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 网站首页 | 名校推荐 | 小学试卷 | 初中试卷 | 高中试卷 | 免费课件 | 免费教案 | 如何获点 | 
  | 教育教学 | 免费论文 | 网站留言
您现在的位置: 名校试卷网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寓阅读教学中培养小学生信息素养           ★★★ 【字体:
寓阅读教学中培养小学生信息素养
作者:佚名    论文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11-10    

【内容摘要】以多媒体网络为支持,在阅读教学中,训练学生信息的获取、交流、表达的技能,既能培养学生将已获得的信息用于信息问题解决,进行创造性思维的综合的信息能力,又从中创建一种开放的、浸润的、积极互动的学习文化。

21世纪是知识经济与信息技术发展的时代,21世纪的教育面临着一场“学习的革命”,其基点是终身学习。终身学习以信息技术作为强大的知识学习与运用的工具,而具有无穷的潜力。它将创造出一种尊重人的创造性,充分发掘人的潜力,促进人与人的交流、合作的崭新的教育观念,以及基于高新技术的教学和学习方式。在这场学习的革命中,信息素养培养作为素质教育的核心要素,在新世纪的课程改革中居于十分突出的地位,也给语文教育开拓了崭新的天地。

2001年7月教育部制订的《语文新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有12处使用了“信息”一词:

于 “前言”、“课程的基本理念”、“总目标”、5-6年级“阅读”、5-6年级“综合性学习”、“教材编写建议”、“评价建议”等处均有出现。

我认为,这无疑证明并提醒人们应该要注意到 “信息”已在语文学习中成为高频词语,更是为了说明:培养信息素养不仅仅是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而且已作为教学目标和评价标准,分解到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各个方面,分解到教材编写、教学过程、教学评价各个环节,成为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在信息技术条件下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

语文阅读教学,有它基本的内涵和目标,无论在怎样的教学形态下,语文阅读教学中有一些环节是必不可少的,比如学生独立阅读文章、分析评价文章和交流。而一些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能力的形成,往往必须借助适当的练习。在非信息技术环境下,这些环节,都是以书面或口头的形式出现的,它们虽然也可以使学生受到一定的训练,但相对来说,训练面较窄,效率较低。比如阅读资料,在传统形式的教学中,除课本外,我们也可以印发一些文章给学生,但决不会太多;我们也可以让学生去借一些书或去买一些书,但受到诸多条件的限制,也不可能太多。又比如课堂交流,写黑板,费时费力,而且交流人数有限,除了有特定目的的小题目外,实在不是交流的好办法;所以在实际教学中,大都使用口头交流方式,但这种形式,当一个人说的时候,其他人只能听着,不能参与,效益也实在高不起来;至如采用先写后说的办法,看似让每个学生都有了参与的机会,却因了说的关系,依然受到很大的限制。再比如一些有关语文基础知识、思维能力的训练题,在课堂教学时,实际上较难在第一时间给学生以具体、明确的指导。

信息技术环境的引入,给语文阅读教学带来了新的变化。它第一次使许多教师感觉到在学生面前不再具有绝对优势,而是与学生成为平等的、共同的学习主体,从而推进了师生间新型关系的形成,为语文阅读教学深层次理解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础。信息技术广泛而丰富的信息资源,又使语文阅读的平台变得更为广大。它拥有的快捷而强大的网络交流平台,使在课堂上让每一个学生共同就一个问题同时进行讨论成为现实。它的实物投影技术、即时转播系统,使得课堂内的即时评价变得可能。它的存储功能和网络体系,更打破了课堂教学的时空界限。可以说,信息技术环境给语文阅读教学带来的,是从教学理念到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形式的整体性变革。

二、将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课程整合,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我们在阅读教学的试验中,将信息技术整合到语文课程教学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有效地获取信息,批判性地评价信息,创造性地使用信息,有个性地探求和创建信息,既帮助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又多方面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信息素养,促进学生语文素质的发展。

