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 网站首页 | 名校推荐 | 小学试卷 | 初中试卷 | 高中试卷 | 免费课件 | 免费教案 | 如何获点 | 
  | 教育教学 | 免费论文 | 网站留言
您现在的位置: 名校试卷网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本科教学中和谐教学的构建           ★★★ 【字体:
本科教学中和谐教学的构建
作者:佚名    论文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11-13    

摘 要   初入大学校门的学生由于对高校教学体制的不适应,常常造成学习和初选专业的迷茫。高校教师应合理运用“霍桑效应”,创设良好和谐的课堂氛围和师生关系,满足学生“被注意的需求”、“被倾听的需求”和“和谐融洽的小环境的需求”,与学生进行较好交流和互动,以取得教书育人的双重效果。

关键词   和谐教学    霍桑效应   心理效应

虽然对高校教师的教育培训在不断加强,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隔阂”依然存在,教师与学生之间缺少有效沟通的情况时有发生。现在我们的社会正在大肆提倡“构建和谐社会”,和谐二字已成为现在组织建设的一个关键词。如何在大学教师和学生之间架构和谐的桥梁,将知识有效地传播到学生,是高校教师在本科教学中应加以考虑的。

一、霍桑效应

霍桑效应的说法源于美国西方电器公司霍桑工厂的一项试验研究。霍桑工厂曾在1924年到1932年间进行过一项长达9年的试验研究,试图通过改善工作条件与环境等因素,找到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途径。这一系列试验中,有个“谈话试验”,即用两年多的时间,专家们找工人个别谈话两万余人次。规定在谈话过程中,要耐心倾听工人对工厂的各种意见和不满,并作详细记录,而且对工人的不满意见不准反驳和训斥。研究将参与谈话试验的人员作为试验组进行分析。结果出乎意料的表明:无论工作条件(照明度强弱、休息时间长短、工厂温度等)是改善还是未改善,试验组的产量都在不断上升。对于这种“传统假设与所观察到的行为之间神秘的不相符合”,社会心理学家称之为“霍桑效应”。究其原因,“谈话试验”使产量得到明显大幅度提高。由于工人将对各种管理制度和方法的不满发泄了出来,从而感到心情舒畅,干劲倍增。 即参加试验的工人意识到自己“被关注”,因而怀有在以往的工作中所不曾得到的归属感,无形中增强了整体观念、有所作为的观念和完成任务的观念,从而导致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霍桑效应表明,影响生产效率的根本因素不是工作条件,而是工人自身,即对工作的满意度。满意度越高,其士气就越高,从而效率也就越高。而高的满意度则是来源于个人需求的有效满足,不仅包括物质需求,还包括精神需求,即“被关注的需求”、“被倾听的需求”和“和谐融洽的小氛围的需求”。

二、和谐教学的构架与应用

霍桑效应无处不在,霍桑效应其实早已被应用到管理学上。本科教学本身也就是一种课堂的组织管理,课堂教学中也同样存在霍桑效应。高校教师如能在本科教学中合理运用“霍桑效应”,以满足学生的精神需求,培养学生良好的沟通能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就能更好的激发本科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增强生活和学习的信心,从而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构建良好的和谐教学氛围。

1、“被倾听的需求”

长期以来,中国的教学以填鸭式的模式为特征,高校教学也很难豁免。在课堂上,老师总是掌握着“话语霸权”,而学生只是被当作一个个容器,等着往里灌东西。而由“霍桑效应”我们可以发现,人类最本质最殷切的需求就是渴望被赏识,而被倾听的需求,正是这种渴望最直接的表现之一。现代心理学也一再强调“倾听”,因为倾听可以让对方感到被尊重、被重视,甚至被认同,有一种价值的肯定。教学过程中知识的传播,不应局限于单一流向,而应提倡师生的有效互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强调 “学生倾听”,还要强调 “教师倾听”。

让学生学习“霍桑效应”,学习“倾听老师”、“倾听伙伴”,可以培养学生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与人有效沟通的艺术。在课堂上我们有时会发现一些学生“身在曹营心在汉”,人坐在课堂里,听的、看的、甚至说的,都是与本课程无关的内容;或者有些学生把教室当寝室,把老师的声音当催眠曲。抛开教师的因素,是学生尚未养成“倾听别人”的良好习惯。有研究表明:大学生中那些很好的倾听者比那些不善于倾听者更为成功。当代社会竞争激烈,良好的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都相当重要。近年来,我们很遗憾常常在媒体报道中看到大学生甚至研究生自杀的消息。痛心和惊愕之余,细细分析,这些人存在的心理问题,大都属于自我沟通和人际沟通障碍。而良好的沟通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善于倾听。身处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如果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学习运用“霍桑效应”等心理效应,学习与人交往的诀窍,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培养合作精神、培养沟通能力,也能促使学生增强生活和学习的信心。

教师学习“霍桑效应”,学习“倾听学生”,在学生回答问题或日常的谈话中,认真倾听学生的回答,不要随意打断而影响他们的思路,即使要纠正也尽量在其说完之后,这样才能了解学生的想法,与学生构建一个平等的交流平台,从而建立良好的师生互动。在课堂上,如果学生提出不同的意见,教师可以给以适当的启发,并鼓励学生展开激烈的讨论,这样就能捕捉到学生思维的亮点,发现学生的个性特点,引发学生深入地思考问题,培养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兴趣,从而打开了创新的思路,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教师认真聆听学生,一方面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另一方面,也是言传身教,教会学生知识的同时也教会学生做人。

