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 网站首页 | 名校推荐 | 小学试卷 | 初中试卷 | 高中试卷 | 免费课件 | 免费教案 | 如何获点 | 
  | 教育教学 | 免费论文 | 网站留言
您现在的位置: 名校试卷网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教材建设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实践与探索           ★★★ 【字体:
教材建设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实践与探索
作者:佚名    论文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11-10    
摘 要  本文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探讨教材建设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及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宗旨的教材建设思路和教改实践。指出教材建设对促进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和对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有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  应用型人才培养   教材建设   教学改革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本特征主要体现为:以培养本科应用型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实践教学要强调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人才培养之路。教材是教学思想、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载体,是课程得以实施的具体保证,是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主要标志,是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得以实现的重要保证。本文探讨教材建设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及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宗旨的教材建设思路和教改实践。 
一、应用型人才培养对教材建设的要求 
教材是教学的基础,是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的载体,是人才培养的依据,只有使用高质量的教材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因此,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和人才培养的质量要求的提高,对教材建设的各个方面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1、教材建设要与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应用型本科院校是以培养现代工程师为根本任务,因此,以就业为导向,以市场需求为动力,以提高学生素质、培育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为目标,必定要落实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最终要落实在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上。 
随着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具有多年传统教育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与本科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不相衔接、教学内容陈旧、知识老化、理论与实践脱节成为课程与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不相协调的突出问题。为使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不断适应社会的发展,我们在教材建设过程中不是就编教材而编教材,而是首先对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了梳理与改革。 
2、 课程体系由“知识本位”转向“能力本位” 。根据课程在专业培养目标中的定位,我们在教材建设过程中,将课程教学目标分解于理论、实践教学环节中,以培养能力为目的构建新的课程体系。理论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度;应用知识强调针对性和实用性,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较强的适应性和创造性,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 
3、教学内容要体现应用型人才培的要求。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新知识、新技术、新信息层出不穷。为了解决现代社会对人才要求提高与教学课时缩短的矛盾,我们在教材建设过程中广泛吸收先进教学经验,积极整合优秀教改成果,结合专业培养目标,坚持以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为基础,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主线,对教材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整合后的课程教材内容协调处理传统内容与现代内容的关系,体现了教学改革内容,反映了课程教学的科学性、先进性、创新性和本学科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体现社会的发展对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为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4、教材建设要适应大众化教育阶段的需要。大众化教育直接导致学生平均入学水平下移。这种下移包括学习的基础、能力和自觉性。这给教学组织、教学要求、教学方法和教材建设都带来了不小的冲击。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关心的一是如何保证基本的教学质量,另一个是如何促进优秀学生成长。为了适应这种个性化教育、分层次教学的需要,教材建设也要多层次化。 
5、教材建设要与课程改革同步。教材是教学改革成果的结晶,是知识和能力的载体。教材应该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致力于学生科学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创新型人才的成长。应用型本科特色教材建设推动了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的深入开展,保证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二、以应用型人才培养这宗旨的教材建设思路 
传统的本科教育在培养目标、教学要求、课程设置、课时分配、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等方面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相差甚远,使用过分强调学科体系的本科教材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不相吻合,给教与学都带来一定困难。因此我们根据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和人才培养的实践,按照“实际、实用、实践”的原则,改革教学内容,重组课程结构,突出能力培养,在此基础上编写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材。在教材编写过程中,要注意如下几点: 
1、基础理论适度。基础知识是培养学生素养和能力的最好载体,要正确处理基础知识和应用知识的关系,基础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度,精简理论的推导,以讲清概念、强化应用为重点。 
2、内容和体系的科学性是教材质量的基础。教材内容和体系要反映技术科学领域的新发展,坚持创新与汲取相结合的原则,正确处理好继承和创新的问题,在重点介绍成熟经典知识的基础上适当介绍相关学科的新发展、新方法、新技术,这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十分必要的。 
3、科学的思想性是教材的灵魂。教材既是知识的载体又是认知能力的载体,教材应当具有既传授知识又培养能力和功能,高质量的教材不仅能使学生易于获得知识,而且能通过知识的学习,在本门学科的素养方面受到熏陶,在学习、应用乃至发展知识方面受到启示。 
4、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兴趣和能力是教材革新的重要方向。在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强调知识的运用和活用尤为重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兴趣和能力是教材革新的重要方向。 
5、适当加强教材内容的弹性有利于因材施教和优秀学生的成长。在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方面适当增加一些弹性,用*号或异体字标出,有利于为个性教育提供一定的空间。在内容上既要考虑到通俗易懂,又不宜过于详细,要有意识地逐步提高阅读台阶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6、教材立体化为学生自主学习营造良好的环境。包括主干教材、辅助教材、纸质教材和电子网络教材的立体化教材建设,不仅能为在校学生自主学习营造广阔的空间,也可为在职人员的继续学习提供更好的条件,适应“学习型社会”和“终身教育”的需要。 
三、教材建设促进了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 
立体化教材建设促进了网络教学环境建设,充实了精品课程教学网站教学资源,为传统教学模式向现代教学模式转变提供了有力保证,实现了教学模式由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学生学习由“被动接受式”向“自主探究式”转变,教学方法由“单项灌输式”向“多维互动式”转变,教学手段由单一媒体向多媒体、网络化、现代教育技术转变。 
课程立体化教材建设促进了教学方法改革,加快了教学手段现代化的步伐,为学生提供了可以自由探索和自主学习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精品课程建设教学方法与手段创新的基础。 
四、教材建设培养和造就了一支高水平师资队伍 
教材编写和精品课程建设要求教师具有较高学识水平和较强工作能力,为有效地适应教材编写和精品课程建设的新需求,课程组通过教学、科研等实践活动和进修、培养等手段,进行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教学理念、教学规律、现代教育技术理论等方面的学习,转变了教师是知识的垄断者、传授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的旧观念,树立了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全面发展、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观念,改革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教学不相适应的部分,将现代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引人课堂,达到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目的。通过教材建设,造就了一支具有现代教育思想和方法、适应现代化教学手段的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论文录入:guoxingxing    责任编辑:guoxingxing 
  • 上一篇论文:

  • 下一篇论文: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