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 网站首页 | 名校推荐 | 小学试卷 | 初中试卷 | 高中试卷 | 免费课件 | 免费教案 | 如何获点 | 
  | 教育教学 | 免费论文 | 网站留言
您现在的位置: 名校试卷网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一个语文优等生的成长启示录           ★★★ 【字体: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一个语文优等生的成长启示录
作者:佚名    论文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11-13    

当我打开记忆的枷锁--《毕业回眸》,首先映入我眼帘的就是卓忻这张充满无限灵气的小脸。人如其名,在她的身上,我看到的是真诚、激情、大胆、努力和上进。因为这,她成长得很快,获得了许多,但是她从不满足。在自传中,她说自己平凡得莫过于大地和流水,普通得莫过于秋阳和春风。但那乌黑的眸子里透射出来的一种坚毅和执着,一路应证着"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这千古绝唱。不是吗?班队干部竞选活动中,原本打算请她让位的我,算是真正见识了"厉害"两字。"不想当班长的学生不是好学生,班级管不好,还能当好大队长一职吗?锻炼应从基层开始。"一番私下交流后,我明白了她不是官瘾大,而是好胜、好学之心促使其不敢懈怠、不甘平庸。和着她的脚步,我与其一起快乐地成长着。不平凡的日子,不平凡的文字,记录了我们的欢乐与感动,记录了我们共同成长的足迹。
                         "秋天也是凄凉的"
                                --阅读,让思维的火花在撞击中迸发
    "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稍有文学常识的人,都知道这句名言。阅读教学,特别是阅读带有文学色彩的课文,虽然不等同于文学欣赏,但同样也有学生对课文形象的感受问题,而且这种感受也应该是因人而异的。
    记得我在与学生一起研讨课文《惊弓之鸟》时,有意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大胆说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在多数学生根据课文后面的思考题,对射箭高手更羸的经验之谈表示认可和赞扬后,卓忻却谈了自己的不同感受:"我觉得更羸的所作所为不值得称赞,因为他缺少人道主义。他明明知道那只受伤的鸟不能再受惊吓了,但为了在国王面前显示自己的高明,又故意拉动弓弦,使那只可怜的鸟又一次遭受精神上的打击,掉落在地上。鸟是人类的朋友,更羸这样做有点残酷无情。"她独辟蹊径,居然能从保护鸟类的角度来谈感受,体现了女性注重情感同情弱者的心理体验特征。同样,这样的感受内容也是教科书上没有的。虽然有的学生认为此说有点牵强附会,但她能大胆地说出自己的独特感受,且言之有理,这一点就值得充分肯定。我带领全班学生热烈鼓掌。一石激起千层浪,在这之后的语文课上,学生们各抒己见越来越踊跃,甚至经常会发生面红耳赤的争辩。七嘴八舌的发言,不同思维的碰撞,使课堂上显得有些乱,但我却由衷地高兴--因为这正是我所期望的教学效果。
