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 网站首页 | 名校推荐 | 小学试卷 | 初中试卷 | 高中试卷 | 免费课件 | 免费教案 | 如何获点 | 
  | 教育教学 | 免费论文 | 网站留言
您现在的位置: 名校试卷网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科学方法的再认识           ★★★ 【字体: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科学方法的再认识
作者:佚名    论文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11-10    

摘  要:在当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作为高校学生工作的管理人员,只有不断改进工作方式方法,加大工作力度,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实际效果,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培养出合格的建设人才。通过研习有关理论,进一步深刻理解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科学方法,把马克思主义作为其根本指针,把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作为根本目标,把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作为根本任务,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作为根本途径,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新的内容,从而更加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科学工作方法  心理教育

 

Abstract: In today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the work of the college students as managers, only to constantly improve work methods, stepped up its efforts to improv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in the actual results to adapt to the new situation demands, cultivate a qualified construction professionals. Through learning the theory, further deep understanding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the scientific method, to Marxism as its fundamental strategy for the training  morality,intelligence,physical training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qualified builders of socialism as the fundamental objective, to establish a correct world outlook, outlook on life, values as the fundamental tasks, and in combining theory and practice as a fundamental way,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practice and constantly add new content, thus improving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Key word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Scientific methods of work;psychology education

 

根据中共中央十六号文件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清醒地认识到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在当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作为高校学生工作的管理人员,只有不断改进工作方式方法,加大工作力度,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实际效果,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培养出合格的建设人才。通过研习有关理论,深刻理解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科学方法,其把马克思主义作为其根本指针,把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作为根本目标,把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作为根本任务,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作为根本途径,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新的内容,从而更加完善自己今后的工作。

一、以理服人与以情感人相结合

(一)作为高校的辅导员做思想政治工作是要解决学生的思想和认识问题。解决思想认识问题,就采用民主、讨论的方法、说服教育的方法、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所以要提倡什么、坚持什么、反对什么,要先讲清道理,做到以理服人,打开学生的心灵,充分透彻,含义讲准、实质讲透。

(二)作为高校辅导员,不仅要做到以理服人,同时还要做到以情感人。如果说真理是打开人们心灵的钥匙,那关心体贴则是进行教育的感情基础。实践证明,要使思想政治工作取得良好效果,必须做到情真理切,情理结合。如果情和理不结合,即使道理讲得再对,也不能打动人心。与学生们建立深厚感情,关怀体贴是建立感情的重要方法。作为学生,首先对其影响最大的是父母,其次就是老师,为了培养深厚感情,经常地深入到学生当中去,帮助其克服实际困难,真心地关心学生。因为他们在大学阶段远离父母,世界观还没有完全形成,社会上各种诱惑很多,所以他们的困惑会很多,困难也很大,这个时候十分需要老师的关心、帮助与支持,如果能真心地去关心他们,及时地了解他们的困难,并给予解决,这样对他们的成长是十分重要的。

(三)因材施教。思想政治教育能否取得实际效果,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针对不同的人的特点和不同的思想问题,因材施教。学生的思想觉悟、政治素质、文化水平、生活经历、接受能力、生活习惯、性格特点都存在差异,可以说现在的大学生的素质比以前要好。比如说,他们的学习能力、思维的活跃、适应社会的能力,对于个人发展的关注等等很多方面都比以前的要好。当然,也存在着非常突出的问题,中共中央十六号文件里面提出的诚信意识淡薄,艰苦奋斗的精神薄弱,团队精神欠缺等等很多方面的问题,但是这些问题都是伴随着社会发展和进步而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因此在对他们进行日常教育时,应该有不同的内容、不同的要求、不同的方式方法,更要做到仔细地观察学生、深入地了解学生、研究学生、实事求是地对待学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摸准问题,因人施教,这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出发点。

同时,我认为要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要把握住两点:首先,一定要把握住学生们的需求,不需要、不关注的东西,我们没必要强制去做。学生们需要关注的东西,比如个人发展问题、升学就业问题、生活问题、全民素质提高问题、以及对一些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只有把握住了他们的需求,才能够受到学生们的欢迎;其次,一定要照顾到大学生的特点,这两年的工作经验我有一个最大的感觉就是社会发展速度很快,同学们一届和一届之间的变化、差别也越来越大,所以不能够仅仅靠说教,中央十六号文件的提出,就是要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这就要求我们在实际的思想政治工作中必须尊重学生的利益,注重解决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如果说我们漠视学生的利益,那么我们教育的效果就只能是说教,根本谈不上效果,得不到广大学生的信任。所以一定要照顾到他们自身的特点,比如在体育学院就存在体育类专业与非体育类专业,那么就要采用不同的方式针对这两个专业举办一些广大同学喜闻乐见、乐于接受的活动。为了加强非体育专业的团结集体意识,每年都举办足、篮球联赛;为了提高体育类专业的自身修养,每年的合唱音乐比赛、自身素质训练等活动都受到广大同学的热烈欢迎。

