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 网站首页 | 名校推荐 | 小学试卷 | 初中试卷 | 高中试卷 | 免费课件 | 免费教案 | 如何获点 | 
  | 教育教学 | 免费论文 | 网站留言
您现在的位置: 名校试卷网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对高校音乐欣赏课程的几点思考           ★★★ 【字体:
对高校音乐欣赏课程的几点思考
作者:佚名    论文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11-10    

【摘要】  高师音乐欣赏课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一定要明确作为音乐专业核心课程的欣赏课和作为非音乐专业选修课程的欣赏课,在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方面存在的共性与个性;高师音乐欣赏课需要结合当代大学生的时代特征,整合现代化的教学设施,才能更加规范性、科学性的发展。

【关键词】音乐欣赏;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改革

 

   音乐欣赏课程是培养大学生艺术修养和艺术鉴赏力的一门重要课程。目前,在高等师范学院,音乐欣赏课不仅是音乐系学生的必修课程,也是非音乐专业的公共选修课程,作为音乐专业核心课程的音乐欣赏课和作为非音乐专业选修课程的音乐欣赏课,既具有共性又具有个性。因此这也给高师音乐欣赏课程的教学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思考。

一.音乐欣赏课的教学对象

作为音乐专业的欣赏课的教学对象自然是音乐系的学生,在开设欣赏课之前,这些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音乐素养,包括识谱、乐理知识、简单的曲式理论知识等等;了解了很多的音乐家及其音乐故事;至少掌握了一门乐器的演奏基础技能和歌唱发生方法了,这给他们的欣赏课学习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并且学生对自己学习音乐欣赏课有明确的目标、积极的态度,教师在授课过程当中不需要过多的关注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等问题,毕竟专业知识的学习,或多或少的枯燥是再所难免的。良好的音乐基础和学习态度使得学生可以轻松的进入欣赏课的学习,更主动的也是更容易的就接受了教师传授的专业知识。而作为公共选修课程的音乐欣赏课是面对的一大批非音乐专业而又热爱音乐的学生,他们大多数音乐基本知识较差,有的甚至连一点乐谱也不认识,给音乐欣赏课的教学带来了或多或少的困难。但是,这些学生又有着相对丰富的历史、政治、文学知识,从目前的普遍情况来看,这类学生的思维活跃,想象力和创造力相对于音乐专业学生也更强一些,这对他们深刻的欣赏和理解音乐又有很大的帮助;非音乐专业的学生选修欣赏课的目的不是让音乐成为他们的职业,只是想通过这个课程来提高音自身的乐审美能力,拥有更好的艺术修养。他们和音乐系科的学生在学习目标和学习态度上都存在着差异,他们只是凭着自己的兴趣去选修音乐欣赏课的,在上课的初期往往还是热情高涨,可是时间一长,随着一些较深奥的专业知识的学习,他们的兴趣便悄然减退。所以,非音乐专业欣赏课的教学一定要遵从授课对象的特点进行教学,教师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考虑音乐欣赏课内容的选择和设置,根据教学效果和学生反馈及时调整,尽量避免非音乐专业欣赏课教学的随意性和不规范性,只有这样,才可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二.音乐欣赏课的教学目标

 

