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 网站首页 | 名校推荐 | 小学试卷 | 初中试卷 | 高中试卷 | 免费课件 | 免费教案 | 如何获点 | 
  | 教育教学 | 免费论文 | 网站留言
您现在的位置: 名校试卷网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对高校学分制改革的几点思考           ★★★ 【字体:
对高校学分制改革的几点思考
作者:佚名    论文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11-13    

摘要  本文介绍了学分制的发展历史,阐述了学分制的实施对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并且针对目前高校存在的一些问题,探讨如何改革和完善高等教育学分制改革。 
关键词  学分制  高等教育  改革 
     
学分制作为一种较为先进的教学管理制度,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尊重个体差异、注重个性发展”的现代教育理念,在实施因材施教、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个性,促进教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的改进,促进资源共享,加强复合型人才培养等方面具诸多优越性,日益受到教育界的关注,因而受到高校的广泛推崇,被认为是高等教育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新型教育管理制度。 
一、学分制的产生和发展 
学分制是以学分来计算学生学习分量的计量单位,并以此衡量学生学习成绩,以取得最低的必要学分为毕业标准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 
学分制是在选课制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早在18世纪,由于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高等学校的传统课程设置已经不能满足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因此,学校在保留基础学科的基础上,增设新科学技术课程,致使课程体系越来越庞大,在一定的年限内,学生只能就一定的专业或学科修习其中部分课程,由此产生了选课制。美国从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叶逐步的在大学推行了选课制,随着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社会分工和专业越来越细,导致高校课程设置越来越多,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教学计划,这就需要一个适应各种教学计划的共同的计量单位来进行管理,于是产生了学分制。到20世纪初学分制和选课制在美国得到普遍推行,经过100年的积沉,学分制在美国已呈现出程序化、系统化和成熟化的特点。学分制推动了美国高等教育改革,使美国的高等教育得以迅速发展以适应美国社会发展需要[1]。 
我国真正实行学分制始于20世纪的“新文化运动”,在蔡元培先生任北大校长时,北大实行了选课制和学分制。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学习前苏联的经验,于1952年全国高等院校进行院系调整后,停止实行学分制,改为学年制。1978年恢复高考后,为适应现代科技发展的需要,教育部提出可以试行学分制的改革,一些重点大学率先试行学分制。第三次是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规定》明确要求减少必修课,增加选修课,促进了学分制的实行;第四次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国近三分之二的高校都实行了学分制。学分制的每一次实施都是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高等教育做出相应的变革,而每次学分制确实又推动了高等教育的发展。经过了长时间的发展和完善,积累了一定的理论和实践经验,我国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科学的运行机制[2],现在学分制已被我国各高校广泛采用。 
二、实施学分制是提高素质教育的需要 
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竞争,实质上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和民族素质的竞争。从这个意义上说,谁掌握了面向21世纪的教育,谁就能在21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处于主动位置。可见,素质教育已成为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旋律。而提高素质教育,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实施学分制就是一种极为合适的教学管理模式。以往的传统教育,因为过分注重选拔,教育面向的是少数学生,这就不利于全民族素质的提高。素质教育面向的是全体学生,提供的是让所有学生都得到适合其发展的教育。而学分制强调调动教育对象的学习主动性,尊重教育对象的个性差异,注重目标管理,允许学生打破专业和年级界限,根据自己的志趣、特长、能力进行跨专业、跨学科、跨年级选课,充分发挥其灵活性,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了教育对象的综合素质,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学分制在全世界的兴起并能生存发展是由其自身的优越性所决定的。其优越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学制弹性化。学分制参考学历教育所要求的年限,但不受年限的严格限制,可以适当延长或缩短修业年限。学有余力的学生修满所规定的学分可申请提前毕业;有特殊情况必须中途休学或停学的学生,也可待以后修满规定的学分后再毕业。第二,选课自由性。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高等教育的个性化是学分制的重要特征,也是学分制经久不衰的根本原因。学分制是选课制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选课制是学分制的灵魂和本质。在一定程度上允许学生选择自己认为必要而且感兴趣的课程和专业,这是学分制的精髓,也有利于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学分制能最大限度地适应学生的个体差异,表现出自由的选课特征,使学生既可以适当调整学习的内容、速度和方法,又可以设计与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第三,建立导师制。学分制注重学生独立自由地安排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及主动性和创造性,但由于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对个人发展的目标模式还不十分清晰,在选课或选专业方面有一定的盲从性,实现目标的学习方案也难以优化选择。所以,配合学分制要建立导师制,导师的职责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逐一指导学生制定修业计划,并及时检查执行情况,指导学生选课和学习方法,关心学生全面发展。第四,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实现。学校可以通过学分的规定将素质教育的内容“课程化”,可以促进素质教育活动的开展,也可以通过文、理学分的选修,促进文、理的渗透,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第五,有利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在导师的指导下,学生可以在更大范围内确定自己的学习计划,构建具有自身特点的知识体系,打破传统专业的限制,促进学科的交叉和知识的交融,从而促进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第六,明确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独立性,能有效地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大学生创造性思维,使其个性潜能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促使学生所学为所用,促进创造性人才的成长[3]。 
社会要求高等教育改革单一的人才培养模式,即培养应用型、全面素质型人才,适应新世纪对人才需求的多样化必将由学分制取代学年制,这是我国高等教育适应经济发展和现代科技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实施学分制也会推动学校各方面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积极的意义。

