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 网站首页 | 名校推荐 | 小学试卷 | 初中试卷 | 高中试卷 | 免费课件 | 免费教案 | 如何获点 | 
  | 教育教学 | 免费论文 | 网站留言
您现在的位置: 名校试卷网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网络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 【字体:
网络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作者:佚名    论文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11-10    

【摘要】 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发展,给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它象一把双刃剑,既拓宽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渠道,同时也引发了许多问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更要抓住网络发展机遇,优化信息环境氛围,充分做好应对工作,趋利避害。

【关键词】 思想政治    教育    信息    机遇  挑战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高度信息化的时代。网络作为一种新型的信息传播和人际交往的工具,正逐渐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娱乐方式甚至是语言习惯。


随着信息技术在全球的广泛应用,人类社会正经历一场意义深远的革命。作为以信息技术为中心的网络化,已深入到社会各个领域。面对网络时代的来临,作为培养人,塑造国家英才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应如何把握机遇,迎接挑战,是一个摆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前迫在眉睫的重大课题。

一、      网络技术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新机遇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信息的获取、选择和传播的过程,也就是用正确、丰富、生动的信息,影响、熏陶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和精神世界的过程。[1]而信息网络就是特指集通讯网络、计算机、数据库以及日用电子产品于一体的电子信息交换系统, 它能使每个人随时随地地将文本、声音、图像、电视信息传递给设有终端设备的任何地方,任何个人。


因此,网络的出现及在教育领域的运用,将给思想政治工作带来全新的变化和极大的机遇。

第一,网络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空间。

(一)由于网络没有地域上的限制,使交互式远程教育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广泛的传播途径,不同地点的高校学生,可通过网络共享思想教育资源。

(二)网络使家庭与学校对学生的思想教育连为一体。通过网络,家长可随时查询子女在学校的政治思想、学习生活等状况,学校也可随时与学生家长保持联系,做到家校结合,共同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2]
。这样就使狭隘的教育空间,变成了全社会的、开放性的教育空间。

(三)网络是传统思想政治工作领域的重要补充。各高校纷纷建立校园网、局域网站,利用网站发布学校的重大举措,学生利用网络来了解国内外、校内外发生的事件,网络为人们创造的虚拟世界,日益成为大学生们信息传输、情感交流的领地。网络作为新兴媒体,已经成为思想文化交流的一个新领域。

第二,网络扩大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放性和自主性。

思想政治教育网络集成了各门学科、各种媒体、各位专家的知识,受教育者能依据自身实际情况有选择地向网上的网点进行咨询,获取所需的知识,并及时自愿反馈意见。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是平等的双向交流,这种教育模式使受教育者主体受到尊重,发挥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网上思想政治工作坚持网上宣传的主旋律,研究宣传形式的多样化问题,以适应网上思想政治工作的需要,不断改进方式方法,努力增强说服力、影响力和战斗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充分利用网络得天独厚的优势,把准时代的脉搏,弘扬时代的主旋律,在新形势下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服务保证”的作用。

第三,网络使得高校教育方法多样性。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在网络中得到如下创新:(1)方法的多样性。在互联网上,处处是教育之所,时时是教育之时, 网络上的所有资源,只要能够达到教育效果,都可以拿来作为教育之用。(2)方法的现代性。将传统的思想教育方法现代化:一方面是思政教育过程的现代化,一是思政教育过程手段的现代化。现代网络科技的发明及广泛利用,使得传统的教育方法披上了现代科技的外衣,极大的增强的了思政教育的实效性。(3)方法的实效性。网络教育方式增强了学校德育的吸引力, 具有形象化和趣味性,进一步提高了思政教育的实际效果。(4)时空的灵活性。网络的发展,使得对学生的教育时间上可以灵活,空间上可以拓展,可以弥补寒暑假上的空白;而又由于它的话语的丰富性,师生的互动性,可使得教育方法更加灵活。

二、网络技术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挑战

网络发展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网络的快速发展及其特点,使思想政治工作在形式、方式方法、手段诸方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推进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现代化。对于网络所产生的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必须未雨绸缪,高度重视,充分利用网络发展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机遇,做好新形势下高校思政工作。

第一,   网络对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大学生) 的消极影响。

(一)来自西方资产阶级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侵袭。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大国,充分利用其信息传播的先进技术,极力向世界特别是社会主义中国传输西方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政治制度、文化思想。而高校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值成长期,可塑性强,很容易受网上不符合我国国情的思潮影响。

(二)学生的心理健康受到挑战。许多大学生因为沉迷于网络而患上网络综合症。症状包括抑郁、失眠、精力难以集中、精神分裂等,科学家发现这些症状与吸烟、酗酒甚至是吸毒等其他上瘾行为导致的症状有惊人的相似。

第二,网络使教育工作者的权威性受到挑战。

网络发展所形成的新的教育环境,使得在传统教育中独享的教师权威受到了挑战,教师将不得不和网络分享权威的境地。在网络环境里,教师和学生处于接受信息的同一层次,甚至处于下风。毫无疑问,利用网络的交互性、超链性和开放性进行学习,知识传播更为具体生动,其信息量是课堂教学无法比拟的,网络教育的时效性也是传统教育无法相比的,学生乐于通过网络进行学习,教育工作者的地位受到挑战。故此,教师应该学会利用网络为教学服务,不能光停留在书本表面。


第三,   网络社会的无序性给思想教育管理带来困难。

现代科技用精密的电子元件和严密的电脑程序构建了网络社会强大的“经济基础”。但网络社会的“上层建筑”却不是科技手段能够制造的,网络社会从一开始就有“上层建筑先天不足”的缺憾,网络开发者构建了现代的网络社会,却没有为其同步立法,并且,由于“电脑空间的法律是世界性的”,所以,网络社会是一个缺少规范且难以实现规范制约的社会。网络社会的无序性带来的是黑色信息蔓延,黄毒泛滥,学生网上不道德行为的涌现。这无疑给高校学生思想教育、管理工作带来了困难。[3]

 三、结语

互联网的高速发展既给高校思政工作带来了良好的机遇,又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加强对高校网络的监控,因势利导,规避风险,是新时代做好高校思政工作的必由之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到网络给教育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从而才能够反省和探索出良好的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1] 陈万柏 万美容思想政治与教育原理新编[M ]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2] 张尧学 网络对传统大学模式的冲击[J ] 中国高等教育 2000

[3] 张文杰 高校网络建设对大学生道德状况的影响[J ] 高校道德建设 1998  (1)

论文录入:guoxingxing    责任编辑:guoxingxing 
  • 上一篇论文:

  • 下一篇论文: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