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 网站首页 | 名校推荐 | 小学试卷 | 初中试卷 | 高中试卷 | 免费课件 | 免费教案 | 如何获点 | 
  | 教育教学 | 免费论文 | 网站留言
您现在的位置: 名校试卷网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高职本科:一个亟待探索与创新的教育层次           ★★★ 【字体:
高职本科:一个亟待探索与创新的教育层次
作者:佚名    论文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11-14    

[摘要]高职高专院校升格为本科院校,自诞生之日起,就面临着如何准确定位、如何加快内涵和外延建设,如何进行专科向本科转轨等一系列问题。理清这些问题,对我国本科教育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提出了一个新的定位概念——高职本科,这是一个亟待探索与创新的教育层次。
    [关键词]高职教育  专升本  应用型本科
    
 
    从1998—2005年的七年间,我国共新增设本科院校189所,这些院校均为高职高专院校升格或多个高职高专院校合并而成,自诞生之日起,就面临着如何准确定位,如何加快内涵和外延建设,如何进行专科向本科转轨等一系列问题。理清这些问题,对我国本科教育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从历史继承、社会需求、国际标准等角度进行分析,针对新建本科院校面对的种种困惑,提出了一个新的定位概念——高职本科,这是一个亟待探索与创新的教育层次。
    一、高职本科的缘起
    依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修订的《国际教育标准分类》(ISCED)不难发现,普通高等教育强调的是较强的系统理论基础,而高等职业教育强调的是较强的实践技术和专门技能,二者的内部构成都可以包括专科、本科、硕士等多个层次。
    在国际上,特别是在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高职本科教育早已有之。从20世纪中叶起,随着西方各发达国家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以工程教育为代表的高职本科教育在各国迅速崛起。美国有四年制工程教育、二年制社区学院教育;德国20世纪60年代创办了一种与传统大学并行的新型高等教育机构——高等专科学校。我国台湾地区的职业教育体系中,也设置了“技术学士”“技术硕士”学位。可见,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层次向本科甚至更高层次延伸是当代高职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之所以将新建本科高校称为高职本科,而不称作“应用型本科”“本科高职”“技术本科”“技术应用本科”等,意在突出高职教育特征,注重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更好地区别于普通本科,更符合实际教学运作,更有利于高职升格本科院校的良好发展。
    二、高职本科与普通本科、高职专科的主要区别
    高职本科教育属于较高层次的技术教育,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相对于普通本科和高职专科而言的,既不同于一般四年制的普通本科,也不同于专科层次的高职。
    一方面,普通本科和高职本科是本科教育的两种类型,两者应是平行发展的。高职本科是高职教育的一个层次,它同一般普通本科相比具有鲜明的技术应用性特征,是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技术人才为主要目标、兼具工程教育和技术教育并侧重技术教育的本科层次教育。主要特征:一是以突出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构建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二是课程体系突出应用性、针对性和专业课程的模块化;三是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和职业技能训练;四是采用产学研结合类型的开放式教学模式。因此,其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是打破普通本科的“学科本位”,拓宽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突出应用能力培养的教学体系、课程结构和教学方法体系。
    另一方面,高职本科和高职专科的培养目标有所不同。高职专科主要培养一般企事业部门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尤其是大量一线需要的技术人才。高职本科则主要培养技术密集产业的高技术应用型人才,并担负培养生产第一线需要的管理者、组织者和中职学校的师资等任务。其毕业生要求是职业素质更好,理论基础更厚,技术水平更高,应用能力更强,适应岗位更多,职业潜力更大。
    三、高职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特点
    高职本科教育作为我国高职教育的分支,应具有高职教育的特点。同时,在人才培养目标上亦有自身的特点。其培养目标定位上应考虑到高等性、职业性、区域性和社会性。
    1.学历层次的高等性。高职教育属于高等教育,高职本科教育是高职教育中的较高层次,“高等性”应是其培养目标定位的基准。因此,高职本科的专业口径方面应该比高职专科更宽一些,专业基础理论应该更厚一些,使学生掌握相当的理论知识,有发展潜能和创新能力。
    2.培养目标的职业性。高职教育属于职业教育,“职业性”应是高职本科培养目标定位的内涵。高职本科应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要求学生取得代表其职业能力和技术水平的职业资格证书或技术等级证书,毕业后能够胜任较高技术要求的岗位。因此,它以职业岗位群的需要为依据设置教学计划,在对职业岗位群进行职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具体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明确列出毕业生应具备的职业道德、职业知识和职业能力,进而组织教学。
    3.人才能力结构的技术性、综合性、创新性。高职本科人才不但要懂得某一专业的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更重要的是具有某一岗位群所需要的生产操作和组织能力,能够将研究人员的设计意图或工艺思想应用到具体技术技能操作的实际中去,并能在生产现场进行技术指导和组织管理,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是一种专业理论够用、生产技术操作熟练和组织能力强的复合性技术技能型人才;另一方面,技术应用不只是继承性应用,而且是创造性应用,更多的是通过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创造性地分析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4.服务面向的区域性。区域性是高职本科教育培养目标定位的地方特色。从区域经济的结构性来讲,不同地区的资源状况、产业结构、开发方向等是不一样的,这就决定了不同地区所需要的“专才”岗位结构是不一样的。从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来讲,不同地区的经济基础、生产力水平是不一样的,这就决定不同地区所需要的“专才”能力结构是不一样的。
    5.办学模式的社会性。社会性是高职本科教育培养目标定位的价值取向。普通本科教育也在讲要实现与社会之间的双向参与,高职本科教育则更需要开放办学,面向社会,依靠社会,被社会所接纳,为社会服务,走出校门,走向社会,走进企业和走向市场,以社会需要为导向,以行业、企业为依托,走产学研结合之路。

