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 网站首页 | 名校推荐 | 小学试卷 | 初中试卷 | 高中试卷 | 免费课件 | 免费教案 | 如何获点 | 
  | 教育教学 | 免费论文 | 网站留言
您现在的位置: 名校试卷网 >> 教育教学 >> 地理教学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激发初中生学习地理兴趣十法           ★★★ 【字体:
激发初中生学习地理兴趣十法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11-8    
地理知识涉及地球、宇宙、大洲、国家、地区等多方面内容。内容包罗万象,上至太空霄汉,下至千米岩层和近万米洋底以及各国概况,民风民俗。这些复杂的知识内容,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客观地反映到课堂上,并使学生尽快掌握,重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缺乏兴趣,往往感觉到地理课枯燥无味,一旦有了兴趣,他们就会积极主动地学习。老师授课时,必须将地理学科的科学性、知识性、思想性、实用性和趣味性结合起来,采用灵活多样的学习方法,大力提高学生的地理素质, 让学生学得活,记得牢,切勿死记硬背地理名词,生吞活剥地讲解地理知识。要让学生轻松地学习,灵活地运用知识,教师必须在巧字上下功夫。
一、观看新闻,从世界的热点问题中激发学生了解天下大事的兴趣。
现代社会,随着我国经济和科学的发展,电视机已走进千家万户,一个中学生已经能够轻松地从电视节目中获得知识与信息。社会的热点问题,人们街谈巷议,最易引起初中生的好奇心,针对学生这种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老师应该将社会的热点问题引入教学之中。如今年在我国东南沿海登陆的台风为什么这样多?你能说出两三个吗?(海棠、天鹰、麦莎、珊瑚、泰利、卡努、达维),并由此穿插讲解台风的有关知识:热带风暴在中国和东南亚叫台风,在大西洋叫飓风,在印度洋叫热带风暴,在澳大利亚叫“willie”,发生地不同,名称不同,但性质是一样的,它们都是发生在热带海洋中的强烈风暴。通过看电视,学生还可以了解美国新奥尔良市遭受飓风袭击的情况,伊拉克战争情况,巴勒斯坦与以色列的战乱根源,朝鲜核问题六方会谈的动向,这是一般学生都关心的热点问题,学生喜欢看,喜欢听,由此入题讲环境问题,气象灾害及防御,他们感到地理知识很有用,这样不仅教了书本知识,还拓展了教学内容,也激发了学生研究地理的兴趣。 
二、加强学科间知识的联系,引发学生整合地理知识的兴趣。
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涉及到语文、数学、历史、政治、化学、生物、物理、美术等知识。如果割断了与其它学科之间的联系,学生就绝对学不好地理知识。在学生的知识库中,知识并没有学科之别,本身应该是融合在一起的,只是为了教学的方便,人们才分出了科目。教学中老师要把割裂的东西重新恢复起来,才能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学生才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教学中要立足地理,兼顾综合,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合成。如我们可以通过地理课把古代描述气候、环境、不同地域特征的诗词教给学生,“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九曲黄河万里沙”,“山前桃花山后雪,叫人如何不低头”,“北风吹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等,这些优美的诗句包含了很多地理要素,学生一边欣赏诗句中美妙的意境,一边掌握地理知识。关于环境保护,是当今世界的热点问题,政治课中有专门的论述,化学、生物、物理课中也有讲解,但角度不同,政治课中要人们“怎么做?”,是从“法律”的角度讲的,而地理中则是从现在“怎么样?”,从分布上讲的,化学、生物、物理则是从“为什么?”,阐述它的基本原理和形成原因上讲的,几者结合,从外在的表象到内在的规律,学生才真正全面地认识这个问题,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地理与历史更是亲如姐妹,古今地质的变迁,气候的变化,城市的兴废,文明的嬗变,是地理事物在历史的长河中演化的结果,历史记录了“彼时彼刻”的世界状况,地理则描写着“此时此刻”地球面貌,教学中互相穿插,有利于学生从纵横两方面理解地理知识。
三、讲故事激发学生地理与历史互为印证的兴趣。
