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 网站首页 | 名校推荐 | 小学试卷 | 初中试卷 | 高中试卷 | 免费课件 | 免费教案 | 如何获点 | 
  | 教育教学 | 免费论文 | 网站留言
您现在的位置: 名校试卷网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WTO框架下中国比较教育的历史使命           ★★★ 【字体:
WTO框架下中国比较教育的历史使命
作者:佚名    论文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11-12    

[摘要]加入WTO使当代中国面临重大的变革,促使中国从政策性开放转向体制性开放,并将对教育产生巨大的影响。比较教育与中国的现代化和教育发展有紧密的联系和互动作用,因而,提供新的国际教育视野,引进新的教育经验,参与教育变量和推进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使中国教育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发挥积极作用,是当代中国比较教育肩负的伟大历史使命。

    [关键词]WTO;中国教育改革;比较教育学;国际教育

    中国已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在经过15年漫长的谈判后,人们似乎已习惯了这一概念。但是,这并非等于中国人已对WTO了解了,已经有了准备了。事实上,情况恰好相反,大多数人对WTO的认识可能仅停留在字面上。整个中国或许还没进入状态,连外语教育这一重大的教育准备工作也刚刚有了“初步觉悟”,允许部分地区从小学开设外语课。本文仅就中国加入WTO后中国教育面临重大变革之下比较教育的历史作用和使命谈些见解,以对这一历史性的重大变革作一响应。

    一、加入WTO对中国教育的影响

    WTO是当今唯一的一个世界性处理国家之间贸易规则的组织,有“经济联合国”之称,其基本工作内容包括货物贸易、服务贸易、知识产权以及争端解决四项,其间均制定了相应的基本原则、附加细节以及市场准入承诺等。加入WTO可使成员国在承袒相应义务的同时也享有相应的权利。WTO的法律规则的核心是开放贸易,提倡自由、公平、开放的贸易精神。这一精神的核心依据是由诺贝尔奖获得者、经济学家保罗萨缪尔森提出来的重要命题——“比较优势”。根据WTO的规则,各国都发展其最“优势”产品,从而实现其最佳产品的开放贸易,以促使各国经济得到共同的发展和繁荣。由于“比较优势”的不确定性,WTO制定了广泛的法律文本即《WTO协议》,以求实施“非歧视、更自由、可预见性、更具竞争性和更有利于欠发达国家”等原则,力图使各国都能实现公平的开放贸易,并在其中获利。然而,从其“比较优势”而言,不仅这种“比较优势”的不确定性很难保证开放贸易在任何时侯都有利于交易双方而不会出现相反的结果,而且开放贸易所引发的激烈竞争很可能会使欠发达国家受到严重的冲击。

    教育是1994年乌拉圭回合所缔结的《服务总协定》中的12项服务之一种,规定除政府彻底资助的教育活动外,凡带有商业性的教育服务,所有协定签署国都有权参加各种各级教育活动的商业竞争。由于该协定规定了通过谈判逐步实现贸易自由化的原则,中国在进行入世谈判中没有把教育列入市场开放减让表,即教育还不会在入世时立即开放。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教育今后不开放,更不意味着教育不会受到WTO的冲击。恰恰相反,经济体制大开放而教育体制维持原状不变之下,教育将面临更大的压力,其形势将更加严峻。

    第一,人才问题日益突出。一是开放贸易带来经济全球化浪潮,人才流动加剧,高科技及国际性人才将成为各方抢夺的焦点,从而引发教育结构性的紧张。国家人事部分析报告指出,“入世”将使四类关键性人才严重短缺:高层次人才;高科技人才(信息、生命、新材料、再生能源、空间、海洋、环保和软科学八大领域),高级金融保险人才。另外公共管理、国际商务、外语、法律、金融保险、旅游、心理咨询、研究开发及教育等10类人才也明显紧缺。更严重的是许多发达国家也如此,在今后几年中美国缺高科技人才85万,德国10万,日本20万,美国缺乏教师100万。这种情况必然引起新一轮的人才争夺战,把发达国家的问题转嫁于发展中国家的头上。至2000年中国留学研究生33万人,回归的只有11万。在美国硅谷,有6万高级技术开发人才是中国人。一位获得重奖的院土感叹留住人才太难。二是人才的国际化程度日益提升,WTO带来国际化要求,也将极大地冲击目前较为封闭的中国教育体制,激起教育的深层次改革,认同分数与认同能力之争将给教育带来革命性的变化,使往日的“四有新人”或“社会主义者”等教育目标转向具体化。三是教育市场将迅速形成,抢生源从小学、中学、本科到博士生,抢学校学性也从名幼儿园上升到争挤名小学、名中学、名大学,并有蔓延到争挤著名导师或特色班上来之势。今年高校招生情况可见,争名校致使数万名考生退学复读,其中,仅广东就有逾万名考生复读,有些是超过650多分未被心仪名校录取的高分者。预计,WTO将使中国形成新一轮的出国留学浪潮。