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探究情境,培养主动探索的学习能力

运用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结合,也不是说用了多媒体课件就能解决教学中的所有问题,而是从教材和学生实际出发,寻找二者的最佳结合点。这就要求我们树立开放的教学观:教学过程和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心理活动是动态的开放系统,需要与外界环境进行信息交流。计算机多媒体网络这一智能环境,能提供大量的信息。课堂上学生可以随时搜索获取自己所需的信息,随时与同学探讨,随时向老师提问,自由开放的网络,四通八达的站点,使学生有了更多自由选择探究和利用信息的机会,也就能从中培养良好的学习能力和信息素养。

如:教学《只有一个地球》一课时,我以课后 “思考练习”提供的“收集有关资料,了解我国资源状况,然后合作填写表格”题目为依据,借助多媒体网络技术,设计了一个探究性学习的教学环节。首先组织学生收集信息。教学前,我为学生事先在网络中搭建一个资源库的平台,激励学生自己上网查询,展开“网上追踪”,搜集与地球有关数据,并做好资料记载;其次帮助学生整理信息。精心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将网络上收集的信息资料按表格内容(森林、煤、水、石油的储藏量,居世界第几位,人均占有量等)分类填写;第三,指导学生运用信息。新课标要求学生“能根据占有的课内外材料,形成自己的假设或观点”。因此,在学生合作填表之后,我让学生尝试从搜集的数据分析中得出初步结论,并以小记者的身份做一则“追踪报道”。这样,不但能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训练学生懂得如何去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应用信息和表达信息,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而且能使全体学生在自己创设的问题情境中,始终情趣盎然,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在探索、发现中创造新知。

(二)运用信息技术,实现信息交流,培养协作精神

开展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是现代教育的主旋律,也是语文课程标准中所倡导的学习方式。开展合作学习,不仅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思维,学会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自主学习能力,而且能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与人合作,与人竞争,与人沟通等现代意识。实践证明,多媒体网络技术的运用,有利于构建 “主动、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方式,并充分显示信息交流的多向性、丰富性和快捷性。它可以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机互动等多种形式,为学生提供立体式的多向交流与合作的机会,学生在这种互相交流的合作学习中得到不同层次的锻炼和提高,从而喜欢合作、学会合作、善于合作,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也从中培养信息素养。

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一课时,我注意通过人 --机--人意义互动与师--生--机的交叉互动,促进学生合作学习,培养协作精神。

1、人机互动,引发学生质疑

教师不应该是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传统的问答式教学,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思维始终跟着教师预先设定好的问题展开,当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与课文提供的信息之间发生冲突时,由于学生要全力探究教师所提问题,这种冲突则被淡化,忽略,学生认知结构中的顺应过程被人为取消,使学生无法实现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为纠正这一传统弊端。我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时,腾出大量时间让学生自由学习、探索、发散思维,学生将不明白的问题输入计算机,在计算机上打出了各种问题: “美丽的东西”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这些东西是美丽的?“幸福”是什么意思?透过“幸福”我们看到的是什么?学生提出问题的过程为对课文提供的信息进行自己的体认从而培养了学习动机。教师通过教师机可随时了解学生阅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既为下一环节的教学设计做到心中有数,又毫不影响每个学生的自主思考。

2、人--机--人互动,开展协商辩论

由于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存在个体差异,因此学生提出的问题是多角度、多层次的,面对这种情况,我们采取了不同的方法加以处理:对于必须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才能解决的问题采取 “存疑”的方式,对于学生可以自己解决的问题指导学生通过“热键”的方式查询计算机中储存的与本课有关信息来处理;对于某些学生提出的贯穿全文,能够体现当前所学知识“主题”的问题,则利用交叉技术转播到其他学习机上,在小组合作,协商辩论中互教互学。

基于多媒体网络下的合作学习,处处充盈着创造的活力。突出了合作学习的多向化:课堂上借助网络,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教师、学生和计算机,可以同时相互交往而不干扰他人。突出个体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和谐统一,实现自主化、个性化。自主化:学生可以掌握自己的学习进程,自由选择学习伙伴和学习信息。个性化:学生可以毫无约束地独立思考,独自处理和利用信息,都有发展自己个性的机会。这样,由于计算机特有的技术支持,在这种环境下的每一个学生,都拥有能够 “发言”的机会,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融入到教学活动之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运用信息技术,引导品词析句,提高鉴赏评价的能力

