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 网站首页 | 名校推荐 | 小学试卷 | 初中试卷 | 高中试卷 | 免费课件 | 免费教案 | 如何获点 | 
  | 教育教学 | 免费论文 | 网站留言
您现在的位置: 名校试卷网 >> 艺术论文 >> 音乐声乐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乌鲁克都尔木卡姆》中的非常规节拍和节奏型研究           ★★★ 【字体:
《乌鲁克都尔木卡姆》中的非常规节拍和节奏型研究
作者:佚名    论文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11-19    

摘 要:文章以已出版的《哈密木卡姆》文本为参照,打破以往单纯用人耳的听辨来判断节拍和节奏型的方法,将人耳的听辨与科学的计算机技术相结合,对《哈密木卡姆》中的第二套乐曲《乌鲁克都尔木卡姆》为例进行测量和分析并得出结论。

关键词:节拍;节奏型;非常规

《哈密木卡姆》主要流传于哈密地区的哈密市和伊吾县,因受地理位置、民族宗教、语言文化、风俗习惯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哈密木卡姆》与其他几种木卡姆有同有异,具有独特的风格,是维吾尔木卡姆中重要的地方性木卡姆之一。
从上世纪开始便有许多学者为维吾尔木卡姆的保护和传承而刻苦钻研,2005年《中国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为第三批“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之后,从多种角度出发,科学、客观地保护与传承各种维吾尔木卡姆更成了迫在眉睫的大事。

一、文章研究的目的

节拍、节奏型是木卡姆中重要的表现特征之一,前人对《哈密木卡姆》节拍和节奏型所作的研究多为主观判断,得出了各种不同的结论,存在很大的争议。1994年由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地区文化处编撰的《哈密木卡姆》中记录的节拍主要有 等节拍,其中 拍的节奏型主要有:
等①,《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舞蹈卷》、《音乐百科全书》以及万桐书先生的文章《维吾尔族木卡姆的几种类型及其比较》中都提到《哈密木卡姆》中有 ( )、 ( )等节拍,节奏型有②:
马成翔先生的文章《哈密十二木卡姆音乐研究》中提到《哈密木卡姆》中还有一种比较比较特殊的 拍,即 拍,也可看成是 拍中后一个三拍的二连音,或者是 拍中前一个二拍的三连音。手鼓的打法通常为( 拍) 或( 拍) ③等等。
那么,《哈密木卡姆》中是否存在上述几种节拍呢?如果存在的话又是以怎样的节拍组合方式存在、是什么样的节奏型呢?前人所得出的关于节拍和节奏型的结论是否能完整代表《哈密木卡姆》的音乐风格特征?……带着这些问题,笔者决定运用科学的计算机技术和先进的电脑播放软件,通过与人耳的听辨相结合,以《哈密木卡姆》的第二套乐曲《乌鲁克都尔木卡姆》为例,对其中部分争议较大的乐曲进行节拍和节奏型方面测量和分析,并作进一步的证实。

二、测量工具的选择

在测量过程中,笔者主要使用电脑录音软件作为播放工具,现在的录音软件功能比较多,据笔者所了解到的录音软件主要有用于语音学实验的Praat软件、用于MIDI制作的[水果].FL.Studio.6软件、德国Steinberg公司的Nuendo3加强型专业录音棚及影视后期合成系统软件等,这些软件基本都大同小异,所以我选择了自己曾经使用过,而且比较熟悉的德国Steinberg公司的Nuendo3作为播放软件。其功能主要有:
1、可更加直观,更加真实地看到音乐的进行、旋律的走向(音频的走向),发现音乐不但能够通过听觉被判断,更能够通过听觉和视觉的结合对其进行分析,这样可以更加准确地对音乐的节奏型、鼓点的强弱进行加以合理的判断。
2、可精确地显示音乐中所选择的点与点之间的时间,这样的话,就可以运用这些准确的数据客观而科学地计算出各小节之间、各拍点之间的比例。
3、可在所选择的两点之间迅速、准确地循环播放,只需要电脑上的快捷键即可暂停、播放或回到开头、结尾等,而不像录音机或是 CD 播放机那样需要反复地倒带,这样即节省了时间又提高了效率。
4、可对音频文件进行无破坏的剪切、粘贴等,还有各种不同的颜色可以为剪切好的文件染色,予以区分等等。

三、测量范围的确定

《哈密木卡姆》共有12套19个分章,含258首乐曲,结构比较庞大,完整演唱全套木卡姆大概需要十几个小时。所以笔者选择《哈密木卡姆》中的《乌鲁克都尔木卡姆》为研究对象,以1994年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地区文化处编撰的《哈密木卡姆》文本为主要依据,对其中争议较大的部分 歌曲进行测量和分析,这些歌曲主要有:

