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 网站首页 | 名校推荐 | 小学试卷 | 初中试卷 | 高中试卷 | 免费课件 | 免费教案 | 如何获点 | 
  | 教育教学 | 免费论文 | 网站留言
您现在的位置: 名校试卷网 >> 艺术论文 >> 戏剧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熊佛西:中国现代戏剧教育的丰碑           ★★★ 【字体:
熊佛西:中国现代戏剧教育的丰碑
作者:佚名    论文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11-19    
在中国现代剧坛上,熊佛西——这位中国话剧运动的拓荒者和奠基者,经历了时代风 雨的洗礼。今天,我们从他为中国现代戏剧教育奋斗终身的经历中发现,这是一位了不 起的教育家,有几点是值得我们永远记取的。
对戏剧教育的执着与忠诚
熊佛西从小爱好戏剧,大学毕业后,父亲要他跟着做生意,他却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 研究院拜世界戏剧大师马修士为师,专修戏剧,成了马修士门下一名勤奋的学生。这时 他对戏剧就不是一种自发的兴趣爱好,而是一种自觉的事业追求。他立下宏愿,回国后 要为振兴中华而献身。三年后,他拿着硕士文凭回到祖国,各用人单位抢着聘他。他毅 然接受了北平国立艺术专门学校的聘请,到戏剧系当主任、教授,开始了戏剧教育的生 涯。
熊佛西走进“艺专”戏剧系,等待他的不是鲜花和掌声,而是重重的困难和挑战。当 时,外有黑暗的社会势力的摧残,政府欠薪,内有思想的混乱,教师离职,学生迷茫。 他以顽强的毅力,冲破了层层障碍,苦干了一年,戏剧系面貌大为改观,工作大有起色 。这却招来了军阀政府敌意的目光,说“戏剧系都是共产党”,强令解散。大革命前夕 ,北洋军阀覆灭前的疯狂屠杀,熊佛西陷入彷徨苦闷之中,但是他并没有被吓倒,而是 愤怒地自编自导了四幕话剧《蟋蟀》,抨击军阀互相恶斗残杀。话剧触怒了施暴政的张 作霖,他被捕入狱三天。当奉系军阀被赶出北京时,熊佛西便不计较个人得失,不顾个 人安危,为恢复戏剧系四处奔走,终于获得批准,立即召回已分散的师生,又重新投入 建设戏剧系的忙碌之中。
1931年“九·一八”事变,举国上下群情激愤,学生纷纷走出校园,到前线去,到大 众中去宣传抗日救国。此时熊佛西也深感不能关起门来办学,话剧远离大众、只局限于 知识分子和城市平民之中是没有前途的,因此应晏阳初平民教育会的邀请,于1932年1 月率领部分师生奔赴河北定县农村开展戏剧大众化的实验,在农村开办戏剧学习班,建 立农村剧团,培训农村演员,搞得轰轰烈烈,其成果震惊中外剧坛。可是,“七·七” 卢沟桥事变后,华北沦陷,实验基地又被摧毁,他又只能痛心地离开定县,流亡西南。 但他仍心系戏剧教育。1938年,他流亡到成都。1939年8月,新兴的四川省戏剧教育实 验学校成立,熊佛西任校长,已经中止了的戏剧教育在抗战洪流中又继续了。熊佛西应 着时代的脉搏,适应抗战的需要,充分发挥戏剧的功能,使它成为锋利的战斗武器,担 负起宣传抗战、动员民众的社会责任。这样,学校又成立了“攘外必安内”的反动当局 的眼中钉。1941年,四川省参议院通过决议解散“省剧校”。“省剧校”解散后,熊佛 西在战乱中颠沛流离,但仍不忘戏剧教育。抗战一胜利,他便来到上海,应顾仲彝的邀 请到上海戏剧学校任教授。他以火一样的热情投入到战后重建戏剧教育的工作中去,想 不到还没到一年,市参议会便以“节约开支”为名“裁撤”“剧校”,上海滩并没有因 抗战的胜利而天开云散。在乌云笼罩下,熊佛西勇敢地在报刊上发表文章,驳斥“裁撤 剧校”的种种谬论,与文化界知名人士联名发表公开信,反对“裁撤剧校”,坚决支持 学生的护校斗争。学校保留下来了,校长顾仲彝被逼走了,田汉、洪深等力举熊佛西任 校长,他又一次在风波中挑起了这副重担。然而他面临的是专制统治、社会黑暗,扣发 经费、不给校址、通辑学生的事情接踵而来。“教职工则当空卖绝,不能得一饱。”( 注:《遗爱在心总难忘——原四川省剧校在蓉校友集合追念熊佛西校长纪实》,《戏剧 艺术》1982年第2期)熊佛西和大家一样穷困潦倒,和师生团结苦干,靠每周举行公演卖 艺得来几文钱,买点山芋熬稀饭糊口度日,如此困境一直延续到上海解放。
