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 网站首页 | 名校推荐 | 小学试卷 | 初中试卷 | 高中试卷 | 免费课件 | 免费教案 | 如何获点 | 
  | 教育教学 | 免费论文 | 网站留言
您现在的位置: 名校试卷网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医学院校人文教育现状及其对策           ★★★ 【字体:
医学院校人文教育现状及其对策
作者:佚名    论文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11-13    

【摘要】    如今大学教育中人文精神教育缺失现象严重,而医类院校由于其专业设置的原因,这种现象就显得更加突出,分析了医类院校人文教育的困难及现状,并提出了医类院校人文教育发展的几种措施。

【关键词】  医类院校 人文教育 教学改革

  1  医学院校人文教育的现状

  1.1  课程设置不合理 

  在教学课程和时间上,由于医学专业课程安排的限制,多数医学院校安排的人文教育课程的数量少得可怜,一般只安排大学语文、艺术概论等少量课程。学生接受学校安排的人文教育的时间非常少,而同为公共学科的英语的课程却多得让人难以置信,这种厚此薄彼的安排极为不合理。

  1.2  教学资源有限 

  人文社科类这些学科对于医学类院校而言都是边缘学科,甚至在管理者眼里只是锦上添花的装饰而已。由于学校的忽视,这样使得这些院校的人文社科的师资、图书资源、教学设备都显得捉襟见肘,学生如饥似渴的人文教育内在需求只能达到杯水车薪的效果。

  1.3  对人文教育认识的滞后 

  从现状来看,对于大学人文教育的许多认识还停留在较低的层次,在教育管理、考核等方式上较为落后,被太多的条条框框束缚。这些人文教育课程主要传授的是概论性的知识,强调的是人文社科知识的工具性,这样很难激发学生的兴趣,很容易被学生误认为这些课程是对中小学语文教育缺陷的补偿,人文精神的培养也很难落到实处。当人文教育成为科学技术教育的华丽的附庸时,它的教育形式也变得极其单一和枯燥,价值观、思想观教育仅仅被理解成是政治教育,在人文学科中最应呈现的真善美的教育被割弃在一边,成了食之无味的鸡肋。

  2  医学院校加强人文教育的必要性分析

  面对目前这不容乐观的现状,加强医学类高校的人文教育已刻不容缓。而人文教育的目的在于给学生传授人文知识,培养人文精神,使其完善心智、净化灵魂、洞察社会、通晓生活的目的和意义。历史证明,人文教育一旦落到实处,便非常有益于培养学生高雅的审美情趣,使其拥有更加独立自主的人格,并帮其树立高尚的医德。它通过各种文化教育方式来引导大学生的行为、心理,使其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思想引导、情感熏陶、意志磨练和人格塑造,对社会和民众产生浓厚的人文关怀,坚持不懈地对真善美进行追求。通过这种教育,医学院校的学生能建立起崇高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拥有自己独立的道德使命,在以后的道路上能严格恪守自己的人生准则。

  从学生的成长来看,缺乏人文关怀的他们以后虽能在学术上会有成就,但没有救死扶伤精神的学术专家对社会还有何等用处?而现在整个中国的医药界医疗事件频发,医生回扣成风,医德沦丧事件不断,正是以前医学院校的大学人文教育缺失、现今医德培养不力造成的恶果。

  3  医学院校发展人文教育的几点建议

  3.1  进一步挖掘原有的社科人文课程资源,将人文教育的内涵落到实处 

  弱化原有课程的工具性、知识性,突出课程的人文性、艺术性,切实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他们的人文关怀精神。如一些院校已经将“大学语文”这一课程名称改为了“大学人文教程”,并在教材的选择上和授课的方式上都做出了极为大胆的创新。这一变革收效甚好,激起了学生的强烈兴趣,整个校园形成了浓厚的人文精神氛围。

  3.2  将人文教育与医学专业的科学精神相结合,达到相辅相成的效果 

  科学精神着重的是对大学生进行科学技术知识的传授、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创新能力的训练,为其自身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追求的终极目标是求真。的确医学院的学生尤其需要这种探求科学真理的精神,唯有坚持此种精神的人才可以在学术专业上有所成就。而人文精神追求的主要是善,是美,是对整个世界和人类的终极关怀。真正的人文教育与科学(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教育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唯有在科学教育中渗透人文精神,我们培养的人才才不会沦为技术的熟练工。纵观上个世纪的中国,在前半期涌现了众多学术大师和科学巨匠,他们多数具有深厚的传统文化背景,他们之所以能够取得惊人的学术成就,就在于他们能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结合得水乳交融。

  3.3  资源互补,与文科实力稍强的相邻高校进行教学资源共用 

  长期以来,我国绝大部分的高校与高校之间基本上处于自然的隔绝和封闭状态,有时即使存在合作,也非常有限,对于彼此的了解也基本上停留在表层面。但现在这一局面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教育部早已表示,要积极鼓励高等学校之间的跨校选修课程机制,加强高等学校之间学分互认等,使学生享受更多的优质教学资源。那么我们的一些医学院校完全可以共用临近一些综合大学的优质学科资源,让自己的学生也能享用。

  3.4  与“两课”教学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医德 
  “两课”主要着眼于引导和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确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不动摇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然而,“两课”在教学实际中暴露了一定的局限性,如何将“两课”教学与人文教育有机结合,建立全校范围的多层次、多类型的人文教育机制已迫在眉睫。

  3.5  利用校园文化活动等为学生创造一切可以利用的人文资源 

  诸如鼓励学生成立独立的学术和文体社团组织,正确引导学生在网络中搜寻一些知名论坛的人文资源,组织关于感恩、诚信教育等为主题的活动。只要我们能够发挥大学生的能动性,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思维角度,大学人文教育便会呈现出应有的艺术魅力。大力开展人文社科类的活动,并邀请知名学者到学校演讲,在学校里创造出浓厚的人文精神氛围。

【参考文献】
    [1]阿伦·布洛克著,董乐山译.西方人文主义传统[M].北京:三联书店,1997.

  [2]车文博.人本主义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3]雅斯贝尔斯著,邹进译.什么是教育[M].北京:三联书店,1991.

论文录入:guoxingxing    责任编辑:guoxingxing 
  • 上一篇论文:

  • 下一篇论文: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