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 网站首页 | 名校推荐 | 小学试卷 | 初中试卷 | 高中试卷 | 免费课件 | 免费教案 | 如何获点 | 
  | 教育教学 | 免费论文 | 网站留言
您现在的位置: 名校试卷网 >> 教育教学 >> 美术教学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人文环境下的综合性美术教育           ★★★ 【字体:
人文环境下的综合性美术教育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镇海中学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11-26    

  在2003年的秋天,镇海中学的校园内偶然出土了一块古碑。

  余姚江与奉化江各自穿过狭长的山谷平原、游过广袤的水网腹地,相拥于三江口并汇聚而成宽阔雄健的甬江,奔流入海,镇海古城正座落甬江入海口上,所谓"乾坤万里扶苍壁,形势千年等玉关",历来为兵家必争之海防要塞,而镇海中学处正在它的心脏位置。在这样一个历史文化积淀极为深厚的古城名校里出土一块古代碑版并不算什么新鲜事,但就是这块古碑,却使我对镇海中学的美术教育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反思。

  当时我正在高中二年级讲授书法课,这一课的内容为教材上所无,是我组教师为了使学生们能够了解一下中国传统艺术而根据新课程标准精神搞的--我相信有这个必要,但是,难。"书法",日本人称为"书道",一字之差,却微妙地反映了两个民族对这一艺术形式的认识。道,是综合性的,人文性的;法,是单纯性的,技术性的。学生们早已厌倦了一横一竖一撇一捺的单调书写,习惯性的认为书法就是把字写得端正、漂亮,缺乏书法是一门综合性艺术的认识。恰巧古碑出土,碑文精美,于是我带领学生参观了这块碑刻。

  碑较小,有字217个,每字一公分见方。全文如下:

  "薛书岩先生书鲁国碑后 县旧有鲁国碑,写伯禽封国时山川城郭及春秋名卿宅里、圣贤祠墓、汉唐宋所营台观。余幼年嬉游于学,见碑嵌庙之西楹壁间。崇祯时博士叶国华来此,每召工拓取,以遗其乡人。四方行客过者,皆摩挲谛观,羡为古迹。既而学宫重新,碑故无恙。甲申以来,不知徙置何所。友人谢时际尝同余遍觅桥池草莽中,竟日不能得。岁戊申,盐官徐友贞来署教谕,因修理学宫,问诸役人,则石卧庙中先贤座侧。字画多尘土模糊,右角稍残缺。因洗拭出之,移至斋前柏荫下,将以立于讲堂。余读谢皋羽《晞发集》,始辨石为宋南渡时县令赵所模勒。"

  我首先请学生解析碑刻的内容。镇海中学的文史教学是十分成功的,学生很快弄清了这是清代的石碑,讲述的是另一块石碑《鲁国碑》的故事,更有学生能够查出,文中提到的伯禽是周公姬旦之子,是鲁国的第一任国君,并根据战国时鲁国被楚国灭掉,其子孙被迫迁徙到浙江一带的史料,进一步猜测出《鲁国碑》有可能是镇海本地古代鲁姓用来记述祖宗德业的石碑。

  我看着学生们,他们居然大有"思接千载"之意。我笑了。

  我再请他们仔细观看碑文书法,经过议论和"争吵"后,大多数同学都认为其字属王羲之一脉,原因是"笔画比较细,很秀气,好看"。--认识上相对幼稚,但是我能注意到他们已经开始对此感兴趣了。

  关于这块碑,它所涉及到的历史、地理、姓氏分布、书法风格,甚至刻碑材料、工具等等问题,我们几乎讨论了整整一个星期。

  《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在广泛的人文情境中认识美术。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美术学习绝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应视为一种文化学习。应通过美术学习,使学生认识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差异性,人类社会的丰富性,并在一种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的特征、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同时,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美术传统的热爱,对世界多元文化的宽容和尊重。"

  这里面着重提到的是"人文"精神。何为"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指一种对于人的关注的思想,一种追求人生真谛的理论态度,即关怀人生价值的实现,关怀人的自由平等以及关怀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等。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也存在着一以贯之的人文精神,即以人为核心,融田地万物与人为一体,把人的伦理精神道德情操的提升与超越放在首位。

  美术作为人类最古老最具有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以其独特的艺术美丽,伴随人类的发展,满足人类的精神需要。在新课程标准中融入人文精神,就是把学生的美术能力和人文素养的整合发展作为总的目标,从人文教育出发,从不同侧面体现人文精神,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操,与健全人格,增强学习美术的自信,重视美术实践与美术创造,开拓学生文化视野等等。

  而通过学生对于这块古代碑刻的研究,我看到,他们已经从一种单纯的技术性学习而上升到了文化学习的层面上了。这难道不是人文精神在镇海中学美术教育中的最生动的体现吗?