上海解放了,熊佛西满怀豪情地写下了“从头学起,从头做起”八个大字,意气风发 地以新的思想、新的举措来创办新的戏剧教育。他尽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立和完善 戏剧教育的体制、教师队伍,从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学体制、剧场和图书馆等方面 进行了全面的改造和建设,为社会主义的新型教育作出了他特有的贡献。
在漫长而崎岖的戏剧教育的征程上,熊佛西义无反顾地走过来了,立下了一座令人瞩 目的丰碑。
大胆开拓和锐意创新的精神
人们在生活中,都会受到特定的文化模式的制约,凡事来了都习惯按常规走路,若要 突破这个模式,就必须具备开放的文化心理,在价值观念上、生活和工作方式上有个根 本性的转变。1922年,熊佛西进“艺专”,拥护“国剧运动”,主张戏剧系办成戏曲科 班;拥护新兴戏剧,主张戏剧系办成新兴学府。戏剧系应何去何从,年轻的系主任熊佛 西不以自己的观点来决定办学方向,而是走民主的道路,组织师生进行辩论,这表现了 他的胸怀与气魄。管理上的新观念、新做法经过辩论,使大家认定戏剧系应是训练各方 面人才的大本营,是新兴戏剧的实验中心。确定了办学的方向后,熊佛西一切从实践出 发,探索着新兴话剧与传统戏曲相结合的新路子、新体制。
“艺专”戏剧系在城里办学,定县农村该如何办戏剧教育?他深入农村后,敏锐地感到 教育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学校式的,一种是社会式的。社会要进步、要发展,非重视 社会式的教育不可,而戏剧又是进行社会教育的最好方式,它能在娱乐中给人以教育。 在农村“戏剧简直是农民的唯一教育”。(注:熊佛西《大众化之实验》,《熊佛西戏 剧文集》,上海文艺出版社2000版)为了充分发挥戏剧社会教育作用,在内容上他创作 了一批“农民剧本”;在形式上根据农民看戏剧的习惯创建了农村露天剧场,创造了一 套演出方法,很有效地通过戏剧给农民以新的思想文化教育。在学校式的教育方面,受 条件限制,不能办戏剧学校,他就开办戏剧培训班,将那些对戏剧有浓厚兴趣又有表演 才能的农村青年,招来培训,培训后回到村里去组织农村剧团,这方法很有效,很快农 村剧团在定县遍地开花,掀起了一个新兴的农民戏剧运动,使戏剧大众化实验有了新的 开拓、新的发展。左联一开始就把大众化当作文艺运动的中心问题,号召全体盟员到农 村、到社会的底层中去,去普及革命文学,但左联的戏剧大众化,还只是为大众写戏, 到大众中演戏,演戏给大众看。而熊佛西是教会农民写戏、演戏,农民与农民、演农民 ,演给农民看,这是彻底的大众化,是大众化的深入发展。熊佛西的创新成果在农村开 辟了戏剧大众化的新天地,在中国戏剧教育史上创建了一种崭新的模式。
抗战期间,熊佛西在动乱中创办了四川省戏剧教育实验学校。形式的急剧变化催生了 他的新理念:“戏剧在战时是锋利的战争武器,在平时是有力的教育工具。”(注:熊 佛西《五年来的抗战戏剧》,同上)“这个学校不是一个传统的学校。它是适应抗战需 要的一个新兴社会教育的机构。”“它是后方抗战宣传的一个枢纽,也可以说这个学校 的成立,对于我们自己是一个战时教育的建设,对于敌人是一个文化炸弹的还击!”(注 :转引熊佛西研究小组《熊佛西传略》,《现代戏剧熊佛西》,中国戏剧出版社1985年 12月版)在风雨飘摇中,熊佛西没有关起门来办学,让学生只坐在教室里上课,而是拉 出去,担负宣传抗战的责任。他们组织剧团在城里公演,激发民气;到农村巡演,唤醒 民众;到部队去演出,鼓舞士气。学生在演出中学习专业,学习社会,学生与教师连成 一气,社会与学校打成一片。由此我们看到,熊佛西对抗战时的戏剧教育有着新的思路 ,教育完全与社会的抗战洪流融合在一起,充分发挥了戏剧的战斗武器作用。
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