由于教学对象的不同,音乐欣赏课作为专业必修课程和非专业选修课程时,在教学目标上必然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应根据实际的教学对象来制定教学目标,才是切实可行的。作为非音乐专业的学生学习的音乐欣赏课程应该是以审美为核心的素质教育,要能通过这个课程来开拓大学生的音乐文化背景,使他们喜爱音乐、感受音乐、乐在音乐,通过对音乐的学习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提高审美境界,拓展知识结构,陶冶情操,活跃思维、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等等,所以开设非音乐专业学生选修的音乐欣赏课程应注重情感欣赏,让学生能够充分享受音乐创造的美,让学生可以在一种美的环境中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和综合素质,从而逐步完善其人格品质,达到个性全面健康发展的目的。作为专业必修课程的音乐欣赏课则应以培养专业音乐工作者为目标,要注重音乐理论的学习,包括乐理知识、曲式结构分析、音乐体裁、作曲家的历史背景、时代特征、音乐的风格流派等等。并且需要注意的是,高等师范音乐专业培养的是中小学音乐师资,所以音乐欣赏课的教学目标也必须考虑到这一点。中小学音乐欣赏课的主要教学目的,是通过老师全面介绍音乐作品的创作特点、时代背景以及作品所表达的主要内容等方面特征,使学生们对欣赏的对象有一个概括性的了解。所以,作为培养中小学师资的高师音乐的欣赏课,还要重视对学生全面文化修养的培养,要将更多的多学科文化知识融入到音乐欣赏课当中来。只有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在进行音乐专业的欣赏课教学和非音乐专业的欣赏课教学之前,一定要明确不同的教学目标,并依据各自教学目标的特点来安排教学内容,才能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    音乐欣赏课的师资


高等师范院校的音乐系拥有一大批专业的音乐教师,其中不乏一些优秀的、业务能力强、专业知识技能过硬的教师,师资力量应该是比较雄厚的。学校根据其具体情况,安排这些老师担任音乐欣赏课的教学,理论上来说应该是完全可以胜任的,但在实际操作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大部分的老师是在音乐的某一方面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技能以及与此相关的系统的教学方法和丰富的教学经验。比如一位音乐专业中西音乐史课程的教师或者一位器乐教师又或者一位声乐教师,教授其专业课程得心应手,教学成绩有目共睹。可是上一堂精彩的音乐欣赏课对这些老师来说,却不是那么轻松自如了。音乐欣赏课的内容相当丰富,对教师的要求更多的是在知识、技能的广度上。目前,大多数的音乐院系是安排以中西音乐史或者曲式分析为研究方向的老师来担任音乐欣赏课的教学的,音乐欣赏课的内容很大一部分都是关于音乐家的生平介绍、音乐作品的创作时代背景、音乐作品的写作技法、音乐作品的风格流派等,这些也正好和中西音乐史以及曲式分析的知识是相重叠的,所以由中西音乐史或则曲式分析的老师来任教,其益处是显而易见的。但是音乐欣赏课又具有自身的显著特点,在前面就已经提到了,这门课程不仅是要将这些音乐理论知识传授于学生,也在于提高学生的音乐艺术修养,提高审美境界,拓展知识结构,陶冶情操,活跃思维、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等等,这些教学目标又对音乐欣赏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一名单学科教师,如仅仅是擅长音乐理论讲授的老师来任教的话,自然也是存在弊端的。设想这样一堂音乐欣赏课:内容是关于歌曲题材中的叙事歌曲《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理论老师一定可以仔细清楚的讲授叙事歌曲的特点、这首歌曲的词曲作者、歌曲的创作背景、歌曲的曲式结构、歌曲要表达的思想情感等等,但如果老师还可以深情并茂的在课堂上演唱这首歌曲,肯定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带给学生更深的情感体验,从而更主动的去了解学生更多的叙事歌曲,这样也就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了,延伸教学目的。又设想这样一堂欣赏课:内容是关于巴洛克时期的音乐,老师一般会教授这个时期极具代表性的清唱剧、康塔塔等,但如果老师还给学生讲授巴洛克时期的其他艺术形式,包括绘画、文学等相关内容,这堂课一定会更加的精彩,同时也拓展了学生的知识层面。所以作为音乐欣赏课教师,除了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技能外,还应具备广博的学识,不仅是音乐方面的知识还应具备文学、史学、美学等广义的相关知识,一堂内容精彩的音乐课没有教师丰富的知识为基点是很难筑建的。

