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 网站首页 | 名校推荐 | 小学试卷 | 初中试卷 | 高中试卷 | 免费课件 | 免费教案 | 如何获点 | 
  | 教育教学 | 免费论文 | 网站留言
您现在的位置: 名校试卷网 >> 教育教学 >> 地理教学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对义务教育阶段地理教学与社会发展关系的探究           ★★★ 【字体:
对义务教育阶段地理教学与社会发展关系的探究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11-8    
《地理》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课程,地理教学要结合实际,通过实践,开展直观教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益。地理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地理知识,而且要能够利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促进社会健康发展。为此,笔者作了一些探究。
一、掌握地理知识是未来接班人必备的素质。
素质教育强调了地理课程的地位和作用。地理教学必须从社会需要、学科体系、学生个性发展等方面加以考虑,以提高公民素质。教学地理课,必须突出它的地位和作用,让学生学好地理,为学生将来进一步深造或应用地理知识参加社会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要以人为本,全面、深度探究地理知识,全面提高学生能力,促进社会发展,这是地理教学的根本任务。
二、"环境――资源――人类活动"是义务教育阶段地理学科的主线。
1、地理学科正确地阐述了对立统一的人地关系,又有机地将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结合在一起,鲜明的指出:只有人地关系协调,才能促进社会发展。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认识:学习地理要学会处理人地关系的方式方法,和谐社会人地关系的协调首当其冲。人地关系小协调则社会小发展,人地关系大协调则社会大发展,人地关系不协调则社会不发展。如何促进人地关系的协调是地理教学研究的永久课题。
2、为了适应提高教育对象素质的需要,较多的人文地理知识,要求人类通过探险活动、科学考察来认识。通过探究人们的衣食住行等生活方式认识区域地理特点,控制人口数量促进工业、农业、商业、旅游业的协调发展,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教学中要有目的的组织室外活动,让学生从大自然中去归纳特点,发现规律,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逐步掌握地理知识,提高自身素质。
三、明确义务教育阶段地理学科地目标。
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学会技能,受到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出高素质、智能型人才。教学时,利用资料,加强研究;通过活动,对区域特征、因果关系、人地关系、地理规律的自主探究,使学生获取知识,培养技能。讲述世界热点问题,通过对世界政治地图的变化、世界组织、宗教语言、人文景观、国情国策的探究和认识,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环境观、资源观、人生观。这样,才能促进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
四、如何利用教材进行地理教学。
义务教育阶段湘教版地理教科书明确指出:本书收录内容分为必修、选修、自学内容,并不要求逐一学习和掌握,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教学内容,不必面面俱到而应各有侧重突出特色。世界地理侧重于世界的总体把握和认识,中国地理侧重于对中国区域地理特点的探究,只有着眼于世界大局认识世界,再着眼局部认识中国,这样既站得高看得远,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能有的放矢的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推动中国社会的全面发展。
五、强化乡土地理的教学。
通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对本省、本县、本家乡地理的探究,:联系当地实际了解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探究土地利用、植树造林、节能节水、水土保持。联系人口变化,观察大气、河流的污染情况,探究污染源,提出建议。调查主要运输方法,了解本地主要交通路线,探究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沼气、风能、水能、太阳能等,探究"环境――资源――人类活动"是否协调发展,掌握乡土地知识。
当今世界,水土流失,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工业污染,自然灾害,人口等问题,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我们能否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只看能否协调好地理环境、自然资源、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要注意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尤其是人类活动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保护人类共同生存的摇篮―――地球,合理利用环境和资源,达到环境同人类的和谐发展,推动社会进步。
总之,地理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地理知识,认识大自然,了解人地关系协调的重要性,从而应用地理知识,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