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 网站首页 | 名校推荐 | 小学试卷 | 初中试卷 | 高中试卷 | 免费课件 | 免费教案 | 如何获点 | 
  | 教育教学 | 免费论文 | 网站留言
您现在的位置: 名校试卷网 >> 教育教学 >> 美术教学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如何在美术欣赏教育中树立学生的人文观           ★★★ 【字体:
如何在美术欣赏教育中树立学生的人文观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12-2    

    什么是“人文观”呢?所谓人文观,它应当是在不同时期有着特定的内容,是一个开放的概念。它包括人存在的意义、人的尊严、价值、道德、文化传统,但主要是由哲学、宗教、历史、文学、艺术等人文学科体现出来。学生人文观的树立,具体化到美术欣赏中,就主要表现为审美观、科学观、历史观、辨证观。因此,在美术欣赏中要挖掘和发现不同历史、不同国度的艺术家所创作的美术作品之中所蕴涵的审美、科学、历史、辨证等人文观,不断熏陶感染学生,并进一步引导塑造学生,由感性升华到理性,逐渐内化为学生的综合的人文观。下面,笔者就在美术欣赏中帮助学生树立审美、科学、历史、辨证等人文观谈一点粗浅体会。

    一、审美观

    美是人类社会的终极价值之一,在美术欣赏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具有重要意义。审美观既是连接美与美感的中介,又是美感产生的基础。

    如欣赏罗中立的《父亲》,学生通过对中国农民的认识,形成了关于他们的美的观念,再来欣赏这件作品,就能感受到这幅作品的深刻性和巨大震撼力,纯然不是单纯的人物肖像展示,而是深刻展示了作者对生活底层人物的关注和悲悯,是对弱势群体最热忱的关怀,对这幅作品的审美感情就自然而然流露出来。很显然,一个没有审美观的人,在这幅作品面前是不会感受到它的美的。又如欣赏列宾的《伏尔加河纤夫》,单从色彩、光线、构图等方面去分析画面,是远远不够的。这些色彩、光线、构图的处理,其实都是为了表现列宾对俄国人民的深情热爱。

    昨天的认识是今天认识的基础,明天的认识是今天认识的延伸,这是一个不中断的连续过程,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因此,教师在欣赏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用审美的眼光观察美术作品,注意其形状、色彩、质地的特征、构成关系和细微的差异与变化,还要让学生理解并在具体的欣赏中体会如多样与统一、对比与协调、节奏与韵律、对称与均衡等形式法则。这样,学生的欣赏能力就可以得到提高。

    二、科学观

    美是科学,美的欣赏也是一门科学。在欣赏美的过程中,必须把握美、美感和创造美的规律。

    美的欣赏作为社会科学的范畴,不仅同社会科学有关,而且同自然科学也密切相关。纵观美的历程,无论是对美的认识,还是创造美的实践,都紧随着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发展而发展。由原始的、以图腾为代表的作品到当今现代派的作品,都是社会发展的结果,是跟不同时期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一致的。  如我们欣赏一片碧绿的庄稼,欣赏巍峨的建筑,欣赏大桥、飞机、火车,就并不只是种形式美的观赏,要从中感到社会的目的性,感到社会的劳动成果,社会的巨大进程。是啊,立交桥设计得多巧妙呀!多有气势!让我们身心以视觉的直观形式领略到自然、社会发展的形态,构建一幅幅科学的自然、社会立体图景。

    三、历史观

    当我们面对从古至今浩如烟海的艺术作品,从阿而塔米拉洞穴壁画到西方现代派,从青铜器上神秘的饕餮纹到罗中立的油画,我们深刻的感到,艺术是发展的,不是静止的,是在继承中发展的,更是继往开来的。因此,在美术欣赏教育中,要树立学生的历史观念。

    如欣赏陶器中的《舞蹈纹彩陶盆》,如果光从色彩、造型上去欣赏,是体会不出它的美感的。必须把它放在原始社会这个具体的历史环境中去理解,去感悟。这时你会发现,这新石器时代彩陶盆纹饰中的舞蹈图案,或许便是原始歌舞身影的最早写照。“五人一组,手拉手,头向一边侧着,两腿稍微叉开,头有发辫,身有尾饰”,你看他们那活跃、鲜明的舞蹈姿态,那么轻盈,那么协调一致,生意盎然,稚气可掬,如果把这些图像仅说成是“先民们劳动之余,在大树下、池塘边儿欢乐地手拉手集体唱歌、跳舞”,似乎显得太单纯了。结合历史看,仍然是他们图腾活动的表现,是原始的审美情感直率、有力地表现,也是巫术热烈而隆重的仪式。这图像是写实的,又是寓意的。你看那规范齐整如图案般的图像,却和欧洲晚期洞穴壁画那种写实造型有某些近似之处,都是粗轮廓性的准确描述,都是活生生的某种动态写照。然而,他它们又毕竟是新石器时代的产儿,必须与同时期占统治地位的几何纹样观念一致,从而它便具有比欧洲晚期洞穴壁画远为抽象的造型和更为神秘的含义。它并不像今天表面看来那么随意自在。它以人体舞蹈的规范化了的写实形式,直接表现了当日严肃而重要的巫术礼仪,而绝不是“大树下”、“草地上”随意偏偏起舞而已。

    实践在发展,美也在提高、变迁和进步。为什么废墟能成为美?为什么人们愿意去观赏它?因为它记录了人类实践的艰辛历程,凝聚了过去生活的印痕,使人能得到一种深沉的历史感受。“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断壁残垣有什么好看?因为它是过去战斗历程的形式。青铜器为什么不要擦亮?它本身是金光闪闪的,但它身上的斑斑绿苔记录了历史的沉埋,使它的美增添了更深沉的力量。因此,在美术欣赏教育中,树立学生的历史观念,可以把作品理解得更透彻,更深刻,跨越时空感受曾经的历史质地。

    四、辨证观

    美术作品都是时代的产物,也许有其积极的、消极的方面。特别是在欣赏那些作为时代标志的符号性的美术作品,必须看到其存的局限性。

    现实主义的代表画家库尔贝的《打石工》、《割麦的农妇》等作品,真实地再现了19世纪,法国普通劳动人民的生活。从油画技巧——扩大些说,在视觉美的感受方面,轮廓比例、结构和明暗阴影之外,他特别突出了“量感”的表现力。这种独特的技巧,使他所画的裸体和风景,都具有一种劲健的力之美。库尔贝的笔法和色彩的整体感和坚实感,在后来马奈和塞尚的艺术中又以新的面貌出现,应该说其革新的意义是不小的。但库尔贝在绘画构思的严密和形象的生动方面,比不上杜米埃和米勒。他的《筛谷的妇女》就不如米勒的《负薪》或《拾穗》那样富于“画外之意”、“弦外之音”的诗情。他曾说,艺术应该反映时代的“思想和面貌”,可见他是重视思想的。但他也许不喜欢依据想象去创作,(过分强调“眼见”之物),在思考方面受了限制。因此在欣赏这些作品的时候,要看到其向前的一面(他的笔法和色彩的革新),又要看到其局限性(在思考方面受到限制)。

    又如欣赏《长城》时,既要看到其代表了中华民族团结抵抗外辱,坚韧不拔的意志,又要看到其作为封建时代的产物,有着自我封闭、乐于安守的一面。

    在欣赏教育中,如果树立了学生的辨证观念,就能看到作品所存在的巨大意义和价值将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愈益突出和重要,而且随着社会物质文明的进步,在精神上将愈来愈突出地感到自己存在的独特性和无可重复性。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