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 网站首页 | 名校推荐 | 小学试卷 | 初中试卷 | 高中试卷 | 免费课件 | 免费教案 | 如何获点 | 
  | 教育教学 | 免费论文 | 网站留言
您现在的位置: 名校试卷网 >> 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为了一切孩子的发展——小学语文发展性评价语言浅谈           ★★★ 【字体:
为了一切孩子的发展——小学语文发展性评价语言浅谈
作者:佚名    论文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12-14    

       为了孩子,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孩子。——朱永新

    这句格言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引起了我深切的思考,当今素质教育改革的目的究竟是为了什么?不就是为了孩子们吗?所有的一切教育活动是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全面发展,为了让所有孩子都得到“沃土”而健康成长。那么,怎样才能让“祖国的花朵”能够在更好的“花园”里面成长,受到更好的“培育”呢?

    一、适切评价是学习的“原动力”

    爱因斯坦有句至理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人亦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是学习的“催化剂”,它对于人的学习有着神奇的内驱动作用,能使人因为喜好,而努力学习,化被动为主动,化高效为低效。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达到学习的最高效益。那么,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因素有哪些呢?影响学习兴趣的因素主要包括教学的方法、师生的关系、教学效果、教学策略、对学生的了解程度、赏罚情况等。而教学评价语言,正是教师的教学教育理念、对学生的了解程度、师生关系的最好体现,适当的评价语言有助于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进取的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并且可以更好地树立教师的威信。

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场合,应该使用不同的评价语言,切忌千人一面,再好的“饭菜”,吃了一年也吃厌了,再好的评价语,如果用在每个人的身上,难免会生搬硬套,学生也会感觉厌烦,这样的评价语,就如风吹过耳背,留不下一点痕迹。

【教育案例一】

   (小诗是一个问题女孩,家庭原因造成她学习怠惰,成绩差,但她又极端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关注。有一天,上《匆匆》这篇课文前,她找到了老师,希望上课的时候让她读一段课文。老师答应了,但是跟她约好,上课前,先把要读的那段课文读熟,不要有错字、漏字,她同意了。)

上课时,教师让同学们找出课文中能够体现时光匆匆的句子,读一读,在旁边加上批注,等一会儿汇报。

汇报开始了,老师先找了几个同学,汇报了他们喜欢的句子。

师: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很好,写出了作者对时光匆匆流逝的极端惋惜,谁能够把这种惋惜之情读出来呢?

小诗举起了她的小手。

教师想起了课前的约定,请小诗来读这个自然段。

小诗努力地读着,这一次,只错了一个字,基本读出来了。

师:“读得好,好在声音响亮,语言也比较流畅,虽然读错了一个字,不过我们都相信,下一次,你一定会读得更好,对吗?”

对于学习基础差,缺乏关爱的学生,教师的鼓励显得尤为重要。不能放弃任何一个孩子,我们不是说了吗?“为了一切孩子。”成绩差的孩子,也是一切孩子之中的一员,要及时发现他们的闪光之处,美国心理学家威廉• 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说的就是这样的道理。

 

二、发展评价是学习的“助推器”

    评价并不是一味的赞扬,一味的给学生戴上不适合的“高帽”,这样的爱只是“溺爱”,对学生的发展不仅是不利的,还是有害的,正确的、发展的评价语言能够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当前的学习状态,成为学生学习的“助推器”。

当学生在课堂上开小差,被老师突然提问时,他们最希望听到的是老师这样说:“不要紧,老师给你一点时间思考。”“刚刚的问题没有听清楚吗?需要重复一遍吗?”在学生通过思考回答了问题之后,我们应该给与赞许的目光,然后告诉他:“你看,认真听课,积极思考,你就能得到问题的答案。”在表扬的同时,用暗示的方法给学生正确的上课态度的教育,这样,既可以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也没有姑息学生的错误。

当学生回答问题不够完整的时候,我们也不能轻易放过,而应该及时让学生得到正确的指引。“你已经打开了一扇门,找到了解决问题的钥匙,但是,我们还需要一个同学把大家引进门,谁能够帮助他把这个问题解释得更加清楚,让我们走进知识的乐园呢?”“大家不必急于回答,再读一遍课文,体会体会。”

【教育案例二】

在一堂学习写建议书的作文课上。

学生甲:“我认为学校的饭堂不应该那么早就帮我们装好饭,结果到了中午,我们去拿饭的时候,饭已经凉了,搞得我都不想吃了。”

教师:“嗯,这个问题我也碰到过,可是我们试想想,我们整间学校有多少人,中午饭堂的阿姨要管多少人吃饭呢?”

学生乙:“我觉得甲同学错怪了饭堂的阿姨,因为饭堂阿姨要帮我们800多位在校午餐的同学装午饭,不可能都等到第四节课快下课的时候才装,不然就会令更多的同学吃不上午饭,反而影响中午的休息。”

教师:“那你们有没有办法既满足甲同学的需要,又不给饭堂的阿姨增加负担呢?”

