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 网站首页 | 名校推荐 | 小学试卷 | 初中试卷 | 高中试卷 | 免费课件 | 免费教案 | 如何获点 | 
  | 教育教学 | 免费论文 | 网站留言
您现在的位置: 名校试卷网 >> 医学论文 >> 特种医学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小儿尿酮体阳性72例比较检测报告           ★★★ 【字体:
小儿尿酮体阳性72例比较检测报告
作者:佚名    论文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10-2    
【关键词】  尿酮体
  【摘要】 目的  对小儿尿酮体阳性进行实验比较,探讨是病理现象、生理现象、或者是检测上的错误,排除糖尿病引起的尿酮体阳性或是小儿饥饿性低血糖症引起酮症的尿酮体阳性。 方法  对第一次尿液检测出尿酮体阳性的小儿,嘱第2天留取第1次小便和下午1次小便,用干化学法和朗格法进行酮体比较试验。 结果  两种检测方法所得结果基本一致,无明显差异。 结论  小儿尿酮体阳性,主要因发热、呕吐、不能进食,以致体内脂肪降低分解代谢明显增多,产生的酮体超过组织利用,由尿液排出,所以出现尿酮体阳性。
    
  关键词  小儿 尿酮体 阳性 检测 比较
      
  尿液中酮体阳性,常见于糖尿病加重时,由于严重的胰岛素缺乏,与胰岛素作用相反的激素如胰高血糖素、儿茶酚胺、生长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对代谢的影响显著,使脂肪分解加速,脂肪酸在肝脏内经β氧化产生的酮体大量增加。由于糖异生加强,三羧酸循环停滞,血糖升高,酮体聚积。当酮体生成大于组织利用时,由肾脏排出时,尿液中出现酮体阳性。工作中,用干化学法检测一些发热、呕吐小儿的尿液时,发现尿液中出现尿酮体阳性,但阳性率占患儿的比例不多。我院在1256例患儿中检出72例尿液酮体阳性,占5.7%,为探讨其原因,我们对72例干化学法检测尿酮体阳性的患儿,采用不同时间留取尿液,用干化学试带法、朗格(Lange)法进行检测比较探讨,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检测对象 选择72例住院发热、呕吐,年龄6个月~3岁的小儿,干化学法第1次小便检测尿酮体阳性。
   
  1.2 仪器 桂林医疗电子仪器厂制造的优利特-100A尿液分析仪。
   
  1.3 材料 (1)干化学法:桂林医疗电子仪器厂生产的10A尿液分析试纸带。(2)朗格法:亚硝基铁氰化钠,冰乙酸,氢氧化铵。
   
  1.4 方法 第1次尿液检测尿酮体出现阳性的小儿,嘱第2天早上留取第1次小便和下午1次小便(下午留取的小便主要做不同时间的小便进行检测)。用干化学法、朗格法进行酮体比较试验,干化学试验严格按尿液分析仪操作说明书进行和仪器分析结果报告,朗格法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中的操作方法进行检测和结果判断。
  2 结果
  两种尿酮体检测方法结果 [1] ,见表1。
    
  表1 两种尿酮体检测方法结果比较(略)
    
  从两种不同检测方法看,结果基本一致,早上留取的第1次小便和下午留取的小便,男、女性别间的小便没有大的差别。
3 讨论
    
  酮体为乙酰乙酸、β羟丁酸及丙酮的总称,为人体利用脂肪氧化物的中间代谢产物,正常人产生的酮体很快被利用,在血液中含量极微,约为2.0~4.0mg/L,其中乙酰乙酸约占20%、β羟丁酸78%、丙酮2%,正常人尿液中酮体24h约为50mg(以丙酮计),干化学法和朗格法试验为阴性。尿液中出现酮体阳性,临床上常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糖代谢发生障碍、脂分解增加及糖尿病酸中毒时,因产生酮体速度大于组织利用速度,出现酮血症,继而发生酮尿。偶见于严重腹泻、呕吐、饥饿、禁食过久的患者和妇女妊娠期反应,但对于小儿尿酮体阳性较少见报道,虽有报道糖尿病发病率上升和发病人群趋向低龄化,对6个月~3岁的小儿患糖尿病引起尿酮体阳性较少见。以前检验室对小儿尿液一般没有试验尿酮体,应用尿液分析仪后,偶见一些发热、呕吐不能进食的小儿尿液中出现1+~4+的尿酮体阳性,但阳性率不高,根据本检验室统计,约占患儿5.7%左右,为探讨是生理现象、病理现象或是检测上的错误,我院对72例6个月~3岁小儿尿酮体阳性者用不同方法进行试验对比探讨:(1)用干净一次性小便杯留取早晨第1次小便和下午1次小便,各用干化学法和朗格法分别进行酮体试验比较。(2)对尿液分析仪容易污染的试带架进行清洗,防止交叉污染。(3)用不同批号的试剂带检测比较,结果一致,再用朗格法进行酮体试验比较,结果均呈阳性反应。所不同的是干化学法和肉眼判断的阳性,有个别区别。排除了使用干化学法的仪器不准确或污染引起的误差。(4)根据临床医嘱用药,进行药物酮体试验,所用的一切药物均不会出现酮体阳性反应。经每天追踪检测尿液,随着临床症状好转,尿酮体阳性也消失。我们认为:小儿尿液出现酮体阳性,主要因发热、呕吐、不能进食,以致体内脂肪降低分解代谢明显增多,产生的酮体速度大于组织利用速度,积聚于体内并由尿液中排出,所以出现尿酮体阳性反应。此类患儿往往有低血糖的特征,主要是反复发作的饥饿性低血糖伴血浆FFA水平和血酮水平升高,血乳酸水平一般正常,血浆丙氨酸水平偏低。临床上应同重症糖尿病引起的酮体阳性相鉴别,后者主要是当糖尿病患者体内有效胰岛素严重缺乏时,由于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及脂肪代谢紊乱体内有机酸和酮体积聚的急性代谢性合并症。实验室检查可见未经治疗者血糖多中度升高,如血糖>33.3mmol/L则提示有肾功能障碍。经不正确治疗(如大剂量胰岛素注射)者可能出现低血糖而酮症并未能纠正。临床同时对血酮体升高均在5~10倍以上,尿酮体检测可见(+)~(++++)的阳性反应,尿液酮体检查除严重肾功能障碍外均与临床表现平行。酮症早期由于体液的缓冲系统和肺、肾的调节作用,血pH值可以保持在正常范围。但碳酸根及碱超明显下降。如果H + 的增加超过了机体的缓冲能力,则血pH值将急剧下降。
    
  而前者实验室检测血糖不高,一部分血糖低于正常参考值,尿液中出现酮体阳性,但临床上酮症表现不明显。动脉血pH值一般保持在正常范围。
    
  参考文献
    
  1 叶应妩,王毓三.全国临床检测操作规程.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1,117-118.
论文录入:guoxingxing    责任编辑:guoxingxing 
  • 上一篇论文:

  • 下一篇论文: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