  我们把镇海中学美术教育的人文性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地域人文艺术资源的发掘

  上面所举的校园出土碑刻就是一例。当然,与其他学校相比,镇海中学在这方面的先天优势是得天独厚的。镇海著名景点之一的梓荫山就位于镇海中学校园内。此山虽然海拔仅有12米,但它却是一个人文积淀十分深厚的文化古迹。"梓荫"山名来源于《周书·梓材篇》,取其"样材荫泽,荫庇学子,源远流长"之意,北宋以来,这里先后建起了学宫、屏山堂、迎秀亭、文昌祠、蛟川书院等建筑,历来是镇海文人读书、会文、休憩之场所。
梓荫山之东峻峭如壁,上有"惩忿窒欲"四个摩崖石刻大字,字大各1.25平方米,雄劲有力,这又是进行书法教育的极好的地方素材。经过集体讨论研究的结果,惩忿窒欲"四字语出《周易·损》,"象曰:山下有泽,君子以惩忿窒欲。"意思是说,有了水泽的低洼,才能对比出山的高大,君子看到这种现象之后,就要戒止愤怒,杜塞情欲,常自损抑。

  "惩忿窒欲"思想为宋朱熹以后理学家所大力提倡,而宋代著名的理学大师朱熹就曾在梓荫山讲学。理学是一门严谨的思辨性很强的理论体系,是融天道、人道、治道于一炉的思想理论体系及处理家庭与国家关系的行为准则,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和极大感染力。经宋以后历代封建朝廷官府的提倡、宣扬及门人后学的笃志奉行,广为传布,使这套思想理论日益为社会公众所接受,并代代相传,积淀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民族精神和文化心理要素,为我们这个中央集权的多民族统一国家的长期稳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柱。

  理学中的种种负面思想,如"灭人欲,存天理","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等等,对中华民族造成了很大的毒害,但不管它有多少时代局限和谬误,也不管它与我们今天现实生活有多大距离,但其中蕴含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民族精神,经过不断继承发展和更新,早已成为中华民族共有的思想财富,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重要源泉。

  今天,因岁月剥蚀而愈显沧桑古朴的大字依然留在梓荫山的石壁上,向我们昭示着镇海古城人文精神的永存。

  摩崖书法的作者为冯枋,是宋嘉定十三年(1220年)水师统制,这位政府官员在书法史籍籍无名,属于无名书家。但宋代的政府官员都是科举出身,于诗文书法都有一定的功力,这一点在此作上也可以体现出来。

  这四个大字笔画粗壮,章法上四角撑满,书体属于颜体一派,结体紧结开张一任自然,笔画上不求光亮规整,而是体现出向"屋漏痕"、"折钗股"的意趣,时见牵丝飞白,"惩"字之密,"忿"字之疏,随手写来,不加雕琢,笔划也没有刻意地追求粗细的变化,一切浑然天成。

  在摩崖石刻下面,矗立着三尊石像,与真人等大,下有说明,为宋代雕塑。课本里的插图无论有多精美,总不如这样的实物来得生动。宋代的雕塑继承并发展了隋唐以来的传统,在反映现实,表达思想感情的深度与广度方面,都前进了一步。占比重很大的佛教雕塑由于受禅宗的影响,作为偶像的神圣性和理想性都被减弱,而世俗化的现实性大为增强。这三尊石像原为宋代寺庙"铁观音寺"后的镇殿武士,造型威武雄壮,盔甲衣纹等细节的刻画也十分细致入微,正是我们进行地域人文艺术资源发掘的极好资料。

  基于以上的发现,我们专门搞了一个研究性学习课题《镇海招宝山周边地区历代碑刻的认识和欣赏》,师生共同对镇海的古文化中心招宝山地区古代碑刻作品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研究。通过这次研究性学习活动,我们不但深入了解了招宝山周边地区的古代碑刻,对它们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有了深刻的认识,增长了许多的以前从不知道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我们还学会了一种新的学习方法,那就是发掘出身边的学习资料,转换思维模式,从而增进文化修养,提高实践能力,为以后的走入社会,进行更深层次的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另外,经过考察后同学们还提出了自己对文物保护方面的看法,认为镇海区的有关部门对于这些古代碑刻保护的力度不够:"……尤其是放置在安远炮台对面墙角下的石碑,散乱堆放,没有任何保护措施,而且其中一块显然是在放置过程中碎裂的。也许文物部门认为,这些石碑比较"次要",没有必要加以保护,但是,古代碑刻在历史价值上并没有"主要"、"次要"之分,它们都是活生生的见证人,见证了镇海这座古城历尽的千年沧桑,现在让它们歪歪斜斜地躺在墙根下,任凭风吹雨淋,苔侵脚踩,实在让人痛心。保护这些珍贵的古代遗产,是我们每一个人应尽的义务,对此,无论能不能产生作用,我们都要发出强烈的呼吁!"