在讲区域地理时,结合具体内容穿插故事学生容易感兴趣,如讲南亚时,可以讲讲《西游记》的故事,讲西亚时,又可以讲讲死海的民间传说,还可以穿插元朝军队与西亚国家的战争情景,西亚军队用石油点火袭击元朝军队的情形,由此可知西亚丰富的石油储藏。在讲非洲时,将郑和下西洋的故事讲给学生听,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历史和中国人探索海洋的伟大壮举,揭示中国人民酷爱和平的愿望,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讲述我国的对外贸易时,引述中国纺织品出口与欧盟之间的贸易摩擦,外经贸部部长薄熙来与之谈判的故事,使学生懂得建设四个现代化的艰难。增强学生勤奋学习,刻苦钻研,为国争光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让学生自己搜集如“日界线趣事”,“拥抱地球的人”,“马纬度和贸易风”等有关地图,天文,气候方面的轶闻趣事,在班上交流。
四、借助计算机网络,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引发学生制作地理课件的兴趣。 
由于计算机网络的开通和多媒体课件的利用,大大地方便了地理教学,使单调乏味的课堂变得活跃起来。如制作“地球围绕太阳转”,“雨的形成”的动画,形象地演示地球的运动变化规律,雨的形成过程。利用网络中的图片,文件介绍地理知识,很多过去只能凭想象的情景一下子跃然于眼前,学生进入了一片神奇的天地,又仿佛打开了潘多拉魔盒一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骤然高涨,中国气象网,中国旅游网,中国铁路交通网,让网络全方位向学生展开,使他们应接不暇,大饱眼福,在不知不觉中接受知识。
五、引导学生游览考察,诱发学生探究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地理教学要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它的研究成果可能是一种见解,一种方案。课堂教学中,除了使学生掌握系统的地理知识之外,还应注意有目的、有意识地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使学生获得较高的发展水平,并掌握独立思考,独立研究的本领。老师要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和地形地貌考查活动,学生通过亲身实践获得体验和感悟,才会得到第一手资料,由此获得的知识与地理课本上的介绍或老师的讲解所产生的效果是完全不同的。地理教学一定要结合乡土教材,老师要组织学生亲自进行地质考察,植被,水源研究,气候和农业生产的情况调查。本人在讲岩溶地形时,提到了我们本地也有这种地形,学生于是穷追不舍,非常想出去探究一番,我感到了他们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神,利用星期天组织学生到十里以外的一处山峰考察了一天,我们先去观看了一个大溶洞,学生欣赏了千奇百怪的钟乳石,采集各种标本,还考察了一处犀牛望月的地形,研究了一头石犀牛的成因,学生坐在犀牛背上,反复琢磨研究,推论出犀牛为什么会来到大山顶上,最后考查了这座山峰上的一眼山泉,它处在海拔千米的山顶上,泉水刺骨地凉,泉流涌动,清澈见底,流入山间泠泠作响,煞是美妙。通过考查分析,我认为学生得出了比较科学的结论:(1)磊溶洞在几亿年前一定在河谷地带,且在河流边,是受河流侵蚀而成的。(2)犀牛石本不在山顶上,是几亿年前的造山运动,被隆起抬高形成的。(3)泉水虽在山顶,但此地山岭绵延千里,这里属大巴山支脉,降水丰沛,岩石致密,不易透水,所以此泉源头十分深远。
考察使学生生疑,有疑促使学生思索,一动脑筋就会有新的发现。带着现实具体的问题去分析,有利于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良好习惯。
六、通过比较激发学生归纳地理知识的兴趣。
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学生在学习相近的知识时,往往就象认识双胞胎一样,只有通过反复比较才会发现不同进行区别。如学习长江黄河等章节,把二者的发源地,长度,分段,支流,水量,水文特征,所注入的海洋,流域面积,生态环境等等加以比较,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学生易于掌握。再如,学习日本,英国时,照样可以把这两个海洋国家放在一起进行比较,通过对人口,民族,面积,地理位置,经济特征,工业分布,对外贸易等内容进行比较,既学了新知识,又复习了旧知识,在比较中把各种零散的知识串联起来,形成了牢固的知识系统。在讲气候类型时,也可以把相近的两种气候进行比较,找出差别,避免混淆。