2、“被关注的需求”

国外一所学校曾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情:这所学校在入学之时,依惯例要按智力测试情况将学生分为优秀班和普通班。结果有一次在例行检查时发现,一年之前入学的一批学生的测试结果由于失误被颠倒了,也就是说现在的优秀班里的其实是普通的孩子,而所谓聪明的孩子却在普通班。但是这一年的课程成绩却如同往年一样,优秀班(即那些普通的孩子)明显高于普通班(即那些优秀的孩子)。这也可以看作是教育中的“霍桑效应”。这种事例其实也很常见。譬如被认为是蠢学生的爱迪生,却在母亲爱的注视和鼓励下,成为一个大发明家。它表明,学生的“被关注的需求”一旦得到满足,就会建立极大的学习信心、产生强烈学习动机,从而使自身最大的潜力得到了发挥,从而出现意想不到的学习效果。

人的这种被关注的需求其实是从小就有的。在婴幼儿时期,婴儿的哭闹、幼儿的故意捣乱、青少年时期的标新立异等现象,被专家认为是他们想得到他人的关注而产生的行为。大学生虽然已成年,但心智的成熟还需进一步加强和提高。心理的平衡和承受能力也有待加强和提高。因此,在教育工作中,一定要意识到,学生不是容器,不是产品,而是有感情有思想的人。只要是人,就希望被关注、被重视。那么,作为一个高校教师,该如何关注学生呢? 
      首先是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能厚此薄彼。在今天以考分为重的各种压力之下,教师往往会不自觉地以成绩的高低来区别对待学生,无形中就给学生造成了一种心理上的阴影,这对于学生自身的个性发展相当不利。或者在金钱和权势的利诱面前,教师要有一种尊重人格的刚正态度。在面对千差万别的学生时候,教师应该看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全面地、辩证地认识学生,同等地关注他们的发展。

其次,在课堂上,不单要培养大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学习技能,还要善于挖掘其中的人文素材,以解决学生现实生活中的困惑及实际问题,使学生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

再者,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学生的心理感受和学习情绪,使每个学生保持一个良好的学习心境,走出被动的心态,具有完美的个性。

3、“和谐融洽的小氛围的需求”

俗话说:金窝银窝不如自家的草窝。为什么?因为家是温暖、和谐的象征。近年来,和谐二字已成为各种组织和社团建设的主题词和关键词。构建和谐社会、构建和谐小区、构建和谐家庭,等等等等,不一而足。因为在和谐的氛围中,人的心情能得以最大程度的放松,人的信任度会得到最大的提升,人的主观能动性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例如在临床上,患者对医生或医院的喜欢或厌恶,会对治疗效果产生正、负两方面的影响。如果觉得某医生医疗水平高,对该医院的各项服务都很满意,医患之间会形成“和谐融洽的小氛围”,这样,患者就会积极配合各种治疗,病情的改善甚至会超出药物本身的治疗效果。

课堂教学中也同样存在这种现象。学生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良好的心理环境、和谐融洽的小氛围所产生的效果是任何一般的规章制度所不能相比的,它能显著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终生受益。那么,如何与学生进行成功的交流和互动,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形成“和谐融洽的小氛围”呢?

首先要以德服人。所谓“学高为人师,身正为人范”。教师不仅是某一学科的教员,更是学生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领路人。要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师理应从自身着手,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言行举止进行言传身教。

其次,作为教师,还须懂得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曾经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只有热爱学生,了解学生,才能抓住他们的兴奋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要达到这个目标,丰富的学科知识,优秀的表达能力固然重要,但更为重要的是对教学要有热诚,有着积极与学生对话的态度。学生对这样的教师会感到亲切,才敢于独立思考,敢于交流,敢于无顾虑地质疑问题,形成互动式教学氛围。

第三,还要重视能力培养。作为知识的传播者,教师理应让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但更要教会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培养他们主动获取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对新事物敏锐的洞察能力和系统分析能力,对各学科发展前沿的信息收集分析能力,这无疑将会使学生受益终生,学生对这样的老师自然就会服气、信任,师生之间自然也会建立良好的交流与互动。

第四,还要强化创新意识。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不仅直接影响高等学校知识创新的水平,也关系国家未来的整体创新能力。托兰斯的研究发现,教师创造性的高低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如果教师善于吸收最新科学成果,能创造性地选择最佳地教学方法、手段、技术来教育学生,使教学活动成为教师不断进行创造性教学,学生不断进行创造性学习地过程,一定会大大加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良好的创造性思维习惯。   

总之,大学是社会的最高学府,学校教育对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作为从事教育工作的生力军,高校教师一定要认清自己所肩负的重任,不仅要传授知识,也要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状态和良好的沟通能力,真正做到教书育人。共建和谐,从社会到家庭,从团体到个体身心。

参考文献

1.江晓玲,陈清,俞守义,等.霍桑效应对高校教师的启示.西北医学教育, 2007;15(1):12,31

2. 瞿卫敏.也谈教师的职责定位. 当代师生研究,2001;5: 56

3. 粱剑寒,侯中喜.网络时代大学教育的几点思考. 高等教育研究学报, 2000;23(4): 58-59

4.刘雪琴.霍桑效应对护理管理者的启示. 中华护理杂志,1998;33(12):705-707

5. 孙国海.“霍桑效应”及其教育效果. 教书育人 , 2001;(11)

论文录入:guoxingxing    责任编辑:guoxingxing 
  • 上一篇论文:

  • 下一篇论文: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