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 网站首页 | 名校推荐 | 小学试卷 | 初中试卷 | 高中试卷 | 免费课件 | 免费教案 | 如何获点 | 
  | 教育教学 | 免费论文 | 网站留言
您现在的位置: 名校试卷网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彰显高校勤工助学的育人价值           ★★★ 【字体:
彰显高校勤工助学的育人价值
作者:佚名    论文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11-13    

摘要  针对高校勤工助学工作现状,厘清勤工助学以育人为本的价值理念,探讨以勤工助学为平台,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素质教育、就业教育和创业教育,彰显勤工助学育人价值的新路径。
关键词  勤工助学  育人
    
我国的高校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在实现高等教育的公平和平等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但帮困解困不能完全依赖国家,必须培养学生通过自立而成才。勤工助学不仅能提高贫困生自身的解困能力,逐步实现由外部输血到自身造血的转变,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个过程培养学生的自立意识、自我管理能力,最终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符合高等教育育人为本的价值理念。因此,如何彰显勤工助学的育人价值已经成为高校育人工作的一个新课题。
一、高校勤工助学工作现状
1、思想认识不够全面。人们往往忽略了勤工助学活动兴起和发展的大背景,而仅仅将勤工助学作为高校收费制度改革的一项配套措施,在实际工作中不能将勤工助学放到教育人、培养人的层次上,甚至担心勤工助学的发展会影响学校学习氛围,对勤工助学支持力度明显不够,导致实际工作不能与学生的需求吻合,影响高校的育人效果。
2、管理体制不尽合理。大多数高校没有专门的组织管理机构或尚未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勤工助学工作无章可循,失范失序。绝大多数学生参加勤工助学单纯以赚取生活补贴为目的自发进行,管理不当导致部分学生在勤工助学活动中仅仅是在混拿工资,逃避任务,并未扎实完成工作。
3、目标群体认定不清。目前国家提倡勤工助学的主要目的是解决经济困难学生的生活问题,因此学校安排勤工助学仅面向贫困生,定位为“解决贫困生生活问题的一种补充方式”,非贫困生几乎没有勤工助学的机会。
4、勤工助学岗位数量不足,档次不高。缺少勤工助学基地,岗位有限,“僧多粥少”是当前高校勤工助学工作中突出的问题。“助教、助研”岗位离大学生还很遥远,校内的岗位一般仅限于劳务型工作,社会提供的岗位也大多仅限于家教,智力型、与专业相关的勤工助学岗位缺乏。这固然与学生自身的素质有关,但是学校勤工助学工作的导向也至关重要。
5、用工单位要求与学生素质的矛盾。用工部门一般倾向于聘用善于沟通、性格外向的学生,而贫困生往往存在一定自卑心理,性格内向、不善言辞,缺乏工作经验,更无经济能力自我包装,并且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计算机、网络等高科技办公工具的操作水平较低,在竞争中处于劣势。
二、勤工助学工作的价值理念——育人为本
从90年代开始,国家要求高校把勤工助学作为“学校重要的常规工作”认真对待。教育部颁布了《高等学校勤工助学管理办法》,要求将勤工助学作为学生社会实践的重要方式,作为高校学生工作的重要内容,有组织地实施,逐步做到制度化、规范化。勤工助学的内涵完成了从纯粹“经济功能”到“人的全面发展教育功能”的转变。作为一种成才方式的勤工活动与学校的育人工作有着更强的内在联结性,在塑造正确“三观”,提高道德修养,促进心理健康,拓展知识领域,提高综合素质,培育实践能力,创建和谐校园等方面,具有诸多优势。它不但有解困助学的经济作用,而且有“实践课堂”的育人价值,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实践新机制。
三、勤工助学育人价值的彰显
高等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和教育人,如何将勤工助学活动引向良好健康的发展轨道,并借助勤工助学的优势创新勤工助学“帮困为主、育人为本”功能,提高勤工助学的附加值,是当前高校在组织勤工助学过程中应始终关注的问题。以勤工助学为平台,完善高等教育的育人功能,彰显勤工助学的育人价值:
1、在勤工助学中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勤工助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力争使学生们在个体社会化的进程中,以感性认识体验社会,感受时代的脉搏,加深对国情民情的了解,促进学生运用辩证、历史的观点去看待社会和人生,正确分析和评价现实生活中政治、经济、文化、道德现象和各种思潮,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能够出色完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
勤工助学不仅培养了大学生艰苦朴素、吃苦耐劳、诚实信用的品德,而且使学生意识到对家庭、社会和国家的责任,感受到靠自身诚实劳动实现自身目标、为社会作贡献的成就感和自豪感。通过从“接受服务”到“服务他人”的角色转变,让他们学会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自觉提高社会公德意识。在工作中告诫学生必须遵守劳动纪律、组织管理制度,按照用人单位的要求工作,学生从中体会到了竞争的有序性和组织纪律观念,集体意识得到强化。
2、在勤工助学中激发学习专业知识的热情。勤工助学的过程也是青年学生在实践中吸取营养,补充学识的过程。岗位的分配应尽量按照考虑学生“专业对口”的原则,安排相关专业的学生,尤其是对专业性强的岗位更要安排学有专长的学生。学生在实践中深切体会到专业知识的价值所在,加深对专业的了解,稳固专业思想,激发学习热情。同时,拓宽勤工助学活动的领域有利于帮助学生在经济、法律、史地、文艺等知识领域上进一步拓展。

