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 网站首页 | 名校推荐 | 小学试卷 | 初中试卷 | 高中试卷 | 免费课件 | 免费教案 | 如何获点 | 
  | 教育教学 | 免费论文 | 网站留言
您现在的位置: 名校试卷网 >> 教育教学 >> 音乐教学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散论           ★★★ 【字体:
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散论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12-2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能够欣赏、懂得音乐,是审美修养的标志之一,离开这一点就谈不上完美的音乐教育”。音乐教育是进行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对于建设社会主精神文明,造就一代新人,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实现四个现代化,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在小学《音乐教学大纲》中规定,小学音乐教学内容包括:唱歌,音乐知识和技能训练,欣赏三部分。明确指出了音乐欣赏教学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缺一不可。那种认为音乐欣赏是可有可无,影响不大,甚至认为上音乐课只不过是教唱几首歌等等的看法都是片面的。马克思说过:“对于不懂音乐的耳朵,最美的音乐也没有意义。”这说明,如果学生缺乏必要的音乐欣赏能力,那么,音乐的美感就不能为学生所感受,音乐本身也会黯然失色。因此,要全面完成小学音乐教育的任务,作为音乐教师,任重而道远。
一、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重要性
1、通过音乐欣赏,可以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能力、记忆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鲁迅先生说:"孩子是可以敬服的,他常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下的情形,想到花卉的用处,想到昆虫的语言;他想飞上天空,他想潜入蚁穴……可见,想象是孩子们在生活中的奇思妙想,是他们纯真心灵的一种大胆的无拘无束的表露。而音乐是童心幻想的大世界.音乐的旋律,是幻想世界的载体。它充满着芳醇浓郁绚烂多彩的诗情画意,但只有通过幻想和想象,才能亲临其境,有所观赏和领悟。在音乐欣赏教学中要精心选取能够引起儿童幻想的音乐教材,用最巧妙,最有趣味,最能夸张典型事物的话语,把孩子带入童话般梦幻天地。当孩子进入幻想中,就会提出一连串的"为什么 "我们千万不要指责这是"想入非非",更不要厌烦训斥,而要因势利导帮他们把幻想之火炽热的燃烧起来。只要我们对孩子特有的好奇心倍加爱护,就能培养孩子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幻想能力。 例如一年级教材上的《口哨与小狗》,用模拟手法使音乐产生直观听觉形象。在欣赏作品时,我看到很多学生和着那诙谐、活泼的音乐旋律,随心所欲地摇晃着脑袋,扭动着身体,一副顽皮、神气的样子,自己仿佛就是音乐中的小主人,吹着欢快的口哨,心爱的小狗在其身边摇着尾巴,嘣来跳去。我不禁为学生的音乐感受力所激动,更为音乐欣赏的魅力而折服。
2、通过欣赏我国民族音乐作品,有助于弘扬民族音乐艺术,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例如,四年级教材中的《码头工人》是欣赏曲目中的精听曲目,作品揭示了旧社会劳动人民反抗压迫、追求幸福的渴望。全曲运用三连音这一特殊节奏型,21次重复出现,使主题旋律不断上升到高潮,给学生留下了形象、鲜明、深刻的印象。在欣赏时,我给学生讲述了人民音乐家聂耳的故事,寓教于乐,学生既增长了知识,又激发了他们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热爱伟大祖国、建设伟大祖国的豪情壮志。民族器乐曲《百鸟朝凤》是我国民乐中的瑰宝,学生通过欣赏,可以引起自己对民族音乐的兴趣。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音乐教育是"审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什么是音乐审美趣味 审美趣味是指个人的兴趣和爱好。