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 网站首页 | 名校推荐 | 小学试卷 | 初中试卷 | 高中试卷 | 免费课件 | 免费教案 | 如何获点 | 
  | 教育教学 | 免费论文 | 网站留言
您现在的位置: 名校试卷网 >> 医学论文 >> 特种医学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腔隙性脑梗死发病危险因素的研究           ★★★ 【字体:
腔隙性脑梗死发病危险因素的研究
作者:佚名    论文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10-1    
【摘要】    目的 探讨腔隙性脑梗死(LI)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前瞻性登记2005年7月~2006年9月连续入院136例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头颅CT或MRI扫描结果分为LI组及非腔梗组(NLI组),单发腔梗组(SLI组),多发腔梗组(MLI组),引入logistic回归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 (1)LI/NLI组在高血压,糖尿病,吸烟,体育锻炼,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纤维蛋白原方面有差异;多元logistic回归示LI的主要危险因素为高血压和高密度脂蛋白。(2)SLI/MLI组在高血压家族史,脑白质变性,空腹血糖,胆固醇,甘油三酯,LDLC,HDLC和纤维蛋白原方面存在差异。结论 (1)LI的发病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I发病的主要因素是高血压和HDLC,高血压是危险因素,HDLC是保护性因素。(2)SLI和MLI在发病危险因素上有差异,有高血压家族史和脑白质变性者易患MLI,空腹血糖,胆固醇,甘油三酯,LDLC,纤维蛋白原高,HDLC低者易患MLI。
【关键词】  腔隙性脑梗死 高血压 危险因素
  腔隙性脑梗死(lacunar infarction,LI)是国人常见的缺血性脑卒中类型,在我国脑血管疾病中占19%。LI的发病机制较有争议:Fisher的研究提示长期的高血压导致的小动脉疾病是LI的主要病因,另外一些发现提示LI可能跟心源性栓子,同侧颈内动脉狭窄和颅内大动脉疾病有关〔1,2〕。国内外学者对LI发病的危险因素研究结果不同主要原因在于:调查人群不同;研究指标不同;测量手段各异;诊断标准不统一;多采用单因素分析,缺乏多因素分析。本研究探讨的主要问题是:(1)LI发病的危险因素。(2)LI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3)单发LI与多发LI的发病危险因素是否有差异。
  1  对象与方法
  11  入组标准  年龄40岁以上;首次发病,大脑半球的病变;意识清楚;无明显语言障碍;根据临床表现及头颅CT或MRI扫描诊断为LI或非LI缺血性脑卒中患者。
  12  排除标准  年龄80岁以上;脑出血,Binswanger病,混合型脑梗死,大面积脑梗死,严重系统性疾病(如恶性肿瘤,肝肾,呼吸功能衰竭,心功能NYHA评分>Ⅲ/Ⅳ级等)。
  13  研究对象  我院神经内科从2005年7月~2006年9月住院诊断并经头颅CT或MRI证实的136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男81例(595%),女55例(405%);年龄40~80岁,平均年龄(6712±946)岁。LI 74例(单发39例,多发35例),平均年龄(6680±890)岁;NLI62例,平均年龄(6710±900)岁。
  14  方法
  141  详细询问病史,收集并进行分析的因素  性别,年龄,高血压家族史,高血压病,糖尿病,吸烟,脑白质病变,缺血性心脏病,短暂性脑缺血史,体育锻炼,及生化指标(空腹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纤维蛋白原,尿素氮,肌酐)。
  142  颅脑CT和MRI检查  为保证影象学诊断的客观性及准确性,本过程均由两名影象专科医师独立完成,且事先对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无了解,对于有异议的结果最终由课题小组讨论确定。
  15  统计分析方法  将入组病人分为LI组(SLI及MLI)和NLI组,对LI组/NLI组,SLI组/MLI组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分别对上述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分类或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 LI/NLI组为因变量,以前述18个因素作为自变量行多元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资料处理采用SPSS110软件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SLI组和MLI组有关资料  见表1。SLI组/MLI组在高血压家族史(P=0022)和脑白质变性(P=0039)方面存在统计学差异,有高血压家族史和影像学提示有脑白质变性的患者更易多发腔梗,而在别的危险因素方面两组无统计学差异。
  22  SLI组与MLI组的检验指标比较  见表2。SLI组/MLI组在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空腹血糖,纤维蛋白原这6个因素中存在统计学差异,余项无统计学差异。当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空腹血糖,纤维蛋白原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水平下降时容易发生MLI。
  23  LI组与NLI组有关资料比较  见表3。LI组/NLI组在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和体育锻炼方面有统计学差异,提示有高血压,糖尿病病史及目前吸烟的患者容易发生LI,而有规律体育锻炼的患者则不易发生LI,在其他危险因素方面两组无统计学差异。
  24  LI组与NLI组检验指标的比较  见表4。LI组/NLI组在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纤维蛋白原方面存在统计学差异,当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纤维蛋白原水平增高,高密度脂蛋白水平下降时容易发生LI。
  25  LI组与NLI组多元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  见表5。LI的发病主要与高血压及高密度脂蛋白有关,有高血压者发生LI的可能性大,而高密度脂蛋白越高,发生LI的可能性越小。
  表1  SLI组/MLI组有关资料比较(略)
  表2  SLI组/MLI组检验指标的比较(略)
  表3  LI组/NLI组有关资料比较(略)
  表4  LI组/NLI组检验指标的比较(略)
  表5  LI组/NLI组多元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略)
  3  讨论
   
  LI是指范围为02~20 cm 居于脑深部的梗死,目前认为其较为完整的定义为:由于大脑深穿支动脉狭窄、闭塞所引起的微小动脉阻滞缺血和坏死,最后形成直径不超过20 mm小腔的一类梗死〔3~5〕,尤其是多发的无症状的LI可能是局限性中风和血管性痴呆的重要危险因素,但准确的诊断腔梗是困难的,准确的诊断仅能通过神经病理证实。磁共振弥散加权(diffusionweighted MRI)能在卒中发生几小时内发现急性缺血灶。而CT,MRI相对不敏感〔6〕,有40%患者急诊未发现腔隙灶,因此本研究中为尽可能做到诊断的客观性及准确性,本过程均由两名影象专科医师独立完成,且事先对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无了解,对于有异议的结果最终由课题小组讨论确定。
目前对LI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无定论,较一致的观点认为其与其他类型脑梗死有所不同。通常认为高血压是LI的最主要病因,而高血压所致的小动脉透明变性,微细动脉粥样硬化及纤维素样坏死进而导致LI是其重要发病机制,此外高血压还可导致颈动脉硬化形成斑块,从而成为LI的潜在危险因素〔7~9〕。有作者通过统计分析发现,高血压是LI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10,11〕。
论文录入:guoxingxing    责任编辑:guoxingxing 
  • 上一篇论文:

  • 下一篇论文: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