突出“因材施教”,对人才培养应该是尊重学生的兴趣、特长、爱好,建立起多样化、个性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全面发展绝对不等于平均发展,具体到思想政治工作要多样化、个性化、人性化、差别化、有针对性。大力加强社团建设应该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式,如我们体育学院的社团、协会就是由兴趣爱好相同或相近的同学组成的一个“兴趣共同体”,有共同的语言,容易产生共鸣,社团活动可以陶冶情操,提高人格品位,提升个人境界,像现在我们学院共有社团、协会十余个,其中包括有跆拳道协会、健美操协会、书画协会、合唱社团、乒乓球协会,每年都开展社团风采月活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与心理教育相结合,真正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从我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发展史到毛泽东思想政治工作方法,不难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思想政治工作的任何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都是运用人的心理过程、个性特征和个性倾向性心理规律去教育人说服人,所以遵循人的心理规律是保证思想政治教育有效和高效的前提,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教育相结合是最有效的工作方法。

在我国,心理教育已有数千年的历史。“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其意思就是调整自身的心理状态,达到心理健康。心理教育是以学校学生为主要对象,其基本内涵包括积极和消积两个方面:积极方面是培养心理素质,促进全面发展;消积方面是防止心理疾病,保持心理健康。要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到学生们的心坎上,就应更深入地了解和掌握大学生的心理活动规律,针对其不同的性格、气质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三、积极运用无意识教育

把寓教于乐的方式于丰富多彩的有益的娱乐活动中,吸引力感染力强,形式生动活泼,发展学生们的有益的兴趣和爱好,使他们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如拓展社会实践和校园文化建设等有效途径,拓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途径,发挥学生会、班级和社团的积极作用,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育人功能。真正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遵循大学生成才规律和教育规律,使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学习生活相结合,与教学、管理、服务工作相衔接,与知识传授相统一,根据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体现时代性,真正达到无意识教育,深切感受到浓浓温情,做到润物细无声,于细微之处见真情。

现在的大学生非常关注自身的发展问题。我想,只有让同学感受到思想政治教育对自己个人长远发展的重要作用,才能够乐于接受,这也正是我们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着眼点。我认为,一个人应该有多方面的素质和能力。如果说把各种素质和能力比作一个数字的话,那么,思想政治素质和做人是最前面的“1”,其他的素质和能力是后面的“0”,其实学校的思想教育和一个人的“修身”是完全结合在一起的,思想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大学生更好地“修身”,以便走上社会后让高校学生更好地“齐家、治国、平天下”。

四、坚持科学的工作方法,不断提高自身修养

要保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首先要拓宽其外延,我们学院不断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从单一的“思想政治教育”拓展到公民道德教育、文化艺术教育等,我们在原来的开全体大会、个别谈话、政治宣传等“硬性教育”基础上,采用多种方式。如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每年一次的大学生风采活动月,通过多种媒介交流等“软性教育”方式,达到互动增值的效果。如此,学生们在校园学习生活中充分体现了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并通过各种奖励机制提倡“知行合一”的做法,以表扬为主,积极鼓励学生,相信自己有能力解决问题。

作为高校辅导员,必须掌握思想教育的科学方法,努力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才能不断提高自我水平和才能。工作经验表明,知识面宽,办法多,工作的吸引力强,宣传感召力就大,学生的逆反心理就小;反之知识贫乏,不懂学生的心理活动规律,再加上方法简单,缺乏表达能力,说话前言不搭后语,就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产生逆反心理。要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与学生做真心朋友,努力做到为人、为师、为学这三者的统一,体现在一些平时很具体细小的事情上,比如说我们做老师的很容易直接地去教育学生如何注意行为方面的规范,但是就学生来说,效果最好的方法是老师的在处理具体事情上的一些行为表现,我始终相信和实践“先成人后成才”这句话,培养优秀人才的关键是首先要教育和引导学生做一个优秀的人。记得每年在学生一入学时,我就告诫他们:“你们的一言一行不仅代表你自己,代表我们班,也代表我们体育学院!因此希望你们在各方面都严格要求自己,不断锻炼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体院学生!”引导的前提是我必须对他们有足够的影响,这就要求我必须能够及时知道他们的真实想法并与他们进行沟通和交流。因此,与学生做真心朋友,倾听他们的心声,尤为重要。要拉近与学生的距离首先是让学生感到我是真心关心他们成长的,是愿意真心为他们排忧解难的,而不是只会说教他们。

