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 网站首页 | 名校推荐 | 小学试卷 | 初中试卷 | 高中试卷 | 免费课件 | 免费教案 | 如何获点 | 
  | 教育教学 | 免费论文 | 网站留言
您现在的位置: 名校试卷网 >> 英语论文 >> 英语教学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意识培养”教学模式的探索——教学个案分析与课堂实践探索           ★★★ 【字体:
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意识培养”教学模式的探索——教学个案分析与课堂实践探索
作者:佚名    论文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12-12    
摘要  大学英语教学中,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努力造就具有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来传授英语语言文化知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和手段来注意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成为大学英语教学中越来越受关注的话题之一。 
关键词  大学英语教学  跨文化交际  文化差异 
一、培养跨文化意识的必要性 
跨文化交际(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指行为源与反应者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即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也指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由于不同的民族的经济社会、地理环境及风俗习惯存在很大差异。不同的语言思维环境中产生了不同的语言习惯、社会文化等等诸语境,在社会交往中人们习惯用自己的语言思维交谈方式来解释对方的话语这就可能造成话语推论错误,造成冲突和故障。 
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注重讲授语言知识结构,过分强调语法的重要作用。一些教师教学方式单一,外语课成为教师的讲演课,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外语运用能力,尤其是交际能力的培养。外语教学不仅要向学生传授语言知识,还要让学生掌握相关文化背景知识。跨文化交际能力,既要求人们掌握正确语法,而且还要求准确地把握语调节奏。在国际交往中,不仅要学会讲得体的话,写出符合英语写作规范的文章,而且要懂得做得体的事。因此,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的建构是必要的。然而给他们提供课本中语言知识的相关文化背景知识更为重要而迫切。 
二、课堂教学个案分析 
目前《大学体验英语》课程成为许多高校本科生的教材。该教材的重点在于培养大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让我们来选取很有代表性的课文为例子,分析课堂教学中如何利用课本知识和其他资源理解“文化差异”,进一步具体分析跨文化交流中的“困难和理解差异”。探讨如何合理安排课堂活动和课外活动,从而引导学生有意识的培养跨文化意识。 
比如,每当新生入校,第一堂课老师通常会跟学生打招呼,了解学生的一些情况。与其让学生一个个站起来做自我介绍,不如通过一个简单的玩笑来比较中、西文化中打招呼的方式:中国学生常以中国式的问候与老外打招呼:“Where are you going?”或“Have you eaten?”。这对中国人来说是再平常不过的问候语“你上哪儿去?”或“你吃过饭了吗?”。但在英美文化中就有讲究了。“Where are you going?”通常是一个要求给予准确回答的问题。从涉及个人私事的角度来讲,这个问题是一个典型的“上级对下级”询问的问题或非常亲密的朋友之间才提的问题,因此这样的问候语在西方文化中就会招来多管闲事的嫌疑。而“Have you eaten?”在西方文化中则更像一个建议对方共进午餐的邀请,西方人往往对这样的没有下文的邀请深感不解。 
一堂课当然不能以简单的问候语结束,在引入这个话题之后,教师不妨通过小组活动或配对的练习,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中、西方在问候语,自我介绍,各种场合介绍的方式等存在的差异,也可以给学生布置作业,在第二次课上来进行对话练习和公开演示表演。 
社会语言能力是指能够在不同的社会语言环境中(如话题、交际参与者的相互地位和关系、交际的目的和意图、交际的习俗和规约等等)恰当地运用与理解适宜于不同社会场合和环境的言语的能力。社会语言能力, 实际上就是掌握语言运用的社会文化规约与习俗。准确地说, 社会语言能力本身就是文化。文化差异对外语学习者社会语言能力的影响也就不言而喻的了。 
比如,《大学体验英语》第二册第七课《家庭纽带》。教师可以先以自己的家庭为例,给学生示范性的演示一个家庭中各个成员之间的关系,然后请学生来讲述最熟悉的自己的家庭。由于文化的差异,各个家庭对各个成员间关系的侧重不同,从而引入诸如“大家庭”、“单亲家庭”、“混合家庭”、“丁克家庭”等概念,让学生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中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和家庭概念及伦理方面存在的差异。教师在课堂呈现方式上可以采用学生自学和教师参与探讨的方法,让学生来探讨东西方在家庭责任、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家庭伦理方面存在的差异,从而加深对这些概念的理解。 
《大学体验英语》第四册第二课《文化》是一篇直接探讨文化差异和跨文化交流的文章。课堂教学的导言部分可以来通过多媒体系列教学手段,形象的给学生展示一些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比如,儒家文化要求子女在父母面前要必恭必敬;基督徒在用餐前要祷告;伊斯兰教徒在一天特定的时候祈祷等等。由此让学生对“文化”的概念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再通过第二篇课文“文化存在差异吗?”中作者自己所遭遇的令人忍俊不禁的小故事:作者在俄罗斯旅行时,在一次与俄罗斯人就餐的过程中误以为男士给女士剥香蕉是非常有礼貌的行为,并到处宣讲自己的错误观点,结果在另一次旅途中被人纠正说:“在俄罗斯,如果男士给女士剥香蕉就意味着他对她想入非非!”,让学生最终了解:有关文化差异的概括性的推论方面的好心的文章和讲座可能弊大于利。随后可以运用一系列文化差异方面的例证进一步强调注重风俗习惯和文化差异的重要性。 