学生丙:“能不能在装饭盒的饭篮里面放进泡沫塑料。”

教师:“你的脑筋动得真快,这的确是个好办法,看,平时多看书,好处就是多。”

教师又回头对乙同学说:“你看,丙同学提出的这个建议怎样?既可以让我

们的饭盒保温,又不增加饭堂阿姨的工作量。你满不满意这样的修改?”

甲同学点头微笑。

善意的点拨、引导,比泛滥的表扬更能够深入学生的心,学生到学校学习知识,他们更希望教师告诉他们,怎样找到问题的“关键”所在,怎样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来听一味的掌声的。掌声对学生的成长固然重要,但是过多的掌声,就会成为孩子们成长路上的“绊脚石”,“拦路虎”。

三、创新评价是学习的“润滑剂”

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曾经说过:“幽默是教学的得力助手。幽默可以使语文学习化难为易,幽默可以使课堂气氛和谐融洽,幽默可以使师生心灵对接沟通。老师笑着看学生,学生就会笑着看老师。”

幽默、风趣、创新的评价语言是课堂交往的润滑剂。同样,运用幽默、风趣的评价语言也是调节师生情绪、打破课堂沉闷局面所不可缺少的有效方法。富于幽默感的语言更容易使教师实现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控制,更容易缓和师生间的紧张气氛,也更能使学生以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来处理矛盾,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接受教育、获得知识。

曾经看过这样两个教学片断:

【教育案例三】

于老师在教学《我爱故乡的杨梅》时,请一个学生朗读。这个学生读得有滋有味、声情并茂:“……没熟透的杨梅又酸又甜,熟透了就甜津津的,叫人越吃越爱吃……”

学生读完,于老师扫视一遍教室,一本正经地说:“小建同学最投入,他在边看边听的过程中,使劲咽了两次口水。”

学生们先是一愣,很快回过味来,全都咯咯地笑了起来。

“课文中描写的事物,肯定在他的脑海里变成了一幅幅鲜明生动的画面。我断定,他仿佛看到了那红得几乎发黑的杨梅,仿佛看到了作者大吃又酸又甜的杨梅果的情景,仿佛看到了杨梅果正摇摇摆摆地朝他走来,于是才不由自主地流出了‘哈拉子’……”

学生笑得更响了。待学生笑过,于老师郑重其事地说:“如果读文章能像小建这样,在脑子里‘过电影’,把文字还原成画面,那就不仅证明你读进去了,而且证明你读懂了。老实说,我刚才都差点淌口水了,只不过没让大家发现罢了。”

学生再一次笑了。

于老师生动的评价,如一缕阳光,洒入本来应该是严肃认真的课堂,使学生在欢乐的笑声中体味到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使无声的文字成了生动有趣的画面,如此课堂,不是充满了幽默和生机吗?


【教育案例四】

在小学语文人教版第十二册 《难忘的启蒙》一课中,教师在评讲作文的时候,谈到了沙健孙的作文。

作文中写道:“星期天的早晨,我和几个同学在西街外的草场上玩,忽然闻得一阵桂花香,我们就一起到棠下村摘桂花去了。”

教师是这样评价的:“嗅觉特长。”并且板着面孔对沙健孙说:“棠下离这儿有三里路,那里的桂花香你们也闻得见,难道鼻子有这么长吗?”

同学们哄堂大笑。

而作者则在别人的笑声中领悟到了自己作文的态度是不认真的,好的作文是应该有真情实感,而不是胡编乱造的。从而深受教育,终身受益。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的人文性,教师幽默风趣的语言能够对学生产生示范的作用,有利于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试问谁会不喜欢妙趣横生的老师,趣味盎然的课堂呢?而在这样的氛围下学习的学生,又是多么幸运啊!

捷克著名的教育教夸美纽斯说:“孩子们求学的欲望是由老师激发起来的,假如他们是温和的,是循循善诱的,不用粗鲁的办法去使学生疏远他们,而用仁慈的感情与言语去吸引他们;假如他们和善地对待他们的学生,他们就容易得到学生的好感,学生就宁愿进学校而不愿停留在家里了。”

而我还要加上一句:假如他们是幽默的,是充满机智的,不用呆板的话语去使学生厌倦他们,而用丰富的表情与音调去融化他们,一切都是从学生的发展出发的,那么,就更加容易激发学生求知的兴趣,学生就宁愿在学校而不愿停留在家里了。

 

为了孩子,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孩子。是的,只有把我们的一切教育活动都致力于培养孩子成长的目标,只有把我们的发展性评价理念贯穿在我们一切的教育行为中,才能真正达到教育是为了一切孩子,语文教育是为了更好的培养每一个孩子的语言文字兴趣、能力的目的,使每一个孩子都在教育教学中受益,从而让教育的天空充满阳光,充满生机。海珠区同福中路第一小学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要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本着新课标,我们工作在一线的教育工作者不断地摸索与实践,在我参加的一次区级语文课程改革成果经验展示交流研讨会上,课改的成果不禁令人为之惊叹!

