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 网站首页 | 名校推荐 | 小学试卷 | 初中试卷 | 高中试卷 | 免费课件 | 免费教案 | 如何获点 | 
  | 教育教学 | 免费论文 | 网站留言
您现在的位置: 名校试卷网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建构主义理论下的课堂教学改革           ★★★ 【字体:
建构主义理论下的课堂教学改革
作者:佚名    论文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11-10    

【内容摘要】:“自主探究环境下的目标建构主义教学模式”是我们在新课程师资培训的课题项目,建构主义是当前世界教育领域比较先进的新型教育思想体系,目标教学是我们比较熟悉的教学方法理论,如何把它们有机的结合起来使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更好的把握新的教学理念,搞好新的课程改革是我们的目标,本文就建构主义下的课堂教学谈了一下心得体会。

【关键词】:建构主义  教学模式  建构主义教学模式  建构主义教学模式的特征  建构主义教学模式的运用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我们往往发现好多教师上课讲得头头是道、井井有条、讲课分析十分透彻,也比较风趣和幽默,但往往在一片笑声中却感觉到什么也没有学到;学生似乎明明白白,但让他们独立完成一道习题就傻了眼;检测一下学生的学习结果,却很不理想;有的教师能够精讲重点内容,留出时间让学生练习各种花样的习题,虽可能使学生应付一些形式训练题,却又限制和压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潜能。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与发展,这样的现象摆到了我们面前。新课程视野中的课到底应该怎样上?
建构主义的观点是,一节课上得怎样主要是看教师能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为,知识是不能传递的,老师传递的只是信息。信息通过学生的主动建构才能产生智能意义,才能变成学生认知结构中的知识。因此,教师要想方设法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课堂教学要像磁石一样紧紧地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这是学生能够主动建构的前提。如果仅仅看教师上课有无科学性问题,目的性如何,启发性如何,而不是看学生是否时常不由自主地被课堂教学活动所吸引,是极不准确的。课堂教学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不能使学生形成学习的内驱力,就很难实现意义建构。
(一)建构主义教学模式
    关于教学模式,美国学者乔伊斯等人提出这样的定义:“教学模式是构成课程、选择教材、指导在教室和其他环境中教学活动的一种计划或范型。”华南师范大学李克东教授指出:“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在某种教学环境和资源的支持下的教与学活动中各要素之间稳定的关系和活动进程结构形式。”这里构成教学模式的基本要素有(1)理论基础;(2)教学的资源与环境;(3)教学活动及各要素的相互关系;(4)教学活动进程结构。
   建构主义(construcvism)也译作结构主义,最早提出者可追溯到瑞士的皮亚杰(J.Pia8ct)。后经多位教,教育心理学家进一步研究,使其得到丰富和完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而获得的。学习者通过意义建构来获取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程序和方法,优化完善认知结构,获得自身发展。建构主义理论把“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作为学习所必需的要素。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在强调学习者是认知主体作用的同时,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支持者、引路人、评价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这就要求学生应充分发挥其认知主体在学习中的能动作用,在教师的启发引导帮助下,积极思维、努力探索,使自己能顺利完成对主题知识的意义建构。从而逐步提高自控能力,学会自主学习,为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建构主义教学模式的特征
    一种教学模式要让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很好的理解、把握、实现,关键的一点就是要充分了解它的特征。我们认为建构主义教学模式的特征如下:
    ㈠课堂教学要素多元化
    课堂教学要素不仅包含传统的“教学论三角形”⑻即要素为教师、学生、教材;还应包括教学目的、方法、环境、评价;并且随着社会现代化程度的提高,计算机普及、信息技术的兴起,在课堂教学中引入了现代教育技术。同时,教学更强调人文化和社会化,传授知识不仅是在课堂,而且可以在社会上的各个环境中。建构主义强调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离不开实践。所以,课堂教学更应强调学生自行获取知识的知识自我建构特征。
  现在的一些公开课和评优课,普遍都应用了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使得课堂教学生动、形象、直观,也是节省了一定的讲解和板书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益。这当然是应当肯定的。问题是,更多的时间教师只是在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演示一些内容,或是学生利用计算机做一些练习,而缺少学生利用计算机自行探索和实践获取知识的环节。事实上,如果教师引导学生利用现代化教育手段,获取一些教学内容及其相互关系的知识,这就能使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过程。建构主义教学模式的教学要素应该是涵盖以上所述全部。㈡师生关系的民主化
    良好的师生人际关系是教学活动发生的前提,是制约教学效果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对学生认知和情感领域的目标追求同样起着制约作用。但这里除了说师生关系的一般优化融合外,更强调关系中民主意识。在学生建构学习中,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是新的认识活动的前提和基础。在引导学生从事新的学习活动中,教师应该十分注意和帮助学生获得必要的经验和预备知识。美国学者奥苏贝尔称这种必要的经验和预备知识为先行组织者,我们简称为组织者。教师在教学中要成为学生新旧知识间的桥梁作用的组织者。
    按照李威特的小团体交往模式理论,教师和学生要形成全渠道型交往模式,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都是多向度的交往,真正是个体主动、群体互动。教师不处于核心地位,师生关系亲密,课堂气氛活跃,体现学生的主题地位。因此,教师要注重培养优秀人格,要有爱生之心,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主权,保护学生兴趣和创新思维。同时,学生要理解老师,强调必要规范的自我约束。