木卡姆名称 曲目 原谱中所标节拍
乌鲁克都尔木卡姆
(哈伊哈伊约兰) 安拉,你是主宰 
 情人啊,让我围着你转 
 (小)阿勒同江 
 啊,亲爱的谢尔瓦兹汗 

四、音响资料的搜集

客观完整的音响资料是得出科学合理的音响资料的重要前提。目前已正式出版发行的《哈密木卡姆》音响资料只有一个版本,所以在测量的过程中以这一版本为基础。在此基础上还增加了笔者所搜集到的部分音响资料,主要有1975年在自治区广播电台的配合下录制的《哈密木卡姆》;2005年“新疆维吾尔木卡姆歌舞艺术研究”课题组赴哈密地区采录的《哈密木卡姆》;2007年笔者于哈密地区陶家宫乡、花园乡、天山乡三地分别采录的三个版本的《哈密木卡姆》。

五、具体测量过程

笔者主要采用对录音软件轨道中的音频文件进行切片处理的方法来作具体分析。在音频处理软件中,音频文件都是以一种波形的形式直观地展现在电脑屏幕中,纵轴上显示的是音量的大小,横轴上显示的是时间。因此,在这里,时间就被转化成了可以丈量的长度,以分、秒、小节等为其主要时间单位。这样的话,我们就可以在最小的范围内,将时间“切割”成一个一个的片段,通过比较这些片段来得知时间(也就是节拍)的比例关系,根据这一比例关系,结合人耳的听辨,得出其所属的节奏型。
(一)、对小节进行划分:小节的划分主要以歌词的律动和节奏型的进行规律为依据。《哈密木卡姆》的节拍和节奏型比较复杂,但是都比较有规律,尤其节奏型,除在高潮或乐曲的结束处稍有变化外,基本的节奏型是没有太大变化的,所以以此为依据,笔者对乐曲中的每一小节都进行了分割。
(二)、对小节中的每一个拍点进行划分:对小节中拍点的确定主要是从大范围到小范围进行划分,主要还是依据节奏型的发展趋势。在对小节中的每一个拍点进行划分时,有一个问题需要注意,就是艺人在演唱(奏)中存在的“心板”(即演唱(奏)者内心对节拍和节奏型的感受)。因具体情况的需要,有时更多的会强调是乐曲的演唱部分,所以节奏乐曲的演奏会相对减弱,而这是就会造成以为这一部分没有拍点的误解。其实,是表演者在心理数节拍,也就是上文中提到的“心板”。因此,在确定这部分乐曲的拍点时,一定要做到已经对全曲的节奏型非常清楚,根据节奏型的规律对其进行划分。
实际的测量过程是比较枯燥,而且有的乐曲由于手鼓的节拍声比较小,所以很难迅速地确定其拍点的具体位置,需要反复选点,不断地进行听辨,还要注意观测不同位置上的不同的频谱,使“图像与人用听觉聆听乐声时的心理反应相一致”④。通过试听相结合,避免了单凭听觉可能造成的误差,使测量过程更加合理化,更具科学性、准确性。
从整个测量过程中发现,纵使我们的软件多么先进,数据的计算是多么科学、精确,但真正的点的选择还是取决于我们人耳听觉的主观判断。因此,这一过程不但是对测量人员对节拍听辨能力的一次考验,更是一次锻炼。这一过程的学习,使笔者真正地从一个开始时一听到《哈密木卡姆》就会有“抵触”心理的“局外人”转向了不但喜欢听还喜欢唱,真正愿意为《哈密木卡姆》、为“维吾尔木卡姆”而奉献力量的“局内人”,并且也经历了对自己的听觉重新进行 “格式化”的过程。

六、测量结果的分析

测量工作基本完成后,下一步就是要将大量的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由于选择样本的全面性,个别乐曲因采用了不同的选点方法,所以相对而言数据更多些。面对如此之多的测量数据,笔者先将每首歌曲的每个小节都进行了分割,然后从每首乐曲的开头、中间和结尾部分中各截取五小节至十小节进行选点和分析。对每首乐曲中开头、中间、结尾选择的所有小节的总长度平均,然后对每小节中的每一个拍点进行平均,如1—15小节的第一拍进行平均、1—15小节的第二拍进行平均等等,这样从中会发现有的拍点数据基本相同或相近,差距基本约为0.01—0.02秒,但有的数据却相差较大,约为0.1—0.2秒,因此把数据相近的拍再做一平均,然后与差别较大的那个数据进行平均,把数据相近的拍看作是一个整数1,看与差别较大的数据比较后得出的是几个1,如果是两个1的话,那就是2拍,如果是1.5个1的话,就是1拍半等等,最后根据每一个拍点听记出每首乐曲的节奏型。如以2005年版本中的第一首歌曲《安拉,你是主宰》的测量数据为例进行分析。