    秋天到了,当我拿着课外读物《秋天的歌》走进课堂,卓忻又一次让我感动了。我让学生闭上眼睛随着声情并茂的朗读感受秋景,思考并交流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情景?有的学生说:"秋天到了,庄稼丰收了,大雁编队南飞去过冬了!"有的说:"果子也成熟了,果园里可热闹了!"有的说:"枫叶红了,桂花香气扑鼻。"……我对此进行了小结:"真是落叶飘飘秋天到,金色稻田如波涛。果实累累挂枝头,谁说秋天不美好?"话音刚落,卓忻站起来说道:"老师,我觉得秋天是个丰收的季节,充满了喜悦,但也是凄凉的。""哦?此话怎讲?""因为树叶好比人,人是有生命的,秋天,树叶落了,它们的生命也结束了,多萧条呀!因此我觉得蛐蛐的叫声,大雁的南飞,并不一定是欢快的,它们都有自己的愁绪。当然,同一个事物,在不同人的眼里,感受是不同的……"我心底油然升起一种叫敬佩的东西,情不自禁地为卓忻的"秋天也是凄凉的"叫好!因为这充分表现了她思维的新与活。新,体现在她的回答不人云亦云,而是有自己的想象,自己的见解,自己的真情实感,在与众不同中透出新意。活,表现在她的思维是发散的,不囿于定势,善于变换角度灵活地思考,辨证地表达。说得多好啊!同一个事物,在不同人的眼里,感受是不同的。难道不是吗?就说秋叶吧,杜牧笔下的"霜叶红于二月花",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是红红火火的枫树林和诗人停车观赏的浓浓兴致,字里行间洋溢着对秋景的喜爱、赞美之情。而在杜甫的笔下,却是"无边落叶萧萧下",诗人因秋而悲,淋漓尽致地抒发了他的身世之悲和家国之恨。
    平日里,卓忻曾向我提出这样的一个问题:"沈老师,我不喜欢课本中的文章,为什么它们都包含着一个做人的道理,学起来多累?为什么不写些我们感兴趣的,让人快乐的事物?"我被问得哑口无言,内心被深深地触动了。是啊,一个连孩子都注意到的弊端,作为教师却忽略了。阅读教学呼唤"对话",重视"个性",那么,为什么不在灿烂的年纪给孩子们多一些轻松表达的机会呢?当学生发表各自的见解时,其中有许多创见,但也不乏误见,我们应为之喝彩,应充分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孩子的心智之花灿烂开放,个性得到尽情张扬。如此坚持下去,自然会引发学生创新的潜质,而这不正是一个创新型教师永不懈怠的追求吗?
                         与经典携手对话
                               --阅读,存得越多,日后取时就越方便
    面对这样一个才思敏捷,文采飞扬的女孩,我的脑海中不由地闪现了一个大问号:"这样的孩子会出自怎样的家庭呢?"在好奇心的促使下,星期天,我敲开了卓忻家的门,迎接我的是三本书。爸爸手中一本《古代文学》,妈妈正捧着《妈妈的心有多高》,而摊在卓忻面前的是一本《三国演义》。我笑着说:"怎么,你们正在开读书会?""是啊,沈老师,您正赶上了我们的家庭读书交流会。"她爸爸边沏茶边说。我为自己不虚此行而兴奋不已,像个孩子似的加入了他们的交流。针对卓忻已看完《三国演义》这本书的情况,她爸爸、妈妈协商后出了几道题,请她作答,以测看书的效果。一看白纸上的三个问题,我不禁为之咋舌,这样的问题,卓忻能行吗?反观卓忻,倒是一副胸有成竹之态,一扫问题便沉着地一一作答:"有关'三国'的歇后语有:张飞用计--粗中有细;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大意失荆州--骄兵必败。'三国'里最精彩的战争有赤壁之战、官渡之战等;计谋有空城计、草船借箭、美人计等。对于曹操这个人,公正地说,他才高八斗,写下许多流传千古的诗篇;他能征善战,打胜无数战役;更重要的是,他力挽狂澜,统一了中原,并为国家统一大业坚持不懈地斗争着。但生性多疑,这是他的致命伤。我觉得曹操是一位了不起的政治家。"在父母微笑的允诺下,她坐到了电脑前开始上网浏览信息与文学作品。而我也正式开始了与他父母的交谈,这宁静的灯光,这浓浓的书香氛围,这潜心构筑的"阅读"交流会,在我的脑海中烙下了深深的印痕。生平第一次,我深切领悟到"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的真谛。正如她父母所说,课本只是学习语文的例子而非全部,从古今中外的名著中选择适合她阅读且她喜欢的读物走进她的业余生活,犹如让孩子与大师对话,犹如让孩子投身人类文化的长河中畅游。每学期给孩子布置5本名著或优秀读物的阅读任务,且出题考核以强调精读。小学6年下来,几十部著作就装到了孩子的心中,这样成长起来的孩子潜力肯定是不可限量的。每每看到报刊、杂志上好的文章,看到网上的佳作,父母也总是不遗余力地推荐给卓忻,而他们也热情接受孩子推荐给自己的书,共同看一看,一起评一评。用卓忻的话说,那就是:"阅读是幸福的,阅读是快乐的,阅读是我们全家人的事儿。"