    第二,现行教育模式将受到激烈冲击。一是教育在WTO的推动下,民众的教育需求将日益高涨,但原教育模式未能有重大变革,高教虽扩招但所创立的新高校并不多,因此将造成学位的新的紧张。二是WTO将带来新的教育改革,促使教育从原先的政策性改革转变向机制性改革,从而带来教育体制上的危机和紧张,全球化趋势将不断引入新型人才模式、新教育评价观、新教育管理体制等,从而对中国传统教育倡导的注重选拔和升学的应试教育提出新的挑战。特别是对全国统一高考招生制度将产生巨大的冲击。

    第三,教育双念也面临挑战。WTO的最佳贸易方式将带动中国产业的优化性发展,但是,这种“相对优势”是否会使缺乏资金的欠发达国家长期停留在人力密集型的产业上,还是能够为知识经济提供重要条件,关键在于是否实现教育的现代转型,即把教育作为促进新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来抓,真正确立教育优先,教育必须发挥服务和引导现代经济发展的思想和体制。令人担心的是,在有人预测中国加入WTO后将会增加1100多万的就业机会中,最为遗憾的是在所列出的未来就业市场的四大发展趋势里,增长的几乎都是纺织、服装、建筑等人力密集的产业。为此,转变传统教育观势在必行,应当用现代教育来建构新经济发展的大厦。WTO带来的新的人才标准将会首先冲击了文凭至上的思想,转变以注那种会做题,考高分就是优秀人才的教育观。因此,WTO将提供更新传统办学观念新契机,从根本上转变读死书和盲目追求高分的现象。

   可见,WTO在既造成冲击的同时也给中国教育改革提供了新的机遇。而研究这些挑战,寻找发展机遇,对未来WTO框架下中国教育的影响作出科学分析,就成为人们迫切关注的重大问题。

    二、中国比较教育的历史使命

    中国比较教育是随中国现代教育一起产生发展起来的。事实上,这句话还可反过来说,中国现代教育的发展是随中国比较教育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这里,至少有一点是确凿无疑的,那就是,自鸦片战争以来的历史实践证明,两者之间是一致的。这很重要的一方面是由于现代教育的本性是开放的,具有国际化特性、不开放,就不是现代教育,那这种教育必然误国。而教育要开放就必须凭籍比较教育,发展比较教育,比较教育的发展就成为关系现代教育变革,关系国盛民安的重大举措之一。早期洋务教育只学西方教育之一小部分,这与当时比较教育不发展、人们视域狭窄有关;20世纪前后,中国比较教育的发展孕育了现代学制的产生,并使之与发展紧密地相联系,不仅初步建立起相应的学科体系,国人对世界教育也有了初步的了解,也因此逐步建立起较为系统的学校教育制度。才有了30年代的中国教育的重大发展。50年代抑制比较教育也与单纯照搬苏联教育戚戚相关,使教育出现了与现代的新的偏离;而“文革”时期把比较教育打入冷宫同教育转为封闭、复归蒙昧时代同出一辙。改革开放来,比较教育与国家教育繁荣比冀齐飞,双双获得了巨大的发展。种种事实表明,“比较教育是现代数育改革的导演”,对中国教育现代化具有先驱性作用。就现代教育发展而言,没有比较教育参与,任何教育改革,都很可能变成一种短视的、不成熟的改革,甚至很可能产生相反的改革效果。

    WTO开启的是一个全球化的新时代,是一个需要世界视野的时代,只有比较教育才可能提供这样一个丰露广阔的学科视野和深刻洞察教育问题之功力。没有比较教育的参与或者不借助比较教育的研究视角,是无法对未来发展做出一个有益的考察的。

    其一,比较教育提供多边发展比照,有能力也有资任对实施WTO进程中中国教育实施开放贸易的进程做出必要的科学评价。一是通过对不同类型国家进入世贸后教育发展的研究,提出我国实施教育对等谈判开放贸易的时刻表和实施方略;二是通过多边比照,对中国教育如何从第一阶段的受WTO间接潜在影响下的部分改革作出全面的描述,指出中国教育面临的多重压力和推行本质性改革的时代意义;其次,应描述走向第二阶段的开放贸易中教育将会实施哪些必要过程,以及在这些过程中中国教育将会采取哪些必要的作为和主要策略。通过这种描述,科学的决策才能建立起来。而这些,没有宽广的国际视野,没有比较教育对中国教育的深刻把握,是无法做到的。