在为师方面,我一直把我的学生当作是我的孩子一样对待。从他们一入学,就给予他们各方面的关爱,这其中包括学习上、生活上、心理上等等,因此我经常会和他们沟通,及时了解他们的困难,并及时给予他们帮助。在新的形势下,青年学生的自立、自强、自尊、自爱、自重等意识不断提高,民主和独立思考的意识也不断增强。多采取讲座启发、说明、示范、吸引等疏导的方法,启发和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进行自我教育。

综述之,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以实务虚的重要工作,应该通过具体的、有形的方式将思想政治教育落到实处,从而达到学生们思想的改变和政治素质的提高。使他们不仅在卷面考试中表现良好,更加能够通过人生的考验,作一个合格的现代公民,作一个政治成熟的人,作一个富有高尚道德情操的人。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强调“三级课程管理”,不对中小学课程和教材进行统一管理和硬性规定。各地、各校完全可以根据国家颁布的各科《课程标准》的精神,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制订符合本地和本校实际的课程实施方案与教学计划,从而给地方、学校留有相当大的选择余地和发展空间。这种“三级课程管理”体制既有利于国家的宏观管理和指导,也有利于地方和学校实施课程的自主性和多样性,真正体现新课程实施的统一性与灵活性。

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高度重视“三级课程管理”

我国真正开始重视“三级课程管理”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末。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课程体系,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2001年6月,《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国家制定中小学课程发展总体规划,确定国家课程门类和课时,制定国家课程标准,宏观指导中小学课程实施。在保证实施国家课程的基础上,鼓励地方开发适应本地区的地方课程,学校可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特点的课程。”同时,教育部印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改革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并提出:“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对课程的实施和开发进行指导和监督,学校有权力和责任反映在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三级课程管理”政策的出台,确立了地方和学校参与基础教育课程管理的权力主体地位,从而为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优势,确保基础教育的高质量和适应性提供了制度保证。长期以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管理的权力高度集中和统一,这种集权机制的单一模式,用来处理所有教育情景中的课程问题,其内在的固有缺陷也就变得越来越突出。它不仅周期长,而且很难甚至根本不可能照顾到所有学校的具体特点,更为严重的是,一个小小的失误,其影响也将是全局性的。但是,如果由地方和学校来处理这类问题则要容易得多,并且能够更好地满足具体学校师生的个性和需求。根据我国发展差异极大、文化丰富多样的具体国情,基础教育要发挥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提高课程的适应性,实现课程的多样化,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就必须走国家、地方和学校共同建设课程的路子。

二、落实“三级课程管理”是不断推进体育课程改革的重要途经

体育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新一轮体育课程改革是在教育部的统一领导和组织下进行的,因此,体育课程改革理应符合国家的有关政策方针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有关精神。“三级课程管理”的精神对指导体育课程的改革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因为:第一,过去的那种全国规定统一的教学内容、统一的教学进度、统一的教学时数、统一的教学模式、统一的评价标准等做法,很难充分调动地方和学校参与体育课程建设和管理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已越来越不适应我国基础教育体育课程发展的实际情况,广大体育教师要求改革这一课程管理模式的呼声越来越高。第二,《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程标准》)非常重视地方和学校在体育课程改革和建设中的责任和作用,明确提出:“我国地域辽阔,地区间差异很大,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应根据《课程标准》的精神,结合本地区的具体情况,制订课程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使《课程标准》的精神得到充分的贯彻和落实。”同时指出:“根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实施国家课程的方案,各校应结合当地课程资源、学校和学生的特点,认真制订符合本校实际的体育与健康教学计划并组织实施。”第三,近五年来的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的方向是完全正确的,取得的成果也是有目共睹的。但是,一些学校和体育教师仍未树立课程主人的意识,依然扮演着“执行者”、“实施者”的角色,还是期望着国家的学科专家拿出具体的教学方案,参与体育课程改革比较消极和被动。对于学校和教师而言,专家的指导和支持固然重要,但却不能过于依赖,学校和教师发展的动力应产生于学校和教师自身。因此,不将体育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地调动起来,再好的体育课程理想和蓝图也不能得到有效的落实。第四,近五年来的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总体来说,出现了“两头热,中间冷”的现象,即国家层面和学校层面体育课程改革正在较为扎实地向前推进,而一些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尚未对体育课程形成一整套课程实施方案,使得一些地区的学校未能得到有效的指导,导致了国家层面与学校层面的脱节,使《课程标准》的精神和理念未能很好地在一些地区的学校得到有效的贯彻,有的学校走了弯路,有的学校“穿新鞋,走老路”。

