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 网站首页 | 名校推荐 | 小学试卷 | 初中试卷 | 高中试卷 | 免费课件 | 免费教案 | 如何获点 | 
  | 教育教学 | 免费论文 | 网站留言
您现在的位置: 名校试卷网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应做到四个结合           ★★★ 【字体:
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应做到四个结合
作者:佚名    论文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11-10    
综合性学习作为语文课程中的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对于冲破学科主义,摆脱传统封闭式教学模式的束缚,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目前在综合性学习活动实施过程中,大家往往主要关注其正在贯彻的一种改革理念或关注如何获得社会评价的认同,于是,教师对学生放任自流,“自主”成了“自由”,“合作”成了“分组”,“探究”成了“剽窃”,致使课堂教学与综合性学习活动脱钩,剩下的只是漂亮的个人活动计划、整齐的小组学习记录等“表面文章”。对此,我们认为,克服活动实施中的偏差,有效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必须做到如下四个结合。
一、认知性实践活动与问题性实践活动相结合
认知性实践是一种与学习活动相关的,通过实践活动获得直接经验以辅助间接经验学习的活动,其目的在于使学生的知识学习在直接经验的有力支撑下完成,从而印证和强化其所学。它主要包括观察、实验、操作、练习等实践活动。例如,学习《荷花》后,指导学生实地观察荷塘、荷花、荷叶、莲藕、莲蓬等;学习《死海不死》后,让学生做加盐和不加盐水的浮力不同的实验;学习《荔枝图序》后,在电脑界面上提供散乱摆放的荔枝的树形、叶、花、实、朵、壳、膜、肉等“零件”,让学生动手用鼠标点击拖动各部件到即定位置,使学生加深对荔枝结构的认识。
中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所学知识是经前人无数次实践证明了的正确的认识成果,是一种概括化、系统化、抽象化的知识经验体系,它只有在认识性实践活动支撑下,才能使学生将其所学深刻、全面、准确地纳入到自身的知识体系或重建知识体系。可以说,它是学生今后有效、渐进地步入解决问题型实践的基础。
但是,认知性实践主要局限于学习知识的范畴,因为其所选内容通常是局部的、典型条件下呈现的、规范的以及与单一因素有关的、甚至是模拟的。而问题性的实践则是全局性的、随机呈现的、真实的、非规范性的以及与多种复杂因素相关的。它是呈现认识性实践的价值和力量,并最终现实地推进学生实践能力的关键性阶段。因此,在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实施过程中,我们一方面应重视有关学生认知性实践的环节,为学生打好动手实践的基础,并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实践取向、实践态度和基本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应重视推进学生的实践由认知性向问题性过渡,使二者有机结合起来。例如,学习《荷花》后,有的老师不仅要求学生实地观察荷塘、荷花、荷叶、莲藕、莲蓬等,还指导学生开展了如下活动:咏荷──借助注释、提示,独立诵读、吟诵五首诗词;读荷──阅读一组有关咏荷的优美散文,感悟品味其精妙;谈荷──围绕荷花这个主题,讨论、研究,自由发表感受和见解;写荷──记叙、描绘、抒感、喻理说明皆可。如此,便较好地使观察、动手、练习、解决问题等实践形式有机的统一起来。
二、模拟性实践活动与现实性实践活动相结合
模拟性实践是通过模拟现实实践的主要要素,让学生了解现实实践内各要素的基本关系,从而帮助学生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推动实践能力发展的一种学习活动。与现实性实践相比,它具备典型、安全、便于指导的特点。模拟性实践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模拟参与因自身发展水平不足或时空限制等原因而无法真实参与的实践活动。从实践内容看,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主要是社会模拟性的,如模拟人物采访、模拟新闻发布会、做一回小记者、假如我是导游、当一次节目主持人、模拟一次法庭审判等。其目的是通过再现相关的社会活动场景,使学生体验性地了解社会场景中的不同角色的心理承受和典型的行为方式,学会在类似场景中解决问题的基本方式和方法。
模拟性实践虽然具有典型、可靠、安全及可控的特点,但毕竟局限于教室或实验室,而且它所展现的常常不是一个完整的问题,而是一个完整问题中的一个方面或一个局部。因此,其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的价值是有限的。为全面推进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发展,提高学生解决一个完整实际问题的全局感和综合把握能力,必须不失时机地将学生由模拟性实践推向现实性实践。例如,在开展“模拟人物采访”活动后,教师应鼓励学生就有关的社会问题进行实地调查、采访,让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学会在社会实践中自主学习;开展“假如我是导游”模拟活动后,应组织学生到本地旅游点,做一次实际导游,让学生在实践中观察生活、认识生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
三、被动性实践活动和主动性实践活动相结合
被动性实践活动主要指学校组织的认识性实践活动和模拟性实践活动。其表现形式是:学生经常以被组织者的角色出现,在教师的指导下被动地参与实践活动。这两种类型的实践活动之所以按排在校内且以被动的形式来进行,是因为认知性实践活动与学校的基本目标直接相关,而模拟性实践活动所依赖的条件和环境非学校教育系统很难提供。从这一意义上讲,校内组织的被动性实践活动是必要的。