㈢课堂教学要情境化   
教学的情境不能简单理解为情境教学法。从建构主义教学目标上,要求我们的教学要为学生学习创设与实际相类似的情境,以帮助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从知识结构上,要弱化学科界限,强调学科交叉和知识的综合性;从方法上,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索性、研究性、发现学习;从手段上,要应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和互联网技术,为学生虚拟“现实情景”。总之,就是科学运用方法和手段,为学生创设能顺利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境”。
对于教学,建构主义特别重视学生的理解,而且不是表面上的理解。在课堂上教师仅仅想通过提问“你懂了吗?”、“会做了吗?”来判断学生是否真正理解学习的内容是毫无意义的。教师应该利用和设计一些真实性学习任务来让学生进行真实的学习,才能使学生充分理解相关知识。
    ㈣教学的交互性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重视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以及人与环境的社会性相互作用,而这种社会性相互作用的集中表现应该是教学的交互性。一是教师的教学行为要以对话行为为主,着眼于师生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学生为中心,全面了解学生的需要,为他们安排富有教育意义的环境,使他们主动参加教学活动;二是应用维果斯基“最邻近发展区”理论,广泛采用合作学习方式。现在的一些课堂教学,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往往停留于表面现象,流于形式。师生之间提问、答问频率很高,其结果是问之不切,则听之不专,听之不专,则其所取之不同。这种形式上的交流与主动学习决不能保证所有学生都能进行意义建构。事实上,真正的信息交流,应该是基于师生、生生之间有效互动基础上的交流。
这种交流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实现有效的互动与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密切相关。如果老师创设的问题与布置的作业大多数是回忆、描述事实,或一味纯粹模仿性的,那么这样的问题是很能实现师生、生生之间真正的交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创设一些能引起学生认知冲突的问题与讨论,才能实现师生、生生之间有效的互动。第二、交流应是双向的。教师设计有效的问题,学生经过思考或小组讨论,在回答问题后,教师应给以有效的反馈,而不是仅仅简单地判断学生回答问题的对与错,或简单地予以更正。教师的介入行为应该是:如果学生回答正确完整,则一定要给予明确、积极的评价。如果学生回答不周、不足甚至错误,则要引导其找错并加以改正,或指导学生弄清楚回答的根据和理由,通过再思考修正先前的回答;或要求学生补充或修正他人的回答。而不能受所谓教学时间或教学任务的限制,放弃这类包袱或简化对这类问题的解决。进行好这样的反馈活动,不仅有助于发展学生评价、判断和交流的能力,而且有助于他们重新梳理和调整知识结构,有助于他们有效地建构知识。“学生在与比自己水平稍高的成员交往中,将潜在的发展区变成发展的现实,并产生更大的发展可能”⑽;三是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把“人机对话”引进课堂。
(三)建构主义教学模式的运用
    我们把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作一个形象比喻,就是犹如一首完美交响曲。她包括能勾起人遐想的序曲——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主题鲜明的旋律——情感教学、合理恰当的和声与节奏——相关的教学方法和现代教学技术。
    ㈠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情景的创设要有目的、有计划,而且类似真实、具有活动性。从教学行为上讲,它可以是以语言、文字、声像、动作呈示为主的呈示行为,也可以采用以讨论、问答为主的问话行为。从形式上看,可以是真实的反映,也可以是网络上的虚拟。关键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学习的原动力。因为兴趣是人对事物的一种向往、迷恋或积极探索追求的心理倾向。
    ㈡情感教学
    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的很多实验说明,在良好的感情下,人的记忆力、思维能力较强,有利于智力的发展和发挥。因此,要让课堂教学的过程成为师生情感交流、思想共鸣的过程。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主体地位得以承认,想象力和创造力得以发挥,对学习的参与性得以增强,由此对新知识产生主动的意义建构。
    影响教学环境中的情感因素主要有教师的人格特征、教师对学生的态度、教师在教学中的情感投入、教学风格等。因此,每位教师必须提高个人素质,保证做到在课堂上充满情感地教,让学生充满情感的学。
    实际上,素质教育应该是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就必然要求我们在帮助学生探索知识、学习知识、发展知识的同时,塑造学生健康完美的人格。
㈢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技术手段
    运用建构主义教学模式,欲取得好的教学效果,选择与之相匹配的教学方法和技术手段是一个重要环节。方法的选择要符合师生特点和教学大纲要求,要有科学性,体现现代化和人文精神。技术手段的运用要把握教学的情境性和交互性。
   课堂是新课程改革的主阵地,我们应该以新型的教育观点与教学思想指导课堂教学。建构主义理论是近年来风靡全球的教学思想,用它来指导与构建课堂教学,有助于从根本上引领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不是被动的、消极的接受者,而是主动的、积极的知识探究者,这样做就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学生的时间和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于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在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觉地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了学习的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为学生的终生学习打下基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论文录入:guoxingxing    责任编辑:guoxingxing 
  • 上一篇论文:

  • 下一篇论文: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