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 网站首页 | 名校推荐 | 小学试卷 | 初中试卷 | 高中试卷 | 免费课件 | 免费教案 | 如何获点 | 
  | 教育教学 | 免费论文 | 网站留言
您现在的位置: 名校试卷网 >> 文史论文 >> 文化学综合论文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两岸三地教科书中的意识型态、历史图像和世界观           ★★★ 【字体:
两岸三地教科书中的意识型态、历史图像和世界观
作者:佚名    论文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12-5    

   "中国"的版图究竟为何?大陆的说法是"老母鸡",台湾则采"秋海棠"之说。同样是中国人,读的也是中国书,但两岸三地教科书中的意识型态、历史图像和世界观,都有显著不同。夏禹的故事中国人都不陌生,台湾的历史教科书里他是位贤君,治水有功,百姓对他很感恩因为他的功绩,加上儿子启很贤能而受诸侯拥戴,开王位传弟、传子之局。大陆则采反面说法,指因禹担任部落联盟首长後,权力增加,谁不服从他的领导就要受处罚,他的家庭因而取得特殊地位,禹死後、他的儿子启"破坏了部落联盟首领的惯例"继位,从此"世袭制度"代替了"禅让制度",有趣的是,香港方面将中国历代王朝的开始溯及到信史开端的商朝,夏朝不谈,大禹和世袭的关系自然不知。但对大禹的治水的功倒是十分肯定中学一年级的课本中描述禹经过十三年的不断努力终于把洪水治平。治水期间,三过家门而不入这种公而忘私的精神,深得人们的敬佩。有关品德修养的课程,两岸三地的中国人又如何呈现?香港高中教师詹应南认为由于香港并没有"公民教育"课,有关品德修养的精神全融入各科教材内,比如说化学课本文中特别提到"做实验要注意节俭,不要浪费材料"。相对于香港的教材走向,大陆和台湾似乎倾向将品德教育放在单一的课程中,但两岸的重点又不相同。举例来说,孝亲敬长的道理两岸都重视,但究竟出于何因?台湾的公民教材说是为"表达由衷的感激及敬意"大陆则说为了"尊重他们的劳动成果"。

不同的意识型态


    两岸三地的教科书内容有同有异,差异的部分,经过专家的比对,认为“远超过事先的想像”。虽然是否应以政治来领导学校教育、掌控教科书内容,是个值得讨论的议题。但台北师范学院教授欧用生指出,放诸世界各国,大量很少政治领导人能不重视学校教育内容,或不将政治意识融入学校教材中。特别是意识型态,台湾、大陆两岸的教科书差异最大。两岸教科书据以为编写标准的各科编写大纲上(台湾称课程标准,大陆称教学大纲),"一信奉三民主义,一信奉共产主义," 台湾师范大学教授黄政杰指出根本的差异。尽管各有信仰依据,但比较起来,大陆从教学大纲到内容,充满...及社会主义的意识型态,(摆明了教育就是要为政治服务,) 黄政杰说,台湾的编写大纲上虽也涵盖三民主义的精神,但在文史科目课本上 "写来模糊而抽象,总希望大家都可接受,而非为少数党派或利益团体服务。"大陆教学大纲的政治指导原则,在语言历史等人文学科有 "语文教学必须以马克思为指导,全面贯彻教育方针…" "为社会主义物质和精神文明服务"(初中语文教材教学大纲)等说法;就连看来跟政治毫不相干的生物课程,也可以“通过生物学的基础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学到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思想的要求”。以“务实”为教材倾向的香港教科书对于意识型态避之唯恐不及,对于历史事件的叙述以事实为主,论及冲突的因素,也尽量避免优贬之词而将优劣点并陈,比如对于秦始皇这位两岸教科书所熟悉"暴君",香港中学的教材中以"积极方面"和"消极方面"来论述他的施政" 即使是大陆、 台湾两岸都痛贬的;焚书坑儒"也有"积极方面。"除了藉以巩固政权外,对树立统一观念和消除割据意识,也有一定的作用":消极方面,则是“箝制思想……令许多人士反感…。 下令焚书……使中国文化遭到极大的损失。

谁最爱国?

