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 网站首页 | 名校推荐 | 小学试卷 | 初中试卷 | 高中试卷 | 免费课件 | 免费教案 | 如何获点 | 
  | 教育教学 | 免费论文 | 网站留言
您现在的位置: 名校试卷网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高职教育质与量的协调发展探析           ★★★ 【字体:
高职教育质与量的协调发展探析
作者:佚名    论文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11-14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有了巨大的发展,为我国各行各业的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培养了大量的高级应用技术性人才,促进了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全社会对高等职业教育的认同度也在日益增大。目前,我国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有1000所左右,本科院校设立的职业技术学院有600多所,在校学生达到400多万,一个成规模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已经基本形成。但伴随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不少高职院校或专业的毕业生就业愈来愈困难、初次就业以后的转岗适应能力较差、创新精神不足。
  面对这些新问题,高等职业教育该如何应对以求得进一步发展和提高?笔者认为:我们在对学生进行什么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过程中,应该本着对社会和学生负责的精神,根据社会和产业现实需求及发展变化趋势,通过教育改革来推进高职教育质与量的协调平衡发展。

  一、发展定位应明确、恰当

  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位,关系到其自身的发展方向。高职教育与本科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只有进行明确和恰当的自身定位,高职教育才能真正满足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需要,才能有持续的生命力。
  (1)高等职业教育和本科教育在发展中都遵循高等教育的一般规律,这是两者的共同点。由于高等职业教育是为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培养高级应用技术性人才的,因此高职教育主要是解决“如何做”的问题,重在培养学生的实际技能,一般没有必要探寻学术理论上的为什么,高职毕业生只要具备必要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够用的基础专业知识就行了,这就是高职教育区别于本科教育的界限之所在。但我国目前的高等职业教育,基本是本科教育的简单沿用,往往只是对课时和科目作了简单压缩,以适应三年制的高职学制,因而对共同点体现有余而对区别体现不足。这是必须改进的一个方面。
  (2)中等职业教育也是培养应用技术性人才的,这一点与高职教育是相同的,但高职教育的学生都接受过高中文化教育或具有相当文化程度,而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一般只接受过初中文化教育或具有相当文化程度,因此两者的文化基础不同。不过,高职教育培养的是高级应用技术性人才,在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要求上与中等职业教育不同:高职教育要求学生所具备的文化科学知识和基础专业知识比中等职业教育扎实,经验和应用知识应比中等职业教育更宽泛、也要有连贯性和系统性,技能应比中等职业教育更高。但目前的高职教育过于强调文化科学知识和基础专业知识与中等职业教育的不同,而忽视了上述的其它几点。这是必须改进的另一个方面。

  二、规模和专业设置需因地制宜

  社会需要多大规模的高职教育、需要具备何种技能的高职人才,取决于社会经济发展的总体状况和具体行业的发展水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持续增长,带动了我国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国内外经济学家普遍预测我国经济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因此这决定了我国高职教育仍有继续发展的空间。但必须看到:到目前为止我国高职教育规模的快速发展的中一个内在原因是其自身的起始规模很小。我国将着力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今后我国经济的发展将主要是靠产业结构的优化来实现质的提高而不是量的增长,而目前我国高职教育的总规模已经相当庞大,有些地方和有些专业出现了毕业生不适合社会需要或供给大于社会需求的局面,同时,计划生育政策对生源的负面影响已逐渐显现,因此,今后我国高职教育总规模不但不可能再有以前那样的增长甚至有可能出现适度下降的趋势。这可从两方面进行分析:
  (1)原先经济发展较落后的地方,无论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还是技术或资金密集型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对高职人才的需求虽会有所增长,但这种增长不会导致我国目前高职教育总规模的继续大幅扩张,因为这些区域高职教育经过前几年的高速扩张后,目前每年向社会提供的人才已趋于饱和,其他区域的部分高职教育资源也会随着这些区域需求的增长而向这些区域转移。在这些区域,不同行业的发展速度和先后顺序不同,对高职人才需求增长的速度和先后顺序方面也存在差异,因此这些区域高职教育的后续发展要考虑的是不断提高教育质量、随社会经济和产业发展需求变化优化专业配置和调整专业规模等问题。
  (2)原先经济发展较快的地方,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必然逐步向经济欠发达区转移,而技术密集型和有些资金密集型产业会继续得到发展,因此在这些地方,行业对高职人才的需求有的会上升、有的会下降。这些区域高职教育的后续发展要考虑的,也是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并随社会需求的变化不断优化专业配置和调整专业规模的问题。
  鉴于上述分析,各地对高职教育规模和专业设置,应根据全国经济产业发展规划、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总水平和产业发展趋势,因地制宜,不应片面求大和求全,该扩大的扩大、该维持平衡的维持平衡、该压缩的则要压缩。对学校而言,则应注意修炼内功,在提高教育质量上下真工夫。