但是,被动性的实践活动对学生实践能力增长的价值来讲是有限的。因此,有计划地采取多种有力措施,切实开展主动性实践活动便显得十分重要。这既是教育目的的最终要求,也是学生实践能力发展的必然要求,因为主动性不仅是构成实践主题的核心要素,还是学生今后能否承担较复杂、较高层次实践活动的基本条件。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看,学校如能有效地带动学生从被动性实践向主动性实践发展,使之不仅具备实践能力,还具有旺盛的实践欲望和主动性,学校的育人任务才算较好的完成了。由此可见,综合性实践活动应该是被动性实践活动和主动性活动的有机结合。例如,七年级的第三次“综合性学习”活动是一次跨学科领域的专题探究──《现代科技给我们带来了什么》。这是一次难度较大的综合性实践活动,在活动的“探究准备”和“探究建议”中,编者向学生展示了科学研究的一般步骤和方法。但考虑到初一学生在收集材料上可能遇到一些困难,所以,教师应指导、帮助学生获取资料,如提供小主题,提供相关的网站、参考书籍、活动方式,并安排组织学生收集整理资料,待学生阅读、交流和思考成熟以后,方可放任学生按课文展示的方法和步骤主动去实践、去体验,从而形成自己的思考、探究成果,并将调查、思考、探究的成果用文字展示出来。又如,学习七年级上册《向沙漠进军》一课后,教师可以此为题开展一次综合性实践活动,围绕《向沙漠进军》让学生收集与之相关的其它学科的材料。学生可查到以下内容:历史──寻访丝绸之路、楼兰古城遗址;地理──(七年级上册)前言部分、风沙掩埋了古文明部分、世界的自然资源(土地、水、森林资源等);政治──第六课《依法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生物──第六章《爱护植被、绿化祖国》。承此,教师可让学生将收集到的材料分析整理,然后完成作文──《爱护植被 从我做起》。这种做法不仅让学生获得了知识,而且让学生围绕知识进行了自主学习,充分发挥了语文对其他学科的辐射作用,在迁移和拓展中使知识和能力融为一体。
可以看出,主动性实践活动能培养学生强烈的主体意识,并能使之迅速转化为积极参与实践活动的外显行为,锻炼学生克服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耐心。因此,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开展应谋求尽快将学生从被动实践状态转化为主动实践状态。
四、重复性实践活动与创新性实践活动相结合
学生在综合性学习环节进行前人已经反复进行过的重复性实践活动是十分必要的:一是这些实践活动对学生来讲可能是第一次,它对于学生获取知识和技能、实现快速成长是必要的;二是这些实践活动所涉及的内容常常是学生在今后的生活学习中经常面临的,通过这类实践获取必要的经验、知识和技能,对其以后的生活和社会实践是必要的,如社会模拟性实践活动、自然模拟性实践活动以及大量的练习等。
创新性实践活动是指,就学生而言,其所进行的活动以及创造出的成果是其本人在未获得他人经验的前提下独立完成的,即他们所独立进行的“第一次”包含着的创新价值和意义是“对实践主体而言的非重复性”。例如,有位老师为落实新课标关于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的要求,开展了“在活动中写作”的实践活动。活动要求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写解说词、导游词、游记。教师在讲解了解说词、导游词、游记的写作基本知识后,让学生到景点参观、拍摄照片、收集自然、社会人文资料,然后写一篇解说词、导游词或游记,并制作成课件在班上交流。我们说,这一活动的开展既使本地资源得到了有效的开发和利用,又为学生自主写作、自主表达、自由创意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克服了作文教学脱离实际、脱离生活的弊端,对综合性实践活动的开展具有较好的启迪作用。
在综合性学习环节开展创新性实践活动的范围是非常广的,例如,在教学中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并解决学习上的困难问题;在作文教学后让学生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独立完成展现其个性的作品;在小组活动中鼓励学生创建新的活动方式;在社会性活动中鼓励学生为当地政府和社区解决一些诸如环境保护、社区规划等方面的实际问题;在日常生活中鼓励学生结合学习,勤动脑、勤动手,用小发明小创造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多种实际问题,等等。
如果说学生从被动性实践到主动性实践是遵循了人的实践能力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社会对人的一般要求的话,那么学生从重复性实践到创新性实践则是当代社会发展对青少年的特殊要求。开展创新性实践的基点在于育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以及基本创新思路和技能,是创新性实践活动所要追求的根本性目标。为此,在综合性学习环节,教师应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从重复性实践走向创新性实践,使二者有机的统一起来。
总之,综合性学习从本质上讲是一种活动性学习,它主要强调把学生的探究学习活动、体验学习活动、参与学习活动、实践学习活动、应用与创新学习活动等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充分体现了语文教学的实践性品格,是当代课程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要求。皮亚杰指出,活动既是认识的源泉,又是思维发展的基础。人只有在活动中才能形成主体性,只有在活动中才能表现出主体性,因而,对学生而言,活动性学习是其认知、情感、行为发展的基础。由此可见,有效地开展多元化的实践活动是实施综合性学习的最佳途径与手段。为此,我们必须做到上述四个结合,才能使课堂教学和综合性学习环节统一起来,从而使综合性学习真正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曹明海.谈高中语文新课标的教材观,《语文建设》2003年第8期.
[2]袁文志.浅谈自读课的实践性,《中学语文教学》1989年第8期.
[3]傅维利等.论中小学生实践活动的特点及发展过程,《教育研究》2000年第9期.
[4]杨志英.研究型实践教学探讨,《中国远程教育》2002年第8期.
[5]王丽珍等.以活动课为切入点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实施探究式教学,《中国远程教育》2002年第9期.
论文录入:guoxingxing    责任编辑:guoxingxing 
  • 上一篇论文:

  • 下一篇论文: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