音乐欣赏教学其本质是审美训练。对主体的审美观,审美能力,审美人格的训练,其本质上既是一种价值取向,同时又是审美想象,审美理解和审美情感等审美心理活动。这里所提到的审美的价值取向和审美心理都和个体的人格修养,文化修养有密切的联系。学生通过大量的不同内容,不同形式,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的欣赏,对比,领略各种不同的美:华丽的美,淡雅的美,热烈的美,幽静的美,雄壮的美,隐秀的美,古典音乐的美,现代音乐的美,通过多听,多练,对比,达到审美能力的提高。音乐欣赏必须从直觉感受出发,通过节奏、力度、音色、旋律、节拍、速度、和声等激起想像、联想,从而进入形象思维过程,对于低龄儿童尤其如此。因此欣赏课中,要努力创造各种意境,让孩子们运用形象思维去想像。
4、通过音乐欣赏,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 
音乐欣赏的内容是丰富多样的,应包括古今中外各种不同体裁和风格的优秀声乐和器乐曲,通过对音乐作品的介绍、分析和欣赏,使学生了解祖国优秀的音乐遗产,熟悉民族音乐的语言,热爱祖国的音乐艺术,接触外国的优秀作品,从而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获得多方面的音乐知识。许许多多的音乐作品是经过锤炼、考验的艺术生命力较强的精品。例如《土尔其进行曲》、《〈卡门〉序曲》等等。学生欣赏后,可以开扩音乐视野,提高他们的鉴赏力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二、音乐欣赏教学的常见问题:
“听音乐”对一般人来说是一项在日常生活中极为普遍的休闲活动。但是当提到“音乐欣赏”时,大部分的人不是自谦“缺乏细胞”,就是自讽“鸭子听雷”。音乐教师也经常提出这样的问题:“音乐欣赏怎么教?”,“为什么学生总是在欣赏音乐时表现出一付茫然的表情,要不然就是坐立不安,漫不经心?”。 目前,在小学音乐欣赏课上老师经常抱怨音乐欣赏课很难上,学生没兴趣。欣赏教学现状令人堪忧,主要表现为:
   1、教师担心学生不能很好理解音乐的含义,往往用过多的语言来解释音乐,结果学生记住了老师的解释,而对于所欣赏的音乐本身却知之甚少。
 2、老师往往无意识的强行让学生按照同一个思路去欣赏音乐,却忽略了学生在欣赏音乐过程中的主动性。
   3、老师对乐曲的结构、特色认识不够,未能掌握教学重点,本身也未表现出积极的欣赏。
4、缺乏有效、有趣的教学方法:一般所见的欣赏教学不外乎是老师播放音乐,完整听,分段听,学生正襟危坐,一节课从头听到尾。
   5、视听设备品质不佳:再好的音乐在低劣音响的摧残之下,怎么会受人喜爱?
三、优化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相关对策:
音乐欣赏难道真的是如此今人生厌?同样都是“听”,“音乐欣赏”确实比“听音乐”需要更高层次的心理活动,但是这并不表示非要音乐专家才有“欣赏音乐”的能力。只要精心的制定教学过程,通过教师简明、生动、富有启发性的讲解提示,倡导“以音乐为本,从音响出发,以听赏为主”的教学理念,将听者从原本对音乐无意识的“听”进入对音乐内涵的感觉和理解,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音乐的欣赏者。对此,做为老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1、课前老师必须深刻理解乐曲内涵掌握欣赏重点:熟悉教学的曲目是成功教学的第一步。老师必须要对所欣赏的曲目事先进行反复聆听和分析并给予准确的理解和把握,这是绝对不可缺少的准备工作。
2、制定可行的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活动:掌握重点,设定目标,根据目标设计教学活动,活动方式包括听、动作、歌唱、演奏、表演甚至创作,老师应当活用各种方式,引导学生体验音乐。
   3、以音乐为主体,讲解简明生动:欣赏的主体是音乐,再美的音乐莫过于以其本身美 妙的乐声来引人共鸣,言语的描述不能充分表现音乐的美。老师应该尽量少说,只作简要的提示,引导学生自主进行探索、想象。
  4、好的视听器材有助于欣赏教学的教学成效。运用VCD、录像带、录音机、电脑多媒体等基本的教学设备,可使教学更加生动活泼而具实效。
   5、老师应事先录好上课欣赏的音乐,特别是需要反复聆听的片段,要事先剪接,记录位置,以免在课堂上手忙脚乱,耽误时间,影响教学效果。
6、老师本身就是最佳的被欣赏对象:老师随时在学生面前范唱或范奏,并通过形体语言加以展示。所以要注意到自己的每一次表现都应具有音乐性,做好学生学习研究的好对象。
四、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一些具体方法
1、从具体到抽象