                         让要求变成需求
                               --兴趣,阅读习作中舒展心灵的翅膀
    当"求真电台"小记者争相采访即将毕业的卓忻时,她回忆起自己的写作之路,在她的讲述中,小记者们深深感受了第一篇文章变成铅字在报刊上问世对她的巨大触动。是的,在我印象中,她投过许多稿件,但均石沉大海杳无音讯,《小溪流的歌》则是她的处女作。那是我在执教严文井先生的《小溪流的歌》一文后,由她提议而布置的一个续写作业。当时,她对我说:"沈老师,我也写一篇跟严老比比,怎么样?"我惊讶于她的大胆,真是童言无忌,跟严老比,你什么级别?但转念一想,我可不能扼杀了她的那份兴致勃勃,否则我就无法再见到这灿烂的笑脸了。于是,我对全班同学说:"同学们,小溪流经历了种种磨难,但它并没有因此而停下脚步,继续它的历程,希望在同学们的精心构思下,在大伙儿的动人笔触下,为它记载下崭新的一页,跟严老赛一赛,大家有没有信心?""有!有!"震耳欲聋的回答使我觉得这个决定是正确的。两天以后,新《小溪流的歌》纷纷诞生,这些孩子真是让我大开眼界,直叹后生可畏。尤其是卓忻的一篇,更是令我叹为观止,笔法成熟中又显童心未泯,还真有严老的风格。我鼓励她做了一回修改,并打印好寄到《中国儿童故事报》及《学生文艺》等报刊投稿。当十几天后,《小溪流的歌》在《中国儿童故事报》上露面时,她手拿报纸,欣喜若狂地奔进办公室,来告诉我这个喜讯。那一刻,我和她一起兴奋,一起欢笑,享受着这份迟来的喜悦。从此,写作的激情一发而不可收拾,正如她的一篇《因为投稿》中所写的:我的灵感,我的思绪,我的激情,我的……像火山爆发一样喷薄而出势不可挡,像长江之水奔腾而下一泻千里……。至今她已有40多篇习作在全国、省、市、区级获奖或报刊上发表,《家庭教育》上也出现了她的名字。这不正是厚积而薄发,"胸藏万汇凭吞吐"吗?没有广泛的阅读,没有深厚的积累,没有写作的兴趣,何来这丰收之果呢?
    能不能让孩子编辑一本属于他们的作文选?能不能全班同学合作续写一部小说?能不能让孩子出版一份自己的杂志、报纸?面对班内及写作兴趣组学生那高昂的写作热情,我的脑海里不禁产生了这样一个念头。征询学生的意见后,我决定由卓忻当主编,施俊怡、赵莎等同学协助,编辑一本作文集。每个学生打印好自己的文章后交由卓忻整理校对,编好目录,设计好封面,装订成册。就在即将完工时,她发现跟书店里买来的作文选比,还缺少一个书名与前言,于是把这个任务交给我完成。说实在的,这还真难倒了我,从没有写过前言,怎么敢下笔呢?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我把烫手山芋又丢给了她:"这是你们的作文集,老师只作参考,做个导演,书名请大伙儿一起商量,集体的智慧强大些,前言就得劳烦你这位总编大人了,相信你能行,就写写自己的心声吧!"在一番鼓励与交流中,她乐意地接受了这个重任。过了两天,她把一张软盘交给我审阅,当我浏览完《心语》后,内心激动不已,今日的卓忻已令我这个老师汗颜,底蕴之深是其他学生望尘莫及的。不久,作文集《月亮船o星星河》出炉了,在全校师生中发行,深受大家的赞赏与喜爱。当然,最高兴的莫过于卓忻与她的助手们。是的,当孩子们面对自己的作品时,他们才能体会到语文学习的快乐和获得成功的幸福。
                         通向理想的阶梯
                              --实践,让语文教学充满着人文情怀
    有一句老话叫做实践出真知。语文学习同样如此:组织辩论赛,孩子们在锻炼了口才的同时会懂得以理服人;组织诗词朗诵,孩子们会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巨大魅力;组织小记者团外出采访,孩子们学到的不仅是采访写作的技巧,还有对社会生活的观察和体验……
