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 网站首页 | 名校推荐 | 小学试卷 | 初中试卷 | 高中试卷 | 免费课件 | 免费教案 | 如何获点 | 
  | 教育教学 | 免费论文 | 网站留言
您现在的位置: 名校试卷网 >> 教育教学 >> 体育教学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对吃透课标 把握教材 优化教学的再认识           ★★★ 【字体:
对吃透课标 把握教材 优化教学的再认识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12-2    

一、吃透课标

所谓吃透课标,就是抓住课标的核心理念。体育课标的核心理念是通过体育教学组织的活动促进每一位学生和谐发展。《课程标准》确立了四点基本理念1,这四点理念都与学生的发展离不开。因此,教学中教师的每一项工作都应该关注、考虑学生的需要,最大限度的满足学生的需要,尽量考虑能让学生主动参与的活动贯穿整个教学活动始终。随着时代不同,吃透“课标”这一理念就有不同的含义,学生的和谐发展要求也会不一样,但紧紧抓住学生的“发展”,是不会变的。

在谈到学生和谐发展的同时,也应该抓住教师的和谐发展。课标不仅仅是对学生的发展作了一个宏观的规划,在规划学生发展的同时,对教师的发展也指明了一个方向。这个方向就是,适应社会对学生的和谐发展要求的和谐发展。教师的发展(教师发展是教师在一段时间的不同表现)常常在课堂教学评价中被有意无意地忽视,这很不利于教学改革的深入。教师的发展是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根本保障,这是教学中不可否认的,因此教师在重视学生发展的同时,必须重视自己的发展。

大家知道,《课程标准》对教学内容规定已经淡化,没有明确的教学内容要求,而是只制订了不同阶段教学的目标。至于目标的达成就要靠教师、学生,根据当地的教学资源和教学优势去取舍,去选择有特色的教学内容来完成。《课程标准》与《体育教学大纲》,最大的变化是没有了具体教学内容的要求,《课程标准》中更多的是告诉大家“为什么而教”和“教成什么”,而“教什么”和“怎么教”则变得宏观起来。这是把更大的教学权利交给具体操纵教学的教师和直接在教学中获益的学生。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意图去组织教学,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要求来选择学习的内容。完成同一目标,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学生也有不同的选择。但其落脚点就是有效地达到体育新课程的目标。

(一)确立教学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活动。学生发展为中心与学生为中心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所谓学生发展为中心,是教学的每一项工作始终围绕着“发展”开展。这个发展是在有利于社会为前提下的有利于学生个体的发展,如果教学中的行为违背了这一基本前提,那么学生的发展就可能走入误区,这样的发展也就是一种畸形发展。片面地把学生发展为中心理解成学生为中心,将在很大程度上导致学生发展的畸形。现在部分教师课堂中出现的“自主变味成自流,合作变味成强扭瓜”,就是对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片面理解产生的。《课标》确立了教学是学生发展为中心,这就意味着多年来“学生为中心”还是“教师为中心”的争论的结束。学生、教师在教学中都不能成为教学的中心,他们只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活动中的有着特殊关系的双主体。

(二)重视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开发在学生发展中的地位。作为国家课程的补充形式,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总是和当地的经济、政治、文化、风俗等联系在一起的,学生正是在这种氛围中成长起来的,他们也将直接面对这样的社会,只有把学生融入到与他息息相关的社会生活中,学生的发展才是全面的、完整的。我们要明确地方课程(包括校本课程)不是国家课程的翻版、缩版,不要误认为地方课程就是自己编的教材。国家课程是国家意志的体现,在国民素质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体育(与健康)”作为国家课程,但对于具体的课程内容的开发,没有做详细的规定,也不是面面俱到,因此给地方、学校留有很大的空间去开发有地方特色的地方课程(包括校本课程)。在《课标》学习领域二中,从运动技能水平二开始就有对地域性活动项目的要求。国家课程中没有具体规定这些地域性运动项目。合理利用地域性运动项目,开展这些项目,上升到开发出完整的教学体系就是很好的地方课程。但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也有一个比例地方课程不能突破课时计划的16%-20%(其中校本课程占5%-8%)。这个比例是严格控制的。否则国家意志就不能很好地得到贯彻。

(三)尊重学生的体验。体验既有技能方面的,也有情感方面的。特别是学习领域四,关于心理健康的目标,对体验达成目标的要求比较多。体验是一种感性认识过程,虽是一种非物质性的,但是它却有外在的表现形式。表现形式主要是通过身体、语言外在显现出来,这些都能够为其他人接受。学生正是在体验中,不断调整自己的当前状态适应不断变化的学习和周边环境。学生的体验不是简单的“试一试”,也不是“自由发挥”,教学中的体验在不同阶段,随着身体健康的变化对体验目标也有不同要求。这种体验最终表现出的是能够调节自己心态,尊重他人的人格魅力。

(四)重视学生在发展中的自评与他评及多元化评价与评价对象的多元化,使评价体系更加科学。在新课标中,遵循定性与定量结合,过程与结果结合的动态评价机制。新课标最具有优势的应该是对学生的评价采用发展的眼光来评价,其次是多元评价,现在普遍深入开展的是教师评价、小组评价、自评结合,再次采用描述性、模糊性评价也是新课程的评价体制的一大特点,最后评价对象的多元性使评价更全面,把学生的心理健康、情意表现、社会适应性纳入评价范围,更能够体现教育的“育人”性。