音乐作品可分为声乐和器乐两类。声乐作品有歌词,其音乐形象比较具体、明确, 欣赏时教 师稍加点拨,学生便可领会。因此低年级欣赏教学中,应从歌曲入手,如《劳动最光荣》、《铃儿响叮当》等。器乐作品由于没有文字的参与,音乐内容就比较抽象。在儿童初次欣赏 器乐作品阶段,可以《龟兔赛跑》、《彼得与狼》等带解释词的音乐童话故事开始,以解释 词作拐棍,帮助儿童理解;然后再欣赏直接模仿或近似模仿自然音响的作品,如模仿钟声的《在钟表店里》、模仿鸟叫声的《百鸟朝凤》等。这两种直观性的听觉形象,儿童容易理解和接受。通过上述过渡,再逐步引导儿童欣赏纯音乐作品,就水到渠成,不为其难了。 
 2、由近及远
由于儿童的生活接触面小,脱离儿童生活实际的作品,儿童往往不易理解。欣赏时 应从儿童 的日常生活和他们所喜爱的、感兴趣的内容开始,逐步由近及远地扩展他们的视野。教学中 ,常以儿童歌曲入手,逐渐过渡到其他歌曲;由富于儿童情趣的器乐曲扩展到其他内容的器 乐曲;由本地区、本民族的民歌扩展到其他地区与民族的民歌;由中国的音乐作品扩展到外 国的优秀音乐作品。使欣赏教学符合儿童的认识规律,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我们广西是 刘三姐的故乡,我们就可以从欣赏妇孺皆知的电影《刘三姐》中的几首著名歌曲(如《对歌 》、《山歌好比春江水》等)开始,再欣赏中国其它地区、民族的优秀的音乐作品。
3、看、听、动结合
借助视觉的直观来帮助听觉感知,有利于儿童对音乐形象的理解。如欣赏柴可夫斯 基的《小天鹅舞曲》时,可出示芭蕾舞剧《天鹅湖》挂图,有条件的还可播放有关的录像或影碟,让学生边听边看。这种视听结合的方法,对儿童感知舞曲的形象及情绪颇有裨益。
 音乐的旋律和节奏都体现了一定的流动性。让儿童跟音乐边听边动,有利于儿童对音乐情绪 的感受。例如在欣赏唢呐独奏曲《百鸟朝凤》、钢琴独奏曲《牧童短笛》时,应鼓励学生根据各自的理解自由地律动,允许他们摇头晃脑,模仿吹奏等动作,并随乐曲情绪变化作时大时小的摆动,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加深对乐曲的理解。
4、面向全体学生,表现音乐。
小学音乐教育是基础教育,它的任务是使每个学生都受教育,因此,在教学中,教 师应给每一位学生自我表现的机会,多让他们得到一些锻炼,尽情地抒发自己对音乐的感受,改变音 乐欣赏课坐着不动的形式,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集体讨论动作,然后全  体表演。
 在欣赏《鸭子拌嘴》过程中,当学生知道乐曲分四部分:清晨出窝、鸭子拌嘴、鸭妈妈劝架 、友好回家,老师提问:“根据这四个情节,怎样表演?”学生说:“老师扮演鸭妈妈,两 个小朋友扮演拌嘴的小鸭。”然后集体逐段讨论,逐段表演。接着,请小朋友以三人为一组 分配角色、戴上头饰。音乐一起,全体学生情不自禁地表演起来。而我由感而起:面向全体学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增强了情感体验,培养了学生对音乐形象的表现力。
5、借助联想法创造意境,诱发美感
贝多芬说:“当我作曲时,总是心理描着一幅图画,顺着那个轮廓前行。”可见, 音乐作品 是与一定事实形态联系在一起,与人的生理、心理反映联系在一起的。在音乐欣赏中让学生 投身其中,诱导他们通过心理活动设身处地地构思,以获得鲜明生动的意象联觉,这就是联想法。它关键是让学生体验音乐作品所抒发的感情,并对作曲家描绘的“音画”展开想象物 联想。
 如在欣赏约翰•斯特劳斯的《春之声》圆舞曲后,教师可告诉学生:这是一首赞美春天的圆 舞曲,乐曲把我们带到了充满春意的大自然中,你们一定对春天充满了美好的遐想,脑海中会呈现起怎样的情景呢?这时,学生立即展开想象,有的说:“我仿佛在效外散步,温暖的 阳光照在绿草地上,花儿在点头,鸟儿在歌唱……”有的说:“我仿佛看到同学们迎着春天的朝阳,到学校去学习文化知识……”他们把对大自然的热爱,对未来的憧憬与希望都表达 出来了。大家的想象虽然不同,但又都符合作品标题的含义,都统一在作者塑造的音乐形象中,这就是联想产生的创造教育效果。
综上所述,小学音乐课的欣赏教学,老师应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以学生为主体,老师积极引导,寻求最恰当的教学途径,优化音乐课堂结构,全面提高音乐素质,使学生具有对音乐的感受力、理解力、表现力。要使音乐欣赏教学跨上一个新的台阶,培养出一大批具有一定音乐素质的音乐欣赏者,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学习、实践与探索,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我们的课堂一定变得色彩斑斓、妙趣横生!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