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 网站首页 | 名校推荐 | 小学试卷 | 初中试卷 | 高中试卷 | 免费课件 | 免费教案 | 如何获点 | 
  | 教育教学 | 免费论文 | 网站留言
您现在的位置: 名校试卷网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试论我国高等院校管理的现代化           ★★★ 【字体:
试论我国高等院校管理的现代化
作者:佚名    论文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11-13    

现代大学无论在管理规模或复杂程度上,还是在管理要求上,都与以往的大学有着很大的区别。大学自身管理走向现代化是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的应有之举。
我国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权力配置。主要权力包括政治权力、行政权力、学术权力和学生权力。在以往的改革中,政治权力几乎影响和控制着整个学校的办学方向。此外,高校一方面呼吁减少外部的行政干预,而在其内部,行政权力在从学校最高层到最基层的教学科研组织中都发挥着核心作用,大学几乎变成了一级政府机构,学术权力得不到应有的保护和体现,影响了教学、科研的质量。中国高校管理体制改革必须合理配置不同的权力,使其在各自最适合的领域发挥作用。
一、提高大学的组织化程度
“有组织的无政府”状态或“类似邦联”的组织特点,是人们对以往大学组织状况的形容。(姚启和,2002)在这种状况下,大学组织的组织化程度是相对较低的。组织理论认为,现代组织的最重要特点就是强调管理,通过管理,使组织发挥个人所不能产生的功能。管理程度越高,组织化程度也就越高。从这一基本规律出发,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中,在扩大高等学校自主权的同时,要不断提高对大学自身管理的要求。柯柏利在概括现代大学的这一特点时说:“由于学院、大学、研究院已经发展成为复杂的机构,商业社会结构中许多典型的领导和管理功能已成为高等教育的基本内容。”(J·F·Corbally,1992)改革的内容主要包括:一是赋予领导者相应的领导权。二是调整组织结构,注重组织整体功能发挥。
二、提高大学的经营化程度
长期以来,大学被视为社团性质的组织,管理薄弱,更不存在象企业一样的经营。从20世纪后半期开始,不少新型大学运用企业理念发展大学的事例极大地改变了这一看法,“企业的经营理念同样适应于大学的管理。”(张俊宗,2003)如果说,高等教育是否具有产业的特点或属性,还可能是一个有待探讨的问题,那么,作为组织的大学则无论如何都可以列入经营的组织类型之中。
大学经营化管理的内容主要反映在:一是大学要更加注重组织目标的确立,这个目标是可操作的、分层次的任务目标;二是大学要更加注重品牌经营,大学的品牌就是其办学特色,特色越鲜明,品牌价值就越大;三是大学要更加注重把握机遇,并精巧地规划出自己的路径;四是大学要更加注重经营化组织结构的应用,那种来自于现代企业特点的扁平化、弹性化、多元化组织结构特点完全可以在高校管理中应用。
三、提高大学的民主化管理程度
民主管理既是大学本质的体现和要求,又是现代管理的一个重要原则。这双重要求加强了民主化管理在高校自身管理中的价值与地位。依据现代大学的办学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决策机构人员构成的多元化。大学内的各级委员会分别是不同层级组织的决策者,扩大这些机构的构成范围,特别强调与学生工作相关的机构都要有学生代表加入。
2、咨询机构的广泛化。在改善决策机构人员构成的同时,校内的重大决策机构都广泛地设立顾问、咨询机构,为学校的重要决策提供咨询和建议。
3、决策机制的科学化。各级委员会采用委员集体决策、领导者个人负责的决策方法,吸收委员会负责制在制定政策方面的优点和个人负责制在执行方面的长处。
4、管理重心下移。从大学的学科专业组织特点出发,决策越是向上集中,学科与专业的自由度就越小,民主化程度也就越低。为此,有目的地将管理权力向学院或系一级组织转移。

四、加强学术管理与行政管理系统间的协调与统一
学术管理与行政管理是大学管理中的两个基本系统,二者间既有重大区别也有联系。区别的一面在于二者的价值观以及由此决定的管理原则不同,联系的一面在于共同存在于一个整体之中。促进二者间的协调发展,是现代大学管理中的突出问题。建议在中国高校试点董事会制度,由校内外人员共同组成的大学董事会具有三重价值,对大学、政府和社会而言,它代表学校利益,而这一利益主要体现为对学术权力的维护。对大学管理而言,董事会主要代表行政管理,只对学校重大事务进行决定,而具体的学术事务则由校长领导的校务委员会负责,董事会不直接干预。对董事会本身而言,这一机构的构成反映了学术与行政的有效统一。
五、高等教育走向国际化
高等教育国际化是今后的发展方向,也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如果对目前中国的教育管理理论做一个判断,就会发现,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程度很低,离世界水准还有很大差距。目前,中国高等教育管理现状还不能适应高等教育管理国际化的要求,实际运行的教育管理基本上是经验加政策导向式的,突出地表现为非理性管理、凭经验办事、靠红头文件办事,管理的科学化水平很低,严重制约着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制约着中国教育与国际接轨。
国际化了的高等教育应当是一个先进的、开放的、充满活力的体系,它表现为一种理想的大学管理模式。将国际的、跨地区、跨文化的、全球的先进理念融合到本国高等教育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中,使教育思想、管理模式、教学内容以及课程设置、教材建设、师资选拔与任用,都能按照国际标准进行、加强国际交流,使大学教育面向世界,以充实的多样的高等教育活动为载体,吸收借鉴世界一流大学的办学理念,促进本国高等教育体系的完善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陈亚玲.高等教育国际化研究述评.现代大学教育,2001;(4):36~38
2.姚启和.高等教育管理学.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
3.张俊宗.沃里克大学的办学之道和成功启示.黑龙江高等教育研究,2003;(2)
4.J·F·柯伯利(J·F·Corbally)教学事务的管理.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比较教育研究室编译.教育管理.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2

论文录入:guoxingxing    责任编辑:guoxingxing 
  • 上一篇论文:

  • 下一篇论文: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