    台湾、大陆两岸教科书对于意识型态的贯彻方式,大体可以形容为坦白直率(大陆)对模糊暧昧(台湾〕,这在小学教材中就可明显看出。大陆地区小学六年级的"思想与道德"课本上有这样一篇附录:
    "我爱万里长城,我爱江河;
    我爱五星红旗,我爱白鸽;
    我爱红领巾,我爱花朵;
    我爱爸爸、妈妈
    我爱老师、同学......
    你要间我最爱什麽?
    一句话:
    我最爱我的祖国!"

    很明显地,这课教的是"爱国"。看到这样的写法,年纪在四、五十岁以上在台湾成长的中年人士,也许会发出会心一笑, "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师大教授黄政杰说。但是那样歌颂昂扬的时代,毕竟已经过去了。现在我们的国小"生活与伦理"课本,"爱国"的故事是这样讲的:有一天,爸爸带龙龙去苗栗大湖采草莓。他们在苗栗山脚下看到一座塔。龙龙间,那里供奉哪个神?爸爸回答说:那里供的不是神,而是领导台胞抗日的罗福星烈士,他是祖籍广东,出生在印尼,後来迁回广东,因而有机会学习中国经史诗词等,奠定良好国学基础的中国人。除"大湖乡采草莓"外,在"生活与伦理"课本上,"爱国"的主题尚有"到故宫看文物"、"田单复国"等。

已所不欲 VS.爱憎分明

    强调对政治领袖的尊崇,是传递爱国思想的重要方式,在台湾、大陆两岸的国小语文课本上,出现了不同的领袖形象。欧用生的研究指出,台湾在出现孙中山跟蒋中正时,主要描述二者小时候好学、上进,又有爱心等。但大陆的毛泽东出现时,则是穿著一件旧棉衣舍不得更新,要部属千方百计劝说才换上一件新棉衣;要不就是他小时帮阿婆收稻谷,将自己一份收成,给穷苦的伙伴:此外就是他身居领导地位,指导儿童团员建设祖国,带领八路军闹革命、打仗等等, 是这样一个"慈祥仁爱,勤俭为民,受人民敬爱尊崇的人"。 从政治符号到政治概念两岸教科书传递的讯息,几乎没有交集:而香港教科书对于这些政治议题则是刻意从缺。两岸的语文课本出现的政治符号,台湾主要为国花、国旗等,大陆则是人民大会堂、北京、天安门、五星旗等。对军人的描述。台湾重"保国卫民的贡献"大陆则赞扬红军在过去"无产阶级革命"的成就。扩及到对社会、人民的概念及看法,两岸教科书所呈现的内容也不一样,如对"朋友"的看法,台湾强调 "己所不欲望,勿施於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大陆则认为朋友交往要 "爱憎分明",重"诤友",勇于发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等。台湾师范大学教授陈光辉指出,从公民类科(大陆称思想政治) 的比较看来,两岸强调的价值观,如集体对个人,儒家思想对社会主义道德,自动自发对服从等,使他觉得两岸教育体系下的中国人有很大不同,需要加紧沟通。在未设 "公民与道德 "科目的香港,各科教材中以事实佐证来说明各项美德。强调个人发展的学校教育训练,使得香港人较台湾、大陆两地的中国人重功利而精干。