三、学分制改革现存的问题 
学分制发展到现在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不少问题。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体制不完善,教学计划弹性不够。譬如,在我校制定的教学计划中,必修课比例偏高,选修课较少,学生学习的自由度很小,“选课”虚得其名,往往形式上“选”课,实质上大部分还是“安排”课。而且没有结合学科特点制定出一套较为科学、系统的选修课系列。在选修课开课条件、教师教学内容、考核方式、教学组织与管理等方面都缺乏严格要求;弹性不够,有的学生提前修满学分却不能提前毕业,并且学校难以允许学生在学习期间中断学习、延长学习年限。 
(二)选修课的管理滞后于学分制改革。目前很多高校的选修课因师资、教学设施等教学资源还不是很充足,使得选修课得不到彻底的贯彻执行。选修课开设少,品种单一,教师对选修课备课不充分,上课不够认真,学生学习不努力刻苦,最终导致选修课质量下降。有的学生为了凑学分,盲目选课。比如,选自己熟悉的老师的课,目的不是为了学知识,而是为了及格;还有一些学生,从师哥师姐那里了解到那个老师不抓就选那个老师的课。如此根本无法充分发挥学分制调动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积极性,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自主性达不到要求,最后选课的目的只是为了满足学生凑学分。 
(三)导师制不够完善。导师的作用是引导作用,实现对受教育者“因才施教”。通过帮助学生理解培养目标和专业结构,制定合理可行的学习计划和发展目标。目前一些高校由于种种原因,导致导师工作无法真正展开,导师制名存实亡。为此有些学生以凑满学分为准则,选课避难就易,不从自己实际出发,盲目选择课程,致使所学知识支离破碎,难成系统。 
四、推动学分制发展的几点建议 
实施学分制对提高素质教育,推动我国高等教育教学管理体制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4]。目前,学分制的实施和发展所取得的成绩是有目共睹,当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现就学分制现状提几点个人的建议: 
(一)改革教学计划。教学计划最能体现高等学校培养专门人才的蓝图和模式。目前一些高校的教学计划缺乏弹性和灵活性,所以,应根据需要适时调整。原则是:在保证厚基础的前提下,适当压缩必修课学分比例;在保证课程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开出选修课;同时应注重实践课程的开设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总之,通过对教学计划的改革完善,为学生提供更加灵活自主的学习空间;克服重必修、轻选修的状况,提高选修课的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另外,允许学生修满学分提前毕业,学费按每年取得的学分收费。 
(二)加强选修课的建设,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学校要根据实际情况尽量开设出数量足够、质量一流、覆盖面宽的多种选修课,满足学生选课的需要。同时,还要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学分制向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不仅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和业务能力,并且要能不断地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以适应实施学分制后学生自由选课带来的压力和竞争。另外,还要加强管理队伍的建设,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为使学分制高效有序的运行,学校还需一批数量足、结构好、素质高、有活力的教学管理干部人员,他们是老师和学生之间顺利完成教与学的基础,他们的切实服务,是实施学分制的保障。 
(三)完善导师制。导师是学生的“引路灯”。针对目前一些高校的情况,要通过认真落实导师管理工作,明确导师的职责、地位。要选聘好导师并充分调动导师的积极性,让导师制真正发挥引导作用,真正做到对学生“因才施教”。使学生不再盲目追求兴趣性和凑学分,而是使他们适应大学学习,并且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引导他们把发展自身专长和适应社会需求有机地结合起来,制定合理可行的学习计划和发展目标,使之拥有系统、完整、科学的知识结构,从而减少学生选课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推行学分制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和改革的趋势,是全面推进教育改革和创新的重要举措,只要各高校充分认识到学分制的本质,扬长避短,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种多样、灵活、具有开放特点的学分制必将在各高校建立和实施,为国家、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陈红.试论学分制下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改革[J].教书育人,2006;(3):17~18 
2.尹跃妮.高等教育学分制改革研究[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2006;(3):161~162 
3.李萍.在高等教育中实施学分制的优势与措施[J].科技信息,2006;(3):37~39 
4.陈玉英.学分制与素质教育浅析[J].辽宁工学院学报,2006;(4):116~117

论文录入:guoxingxing    责任编辑:guoxingxing 
  • 上一篇论文:

  • 下一篇论文: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