上图是《安拉,你是主宰》其中一小节的切片图,同样根据手鼓的拍点将每一小节切分成了五个部分,将测量样本中的每一部分平均后,时间长度为:
(时间单位为秒)
时长 小节平均长度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第四部分 第五部分
 1.588 0.332 0.291 0.290 0.347 0.328
差额 1.628—1.539 0.354—0.318 0.313—0.260 0.317—0.267 0.368—0.310 0.364—0.304
从表中可以看出,第一、四、五部分数据比较接近,将这三部分分别看作是三个1拍,第二、三部分的数据比较接近,但和其它三个部分相比,时间相对偏短,通过计算第一、四、五部分和第二、三部分间平均值的比例关系,来得出第二、三部分的节拍数。 两者间的比例0.291/0.336的比值约为0.866/1,所以第二、三部分可以看为是 拍。通过以上数据的比例关系可以得出该乐曲应该由1拍、 拍、 拍、1拍、1拍构成,节拍组合方式为3+2,但是在目前的乐理教材中同样尚无涉及这种节奏型的具体记写方法,所以暂将其节奏型标记为:冬大大 冬大,节拍应该为 构成的 拍。
通过以上测量得出,所测几个版本中《乌鲁克都尔木卡姆》的具体节拍为:
年代
曲名 2005年版本 1994年版本 2007年版本 1975年版本
   陶家宫 花园乡 天山乡
主啊,我怕你的威风          
安拉,你是主宰 

情人啊,让我围着你转 

(小)阿勒同江 

啊,亲爱的谢尔瓦兹汗 

而几首歌曲的节奏型则主要以:冬大大 冬大 为主,具体唱(奏)则根据环境、场合、情绪等各方面的不同进行即兴发挥。
从上述结果中可以看出,除常规的 拍以外,其它几种也节拍和节奏型都比较接近5拍,却和我们平常所见的5拍有所区别,而且比较复杂。众所周知,《哈密木卡姆》中绝大多数歌曲源于当地的民歌,而民歌的特点主要是与人民的社会盛会紧密相关,具有广泛的群众性,更具有更大的即兴性,他所需要的是一个“活体”,是一个真正能便于读谱、利于学唱的文本。因此,为了记谱、读谱、唱谱的需要,笔者认为应将以上所测得以 拍为基础,在此之上对音乐时值进行延长或缩短的乐曲节拍统一标记为 拍。原因具体如下:
第一、机器对音乐的测量是“物理性”的过程、是机械的过程,而乐曲节拍本身并不是“物理性”的。人的演唱更是是“生理性”的、是“非定量”的,每次的表演似乎都有各自的特点。因此,如果纯粹地以此为据进行记谱的话,不仅不利于学习者演唱和演奏,更可能会阻挡学习者更好地感受音乐中所蕴含的那份喜、怒、哀、乐。
第二、乐谱或记谱法只是音乐文化中的一种知觉表象,对于演唱(奏)者而言,乐谱本身只能是为其提供一个认识和演唱(奏)参照。如若只单纯地按照乐谱去演唱(奏)的话,整首乐曲就会显的呆板,风韵荡然无存。音乐是人创造的,真正的情感源自于人,而人是活物,在真正的演唱(奏)中必然会有一定的弹性、会有伸有缩。
哈密地区,艺人们对木卡姆的学唱多为“口传心授”或者是听着磁带学唱,其中必然会存在很多“即兴性”因素。所以,笔者认为民间音乐应采用“非精确记谱”,将音乐大致提示的音高和大概的节拍、节奏型予以记录。这样的记谱在基本乐谱符号的揭示下,加上面对面的传授,更有利于准确传递“个性化”、“人性化”的音乐精神。
第三、目前,人们所接触到的节拍的记录多数为均分律动的拍板,而中国民间音乐中多数乐曲的节拍都是非均分律动的,音符时值是不固定的,而且很多乐曲都存在“猴皮”、“橡皮筋”等弹性节拍,用传统的记谱法基本无法标记。
通过以上论证,笔者认为将上述所测节拍均记写为 拍较为适合,从而也为读谱、记谱等提供了的便利。但是,这种5拍又和我们在各种基本乐理教材中提到的常规的 拍有所区别,因此,经过与导师多次商榷之后,笔者把这种节拍确定为“非常规的复合节拍”,将以上节奏型命名为“非常规节奏型”。


七、结语
文章以前人研究成果为借鉴,将人耳的听辨和科学的计算机技术相结合,对《乌鲁克都尔木卡姆》中争议较大的部分歌曲中,不同的唱(奏)版本进行测量和分析,并得出具体结论。最后以文本的形式,留予后人一份尽可能准确的,关于《乌鲁克都尔木卡姆》部分乐曲节拍、节奏型的记录,把自己的理解留给后人作为参考。真正的实现一个民族音乐学者的责任,为维吾尔木卡姆的传承和发展奉献绵薄之力。

注 释:
①《哈密木卡姆》m,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地区文化处编撰,人民音乐出版社,1994年.
②《维吾尔族木卡姆的几种类型及其比较》,万桐书,《新疆艺术》j,新疆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6期,第32页.
③《哈密十二木卡姆音乐研究》,马成翔,《新疆艺术》j,新疆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5期,第31—32页.
④《民族音乐学研究方法导论[上]》,沈洽,中国音乐学j1986年第一期,第72页.
参考文献:
[1]《木卡姆》,周吉,浙江人民出版社,2005年1月.
[2]《祖国音乐文化遗产中又一璀璨珍宝—〈哈密木卡姆〉》,关也维,《音乐研究》,1995年9月第3期.
[3]《音乐理论:请注明你的有效性》,韩宝强,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年12月.
[4]《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舞蹈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2.

论文录入:guoxingxing    责任编辑:guoxingxing 
  • 上一篇论文:

  • 下一篇论文: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