    从四年级始,班队课我均放手让学生组织,作为班长及大队长的卓忻当然是勇挑重担,且安排得井然有序。每两名班干部合作组织一次活动,轮流进行,其他的班干部必须在老师的指导与帮助下才能完成,而卓忻一组尽可放心,她和他人合作设计并主持的《欢迎您,新老师》、《改正坏习惯,迎接新未来》等主题队会受到师生们的一致肯定,出点子,写主持稿,编排节目,她样样抓,是名副其实的骨干队员。"成语擂台赛"、"阅读大比拼"、"欢乐你我他"、"新世纪畅想"演讲赛等在她的精心策划下蓬勃开展,使得同学们是"爱你--卓忻没商量"。

    为了语言的"积累",为了促使学生将积累的"消极语言"转换为能够"运用"的"积极语言"。我利用了学生乐于表演的特点,设计了让"课本剧走进我们的学习生活"这一作业。《西门豹》一文描写了西门豹为民除害,破除迷信的精彩场面,层次清楚,语言简练。剧中,卓忻饰演"老大爷"一角色,为了演好这一角色,她对老大爷的语言、神态、动作细细琢磨,并在家里镜子前反复练习,热情地投入其中,虚心地听取父母、老师、同学的意见,不断改进。在校"六一"艺术节的表演中,《西门豹》成了最受欢迎的节目,而卓忻到位的演技令人频频叫好。而后《寒号鸟》、《景阳冈》等课本剧都走进了我们的语文课堂,学生们打心眼里爱上了"课本剧"这种作业形式。应该说,这里的卓忻俨然是一名尽职的小演员,也是一位不错的小导演,课本剧成了她展示才华的舞台。明天,她和同学们又将赴萧山表演《漫游者之歌》,明天的舞台将更精彩!
                         品味别样的人生                              
                              --下台,构成课堂上一道独特的风景
    要上一堂选学课文《鲸》,绞尽脑汁,都想不出有新意的方案。无奈之际,突然"灵光一闪"--何不把这堂课交给学生?有了"偷懒"的好主意,我"愁眉苦脸"地对召集来的七八个得意门生说:"老师这回惨了,这篇《鲸》不知该怎么上?请你们帮老师出出点子"。这几个小家伙一听老师求助,十分高兴,拿着我分发给他们的一些备课资料,乐颠颠地回去准备了。第二天中午,学生们还真捧出了不少方案,其中有一份特别完整且有新意的教案令我如获至宝,经询问,确诊是卓忻的大作。我与他们一起进行讨论,确定以卓忻的教案为蓝本,将众人的好点子加以优化,由卓忻担任课堂教学的任务。方案定好,我再一次给卓忻与其他学生鼓劲:"你们比老师想得还周到,相信你们一定会把课上好"。
    学生们一点也不客气,上课时真的把我赶下了"台"。按照他们的部署,卓忻与同学们各就各位,很快就进入了角色。讲台上,小老师沉着镇定,字词教学--探究学习--朗读比赛--课外交流,卓忻的讲解、过渡、课堂管理都显得水到渠成,在她的带动下,学生的积极性特别高,认真参与其中各个环节,且能把自己从课外书中了解的"鲸"的其余特点与大家一起分享。一节课很快结束了,但卓忻仍侃侃而谈,学生仍余兴未尽,使我这个坐在学生中间的名副其实的老师不敢出言打断,不敢惊扰眼前的美景。这堂"我下台"的语文课却收到了特别好的效果,这是一堂涌动着生命活力的语文课,我由此深深地体味到了信任的"魔力",我期盼着我的语文课上出现更多这样的"意外"。
    那50多双张开的稚嫩的小手,宛如一朵朵盛开的鲜花,在卓忻这只领头雁的带领下,构成了课堂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我的轻松,换来学生的激情投入,这何乐而不为呢?在以后的日子里,当我外出听课时,我们班的语文课均由"小老师"执教,而卓忻渐由"小老师"的角色转变为课堂顾问,退居了第二线,原因如她所说:"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给其他同学一个尝试的机会吗!不过选小老师咱们可是事先考察过的,能者上任。"课堂作业及回家作业的设计也是精彩丰呈,学生对此乐不思孰。
                         亲历中体验感悟
                              --生活,一同走进语文学习的大课堂
    "……终于到了鸣金收兵的时候,小伙伴们大获全胜满载而归,我却一败涂地空空如也。尽管我有些悻悻然,但这第一次钓龙虾的情趣还是让我乐在其中。"