在讲解第四册第一课《男女之间的偏见》的时候,作者先通过从网上下载的一段录像资料,让学生了解到现代妇女解放运动的起源和进程,然后通过听录音的方法引入了这篇课文的主旨:男女在社会角色方面的转变和趋势。然后,让学生分组谈论男女在社会角色方面存在的差异,最后由教师来做出评价。学生对自己熟悉的话题的探讨非常的投入,课后作业是一篇作文“男女真的有别吗?”。作者通过对学生作文的批改发现,有许多学生的见解非常的独到,对该问题的讨论非常的深入,还利用了课文中出现的一些非常有用的词组和例子,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课堂教学的关键在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现代外语教学的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语言使用能力,即交际能力。如何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中,发挥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是所有外语教师都非常关注的事情。作者认为有趣的课堂活动和设计合作性的活动规则是课堂活动取得成功的关键。在学习体验大学英语第一册的第八课《爱和友谊》时,第二篇课文讲了一个非常感人的爱情故事,“超越坟墓的爱情”:一位妻子在情人节的时候收到了已故丈夫的玫瑰花。作者通过布置预习,让学生在课堂上表演的方法,收到了非常不错的效果。学生的表演天分受到了极大的鼓励,同时又促进了学习者之间的合作。课后作业是布置学生自己寻找有关西方的节日及来源。在第二次课上,学生通过课堂报告的形式,给大家介绍节日。由于第一次课堂热情的感染,由许多同学都积极地做了准备,都抢着要发言。作者就鼓励那些平时不太积极或胆子较小的同学做报告,有一个学生竟然带来了面具来表现“万圣节”。
三、培养跨文化意识的具体教学方法的探索
学习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教学的方法也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学习情况随时做出调整。
学生不仅要从课本中学习和掌握异质语言文化内涵,而且还要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阅读相关报刊杂志和其他媒体进一步了解目的语源国的文化习俗、人文哲学。笔者认为可以通过提供信息扩大学生英语知识让学生接触更多的英美文化,教师授课时根据实际情况增加学生文化交际材料。在教学中要让学生阅读相关文章、报刊杂志,了解文学典故等语言背景知识。
近年来,各种多媒体英语资源蓬勃出现,为英语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多媒体可以创造出具有浓郁西方文化氛围的学习环境,从而使学生获得对英语国家文化的感性认识,深刻体会英语文化,从而增强跨文化意识。除了利用已有的资源多收听英语广播、英语歌曲,观看电视节目之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浏览网络资料,观看原版电影,领略英美本土文化风情。
课堂活动是学生进行语言实践的重要途径,教师精心设计、创造出具有英语文化特色的交际情景,组织学生在这种特定的语言情景中开展语言交际活动能够增强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提高交际能力。让学生设想自己置身于英美文化情景中,进行诸如打招呼、介绍、祝贺、告别、致谢、道歉、约会、购物等特定情景的语言练习。还可组织学生进行role - p lay(角色扮演) 、group - discussion (小组讨论) 、pair- work (结对练习) 、short - p lay (短剧)等课堂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具有英语文化氛围的英语教学活动中来,大胆运用英语进行语言实践。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师生互相配合,提高学生对跨文化交际的感性认识。
我国学生在学习英语时经常会受到本民族文化定势的干扰,从而出现交际过程中的文化错误,在英美人看来,这种文化错误比语音、语法错误更无法忍受。因而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分析中西文化差异,进行文化对比,帮助学生排除英语学习中的文化障碍,获得文化敏感性,增强跨文化意识。
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和对文化差异的理解应该体现在大学英语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文化不仅在内容上是多样的,在形式上也是丰富多彩的。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文化都渗透其中,道德、政治、军事、宗教、文学、艺术、教育、科技等活动都是典型的重大的文化表现形式。由于各个民族,各个地区生态环境不同,文化积累和传播的不同,社会生活和经济生活等的不同,各个民族的文化具有鲜明的个性和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如果忽视了这些文化差异,就难免会产生误解、冲突或更为严重的后果。
本文受甘肃省教育厅教学科研项目组的资助,项目号:GA06-022
参考文献
1.林大津.跨文化交际研究[M].福州: 福建人民出版社,1999
2.李筱菊.外语教学的交际教学法[A].胡文仲,基础英语教学论文集[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5
3.梁镛.跨文化的外语教学与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4.谢安邦.高等教育学(修订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5.包惠南.文化语境与语言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
6.吴菲,仲玉英.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内涵分析[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2005;(1):50~52
7.黄跃进.大学英语教学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漳州职业大学学报,2004;(4): 84~86
8.蒋宇红.对外语交际能力的跨文化因素研究[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6;(2):60~64
9.吴丽芳.在英语教学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J].邢台学院学报,2006;(3):70 ~72
10.曲政,俞东明.语言功能·跨文化交际·外语教学[J].外语界碑,1997;(4):36~38
论文录入:guoxingxing    责任编辑:guoxingxing 
  • 上一篇论文:

  • 下一篇论文: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