1998年全美图书馆与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在其出版的《信息能力:创建学习的伙伴》中指出了学生学习的九大信息素养标准,其中就提到“作为一个独立学习者的学生具有信息素养,能欣赏作品和其他对信息进行创造性表达的内容。”可见对作品的鉴赏评价能力也是一种良好的信息素养。语文教学尤其要重视引导学生品味文本中的语言文字,如叶老所说“多比较,多归纳,多揣摩,多体会”,从而使学生学会鉴赏作品,学会信息表达。

如《林海》中有 “云横秦岭”一句,这一“横”的的确确“言近旨丰”,是教学的难点。此时学生脑海里有关“云”的图式,“横”的图式都无法对之进行合理的解释。计算机即时提供录象资料:远景白云缭绕秦岭山腰,形态如“一”,分断山岭;近景白茫茫的云,又浓又厚,起伏翻滚。课件的播放过程,使学生凭借感性认识由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实现了认识上的飞跃。继而领会到“横”字既写了云的姿态,又写了云的浓厚,恰如其分地表现了秦岭直插云霄的“险象”。有趣的是有个学生提出用“劈”字代替“横”,“云劈秦岭”,化静为动,多么形象,学生的语感得到怎样的加强!在多媒体所创设的情境驱动下,学生通过对文字的鉴赏品评,自主地、创造性地完成对知识意义的建构,又从中培养了对信息的处理能力。

四、利用信息技术,开展语文活动,培养创新思维

语文活动课是课堂学习的拓展和延伸,是一种开放式的综合性语文实践活动,有利于学生形成语文能力,也有利于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因此,我常常借助多媒体网络,组织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动手、动口、动眼、动耳、动脑,使学习真正成为学生的自主活动。

如:学生在学完了《圆明园的毁灭》一课后,仍然处于一种 “曲已终,而意犹存”的情绪当中,我抓住契机开设了一节语文实践活动课,围绕“有人提议在遗址上重建圆明园,你们看法如何?”展开辩论。要求学生借助网络上的资料来作为自己辩答的依据。一番准备之后,学生纷纷发表看法。有的投反对票,以耗费资金大,不利经济建设为由阐述观点,并下载网上资料(当年建圆明园所花费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情况)作为自己的论据;有的则举双手赞成,他们认为重建圆明园有利于发展旅游业,促进经济发展,同样也列举了从网上查到的旅游景点收入情况作为自己的依据;有的则从思想教育的角度提出留下遗址才能“牢记国耻,振兴中华”的主张而持反对意见。在“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争议过程中,学生不仅要从网上错综复杂的信息群中筛选出有价值的信息,对有用的信息进行整理,而且要注意倾听对方的论述,从对方的言语中捕捉对自己有利的信息作为反驳依据。参与争议的同学,精神亢奋、注意力高度集中、智慧火花竞相迸射。这样的思辩过程升华了学生对知识的意义建构,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训练,也使他们的信息素质得到了培养。

我上《葡萄沟》这节课时,让学生通过看课件葡萄干的制作过程与品尝葡萄干结合,把抽象的说明讲解转化为多种感官的参与。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了解葡萄干与葡萄的关系,了解在葡萄沟制作葡萄干的特殊方法。通过多种媒体的参与,学生们在课堂上跃跃欲试,主体 “自求”的愿望非常强烈,实现了现代教育技术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整合,学生们充分感觉到了课堂是快乐的、有趣的。这样的课堂教学设计的创新,给我和学生都留下难以忘怀的新鲜与特别,使学生受益良多。

综上所述,基于信息技术的阅读教学中,必须充分发挥多媒体网络的信息优势,突出它的 “学科性”----即它只是语文课和“不可替代性?”----即运用这种环境的教学设计、教学手段、教学效果,是非信息环境所不能替代或不能取得的。帮助学生学会搜集处理利用信息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完成对所学知识的体认,从中培养终身学习所需要的信息素养,为培养适应未来信息化社会所需的人才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创新学习论》红旗出版社1999年12月第一版

2、《问题与对策》江明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版

4、《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国教育部2001年版

5.《信息能力:创建学习的伙伴》全美图书馆与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出版1998年

论文录入:guoxingxing    责任编辑:guoxingxing 
  • 上一篇论文:

  • 下一篇论文: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