高质量的音乐欣赏课,更不可或缺的是教师对课程的饱满情绪,积极的状态,全身心的投入。课堂上,教师起着控制场面、调动气氛的作用,一堂形式新颖、充满热情的欣赏课更能吸引学生的目光。教师还应有意识的根据当前的教学环境和教学目的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教学进度和方式方法,实验新的教学模式,总结教学经验,对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多思考,提高自身的音乐修养,加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这样才能让音乐欣赏课的教学活动更加生动、精彩,更受学生的喜爱,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也才能完成开设音乐欣赏课的初衷。四.音乐欣赏课的改革

1.在音乐欣赏课中运用现代声光音像技术丰富教学模式和手段。

音乐欣赏课上,聆听是最主要的教学方式,学生是通过听觉来接受知识的。在传统教学中,一般都只是听,单调的教学模式很容易使学生渐渐失去最初的学习兴趣。现代声光音像技术应用于音乐欣赏课的教学,给这门课程的教学效果起到了很大的辅助和推动作用。在传统音乐欣赏课的教学中,有时学生很难直接感知老师所表达的内容和情感,而通过现代化的声光音像技术象可以得到清晰的展示,克服了传统教学在时空、地域上的限制,大大拉进了欣赏者和被欣赏者之间的时空距离,让学生耳闻目睹,犹如身临其境,使其获得更全面、丰富、深刻的审美体验。

2.课程设置


目前,音乐院系的专业课程设置都包括有《音乐欣赏》(学制两学期)、《中国音乐史》(学制一学期)、《西方音乐史》(学制一学期)、《曲式与作品分析》(学制两学期),这四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很大一部分都是相重叠的,造成了重复教学。可以考虑将四门课程合为一门:《中西音乐史与欣赏》,或者合为两门:《中国音乐史与欣赏》和《外国音乐史与欣赏》,学制可以依据本、专科的不同要求分别设置为四个学期和两个学期。

3.课程内容                                 

高师音乐欣赏课的内容设置也应做到“与时俱进”。传统的音乐专业欣赏课程内容都是一些经典的世界名作,掌握对于这些作品的分析、理解、再度创作是必须的,但是我们也应看到,流行音乐、爵士音乐等多元化的音乐正在大量的充斥、丰富着我们的音乐活动。而音乐专业培养的是要能够完成中小学音乐课教学的音乐专业工作者,他们将来要面对的是一批可能相对于古典音乐更喜欢多元化音乐的学生,由此,不得不担心继续用传统音乐教材培养的当代音乐教师,能否较好的、全面的扮演好音乐教师的角色。所以,建议在传统的音乐欣赏内容基础上,增添关于流行音乐、爵士音乐、舞剧、音乐剧等多元化、多层次的欣赏内容。

4.让欣赏课走出课堂

目前的音乐欣赏课由于现代化教学设备的进入,已具备可听可看的特点,但是课堂上再好的音频视频效果往往也无法代替现场观赏能给予内心的震撼和冲击,所以,如果条件允许,大可以让音乐欣赏课走进音乐厅,让学生可以细细的聆听现代音乐大师再次演绎的经典名作,又或是最新的时代力作。

5.让欣赏课的授课地点多元化

从音乐欣赏课的教学目的我们可以看出,其授课目的是在于要让学生聆听音乐、理解音乐、进而充分的享受音乐。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听觉不再是接受音乐的唯一物质媒介了,音乐也是一种可以“触摸”的艺术形式,举这样一个例子:一堂音乐课的授课内容是美国乡村音乐,如果老师可以选择在一个初夏的下午,带上学生们,再带上一把吉他,或在学校附近的公园,或在学校的足球场,,沐着微微湿热的风,唱上几首乡村音乐的代表曲目。

 

【参考资料】

胡以芳  《论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              《中国音乐教育》2006年11期

廖雄辉  《时代的呼唤—对高师音乐教学的思考》 《中国音乐教育》 2005年10期

论文录入:guoxingxing    责任编辑:guoxingxing 
  • 上一篇论文:

  • 下一篇论文: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