(五)课程建设评价是新课程中的一道亮点。体育新课程更能及时反映当前的教育需要和教育发展方向及教育改革发展方向,使教育更能够把握时代节奏,具有时代特点。教师在自己的教学中应该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育思想,反思对教材的处理,反思教材对当前学生的适应性如何,以此满足不断发展的社会对教育的要求。

二、把握教材

(一)体现学科特色。每门学科都有自己的特色。体育学科的特色就是“身心健康”,怎样来体现这种特色,是教材必须给予解决的。教材解决主要是通过完成目标;目标的达成通过系列水平目标的完成来解决;这些水平目标又通过系列的运动内容来完成。前面一系列的完成都是在“以身体练习为主”的情况下完成的,离开了身体练习就谈不上体育课。因此体育课的特色这样表述更恰当:以身体练习为主的身心健康。当然教材的学科特色也应该通过“以身体练习为主”的活动来体现。如:学生在篮球比赛中的喜怒哀乐及素质的发展等就是一个例证。

(二)认识结构特点。体育课程实行的是目标统领教学内容。认识与把握教材结构特点,必须要把握课标对教学水平目标的结构特征。新课程要求教师要第二次重组教学内容,从而完成目标的达成。构建教材必须在课标的前提下完成,达成的目标是随着年龄的变化遵循螺旋式上升的,因此在完成目标的前提下,选择某一教材时,并不一定要在一节课中把能够达成的其他目标细化在内,也没有必要考虑提高不符合学生实际的目标达成度。例如:在低年级,根据教学目标选择跑的教学内容时,就不能要求学生在高年级才能达成的目标,否则就违背生理发展规律,反而影响教学的进一步深化。

(三)理解价值取向。根据目标的不同,选择的教材是多方位的,对教材的处理,不同教师有不同处理方法。但最基本的是在处理教材时要挖掘教材中的各种因素,对不同因素加工提炼,提炼出影响学生当前或未来的发展因素,教材的价值取向是其中之一。价值取向,将影响学生的一生,确定了较好的价值取向将积极影响学生的发展,反之将是消极影响学生的发展。

作为人类参与的活动,创造的活动,从一开始就渗透了人性。在教学中即为教学过程,教材内容本身具有人文性。现在提倡人文性,并不是否定新课程前我们的教学就不具备人文性。侧重点不同,以前是通过教学在教材中去挖掘人文性,现在是首先肯定教学过程、教材的人文性,以人文性作为统帅即教学的人文特色,因此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过程都应充满人文性,并不需要刻意去挖掘。如果在教学中刻意去表现教材、教学过程的人文性,则从另一方面说明,这样的教学就是抹杀了具有人类参与的活动的人文性,这样的人文性是不完整的人文性,正所谓“不露斧凿之痕”为上品即为此。

三、优化教学

实施教学过程最优化必须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理方法。巴班斯基认为教学方法具有辩证统一性,各种方法互相渗透,师生从各方面相互作用,因此教师应该根据相应教学阶段的任务、教材内容的特点、学生的可能性以及教师运用各种方法的可能性来选择教学方法,并对教学方法进行最优组合和运用。

(一)目标达成与教学内容的优化。新课程是目标统领教学内容,一个目标的达成可以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来完成,这就需要教师进行选择,实现最优化。例如水平一→身体健康领域→水平目标→发展柔韧、反应、灵敏、和协调能力→在游戏或基本运动中进行多种移动、躲闪、急停、跳跃的练习。学生最终达成的移动、躲闪、急停、跳跃能力,许多体育活动项目都能够体现这些能力。但是现在摆在教师面前的是选择那种内容来达成。游戏“拉网捕鱼”比“老鹰捉小鸡”要更全面,更比单一的动作教学优。这样,在一节课的教学中就能更全面、更加综合地发展学生几方面的能力。

(二)目标达成与教学实践的优化。完整的一节体育课应该是一气呵成,环环相扣。前一教学内容较好地为下一环节作铺垫。例如在教学迎面接力时,准备部分的队列完全可以自然过度到基本部分的教学。这种每一环节的优化没有固定的模式,也没有什么捷径,完全要依靠教师长期养成良好的习惯,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学,反思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三)目标达成与教学评价的优化。教学评价的目的是更好地促进教学。教学好不好,目标的达成是评价标准之一。前面我们谈到,目标的达成可以通过多种教学活动来完成。对于通过那种方法来达成,这就是教学评价的范围了。这种评价必须是以当地、当时的环境、条件做为基础的,离开了基本条件的评价只能是纸上谈兵,没有实际意义,对教学也没有促进作用。小学一年级学生开展评价教师的教学,就违背了学生的年龄特点,这种违背了客观认识规律的评价就有做秀之感。更不用谈学生对教学目标的认识,认识的片面性等等。目前,普遍学校在开展关于评价方面的课题研究,这些课题研究成果的意义就在于使评价更加客观、更加科学。最终目标是使教学评价最优化,能够不同的目标达成有不同的评价体系,作到最能反映教师的教学本意,最能反映学生的当前发展状态。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