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 网站首页 | 名校推荐 | 小学试卷 | 初中试卷 | 高中试卷 | 免费课件 | 免费教案 | 如何获点 | 
  | 教育教学 | 免费论文 | 网站留言
您现在的位置: 名校试卷网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谈心理剧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学中的应用           ★★★ 【字体:
谈心理剧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佚名    论文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11-14    

摘 要:在对大学生进行的心理健康教学中,将心理剧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使学生在心理剧的情境当中体味不同角色的感受,让学生分享有关的经历和体验,获得对问题和自身更深的理解,进而发展出健康、积极、富有建设性的新行为。
  关键词:心理剧 心理健康 教学 应用
  心理剧(Psychodrama)是由精神病理学家莫雷诺(J.L. Moreno)在20世纪30年代创立并发展起来的一种基本的团体治疗方法。它是在团体指导者的引领、支持和帮助下,通过团体成员作为主角、配角和观察员积极参与并创造性的表演过程,使团体成员充分表达自己的感受,使情绪得以表现、释放、并且提升自己的洞察力,获得对问题和自身的更深的理解,进而发展出健康、积极、富有建设性的新行为。
  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引入心理剧的方法,使学生在心理剧的情境当中体味不同角色的感受,并进行角色分享,从而在富有创造性的心理剧技术运用过程中,产生了人际关系、暗示、模仿、气氛、感染、社会知觉等一系列的社会心理现象。通过互动、探讨自我、尝试改变、学习成长,学生逐渐产生了情绪性和认知性的理解,这种领悟是开放、主动、触及情感、富有创造性的,它直接印发了在现实生活中去学习积极处理问题的建设性效果。
  一、心理剧在课堂教学中所具有的独特魅力
  心理剧所具有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事件发展情节,能充分反映出大学生所遇到的心理困惑和心理问题,而将学生的困惑或心理问题以有血有肉、富有情感的心理剧表现出来,通过分享角色感觉,可以有效地吸引参与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乐于参与;可以打破单纯的讲授或训练,针对不同的心理发展课题去定义问题、设计情节,这样可以针对具体的心理问题,将教育过程融入整个心理剧的情节之中,收到预期的效果;心理剧可以突出地表现出人际性、互动性,杜绝教师主动讲、学生被动接受,避免了教师对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观理解,也防止了学生对教师讲授内容、特别是感觉接受的唯一性;在课堂中,教师与学生相互了解,因此在心理剧的整个运用过程中弥漫着深受学生喜爱的信任、安全、开放、游戏式的气氛,让学生能真正表达自己的情感,情绪得到合理宣泄,此外心理剧本身极富创造性的形式,在高校心理健康课堂教学中也展现出了独特魅力。
  二、心理剧的关键要整合好四个基本角色
  要使心理剧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积极的创造作用,指导教师应着力促使它表现出适度的密度和力量,这就需要整合心理剧中四个最基本的角色——指导者(教师)、主角、配角和观察员(观众)。
  指导者,是承担心理剧构思、促进、观察与分析作用的指导教师。要求指导者既不能如一般教师那样表现出过分的支配性与“自我中心”,也不能因一味强调自发而放任自流。心理剧指导者应掌握心理剧基本的专业技术,能适时安排学生想要探究的问题成为特定环境之下的重要内容,使每次表演成为整体计划中的一个合适部分,在表演中努力促成一种宽松、接纳的团体气氛,要积极将学生引入团队之中并为后面的参与做好心理准备,不断鼓励学生“自己去探讨并得出结论”,加强对表演过程进行合理的把握和正确的引导,注重并认真组织团队的事后讨论、分享与结论,要对许多未知的因素加强预测,这些都对心理剧指导者的专业技术、个人特质提出较高的要求。作为指导者引导、支持和帮助作用发挥的好坏,直接影响心理剧的效果与成功与否。
  主角,是自告奋勇或是经过指导者精心挑选的学生。心理剧的主角一经产生,他(她)其实已经不是作为一个个体在接受指导,而是成为团体中的一个代表,所要讨论的团体问题在其身上得到的只是具体化的表现。主角既要扮演核心任务并对配角的挑选和扮演提出具体的要求,又要在全身心的投入之中进行必要的自我表露,从而为自己、为团体获得对问题的深入的探究和新的感悟,因此,有效的心理剧的主角不应有任何“受迫”的感觉,他(她)可以进行决策,可以选择接受或者拒绝指导者的建议,重要的只是在鼓励的气氛中充分表现自发性与创造性的表演。