因此,建立体育的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之间的有机联系,特别是发挥体育的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重要作用,对于推进国家基础教育体育课程的改革和发展具有长远的作用。作为体育的国家课程,是指国家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课程,它体现了国家意志,是专门为未来公民接受基础教育之后所要达到的体育与健康的共同素质而开发的课程。体育的国家课程的开发主要是根据不同教育阶段的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和学习需求,制订《课程标准》,编写教科书,规定教学时数等。所谓体育的地方课程,是指根据《课程标准》的精神和要求,由省市、区一级的教育行政部门或其授权的教育部门依据当地教育和体育资源,反映体育的地域特点,增强课程的地方适应性而开发的课程。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开发体育的地方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制订课程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所谓体育的校本课程,是指以学校的体育教师为主体,在具体实施国家和地方的体育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体育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尊重本校的体育传统而开发出的具有特色的课程。要特别说明的是,体育的校本课程有两层含义:第一,学校根据国家课程计划预留的学校自主开发的时间和空间,进行学校自己的体育课程开发,如有的学校将舞龙舞狮作为本校的体育校本课程,也称特色项目,与国家和地方的体育课程相对应,形成一个独特的板块。第二,学校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国家的体育课程进行校本化的适应性改造,从而使国家的体育课程更加符合具体的学校体育教学情景。

许多国家虽然在体育课程的管理模式上存在一些差异,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不管是中央集权的课程开发机制,还是地方分权的课程开发机制,都十分重视体育的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开发,导致不同的地区和学校体育课程模式的差异性和独特性。例如,即使是英国和日本的国家性《体育课程标准》和《保健体育课程标准》关注的是体育课程的目标、学习领域、内容框架和实施建议,基本不涉及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学时数、教学方法和评价标准等。其目的就是要将一部分课程管理权利和责任放给地方和学校,充分发挥地方和学校开发体育课程的主观能动性,促进体育教师专业化的发展,使体育课程更适合地方的经济和文化发展的需要,更受学生喜爱。我国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思想的影响以及过分强调体育课程的统一管理,就目前而言,一些体育工作者尚未树立明确的体育的三级课程管理意识,尚未对体育课程的三级课程管理给予足够的重视,实践层面上做得远远不够。因此,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在体育课程改革得以顺利实施并取得一定成效之后,对体育的三级课程管理问题进行全面和深入的研究,是不断推进体育课程改革和发展得重要途经。

三、克服体育课程改革中的“专家至上”和“防教师”倾向

推进体育课程改革需要体育课程专家和体育教师的相互合作、共同努力,仅仅依靠专家的智慧和专业难以很好地推进体育课程改革,因为无论是体育的国家课程,还是体育的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最终的实施还要靠体育教师的实践。因此,体育教师在课程开发和实施方面起着重要的、不可替代作用。过去很长一段时期,由于体育课程的开发和设计主要掌握在少数专家手中,强调“大一统”的教学模式,具体规定了全国中小学的体育教学内容、教学内容顺序、教学内容的时数、学习评价的内容以及教师的行为细节。教师所做的就是坚决执行少数专家们所提出的体育课程方案,从事少数专家设计的体育教学活动。如果没有严格执行,就会受到非议和指责。这种课程领域的集权政策使得广大中小学体育教师习惯于被动地执行上级的教学规定,不需要动脑筋、想办法,只会传授运动知识和技能,难以获得相应的专业发展,难以形成创新精神和能力。长期以往,体育教师的课程开发意识和能力就会泯灭。这种尽量减少教师影响,不让教师参与课程开发和建设的策略,被称为“防教师”(teacher-proof)策略。这种“防教师”策略所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教师往往只考虑“如何教”,而很少考虑“教什么”、“为什么教”以及“教到何种程度”等问题。换言之,教师只有教学的概念,而没有课程的意识。今天我们不能说这种现象的对与错,因为在那个时代背景下也只能这么做。

这种“专家至上”、“防教师”的策略多少年来已在少数专家和教师身上打上了深深的烙印。即使在当前的体育课程改革中,由于受陈旧的教育思想的影响,少数专家还是强调体育教师缺乏课程开发能力。一方面,少数专家对自己缺乏体育课堂情境经验既不敏感也不在意,却以专家自居,无视广大体育教师参与体育课程改革的热情和能动性,对广大体育教师的创新教学活动不屑一顾,甚至横挑鼻子竖挑眼,这对保护和鼓励广大体育教师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是极为不利的,以至于一些体育教师在体育课程改革时期动摇徘徊,不知所措。另一方面,少数体育教师多年来由于受落后的体育课程管理模式和“防教师”策略的影响,个人的能动性和创造力被消磨殆尽,采取等待、观望的态度,指望专家拿出现成的、马上可用的具体方法来。甚至有的体育教师发出了“现在都不会上体育课”的感叹,更不用说去开发体育课程了。

论文录入:guoxingxing    责任编辑:guoxingxing 
  • 上一篇论文:

  • 下一篇论文: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