从压迫、剥削角度来看历史

    意识型态的不同,也影响到两岸三地的历史图像及世界观,从历史科的对比中,差异更为清楚。从章节的排比,历史基础知识的选择、历史解释等,都可看出台湾、大陆两岸史观的不一。 "一从传统王朝,帝王将相的角度”一从人民,从被压迫与剥削的角度来看历史," 政治大学历史系教授王寿南说。大陆教科书以原始、奴隶、封建、半殖民半封建、到社会主义社会来排列章节顺序,有别於台湾以夏、商、周,等朝代顺序来排列。史观的不同,便一些历史人物,在两岸教科书的描述呈现下,彷佛是两个不同的人。夏禹的故事就是一例。对两岸事务、历史都很关心的中正大学历史系教授龚鹏程指出,其实两边讲的都对,也都错,因为各取一半,"台湾强调禹受诸侯拥戴的前半,大陆特写禹罚杀话侯的後半,各有所取罢了。"   而香港教材中现实取向最强,乾脆只看夏禹"公而忘私"的部分。王寿南指出,大陆重平民史,强调人民之间的战争,与其阶级史观有关,跟台湾显著不同。而台湾, 强调的还是传统的史学观注重的是高层次的、国与国之间的交流等"因此大陆教科书强调的"人民斗争史",如周朝国人的暴动、秦未大潭乡起义、新莽绿林赤眉起义、隋未瓦冈军农民战争等,这些对没有这些概念的台湾学生来说,都十分陌生。

"民族英雄"李自成?

    也因此台湾的课本中的流寇,像李自成、张献忠等,在大陆皆成了"民族英雄"。例如唐代黄巢这个人物,台湾历史教科书以"黄巢之乱"夹形容,说他是唐後期变乱中"规模最大"、"历时最长"、"大江南北广遭劫掠"、;"洛阳与长安都先後沦陷",在叙述时,使用"乱"、"劫掠","破坏"等字眼,正是台湾的观点。大陆的叙述则是 "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奋战十年,行程几万里,席卷大半个中国,在长安建立了政权,瓦解了唐朝的反动统治。" "起义军的奋战"、"唐朝的反动统治"等,呈现了大陆的观点。这个例子也可看出香港"务实"的基本态度——对黄巢不忧也不眨只称他的起事为唐未民变中"势力最大而且为时最长的"。外国史部分台湾、大陆两边的重点也不相同。台湾重西欧、美国史介绍,大陆重民族战争及平民战争的描述如拉丁美洲反西班牙独立运动、埃萨俄比亚之战等,"有些战争,连我们也不知道,"王寿南教授说。外国史如古埃及历史,台湾重文化层面的介绍,大陆强调奴隶制。文艺复舆,台湾强调"主要精神在讲人文主义,使人重新领悟到人的尊贵和重要性"。大陆则认为,新文化的复兴系"为资产阶级而服务"。


两本现代史


    在近、现代史的部分,两边更是各说各话,"读起来象是两回事," 王寿南说。例如黄埔军校的建立,大陆强调的是"在苏联和...的帮助下" 成立的;台湾没说得那麽明,但从上下文意记来,故总统蒋中正居功厥伟。 抗日战争方面,台湾教科书以 "七七事变"、淞沪会战、日军暴行、抗战军事的进展、抗战时期的内政外交等列序说明, 基本上采国民党中央政府的立场。大陆则强调...在抗战後战场的全面开辟,强调"国民政府因怕人民在抗战中壮大力量,只发动政府及军队的片面抗战,造成战场的严重失败, 共党实施全面抗战,有利配合国民党的全面作战,威胁敌人後方。"对国民党及蒋家政权,大陆教科书非常不友善。如现代史讲"南京政权成立"有如下的叙述:(四大家族是指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 陈果夫陈立夫四家,他们利用国家政权, 巧取豪夺,积聚巨额财富,又依附英美帝国主义,成为中国最有权势的官僚资产阶级。"   而如"国民党反动派"、"蒋家王朝"等更是他们常用的形容字眼。比较起来,对...及毛泽东等...员,台湾教科书用的字眼持平得多。 在谈到毛泽东时,只在剿共时一笔带过,完全没有敌意倾向。近现代史部分,香港方面只叙述事实部分中抗日战争国共两方的"贡献"都有,但认为"国军为主要的抗日军力",而抗日的第二阶段中"八路军"及"新四军"亦发挥牵制日军的作用,而且,共军在抗日战争坐大了实力。


