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 网站首页 | 名校推荐 | 小学试卷 | 初中试卷 | 高中试卷 | 免费课件 | 免费教案 | 如何获点 | 
  | 教育教学 | 免费论文 | 网站留言
您现在的位置: 名校试卷网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运用多媒体技术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 【字体:
运用多媒体技术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作者:佚名    论文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11-12    

摘 要:信息技术集光、形、色于一体,直观形象,新颖生动。在朗读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用音乐渲染情境,用图像显示情境,用文字诠释情境,不仅可以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潜能,还能有效地解决当前新教材容量大,知识点多,要求高,但课时紧张的难题。

关键字:多媒体 学生 朗读

古人曾云:“读书百遍,其义自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朗读是我国语文教学传统的优秀教法之一,也是语文训练的一种最基本的形式和手段。文章的精义妙理,作者的神思匠心,作品意境的感受,作者情愫的体悟,只有通过反复朗读才能体味得到;学生语感的培养,语言的积累也只有通过反复的吟读才能获得。

一、 朗读的作用

1、朗读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

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的时候,要求学生读准字音,不添减文字,不读破词句,即要读通句子。学生在各种形式的朗读中,牢固掌握字的读音,强化识记字形,从而有效地识字、识词。反复的朗读,能使学生读得正确,读得流畅,增强语感。教师在此基础上加强指导,可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朗读兴趣,培养他们自觉朗读的习惯。语文教材中选编的文章,大多是文质兼美的名家名篇,这为学生学习语言文字提供了丰富隽永的材料。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能充分利用教材,指导学生朗读,对学生理解语言文字,掌握规范的语言文字大有裨益。读是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熟读、背诵,将书面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因而,教学必须重视朗读的训练,加强对朗读的指导与训练。

2、朗读有助于审美教育。

在教材中有许多描写自然景物的文章,教学时,教师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用声音再现画面,让学生进入意境,认识文中所描绘的事物的形状、颜色,感受自然的美。如《美丽的蝴蝶谷》中,“品种多样的蝴蝶的描写,色彩斑斓的蝴蝶翩翩起舞的场景”,通过朗读,学生脑海出现:迷人的蝴蝶谷。“只看见群群蝴蝶”诱发学生去观察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美。又如《人间仙境九寨沟》,教师可用优美的画面介绍加上绘形绘色的朗读,让学生感到这的确是“人间仙境”啊!多媒体画面把如此精美的画面展现在学生眼前,文中作者把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之情倾注在字里行间,教师把自己对作品的理解融入朗读中,感染学生,使学生入境入情,不但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唤起美的共鸣,使学生领略到自然美,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朗读再现自然美,让学生从中感受自然美,诱发他们去想象,能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培养他们感受美、鉴赏美的能力,使他们树立起正确的审美观。

3、朗读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

 古人读书,强调“口诵心惟”。“诵”决不仅仅是“口”的发音活动,同时包含了丰富的思维活动和情感活动。教师指导学生朗读的过程,是让学生认识语言、品味语言的过程。如《做人的故事》让学生从中体会讲文明的重要性,使学生受到教育。这样学生在思考时,自然地会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去判断事物。此时,教师有机地渗透思想教育,更能收到“教书育人”的整体效益。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朗读能力的培养

有效的朗读指导,使学生从中受感染,能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并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对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也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叶老说,“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能驾驭文字”。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重视并加强朗读训练,是非常必要的。如何使朗读教学收到好的效果呢,结合教学实践,我作了一些探索。

1、凭借多媒体技术优势,营造氛围,从读中激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火种,施教之功,先在激趣。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直观形象,表现力和可控性强,它能把抽象的语言文字所描述的具体事物用形、声、色相结合的办法,使事物化抽象为形象,变枯燥为生动,从而在新知与求知心理之间创造一种不协调的矛盾冲突,激发学生对新知的强烈兴趣,激起学生的朗读兴趣。如《西湖名堤》这一课,上课前,我先给学生放一段杭州西湖的视频图象:平湖秋月、三滩印月、花港观鱼、苏堤春晓……随着镜头的推移,组成了一幅幅美景,学生看了如临其境,被这迷人的景色所熏陶,产生了迫切地想读这篇文章的欲望,不言而喻,兴趣自然就被调动起来了。又如《九色鹿》一课的教学,我把学生熟悉的这个动画片片段在课堂上播放,让学生在喜爱的动画中和课文文字的描述中,逐步体会人物语言,把读的兴趣提高到了一种你读我也想读的“白热化”阶段。