七、抽取精华字句,在数字中找规律,培养学生抽象概括地理知识的兴趣。
地理中零散的知识较多,学生不易记住,教师应对知识进行整理,找出规律,或者编成诗句,顺口溜,使学生易记易懂。如中国34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用“两湖两广两河山,四市四江又四川,陕甘两宁藏琼新,云贵内青福吉安,港澳是我好河山,台湾归来大团圆”概括,我国一百万人口以上的少数民族归纳为“蒙回藏维苗,依壮布满朝”十个字,用数字记忆各大洲面积,亚44,非30,北美24,南美18,南极14,欧10,大洋洲9(省去00平方千米),七大洲以南美为中心,排除两端,向左三洲增6,向右三洲减4,非洲+南极洲=亚洲,欧洲+南极洲=北美洲,这样才记得牢。此种方法,先要让学生熟悉知识后才能缩编,还要将缩编好了的知识还原,否则就起不到速记的作用。
八、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兴趣。
认识始于观察。观察是智力发展的基础,没有观察就不可能有丰富的想象、理论概括和创造性的思维。观察还能激发学生求知欲和探究新事物的好奇心。地理教学可以通过实验进行观察,实验能把抽象的知识介绍,变成知识的形成过程。如教师可指导学生进行“水土流失情况的实验”,让学生研究不同土质,降水量大小,降水时间长短与水土流失的轻重的关系,用“沙盘模型测量等高线”的实验,学习识图以及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之间的转化,“太阳直射角度的测量”的实验,研究地球旋转的速度太阳的高度角,在实验中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了学生的智力,甚至还能激出学生创造的火花,如果教师多动脑筋,精心组织,还有很多的知识都可以通过实验进行,教学中老师要充分相信学生,让其发挥主观能动性,那学生不仅学到了地理知识,有可能产生更多更大的新发现。
九、观看地图,培养学生图形结合的兴趣。 
利用教材插图教学,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观察与想象,分析与综合的能力,而且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增强记忆。教学插图要分清类型,区别要求,通过结构模式图,认识地理事物的基本特征,运动规律,原因和成因,在分析图上,认识地理事物的基本原理及内在联系,空间分布特征及规律,在演变过程图上,掌握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在结构图统计上,把握构成事物的各部分数量、比例关系,在照片图上,认识事物的本来面目。
对于一些抽象性强的地图,利用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作比,如讲经纬网图,用农民家中的箩筐作比,经篾就是经线,纬篾就是纬线,学生很容易接受,读中国政区图时,如山西象平行四边形,辽宁象侧卧睡狮,陕西象跪着的兵马俑,台湾象一艘小船,黑龙江象一只鹅,长江上游如“U”,下游如“W”,黄河是一个巨大的“几”字,学生饶有兴趣。
十、通过趣味性组合,焕发学生对地理事物进行互相联系的兴趣。
地理想象能力的培养想象力是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创造性地形成新事物的形象的能力。由于地理的对象极其广阔,要素异常复杂,难以一一感知,因此,学生在学习地理,获得地理知识时均要借助于想象,想象是获得地理知识的重要方法,也是地理科学发展的重要源泉。有些地理知识点分布比较分散,知识点之间又毫无联系,学生记忆的难度大,教学中可以进行一些趣味性组合,给学生寻找方便。如记地名阿拉伯,新加坡,好望角,罗马,名古屋,澳门,有人编成一段话,就好记了,“从前有个老公公,大家叫他阿拉伯,有一天他去爬山,当他爬到新加坡的时候,突然看见一只头上长着好望角的罗马直冲过来,吓得他拔腿跑进名古屋,赶紧关上澳门。”虽然上述方法是胡乱联系,但却能提高学生的兴趣,强化学生的记忆,为教学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上述十法,只是本人在教学中的一些粗浅经验,相信教过地理课的同仁都采取过不同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学习促进剂,有了兴趣,学生就能变被动为主动,变苦学为乐学,不断撞击出智慧的火花,老师要在“激发、诱发、开发、引发、焕发”上下功夫,既当导演又当演员,参与到学生当中,享受成功的喜悦,沉醉在快乐的海洋中。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