    其二,比较教育提供国际教育发展的有益经验,对中国教育在全球化进程中的定位作出科学判断。中国如何建立WTO框架下的新教育体系,比较教育有责任为此对世界经验进行全面的研究,从而提供适合中国教育发展的重要参考依据。这科研究决非为19世纪库森把普鲁士教育搬到法国、田中不二吕把欧美教育搬到日本那样,它需要对各国教育作出充分研究并在世界教育的大框架下加以审定,在深刻把握现代教育发展规律下提出来的。例如美英等国的教育市场策略,澳大利亚的教育产业化和分步实施开拓世界市场的方针,已使教育成为澳大利亚的第三支柱性产业。中国教育在今后作为一个服务部门通过对等谈判承诺开放贸易中应当以何种“相对优势”来参与竞争,比较教育必须为此提出积极的建议,这是关系中国全球化进程中成败的关键一步。

    其三,比较教育提供国际教育及其合作的必要方式,可促使中国有效地推动和参与国际教育事务以及获得国际教育的最基本视野。相对封闭的中国教育要走向全球化,参与国际教育事务,首先必须具备相应的国际教育视野,了解并积极参与国际教育事务,从国际的角度来看待别国和本国的教育;二是积极推动国际教育合作和竞争,促进教育交流;三是推进国际理解教育,通过教育促进世界的和平和发展。比较教育以独特的研究方式和研究视角,将为中国教育走向世界发挥关键性的作用。

    其四,比较教育提供国际教育市场的基本知识,可引导中国教育进行最有效的竞争。在WTO的各个国家中,教育正在不断走向开放贸易,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以及一切教育活动都逐渐卷入市场之中,开放是必然的,一个教育大市场正在展现在这个世界上,为此,国人应对之做好准备。一是比较教育应通过特有的国际研究触角,全面把握各国动态,密切关注世界最新教育的发展,关注国际教育市场的变化,为发展和改革教育提供重要的咨询依据。二是比较教育研究所提供的国际视野和综合比较研究,可以帮助推进“优势教育”项目,开拓发展空间,参与教育市场竞争,获取较大的市场份额。

    其五,比较教育研究提供世界教育发展的有用经验,推动中国教育的转型更新,提高教育质量,从而建立更多更强的“相对优势”,增强中国教育的竞争力。中国传统教育过于专注分数,唯考试为上,严重地影响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这恐怕是中国学生获奥林匹克者众,却无人获创新成果为标志的诺贝尔奖的关键原因。中国教育是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教育,但教育投入不足,教师水平有待提高,也成为教育现代化和市场竞争的屏障。中国教育部在2001年4中国全民教育发展国家报告》中认为全民教育面临六大难题:一是教育投入严重不足,二是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困难重重,三是推进素质教育十分艰巨,四是幼儿教育发展水平太低,五是8700万文盲已成老大难问题,六是教师队伍总体素质有待提高。而恰恰是,上述这些问题几乎都是教育上的关键性问题。在解决这些问题中,比较教育研究也可以为之提供世界各种有益经验,开阔教育工作者视野,有利于转变教育者的传统观念,推进教育决策科学化,促进办学模式的转型。同时,比较教育研究推动国际间的教育交流,对提高教师水平,建立一个多元化的教育体系将发挥重要作用。走向新世纪,培养创新精神已成为振国强邦的重要法宝。但现在许多人把培养创新能力定位在课堂开设创新技巧课上,这是一种误解。创新及创新精神不是技巧问题,也不是单纯的个体智力问题,它是一个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重要特征,体现了一个民族教育富有活力的本质特性。高质量教育是与民族创新精神的水平是一致的,且必然会带来更好的“相对优势”。如果不转变办学思想,不从根本上实现教师素质的提升,不从根本上解决教育投入,那么,中国的教育,中国人的创新精神就无从谈起。

    WTO给我们带来巨大的挑战和机遇,它将赋予世界一个知识化的社会,而这个知识化社会的基础则是教育。发展教育,推动中国教育现代化已成为中华民族发展的关键一环,推动比较教育研究,将有益于教育现代化、有益于中华民族的21世纪中兴。而这,也是中国比较教育的伟大历史使命。

论文录入:guoxingxing    责任编辑:guoxingxing 
  • 上一篇论文:

  • 下一篇论文: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