可见,多媒体技术以其特有的图像、声音的优势,多重刺激学生的感官,激发起了学生的朗读兴趣,成功地调动起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合理使用多媒体技术,突破难点,从读中感悟。

每节课的教学,都有重点或难点,而且难点往往是关键性的知识,也往往是学生学习的障碍。如果难点不突破,学习不仅不能达到理解、掌握知识的目标,而且还会降低学习热情。然而,有些课文涉及的知识是比较专业、复杂的,以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理解是较为困难的,即使反复读也难以一时领会、感悟其中的知识意境。如《海中救援》一课,学生从未经历过海难,就难以体会在大海中拯救生命的危险性和主人公救人的崇高品质。如果巧妙地运用多媒体技术手段,就可以化难为易,化远为近,深入浅出,突破教学中的难点,使之高效学习。

又如在《称象》一课中,曹冲称象的过程以及每一个步骤之间的联系是本文的重点和难点,学生要深刻领会它有一定难度,从朗读中只能得到一些模糊、大致的感受。利用FLASH动画演示,就能生动展现这一过程:“赶象上船——沿水画线——赶象装石——以石代象称重量”。在FLASH演示的过程中又有每一步的解释说明,学生能在观看的同时进行“因为……所以……”的句式训练来巩固领会称象原理。如此动态演示,使学生随着演示过程经历了形象性思维,形成了鲜明的表象,难点不攻而破。这时再来朗读,学生就会豁然领悟,能从读中整体感悟到曹冲称象的巧妙之处,而且能增强感知、激发想象。

由此可见,多媒体技术把远的拉近了,把虚的变实了,把难的变易了,从而突破了语言训练的难点,实现了读中感悟。

3、 适时运用多媒体技术,再现情境,从读中共鸣。

“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刘勰这句话,对情感在创作时和阅读过程中的作用分析得可谓精辟,学生在朗读课文、深入体验的过程中,往往会有一种情感的涌动。为使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手段来点拨渲染,再现特定氛围,激起学生真情流露,朗读时就自然有所感悟、有声有色了。《蓝鲸》一文中,“鲸吞”的这种磅礴气势学生很难生动体验,我便运用了多媒体视听效果,让学生看一看蓝鲸吞食鱼虾和海水的巨量,听一听食物一涌而入蓝鲸口中所发出的巨大声响。而后让学生朗读,读出“鲸吞”的气势。从学生抑扬顿挫、惊异万分的朗读声中,知道了学生此时已产生了强烈的震撼,不是机械的模仿,而是真情实感的流露。

课文用语言描写的形象,通过多媒体技术手段展示出来,一下子就变得那么逼真、具体。境伴文出,情从境生,学生的心弦被拨动了,油然而生的必然是与作者感情的共鸣。

4、优化多媒体技术组合,体验情操,从读中升华。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作者、教者、学者情感沟通的过程。伴随着认识的发展,情感的升华,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朗读感知语言材料,理解体会语言文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教学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多媒体技术组合优势,展示课文蕴含的深远意境,有助于在有声有色的朗读中得到感悟、升华,从而激发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在教学《鸬鹚》这一课时,先让学生听课文录音,边听边想,初步进入意境;讲到课文的重点“鸬鹚捕鱼过程”时,我把这一场面用视频展示给学生看,让学生感受到鸬鹚不愧为身手敏捷的捕鱼高手。学生凝神观看,教室里发出一片赞叹之声。鸬鹚的一系列动作强烈充斥着他们的心灵,动物的高超本领激荡着他们的情怀,这样回过头来让学生朗读鸬鹚捕鱼的相关段落,抓住课文中描写鸬鹚动作的词语,学生当然能读得得心应手,而且佩服之致。以此为契机,再让学生浏览一下相关动物介绍的网页,让他们对动物世界的奇妙深深震撼,让他们谈一谈自己的想法。有的学生对动物的本领佩服得五体投地,有的学生提出了人类捕杀动物的后果反思,有的学生道出了保护动物的呼唤……从学生们的回答中,我感受到了他们情感的升华,也感受到他们的心灵受到了一次洗涤、熏陶。

正如契诃夫所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便能发挥其高度有效的作用。”在朗读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打破了一堂课35分钟的时空限制,古今中外,上下千年,沟通现实,引发想象,动静互映,虚实相生,创造了一个崭新的朗读教学审美时空。

参考文献

<1>《语文新课程标准》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现代小学阅读教学》 武汉市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丛书

论文录入:guoxingxing    责任编辑:guoxingxing 
  • 上一篇论文:

  • 下一篇论文: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