    怀着久别重逢的心情,我阅读了卓忻的《钓虾情趣》,这是假日里执笔的,曾发表于《杭州日报--科技新生代》,它给予我最大的感受是我们的语文教学应走出去,走出封闭的课堂,走入更广阔的天地。
    假日里,在父母的同意下,陈卓忻和假日小队的成员们拿着钓杆来到了镇政府的水池里钓龙虾。可她是个书迷,对钓龙虾是个十足的外行,于是拜师学艺,讨教了几招。一开始,她学着狼牙山五壮士扔手榴弹的样,把吊着虾肉的线钩抡一圈儿甩出去,却是英雄没学成,虾肉被掷得无影无踪;从头再来时,瞅准目标,把线向龙虾集中的地方甩去,却是打草惊蛇无所获;略施小计,想引敌上钩,引来的不是龙虾,而是那蜂拥而至的小鱼。当然,对小鱼不屑一顾的卓忻,最终是一无所获。那么,是真的一无所获吗?不,我认为她获得了许多。至少她体验了钓虾的乐趣,品偿了失败的滋味,写下了内心的感受。
    阳春三月,卓忻带领队员开展了"寻找春天的足迹"等小队活动,她们用手中的彩笔和胸前的相机采撷了春姑娘撒向大地的朵朵小花,借着那在空中翱翔的风筝放飞自己的梦想,同时也留下了《春天的旋律》、《寻找春的足迹》、《风筝》等动人的乐章。
 
    当我坐在书桌前细细回味和卓忻一起学习、成长的情景,望着窗外的树叶一片片飘落的时候,我知道生命中又一年的时光就要落下帷幕了。看着桌上一本本摞起来的书籍和日记,我明白了今年的收获与思考,心中有了一种充盈和满足的感觉。说真的,我感谢卓忻来到我的语文教学生涯中,是她告诉我,用心灵感动心灵、用生命点燃生命、用智慧开启智慧的相互造就是何等美妙!是的,在享受和学生一起的美好时光的同时,在发现他们身上成长的轨迹时,我和他们一起进步,不断接受新思想、新思维,而收益最大的则是那点点滴滴深入我心的思索与启示。
    启示一:助思,勿堵思
    学游泳要下水游泳,要努力游向彼岸。其实抵达彼岸不是目的,而抵达彼岸过程中的"游",并在游的过程中得到锻炼、学会游泳才是目的。"彼岸"可以是甲岸,也可以是乙岸,不必拘泥;但必须游,必须有游的过程,这是不可含糊的。阅读教学也是一样。读懂课文不是目的,读什么课文也可以很灵活,而读懂课文过程中的"读",并在读的过程中得到锻炼、学会读书才是目的。《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过程",强调"语言实践",强调"学生为主体",强调"个性",都是为了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阅读是脑力活动、高级复杂的心智活动,要用眼,用耳,用嘴……但最重要的是要用心,即思考。文章是有感情内涵的,思了必受感染,不思是不会受感染的。离开思谈不到感,人文教育也必然落空。
    曾记得哪位名人说过:"真正的课堂应该是一个积极思维的王国。"作为语文教学,启发学生思维并着力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无疑是我们课堂教学的主旋律。阅读的过程,就是培养思维能力的过程。阅读不仅在于对文本的理解、接受,而且还在于对文本的质疑、挑战、批判,以至于对文本的创造。这就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多方面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批判性、敏捷性等品质。把思维品质和能力培养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之中。我们应该认识到任何文本,尤其是语文教材,每篇作品都会给读者留下许多二度创作的空间,或者说是与人们生活的联系点。教师应该致力于拓展文本的空间,引导学生延伸作者的思维空间,主导学生去思,要助思,勿堵思。在这个过程中,使学生思维潜能得到激活和发展,让学生思维火花在阅读撞击中更加灿烂启示二:博览,且精读