    1、耳目新。

简短的开幕致辞后,几所学校的语文实践活动成果展示,令我大开眼界。大型的诗朗诵,内容由古到今,由春到夏;感情慷慨激昂、舒缓悲壮;队形变换多样;动作美观大方;音乐配奏恰当;学生阵容庞大,朗诵娓娓动听。语文相声《我用题目回答你》更是让人为之惊叹。从作者内容的编排看,诙谐、有趣,又不乏知识的整合;从学生的表演看,站在台上落落大方,言语表述口齿伶俐,神态、动作配合默契,真可谓是小小表演家。除此,还表演了课本剧《小狐狸卖空气》、《丰碑》,歌曲《将进酒》、《水调歌头》,教师配乐课文片段朗诵《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师生同台展示才艺,学生的能力得到了提高,情感得到了陶冶。

在学生动手实践的活动成果展示中,在偌大的一个展厅里,设计新颖、图文并茂的手抄报;构思巧妙、叙写生动的作文专集;浓抹重彩、勾勒精细的山水图画,挥毫弄墨、劲笔书写的各种书法……让你应接不暇,不由你会为孩子们的才气而佩服。

    2、形式新。

除了上面活动成果展示表演形式的新,动手成果的分类、分区交流方法的新,各学校展板汇报专人解说的新,还有课堂教学的设计、方法的新。在青铜峡一位教师的一堂二年级《词串识字》教学中,教师打破了以往以字识字,以词学词的方法。她配以合适的多媒体课件,将词归类划分,让学生通过读发现规律,通过看图片理解词语的意思。再通过找朋友将词语与图片对应。最后还引导学生利用所学词串进行说话练习。这样,学生轻轻松松认识生字,理解词语,掌握用法。

    3、感受新。

按大多数老师的习惯,在课堂上称学生为“同学们”。可在这几节观摩课上,老师都亲切的称呼学生“孩子”。这一声“孩子”让我想了许多。老师担任的是多重的角色,他不仅是一个传道授业解惑的严师,更多的时候更是一位温柔的母亲。那富有磁力的声音,那慈祥、和蔼的态度,那亲昵、爱抚的动作,都足以唤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求知的欲望,消除了顾虑,促使学生乐学。现在想起来,一切记忆犹新。银川实验小学的课本剧《丰碑》在音乐声中上演,飘飘洒洒的“雪花”从天而降,一支疲惫不堪的红军队伍在冰天雪地中艰难前进。由于军需处长把棉衣给了别人而自己却活活冻死。面对他的尸体,“战士们”回忆他生前的种种事迹,他们哭了。学生和老师的表演逼真,使的台下的许多老师也跟着落泪。我也多次被他们的真情感动的热泪盈眶。同时为我们语文教学的同仁这样精妙的创意而喝彩。配乐课文《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的片段朗诵,更是令人折腰。那雄浑的男高音,那真挚的渴望情,配上那舒缓幽怨的音乐,把我的心感动了。我随着他的语速、语调的变化情绪也不住的变化。

    我是一名年轻的语文教师,现在赶上“课改”这个大潮流,在教学中存在许多的困惑难以解决。我们总是提倡民主教学,提倡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总是说要少讲,甚至不讲。使我越来越不会教学,不知怎样的教学才是最佳的。这次听了专家崔峦的讲座,茅塞顿开。专家崔峦说:‘我们从事的小学语文教学,有意义的接受教育是必须的,是教学的重要方式”、“好的讲解同样具有启发性同样有助于学会学习。”“课改,我们要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坚持辨证的思想,求是、求实、求新,课改就能健康发展,语文教学就能不断进步。”这些话,让我感受最深,使我找到了语文教学的钥匙,吃了一颗定心丸。

    所有的这一切,都发生在“课改”以后。从农村到城市,每个学校,每个老师,每个学生,从管理到理念,从方法到实践,无一不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课堂,不再是循规蹈矩,教学不再是单一讲解,学习不再是枯燥无味。“课改”让教师由教书匠变成多才多艺的教育者。使孩子的才艺得到了施展,使孩子们的学习丰富多彩,使孩子们的兴趣浓浓烈烈。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点点滴滴,就是我们教师在课改中尝到的开心的甜果。以后,我们将继续在课改的浪潮中激流永进,不断结出丰硕的果实。

课改,我为你喝彩!

论文录入:guoxingxing    责任编辑:guoxingxing 
  • 上一篇论文:

  • 下一篇论文: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