  这样,我们就从单纯的技能技巧学习上升到了文化学习的综合层面上,在实践中贯彻了人文精神。

二、人文精神感染下的和谐气氛

  镇海中学美术教育的和谐气氛重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即师生关系的和谐和教师之间关系的和谐。

  师生关系是学校里最重要的人际关系,而教师的思想、言行、精神风貌是最主要的,它们的影响是学生在学校生活里所获得的甚至比学科知识还要宝贵的教育内容。我们美术组教师在教育实践中,注意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注意将自己转变成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知道者,而将学生看成是参与者、实践者、思考者和创造者。美术教育的趣味性和手工操作性使我们更容易做到这一点,在平时的教学和日常生活中我们主动地倾听学生,采纳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力争做到"爱、信任和尊重"。

  教师之间关系的和谐主要体现在教师的团结合作、资源共享上。美术组教师在工作中从不勾心斗角,互存积怨,而是生活在情绪稳定、舒心愉快的温馨的家庭式氛围中。这对于提高工作效率、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都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三、以人为本,开发学生独立自主的实践能力。

  《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现代社会需要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因此,美术课程应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采取多种方法,使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得到发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并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有将尝新观念转化为具体成果的能力。通过综合学习和探究学习,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探究与发现,找到不同知识之间的关联,发展综合实践能力,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我们美术组教师积极贯彻这一精神,在各种美术学习和美术活动中,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和创新思维,成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开发他们的实践能力。

  上半年,我组教师带领学生进行了校园绿化规划设计的美术活动,对于贯彻新课程标准的新精神,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在《镇海中学校园绿化规划设计方案》中,经过学生们的认真思考,把这一课题划分为四个部分,即课题的总体构思、课题的研究和论证、课题的分段完成和课题总结。

  首先同学们各自忙碌,带着小本子在自己的母校每个角落观察和记录,最后确定了总体构思:"有着近百年历史的镇海中学,是我们的学校,更是我们的家。校园建筑格局中西合璧,以梓荫河为界,河的南半部分,四幢教学、办公楼和一幢实验楼飞檐琉瓦与古色古香的大成殿、大成门形成和谐的中式风格;河的北半部分矗立着四幢具有现代风格的体艺馆、图书电教馆、学生公寓和餐厅。校园环境注重绿化美化,人均绿化面积达25m2,校园内有山有水,有桥有径,古亭绿坡,龙柏成荫。十二个历史文物景点(其中三处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布落在四季常绿的校园之中,这些得天独厚的集抗倭、抗英、抗法、抗日的历史遗迹与人文景观与镇海海防遗址一起被列为团中央全国36个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中宣部公布的100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这里环境幽雅,草木葱绿,一个好的环境会给人一个好的心情,有了好的心情,同学们学起来才更有兴趣。我们在接到上级的文件通知后想到,绿化,如果只是将校园内外种上一些植物,这未免有些过于简单,于是我们想到了环境设计问题。那么为什么不用学校有限的空间来建一些能为同学们带来无限欢乐的场所呢?于是,我们将研究的中心转移到环境问题上,不仅设计绿化方案,还要增添一些设施。"

  同学们经过深入的研究和和讨论,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决定把整个校园分成五个部分进行绿化设计规划,力求细致精确。具体划分方法是:

  从校园大门口到大成殿,以及朱枫楼附近的部分(A段)、蛟川楼部分(B段)、大成殿左侧至沁园、电教楼、食堂部分(C段)、大成殿右侧、实验楼前、英语角部分(D段)、体艺馆、梓荫山部分(E段)

  从完成的作品来看,大家的设计主要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一)镇海中学的校园,是有着中国古典园林特色的校园,我们的绿化设计也为这一特色服务,因此保证了校园的整体古典式效果,和中国园林的强调自由曲折的"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原则。
(二)、扩大了设计范围。将研究的主要内容由单一的设计一套绿化方案扩大到绿化与环境设施,使我们有机会涉及到更广阔的知识领域,增长课外知识。
(三)给同学们提供了更多的休息场所。凉亭、假山地的建设,为同学们的学习生活提供了更宽广的活动和休息范围,同时也陶冶了我们的情操。综合考虑了每个区域的形状和功能,使同学们有安静的学习环境,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宽敞的休闲运动场所。
(四)使同学们重视环境问题。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全世界睹目的一个热点话题,比如森林资源遭到破坏、水源污染等,完全可以从身边做起,积极参与到保护环境的活动中去。像森林资源,我们可以从身边做起节约用纸、节约用水、少用方便筷子等。同学们看到树木从小长到大需要那么长时间,自然也就明白了环保的重要意义。
在这次贴近学生生活的美术实践活动中,我们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和创新思维,开发他们的实践能力,在实践中体现了镇海中学艺术教育的人文精神。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