    走进卓忻的阅读世界,我收获颇丰,感悟甚深。是啊,读书,让我们结识了很多朋友,像保尔、鲁滨逊、海伦·凯勒……因为认识了他们,我们才会感受他们的博大爱心及顽强意志,才会感觉自己的不足。所以,读书将使我们更清楚地认识自己,也更努力地完善自己,争取成为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当我们全身心地阅读时,我们就是站在作者描绘的人生舞台上,与他们同台演出,是在与一位位大师交流,他们不仅在给我们讲述一个个经典故事,同时也在影响着我们,影响着我们的语言、气质、情操等。
    作为人类文明的结晶,具有恒久生命力的名著佳作无不凝结了人类的智慧,也是学生最需要的精神大餐。仰望人类思想的星空,是阅读的基本价值。在阅读的道路上,学生步履蹒跚甚至走错了方向的原因在于,他们是在被动地功利性阅读,而不是在主动地欣赏性阅读,愉快地博览群书而有所悟。加强课外阅读指导,引领学生在书海中遨游,做到"得法于课堂,得益于课外",善于做一个书海的导航人,这正是我们语文教师的职责。当充满智慧的书籍成了学生的朋友,那么他们读得越多,就越想读。因为我们深信,要想知道更多的东西,就必须更多地阅读。永恒的作品,将引领我们飞升。
    启示三:激趣,解束缚
    兴趣是一种精细而淘气的东西,形象地说,是一支娇嫩的花朵,有千万条细小的根须在潮湿的土壤里不知疲倦地工作着,给它提供滋养。我们虽然看不见这些根须,但必须悉心保护它们。因为失去了它们,生命和美就会凋谢。阅读与习作同样需要兴趣来铺垫。
    激发儿童潜在的学习动机而不是采取活动外的强制手段和要求,这是语文教学运作的重要机制。因此在阅读与写作的教学中,一定要以趣味性作为内在动机来启动、维持和调节儿童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诱发他们的阅读写作愿望,激励他们积极主动、心情愉悦地去思索,去表达,去倾诉。让他们自由倾吐心中的积蓄,放胆抒发自己的真情,他们的童趣就会挥洒得酣畅淋漓。读有所悟,作品发表,使学生增添了成就感,使其兴趣更浓,主动性体现更为突出。兴趣,让心灵飞翔。舒展心灵的翅膀,是童年阅读与写作的最大魅力,也是学生描绘童年的最大收获。在语文学习的道路上,我们要为学生少设几道坎,多架一座桥,让他们的金色童年充满阳光,要知道,心灵的翅膀一旦被束缚,再自由的广阔的天空都不会再属于我们的孩子。
    启示四:活动,促理解
    德国教育家季斯捷尔维格也曾说过:"不可能把文化修养和教育交给或者传授给任何一个人,任何一个想要获得文化修养和教育自己的人,他应该亲自参加活动,用自己的力量和自己的努力去获得,从外部只能得到激励而已。"在教育面向未来的今天,如果我们的课堂上依然是教师对学生的传授和灌输的"说教"活动,如果我们将人的发展只看作是环境影响的结果,怎能培养出真正的人?我们必须树立起"教育即生成,生成在于活动"的观念,必须以实践活动作为发展的主要途径,必须突出实践活动对主体发展的重要作用,必须扩大发展主体的实践活动范围,这是教育的时代精神的鲜明体现。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注意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投入、热情参与,在其间充分活动。通过他们自己的活动,去理解和运用语言,激发潜在的智慧,并在其间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培养审美的情感,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点燃智慧的火花,让学生的情感在课堂中自然流淌,让课堂充满着人文情怀。在我们的教材中,有许多课文可改写成课本剧,让学生演一演,就会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不但能极大地拓展和提高孩子们的视野,还能使童年成为孩子们体验梦想与创造的黄金时期。实践活动,搭建理想的阶梯,语文教学的另一方天空,学生的千千情结,教师眼里的那个你,让我们紧紧相拥吧!试想,如果学生的书架上摆放的只有语文书和语文课外读物,那么,单纯用它们搭建的阶梯,又可能会通向什么样的理想呢?