 四、高职本科的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本科与高职专科在人才培养的特征上应有显著的差别,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知识结构。高职专科根据职业岗位要求,以“必需、够用”为原则构建基础理论,重在掌握实用技术并熟悉相关规范。高职本科则因岗位的适应面较宽,适应的层次较高,要求理论基础相对宽厚;二是能力特征。高职专科主要掌握技能性的实践能力,重在常规操作,即运用成熟技术,按既定规范操作,强调熟练性、规范性。本科则重视系统的专业思维训练,培养技术性的实践能力,重在非常规操作,即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创新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对专科学生要求知道如何做,对本科学生则还应要求为何这样做。
    在专业培养模式上,确立“大类宽口招生,基础统一教学,专业分流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及“多层次的基础平台,多方向的专业模块”的教学体系。以基础平台教学保证本科适应性的要求,以专业模块教学发挥专科针对性的优势,实现高职本科“保本科本色,创高职特色”的教育目标。
    在人才培养方案上,要建立高职本科“公共课平台、学科基础课平台+柔性专业方向模块+职业技能(资格)证书+综合素质教育”的课程体系:公共课平台、学科基础课平台体现厚实基础和发展潜力的要求;柔性专业方向模块的选择,体现不同专业方向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符合职业性特征;职业技能 (资格)证书,体现技术性和以就业为导向;综合素质教育体现全面发展,“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培养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需要。
    在专业教学安排上,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并重,突出实践教学环节。要建立以产学研结合为特征的实践教学体系和显性与隐性课程相结合的素质教育体系,重点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
    在学生素质教育方面,更加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通过开发跨学科及文理渗透的选修课程,拓宽学生知识面;通过开发隐性课程,积极组织学生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等,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
    五、高职专科升格为高职本科院校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1.观念转变的问题。高职本科教育既不同于学术型的本科教育,也不是三年制专科教育的简单扩展。从专业设置方面来看,本科专业基本上按学科、甚至一级学科设置,而专科专业则主要按行业的从业要求、面向职业岗位(群)设置。因此,专科专业丰富多彩、新颖实用的特点在本科专业设置中难以反映。专科追求教育的针对性,强调职业岗位所需的知识和能力的培养,重对口。本科追求教育的学科性、学术性,强调学科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本科和专科教育的重大区别带来转型的重任,要深入学习,研究本科,实现全方位“转型”,真正办出高职本科的特色。
    2.学科建设与专业整合的问题。新建高职本科院校原有的教师队伍虽然专业意识强,但学科意识淡薄,科研方向不够明确,学科带头人紧缺。若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加快由单一的专业建设向学科建设的提升,充分认识专业建设与学科建设的关系。从职业角度看,专业的设置和调整必须适应社会需求,充分考虑学生的就业岗位。从学科角度看,专业建设既是学科建设的基础,又以学科为支撑,且学科自身方向的确定更有利于专业特色的形成。同时,要加大专业整合力度,跨专业、甚至跨系整合专业力量,共建基础平台,共享学科资源,集中力量争取有所突破,把专业设置的灵活性与基础教学的稳定性结合起来。按本科教学模式组织配备师资,使资源的使用效益最大化。
    3.师资队伍建设的问题。基于高职本科人才的特点,教师不但要有较高的理论知识,还应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必须将生产、管理、服务等的知识和能力吸收内化,并能有效地再现、传授给学生。因此,要培养具有较高教学水平和较强实践能力、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应着重下列几个方面:其一,出台政策,加快引进人才;其二,加大校内培训力度,提高教师对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适用性;其三,与企业、研究部门联手,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工程师”兼职教师队伍;其四,设立重点岗位,创造良好工作条件与发展空间,激励教师提高教学与科研水平。
    4.实训基地建设的问题。提高应用本科教育质量的关键在于切实加强技能性和实践性环节的教学,因此要加强实训基地的建设。一方面,根据高职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针对地区、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按照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实际要求设置和调整专业,在确定专业设置的基础上,建设校内实训基地,对学生进行专业岗位群基本技术技能的训练;另一方面,积极拓展校外实训基地,依靠企业建立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逐步形成教学、科研、生产、培训四个层次为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性教育培训基地,让学生、教师都得到实践技能锻炼。
5.资源整合的问题。除人们常规理解的人、财、物外,新的工作理念、本科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模式、经验与工程环境的短缺都直接影响着学校的快速发展与提升。学校要办出特色、形成亮点就必须重视外延发展,重视引进社会资源,开放办学,外字当头,围绕“特色与创新”开展内涵建设。
 
[参考文献]
[1]潘懋元.我对高等职教的看法——在“全国本科院校高职教育协会第四次学术年会”上的发言[J].职业技术教育,2004(18).
[2]吴爱华.欧盟国家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二十年(1980—2000)[J].中国大学教学,2005(3).

论文录入:guoxingxing    责任编辑:guoxingxing 
  • 上一篇论文:

  • 下一篇论文: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