3、在勤工助学中深化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贫困生考上大学后,面对家庭的厚望,经济、学业和就业的多重压力,长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他们不愿轻易接受别人的帮助,维持一种难言的自尊。久而久之,他们容易出现精神压抑、焦虑等不良心理状态。针对这个情况,高校应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测试和贫困生调查,优先安排有心理问题的贫困生参加勤工助学活动。在岗前培训中,要适当增加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内容。在工作中,学校要给予这些学生特别关注,及时鼓励,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利用榜样的力量来教育其他同学。在勤工助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会大大提高,有利于实现“精神脱贫”形成健康心理。 
4、在勤工助学中实现综合素质的提升。现代教育观要求树立以学会认知、做事、合作和生存四大支柱为核心的教育目标,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综合素质的提高。学生学知识是一个方面,更主要的是学习走向社会的能力。在勤工助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首先,带领学生走近社会,了解社会,认识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提高竞争意识和参与意识;其次,注重培训环节,邀请合作企业的工作人员讲授企业文化、营销策略知识,使学生了解企业的市场运作机制;再次,开展活动之前指导学生进行前期策划、撰写工作方案,并加以修正和补充。此外,扩大学生的生活空间,引导学生深入实践,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提高他们的组织能力、管理能力、社交能力、理财能力、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总之,勤工助学为学生全面成材搭建了一个理想的平台。 
6、在勤工助学中推进就业教育和创业教育的开展。高等教育大众化战略的实施,使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的就业优势将逐渐淡化,供需双方矛盾日渐凸现。在这种情况下,结合就业教育和创业教育,勤工助学工作可以引导、促进学生及早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在安排勤工助学岗位时,采取竞争上岗的原则,让学生感受就业形势,引导他们转变就业观念,及早进行就业准备。在工作中,有意识地给学生讲解相应专业领域的人才需求状况和未来发展前景,提高自我认知以发掘自己的优势与特长,开阔就业思路,拓宽就业渠道。 
发展勤工助学基地,提供创业平台。鼓励学生创办勤工助学小型实体,从事经营型、管理型工作,引入市场机制实行企业化管理,培养学生经营管理能力、把握时机能力和风险处理能力。勤工助学管理部门充当导航者的角色,定期向学生传播社会资源分配、市场准入等创业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市场分析与识别能力,帮助学生树立创业理念,迈出创业的第一步。 
参考文献 
1.罗建国.勤工助学的历史考察及现状分析.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3;(3) 
2.房剑森.高等教育发展理论与中国的实践.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

论文录入:guoxingxing    责任编辑:guoxingxing 
  • 上一篇论文:

  • 下一篇论文: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