    启示五:换位,更精彩
    人文思潮的崛起,构筑了小学语文教学"新的生命",使之重显失去已久的本色。那就是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开始关注学生自身的本性与价值,尊严和自由,成就和潜能;学生开始努力促使自己以一种平等与合作,审美与创造姿态进入语文学习的状态。
    以往的课堂教学总是教师在讲台上面传授知识,学生在下面接受知识,教师在不知不觉中成为具有"知识传递功能"的人,而学生也在不知不觉中成为知识的接受容器。这样的师生关系纯粹是教学关系。曾听一位老师对他的学生说过这样的话:"我在上面'卖命',你们在下面'养病'。"可见,始终单一的灌输式教学必将导致学生"昏昏欲睡"。那么,何不来个"师生换位"呢?今天的课堂已是学生生活的一部分,教师关注的已不仅是知识,而是人,是他们的情感、能力、交往的发展等等。师生换位的意义就在于只有当教师和学生之间处于一种平等交往的"生活关系"时,彼此才能心灵相通,学生才能获得积极乐学的生活态度,从而真正处在课堂的主体地位,课堂也就成了培养学生多种能力的生活场所。回想自己的人生经历,我有过快乐,也有过悲伤。每当这时,我都能回想起一些往事:一段美好的经历,与某位挚友的交往……这种体验虽然不多,却能及时呈现出来,让悲观失望一点一点地消失殆尽。可见,用心为孩子们营造这样一些可以终生回味的情境,品味别样的人生,鼓励他们热爱真善美的生活,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为他们未来的美好生活奠基,无疑也是语文教学的一份责任。
    启示六:生活,多积淀
    有人曾形象地指出:"与日常生活相脱离的学校如同一个不可思议的子宫,'一到放学时间与学年结束之时,便将学生排泄而直至最终将他们逐入社会'。"确实,我们的课堂教学如果仅着眼于非日常生活世界,将知识与生活剥离,断了与生活联系的筋脉,知识将显得枯燥乏味,学习也不再是一种自然生发于日常生活点点滴滴的亲历性经验的积累,学生的地位由"学习者"降格为"受教者",其单向被动承受之意便凸现出来。语文教学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能更好地懂得生活、理解生活,而且善于生活,充满生活的活力,进而不断改造生活,做生活的主人。语文课堂应成为生活的课堂,须特别注重让学生真正成为生活的主人,特别注重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动精神,促使学生生动活泼地成长。我们须清楚地认识到,语文教学,不能越俎代庖,不能以自己的感受代替学生的"切己体察",更不能将现成的知识和"标准答案"填塞给学生。
    要知道,让孩子上街去捉一次错别字比你在作业本上给他改5遍甚至10遍效果要好得多;带孩子去田野,孩子的笔下才会有蓝天白云的美丽、泥土野草的清香。童年最纯真,孩子们用清澈无邪的眸子去看世界,极少功利、极少虚浮、极少做作。他们走进自然,关爱小动物;走进生活,把鲜活的体验流于笔端。这是自由的童年,是生命之初最灿烂的阳光!
 
    在我结婚时,收到了卓忻两份特殊的礼物,一份是盒录音带,里面录着由卓忻创作编排的诗朗诵《老师,在我眼里您最美》,录着全班同学的声声祝福;另一份是封信,信里面记叙了三年来的点点滴滴,最后那句"老师--您该歇歇了!"令我潸然泪下,感动了好一阵子。透过窗口,我望着星空,不禁在心里暗暗地说:"但愿,但愿老师在你眼里永远是最美的,而你在我心中永远是最闪耀的……"
    人一生中,要读的书很多,可是,学生将是我一生的心灵伴侣。笑脸和诗页穿梭在忙碌的季节。多少年后,珍藏这段记忆的底片或许被重新翻印;多少年后,也许卓忻他们长不成什么参天大树,但油绿的身影定会为文学的百花园增添妩媚;多少年后,师生相逢,感触会是那么多,那么深。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并不幻想成为什么大家,我也不会将语文教学理解得多玄奥繁琐。我只是杏坛中一棵无名的小草,可我曾不止一次地告诉自己--只要我满怀对事业的无限眷念,一样会使眼前的春天变得更加艳丽。

论文录入:guoxingxing    责任编辑:guoxingxing 
  • 上一篇论文:

  • 下一篇论文: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