熊佛西深知戏剧是要靠对戏剧教育有兴趣、有能力、有责任心的人来办,所以必须爱 惜人才、尊重教师。学校是以教学为主的,教学是以教师为主的,要办一个高水平的学 校关键是建立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在农村,无论是在平时,还 是在战时,他都荟萃了一批戏剧精英,像曹禺、陈白尘、欧阳予倩、叶丁易、靳以、杨 村彬、佘上沅、陈治策等,都曾在他任校长的学校里任教。他还广泛地聘请名演员和国 外艺术家来校讲课或演出,多方招贤纳士,这既充实了教学力量,又活跃了艺术空气和 艺术气氛。社会上的许多新鲜东西及时地进入了课堂,增强了戏剧教育的活力,使学校 与社会息息相通。
学校是培养人的地方,学生是主体。熊佛西爱学生是有名的,对学生讲话都说“我的 孩子们”,这说明他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子女一样的爱,是一种真挚炽热的爱。有的学生 没有经济来源,无法上学,他就用自己的薪金供他们读书;有的进步学生遭到反动当局 迫害,他就冒着风险把他们保护起来,转移出去;学生没有蚊帐,他出钱买;学生食堂 缺粮食,就将自己家里的存粮送给食堂。作为教授、校长,熊佛西在戏剧教育史上树立 了高尚的师德风范。
熊佛西在办学过程中,处处表现了他对个人的承认与尊重。教育是树人的工程,在当 时束缚人性的封建伦理道德虽然经历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冲击,但作为旧的文化意识, 不是一两次运动就可以洗刷干净的,它还会顽强地以各种形式积淀在人们的文化心理之 中,一遇上实际问题,就以共性淹没人的个性。熊佛西不然,凡事都要考虑人的个性。 在“艺专”戏剧系时,师生对办学方向分歧很大,他就通过辩论让大家充分发表了个人 看法,结果大多数人的意见一致了,还有极少数人不一致,他也不将大多数人或系主任 的意志强加于极少数人,而让少数人自由选择留下或离去。熊佛西这样做,不是一个简 单的方法问题,而是能否尊重个人的自主性、主体性的文化观念问题。
“以广博容纳之精神,树立研究与思想之自由”,这是熊佛西的办学原则,所以他主 办的戏剧学校是一片自由的天地,人是独立自主的,是自由的,不是依附别人的。今天 还有学生这样回忆着:“在那四川充满黑暗统治的国统区里,四川省剧校好像一小块民 主自由的特殊领地。这和熊先生贯彻他一向主张的‘教育民主’、‘学术自由’的办学 原则分不开。”(注:陈独秀《东西民族根本思想之差异》,《青年杂志》1915年1卷4 号)在课堂上各种学派的理论都可以讲授,在图书馆里各种书籍都可以阅读。当时,当 局派进学校的训育主任发现一位学生读《资本论》,没收了他的书。熊佛西听后,便以 校长的名义命令他把书还给学生。他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社会活动,这既锻炼了学生的能 力,增长了见识,也保护了作为一个人所应有的权利。有时学生的活动引起当局的注意 ,甚至要追捕学生,他不顾安危,挺身而出保护学生。他不是一个革命者,做这些事不 是从政治立场出发,而是出于对人的尊重,看不得那些践踏人权、剥夺人的信仰自由、 思想自由和行动自由的举动在学校里出现。熊佛西在当时就认识到,学校是树人的,教 育必须树人,并提倡以个性树人,确立人的自由独立的人格,因此有了这种对“人”的 认识的教育才是真正以“人”为本的教育,是真正的培养人、解放人的教育,这就在尊 师爱生的基础上更深入了一步,前进了一步。这一步是中国戏剧教育史上破天荒的第一 步,它与世界先进文化同步,是具有深远意义的一步。
今天,当我们跨进21世纪,用先进的文化观念来审视这座丰碑时,会欣喜地发现,它 不仅记载着一代名人在教育征程上跋涉的足迹,书写着一段轰轰烈烈的历史,而且还让 我们看到了熊佛西戏剧教育思想的开放性和先锋性。他敢于走前人未走过的路,为中国 戏剧走向世界、与世界接轨立下了汗马功劳。
论文录入:guoxingxing    责任编辑:guoxingxing 
  • 上一篇论文:

  • 下一篇论文: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