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 网站首页 | 名校推荐 | 小学试卷 | 初中试卷 | 高中试卷 | 免费课件 | 免费教案 | 如何获点 | 
  | 教育教学 | 免费论文 | 网站留言
您现在的位置: 名校试卷网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新课标下物理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探讨           ★★★ 【字体:
新课标下物理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探讨
作者:佚名    论文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11-14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①在这次新一轮中学物理课程改革中,《物理课程标准》认为:“学生的直接经验、学校的实验条件都是有限的,也不可能让学生做太多的现场参观,因此,切合学校实际的音像资料是十分必要的。”“投影片、挂图是展示物理情境的有效手段,应该继续开发这方面的资料。”“学校应该加快局域网的建设和因特网的连接,鼓励学生从网上获取信息。”“建立电子阅览室。”②《物理课程标准解读》指出:“计算机多媒体软件及其交互性和超文本连接能力显示了它在科学教育中的巨大发展潜力。”③
  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为物理课程提供了极为丰富的课程资源,也为物理课程改革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物理教学,物理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将改变课程资源结构和物理教学方式,为课程资源的优化和物理课程的教学带来新的生机和动力。
  按照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因此我们应该走进新课程,理解学生的学习,加强计算机与物理课程的整合,将多媒体计算机作为认知工具,实现最理想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的意义建构和知识的传授、消化与应用。
  一、本文中整合概念的界定
  “整合”(integration)是信息技术时代的时髦词、常用词,特别在当前信息技术飞速发展,计算机进入千家万户,计算机网络得到充分应用之际,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促进学生素质提高更需要课程学习与信息技术的互动融合。目前国内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说法与定义很多,对整合的认识主要分为两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整合是将信息技术融入到课程整体中,改变课程内容和结构,改革整个课程体系。华南师范大学黄甫全教授认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通过基于信息技术的课程研制,创立信息化课程文化。④它针对教育领域中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存在的割裂和对立问题,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的互动性双向整合,促进师生民主合作的课程与教学组织方式的实现,以及以人的学习为本的新型课程与教学活动方式发展,建构起整合型的信息化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资源以及课程实施等,从而对课程的各个层面和维度都产生变革作用,促进课程整体的变革。这种观点有助于从课程整体的角度去思考信息技术的地位和作用,大多数专家学者站在课程改革高度上来探讨课程整合问题,赞同这种观点。
  第二种观点认为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相同。信息技术主要作为一种工具、媒介和方法融入到教学的各个层面中,包括教学准备、课堂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等。这种观点是目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时间中的主流观点。
  笔者认为,从整个基础教育改革的角度出发,第二种观点更符合当前教育教学的发展趋势和实践要求。《新课程标准》中所讲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是指第二种观点。《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教学建议中指出:“鼓励教师将电子计算机等多媒体技术应用在物理实验中”。《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课程基本理念中指出:“注重学科渗透,关注科学前沿”。《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解读中直接指出:“将信息技术整合于物理课程中,既有利于学习物理知识和技能,又有利于发展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和收集信息的能力”。这里的学科渗透包括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的整合。可见,我们平时所说的整合就是指实践层面的整合,是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媒介和方法融入到各个教学层面的实践。

  二、 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整合的功能
 1) 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
  新一论课程改革最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建立新的教学方式、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但是,由于我国的历史文化传统,课堂基本上是教师传授式的教学模式,学生缺少主动探索、发现的机会,学生主动性不强,教学效率不高。我们现在的教育宗旨是开启和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塑造和弘扬学生的主体人格。只有使学生成为教育活动和自身发展的真正主体,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学生提供了自由探索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我们在教学中,可结合教材,引导学生运用各种发法进行自主学习。如引导学生上网查找相关资料,包括了解物理学史、解题思路和发法、网上答题等,通过BBS、收发E-mail交流学习心得体会,开展研究性学习,发展局域网,使学生资源共享等。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大大提高,自觉的进行合作学习,有助于学生进行积极的意义建构,促进学生自觉地把信息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并培养自己的能力,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2) 促进课程内容向直观化、简单化呈现。
  过去我们的知识单纯的靠印刷技术来呈现,他是线性的、平面的。而信息技术工具不是简单的表述物理知识,更是以灵活多样的图形、动画、表格等多种方式呈现,而超文本链接技术更是将物理知识以分支的方式呈现信息,为我们学好物理课程提供了广袤的空间。以高二物理《电磁振荡》这一节内容的学习为例。要很好地理解“电磁振荡”这个物理现象及其规律,仅仅靠利用课本和挂图是不够的。学生对LC电路中振荡电流的产生过程,电压和电流的大小、方向的变化规律往往感到难以理解和掌握。这时,教师要在做好电磁振荡演示实验的前提下,运用自制多媒体课件,形象地模拟显示电容器中电场线、电压,线圈中磁场线自感电动势及电路中电流的同步协调的动态变化情况,再辅以电流、电压、自感电动势周期性变化的图像,这样就清楚地反映了电磁振荡中电流、电压、自感电动势三者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以及由此决定了的LC电磁振荡规律,同时也揭示了各物理量的辨证关系,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难度,通过多媒体课件来展示动静结合的物理过程,在同学们头脑中形成了清晰、形象、连贯、动态的电磁振荡的物理图景,有效地建立概念、掌握规律,并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思想。
  3)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物理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理解说法不一。我觉得创新的源泉是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素养,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素养就成为现代教育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显然,仅以记忆储存知识为目标的传统教育已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在物理教学中,我们要再现物理知识的发现过程,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上猜想结论,发现定理,体现物理中前后知识的联系,理解物理知识的整体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素养。例如我校机房物理实验室安装了由南京金华科技软件有限公司开发的《仿真物理实验室》教学软件,它不但为教师提供了一个教学与课件制作的工具,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实验探索的平台和想象空间。软件不但提供了质点模型、小球、弹簧、电荷等各种实验器具,并集成了重力场、电场、磁场等实验环境,学生可以在任意组合的实验环境下,搭建自己的实验,实验过程不但显逼真的动画,也提供了实时数据。学生可以设计并验证实验,开展研究性学习,探索物理中的未知世界。其对学生的教育效果,要比过去传统教学好得多,不但改变了学生对学习的态度和方法,提高其对知识的认知能力,而且对调动学生的创新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极大的帮助。
  三、相关思考
  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的整合在新课标中得到充分的体现,是教育适应学生发展、全面落实物理课程目标的要求,也是时代的需要。新课标要求物理教师是一个创造者、引导者、解惑者,是学生的合作伙伴。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的整合对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一次观念的变革。新技术的熟练运用与掌握对物理教师来说是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教案成了课件,设计水平成为教学质量的重要指针。粉笔黑板逐渐被电脑投影掩去,教师面临全新的操作工具的挑战。使用信息技术对学生来说同样也面临从“教我学”向“我要学”困难的转化,信息技术的使用虽然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但学生的适应也要潜移默化,自学能力的建立应成为学习中最具有革命性的力量,这需要我们适应新课标的要求,正确理解新课标的理念,适应新课程,运用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的整合,以全面促进新课程对学生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科学态度、科学精神以及正确价值观的养成。
  注释:
  ①教育部文件,教基[2001]17号,《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 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一版,第45页
  ③物理课程标准研制组:《物理课程标准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一版,第161页
  ④黄普全:《试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策略》,电化教育研究,2002年第7期
  ⑤物理课程标准研制组:《物理课程标准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一版,第127页

论文录入:guoxingxing    责任编辑:guoxingxing 
  • 上一篇论文:

  • 下一篇论文: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