  三、教育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

  传统教育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处于教学的主动地位,学生处于被动和从属地位。现代教育要求以学生为中心,高职教育必须遵循现代教育的这一共同准则,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同时改善学生的就业服务机制。
  (1)开展个性化、开放式的高职教学,着重培养学生的实用技能、自我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高职教育的实用性特点,决定了教学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积极参与,这要求教师全面了解学生的个性差异,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与学生的互动,让他们多动脑、多开口和多动手,多进行实际综合案例讲解,积极创造条件多让他们参与实习和实际工作,不断培养和提高他们本专业的实际技能,并尽可能使他们掌握相关专业的实用知识技能,使之成为复合型应用技术性人才。要尊重和鼓励每个学生的个性和创意,培养他们开放式的学习思维,鼓励他们利用一切可能的公共资源和机会自觉学习、不断学习、开放式地学习,以培养他们自我学习和继续学习的能力及创新精神,使他们具有对经济社会不断变化进步的长期适应能力和创造力。

  (2)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和吸取先进教学经验。我国的经济社会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的科技、新的产业层出不穷,对高职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发展变化。因此,高职教育必须根据新的社会需求和各行各业的最新发展,把新的科技、教育和产业成果有针对性地及时引入到高职教学中,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吸取先进教学经验以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从而培养出真正符合经济社会需求的掌握最新实用性知识和技能的高职人才。
  (3)要加强对高职学生的就业指导和服务。我国开展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促进社会适龄青年的充分就业。尽管毕业生的就业主要取决于其专业化知识技能和创新精神,但与毕业生的就业知识和技巧也有关系。在这方面,已有不少高校做了尝试和努力。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竞争愈来愈激烈,就业的压力也愈来愈大,各学校必须为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有更多的投入,不仅为毕业生尽可能提供更多的就业信息和联系更多的适需就业单位,还要对学生进行就业方面的专门培训,以拓宽毕业生的就业思路、向毕业生传授有关就业的知识、使毕业生了解有关就业的法规政策、提高毕业生与人沟通和“推销自己”的技巧,同时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帮助毕业生了解有关自主创业的法规政策、路径和所需要的条件。要让学生们认识到一劳永逸式的“铁饭碗”已不复存在,鼓励学生们对生活和工作环境多观察、多思考、多发现问题,并尽量自己解决问题和利用机会,具备适应转岗的思想准备和长期就业能力。

  四、教师队伍建设和办学条件改善

  高职教育应根据为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培养高级技术应用性人才的目的,加大对教师队伍建设的投入,不断提高教师的自身质量,并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激发教师的主动性,使教师自觉成为引领高职教育质量不断提高的主导力量。
  (1)应坚持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方向,只有坚持专业化发展方向,才能体现教师的最大自身价值,才能激发教师的自豪感,才能从根本上稳定高职教师队伍并吸引社会优秀人才加入高职教师队伍。同时,要增加实际投入,加强对教师知识技能的再培训和再教育,鼓励并为教师开展科研、参加国内外学术和教学交流、跟踪产业发展前沿、获取各类职业资质等创造必要的条件。
  (2)应改善教师待遇并建立有效激励机制,引导教师真正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念,激发教师的创新精神,激励教师不断学习来更新自身的知识技能,促进教师根据经济社会需求的新变化和科技、教育与产业发展的新成果,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实施个性化开放式教学。
  (3)应改变高职院校教师基本取决于学历的单一取向,除鼓励教师通过学习和培训成为既具有教师专业职称又具有技术专业职称的“双师型”人才外,还可以有选择地聘请一些具有一定学术水平和成功业绩的企业家、行业专家、教育专家和技术人员,担当非专职教师或教学顾问,使教师的来源多元化。
  (4)要保持教师队伍动态的平衡,高职院校应建立教学质量评价机制,充分运用优胜劣汰等竞争机制,对优秀的教师进行重点支持和激励,对不符合时代需要的教师进行淘汰,使高职教师队伍做到有进有出,打破目前事实上的教师终身制和封闭性。
  (5)以学生为中心必然要求高职院校的一切教育资源,应以一线教学和科研为中心,优先为一线教学和科研服务。所以,高职院校应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资源,为一线正常教学和科研活动优先创造基本的教学和科研条件,在校内外建立必要的软硬件教学科研设施和实习培训基地,并应敦促行政和后勤部门,为保质保量完成一线教学和科研任务提供有效和充分的保障。

论文录入:guoxingxing    责任编辑:guoxingxing 
  • 上一篇论文:

  • 下一篇论文: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