院统一建立完成基本课程的公共课平台。在同一大专业的基础上,由系部建立适合学科要求的职业基础课平台。在上述两类课程学习结束后,学生进行专业选择,专业教研室负责设计建立适合专业培养目标的职业技术课平台。在职业技术课修完以后,根据企业不同的岗位需求,选择设置的职业方向课程。例如电厂热能动力装置专业,根据就业岗位群的需要,设置运行、检修、电建三个不同的职业方向,以适应电厂运行、电厂设备检修和电厂建设三个不同岗位的需要,同时也为学生提供就业方向的选择。为了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学院自始至终开设相关职业拓展课程选修,提供学生自我发展空间。通过职业课程体系设计,实现学院教育向以就业为中心,以社会需求为目标的转移,从而达到课程体系模块化,学生兴趣自由化的目的。

学分制实施转移二:学分分配重点的转移。
高职学院一般毕业学分设计在120-150之间,总课时控制在1600-1800课时。按照必选比7:3的比例,公共课、职业技术课、职业技术课均设置为必修课,占总课时的70%;职业技术课中的职业方向课和职业拓展课为选修课占30%,也就是应该有近600课时的选修学分。选修课中又分为限定选修课和任意选修课两种,限定选修既能防止学生避重就轻,同时有有一定的选择余地,任选课完全由学生自由选择。按照学生获取选修学分的1:2的比例开设选修课程,选修课开课课时应在1200学时以上。所以必选比为高职学院学分制的实施提出了课程设计转移的目标——加大学生自由选择的选修课程开发。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2006]16号)和《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草案)中对高职学院的教学改革提出明确要求。尤其指出理论课与实践课课时比例为1:1,各类高职学院都将面临巨大挑战。如果按理论课一周26课时,各类实训一周18课时计算,实现1:1的指标,意味着理论课与实践环节教学周数比约为1:0.7,时间环节要安排周数量过大,很难实现。如果按照学分1:1计算,由于理论课1学分为20学分左右,不到1周,实践环节1周1学分,实践环节比重偏大,也不合理。所以按照周数计算,要实现1:1的比例,三年完成60周的实践教学任务,显然经过努力是可以实现。所以,此理实比为高职学院学分制的实施提出了学分重点环节转移的目标——加大实践环节比重。
学分制在选修课的开设中课程类别学分必,是高职学院课程体系改革的重点,五大类别的课程学分设计直接关系到专业特色和学生质量。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为了满足就业需求,公共课、职业基础课、职业技术课、职业方向课和职业拓展课的理论课学分必应该控制在30:15:15:20:20左右。显然公共课程消减课时首当其冲,除了涉及两课、形势与政策、大学生安全教育、就业教育、国防教育等教学环节以外,其他课程必须以职业教育“够用为度”的原则进行教学学分设计。职业方向课改革势在必行,不同方向课程的灵活开设以毕业前一年的市场调研为依据,企业需求为指导,从而满足市场需求,缩小学院教育与企业需求之间的距离。因而,课程类别学分必为高职学院学分制的实施提出了学分分布转移的目标——加大职业核心课程比重。
学分制实施转移三:学生综合素质考核纳入学分制管理。
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加强素质教育,强化职业道德,明确培养目标。为了全面贯彻教育部文件精神,以高职高专院校的培养目标为指导,以增强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职业道德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职学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职学院必须把学生管理纳入学分制管理系统,作为必修课设计相应学分。
学生综合素质考核纳入学分制管理,是学生的学业考核的延伸,是学生的教学管理和行为管理的统一。综合素质考核要将学生的入学教育、形势与政策、国防教育、就业教育、社会实践、政治素质与道德修养、科技文化艺术和体育活动、社团活动和社会工作、课外读书活动、日常行为表现等内容纳入学生综合考核范围。学生综合素质考核除形势与政策、国防教育、就业教育、社会实践设置专门课程学分外,其他内容的考核学分按每学期一定学分设置,并由学生管理部门按照相关制度考核。
实施以学分制为核心的教学管理制度是高职学院的一项艰巨的任务。要通过不断地研究与交流,使得学生学会选择学分,教师学会执行学分,系部学会设置学分,相关管理部门学会管理学分,学院领导掌握控制学分。通过学分制的实施与完善,达到全面提高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之目的。

论文录入:guoxingxing    责任编辑:guoxingxing 
  • 上一篇论文:

  • 下一篇论文: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