  配角,是心理剧中作为辅导表演的人或物。心理剧配角的作用不容忽视,其地位也绝不意味着被动或可有可无。他们成为主角的辅助性自我,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可以是真实的,也可以是虚构的;虽然他们也需要自由地表达情感,但他们的任务主要是通过自己的扮演帮助主角、影响主角,进而影响整个心理剧的过程。心理剧是否有足够的密度和强大的力量,与配角的关系十分密切。如果配角的表演使得整个心理剧偏离了原本的用意,不但起不到预期的效果,而且会对参与的所有角色产生负面影响。值得一提的是,虽然配角表现的是他人的角色,但也常常会在此过程中接触到自我的某些方面,受益也是不言而喻的。
  观察员,就是观看心理剧的“观众”。观察员的任务并非以局外人的身份观看,因为整个心理剧的现场,所有人都将成为有效氛围内的一员。作为心理剧的参与方式之一,观察员一方面通过观察过程中的同感体验到自身情感的宣泄;另一方面,他们进行着开放性的多视角观察,进行着富有建设性的反馈与讨论,这都是提升心理剧力量和密度从而有效地体现价值的必不可少的要素。
  三、心理剧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在教学中合理使用心理剧技术,发挥最大的效用,指导者在心理剧的整个过程中都应认真研究、仔细探讨、精心组织,以下几个方面不容忽视。
  1、选主题。要使心理剧发挥积极的效果,在选择心理剧主题时要认真筛选,要选择那些在大学生中经常发生、且对学习及生活有较大影响的主题,例如人际关系、心理适应、学习障碍、情绪等。切记不要选择涉及个人隐私、违反社会公德或者比较难以表演的主题。
  2、选角色。在选取剧中角色时,应采取角色自愿的原则,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不能迫使不愿意表达个人问题和情绪或者不善于用语言、行为来表达的成员来担当,否则,很难达到心理剧的期待效果。
  3、剧前准备。在准备阶段应让团队达成比较一致的目标,形成团队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和心理的安全感,否则很难想象会有自发性、创造性生成,最终建设性的、健康的、积极的行为改变也就无从谈起。因此,精心设计、恰当实施的热身准备不是可有可无,而是心理剧体现更强大功效的基础环节。
  4、注重引导与自发。指导者要将健康、正确的心理行为以暗示或行为表现的方式施加给剧中角色,并进行合理、适时的指导,在指导过程中切忌支配性过强。心理剧鼓励自发性与创造性,鼓励通过团体成员彼此之间的互动、交流和相通的情感形成团队的凝聚力,进而激发产生积极健康的行为方式。但自发性是在心理剧整个过程中间产生的,而不是通过指导者对这一特征的刻意强调能够实现的。
  5、重视情绪宣泄,加强过程把握。在心理剧表演中进行情绪宣泄,这是十分必要的,因为它是产生情绪性和认知性,形成开放的、主动的、触及情感领域的前提,伴随此过程可以获得对自己洞察力的提升和对问题与自身更深的理解。但如果由此就认为宣泄和自我了解足以引起人的认知、情感、行为方式的改变,那是不完整的。因为,离开了对表演过程合适的把握,离开了对十分重要的团体分享和讨论环节的组织,这种改变十分有限甚至难以达成。
  6、剧后分享。剧后分享不仅给成员提供了认知整合的机会,还使团体成员对一些特定的问题、困难有了应对的策略、计划方法上的准备,这同样是有着重要意义的。在团体中间获得的观念、认识或者行为技能,如果只停留在此,没有建立起它们与日常生活之间的联系,也不可能带来健康、积极、持续的行为改变,因此剧后的分享是十分重要的。
  心理剧技术应用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课堂教学,不仅是教育方法的创新,更是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因此对心理剧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简介:宋延兵(1970--),男,辽宁鞍山人,渤海大学高职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兼副院长,从事教育管理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论文录入:guoxingxing    责任编辑:guoxingxing 
  • 上一篇论文:

  • 下一篇论文: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