汉人沙文主义不见了


    在大陆近现代史的教科书上,看不到台湾教科书下讲授甚多与台湾相关的史料,如台湾的开发、建设,台北成立与中书支会等, "大陆是将卅八年以後的中华民国,当作消失了看待," 王寿南老师说。香港对国府迁台之後的历史则著重经济成就的描述。近现代史的年代,延伸到一九七八年邓小平访美,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曾纳入教科书内容的天安门事件,完全删除。但两岸也有相同立场的地方,像对国父孙中山的历史地位,两岸都一致肯定。一些历史人物,像促进民族融合、立功异域的人,如张骞、班超等;抵御外侮有功的,如卫青等:及对学术思想等有伟大成就者,如司马迁等,两岸都持肯定看法。比较起来,大陆对少数民族较尊重,在教科书中不见(汉人沙文主义〕,课文中找不到到戎、蛮、夷、狄等形容词,也没有五胡"乱"华,"靖康耻"写成"靖康之变",孝文帝"汉化"写成"改革"等,研究大陆高中历史教科书的师大历史系教授廖隆盛认为,"比台湾平实许多。"随著两岸的交流越多,两岸对历史的看法也有些部分建立了共议。王寿南指出,像"五胡乱华",在新的教本里,已不再强调是隋唐的"对外武功"了, 很可能将来以;内部战争"来处理:而大陆,也不再说抗日是...打的,逐渐承认国民党的抗日功劳。


秋海棠和老母鸡


    国立编译馆在语言科的比较研究中发现,大陆所选的课文,古文、诗词较少,白话文及小说、戏剧较多:相较之下台湾所选的文言文较多,且包罗万象,从论语、庄子、尚书左传,至史记,连佛典的翻译都有。而且在台湾国文科的教学目标上,还明列"学标准国语"、"毛笔书写能力"等大纲,显然台湾的国文教科书,除附带语文能力的训练外,肩负传承文化的使命。两岸地理教科书的比较,最令人印象深刻是中国地图。中国有多大呢?台湾是 "秋海棠",大陆是,老母鸡"。谁对谁错?因政治的缘故:台湾仍采行"秋海棠"的地图,但目前已在注释上适时加进民国卅八年後大陆如铁公路建设等建设,或可弥补一些缺憾。香港则以"老母鸡"为中国版图。台湾有些地理老师认为,大陆教本中,以民谣俚语等口语型式,来表达地理现象,如"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沸泉像锅哗哗开滚的开水","要想富,先修路"等十分欣赏,许多专家也在讨论或许可参考加入这些教材。

谁是"藏镜人"?

    读了这麽些看来有些相同、事实上是很不同的教科?有何感想,曾在海峡两岸都上过课,目前念天津南开中学初中三年级的林同学说,都是要背的,背过就忘了,哪会有多少影响?他认为,教科书唯一的用途就是方便考试!龚鹏程教授认为,其实教科书传递的是一种人生的态度。也许读多了大陆那样讲阶级斗争、反抗压迫的教科书,大陆的同学会比较知道人生的黑暗面,面对人生的波折会比较有竞争力也不一定;反之,在台湾常讲仁爱、互助、诚实等教科书的薰陶下,或许同学未来对社会的看法,会比较往平顺通达的那面去走,但真正面对险恶环境时,或许会比较惊慌失措也不一定。但龚鹏程强调,这些都只是猜测而已。因为谁也不知道读过这些教科书,"内化"成价值观的东西,究竟有多少?或许两岸政治、经济、社会的差距,才是真正"藏镜人"呢!

论文录入:guoxingxing    责任编辑:guoxingxing 
  • 上一篇论文:

  • 下一篇论文: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