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 网站首页 | 名校推荐 | 小学试卷 | 初中试卷 | 高中试卷 | 免费课件 | 免费教案 | 如何获点 | 
  | 教育教学 | 免费论文 | 网站留言
您现在的位置: 名校试卷网 >> 文史论文 >> 文化研究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构建科技期刊的“哥本哈根精神”           ★★★ 【字体:
构建科技期刊的“哥本哈根精神”
作者:佚名    论文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12-5    

摘要:平等精神、自由精神、合作精神是“哥本哈根精神”的核心,构建科技期刊的“哥本哈根精神”对真正实现科技期刊传播科学思想、引发科学创新及推动科学进步的功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结合编辑工作实践,从平等精神、自由精神、合作精神3个方面阐述了科技期刊“哥本哈根精神”的构建。

关键词:科技期刊;哥本哈根精神;科技期刊功能

Building Up of “Copenhagen Spirit” for Science & Technology Periodicals//Gong Fuman

Abstract  Equality, freedom and cooperation are the core of “Copenhagen Spirit”, building up of “Copenhagen Spirit” for science & technology periodical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realizing transmitting scientific thought, stimulating scientific innovation and impelling scientific advance. This essay, integrated with editorial practice, expounds the building up of “Copenhagen Spirit” for science & technology periodicals in equality, freedom and cooperation.

Key Words  Science & Technology Periodicals; Copenhagen Spirit; Function of Science & Technology Periodicals

Authors address  Editorial Board of Hen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454003, Jiaozuo, Henan,China

 

    “哥本哈根精神”是丹麦哥本哈根波尔研究所创始人尼耳斯·波尔思想的一种表述,即“平等、自由地讨论和相互紧密地合作的浓厚学术气氛”。平等精神、自由精神、合作精神三位一体,构成了“哥本哈根精神”的精华和核心[1] 。“哥本哈根精神”是科学研究活动内在精神特质的准确体现,因而被科学共同体奉为圭臬。

    笔者认为,科技期刊要真正实现其传播科学思想、引发科学创新及推动科学进步的功能,要在实现我国“以自主创新为着力点,努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宏伟战略目标中发挥应有的作用,需要构建科技期刊的“哥本哈根精神”。本文结合科技期刊编辑出版工作实践,从平等精神、自由精神、合作精神3个方面对科技期刊“哥本哈根精神”的构建作一阐述。

1  平等精神

    科技期刊是以作者、编辑、审稿专家、读者为基本点的多种关系的组合,各种关系的价值决定了科技期刊的价值[2]。科技期刊只有崇尚平等,努力张扬平等精神,才能使科技期刊出版系统中诸因素发挥出最大潜能,才能呈现各种关系价值的综合效应,从而形成科技期刊的核心竞争力。

    科技期刊的平等精神主要体现在以下4方面:

    第一,编辑与作者平等。编辑与作者平等,要求将科技期刊真正办成一个编辑与作者平等对话的平台,而不是一个只由编辑唱独角戏的剧场。一篇论文在其创作过程中,思维的主体是作者,一旦到了期刊编辑部,思维的主体就变成了编辑[3]。编辑与作者只有相互尊重对方权利,实现平等对话,才能形成有利于科技期刊发展的良性互动局面。

    第二,作者与作者平等。当前科技期刊界重视名人效应的倾向是存在的,表现为对知名人物的稿件迁就附和,而对年轻作者的稿件却百般刁难,使得一些年轻作者失去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这是有悖于平等精神的。科技期刊编辑要注意,科学创新除了具有积累特性,还有超跃特性,所以,科技期刊需要建立科学有效的审稿机制,而科技期刊编辑则需要树立稿件质量面前人人平等的理念。科技期刊的平等精神要求编辑对年轻作者应多一份爱护,多一份对科学研究成果的期待。

    第三,编辑与审稿专家平等。科技期刊约请专家审稿目的是请专家从专业角度对稿件价值作出评价,来为编辑选稿提供帮助。在精神层面,编辑与审稿专家应处于平等地位,否则编辑就会因不能深入了解审稿专家而导致审稿专家选择的失误,或者会因心存过多的敬畏而不能准确领会、把握专家审稿意见所包含的信息[4]。

    第四,期刊内部平等。真正合格的科技期刊编辑不是一个简单的编排工作者,而是科学共同体中使科学工作达到完善的人[5]。科技期刊内部可以有权威,但不能有霸气,决不能让那种等级森严的官场风气成为科技期刊编辑部的主流理念,它只能会成为科技期刊编辑人格的桎梏。

2  自由精神

    科学研究活动的本质是自由的,科技期刊只有信奉自由、追求自由的精神,才会使科学创新过程中的一切批判性思维方式得到切实的保护。科技期刊编辑在选择、完善文稿的过程中,要慎重对待那些非主流观点,在没有切实的反证依据的情况下,应该允许作者坚持自己的观点,编辑决不能强迫作者放弃自己的观点而去认同大多数人的所谓主流观点。科技期刊的自由精神要求编辑通过对学术话语权的撑控,给予科研人员足够的精神自由,以防止学科领域内多数人观点对少数人观点的霸权和暴力,防止对“另类”研究活动的毁灭,从而使科学研究者的创造张力得到最大化的释放。

    科技期刊自由精神的培育有以下2个切入点:

    第一,对作者权利的尊重。同行评议是科技期刊对稿件进行专业把关的惯例,然而在当前科学发展多元化的情况下,专家的意见必然存在着相对性。一个与稿件实际价值靠近的审稿结果,才是对作者科学创造活动最好的尊重:所以,编辑在评判文稿的过程中要尽可能地给予作者行使申诉文章观点权利的机会[6,7]。科技期刊编辑应该认识到,在科学发展史上,有许多新理论、新观点在刚一提出时并不被学术共同体所接受和承认,而新成果的诞生遭到科技期刊编辑压制或误判者也不乏其例[8]。值得强调的是,科技期刊编辑不应当把作者科学首创权的竞争看作是个人名利之争,这种竞争符合科学发展的内在机制,是个人利益与社会需要相一致的体现,是对在科技领域真正做出创新贡献的人的承认和尊重[9]。

    第二,开设争鸣性栏目。科技期刊开设争鸣性栏目不仅是发挥刊物学术导向作用的必要措施[10],而且也是刊物自由精神的直接体现。科技期刊应是一个开放的学术园地,它通过引发人们对所刊载的研究成果进行广泛深入的交流、探讨、争鸣,来为进行新的探索做好准备[9]。不少科研人员通过学术争鸣达到了增长见识、加强团结的目的[11,12]。可以认为,正是通过科技期刊的学术争鸣,理论得到锤炼,思想碰出火花,方法受到洗礼,学术共同体不断地从相对真理逼近绝对真理[13]。科技期刊学术争鸣的开展,需要编辑在社会责任感的基础上,坚持服从真理、求同存异的原则。科技期刊编辑的责任是将有社会价值和学术价值的科研成果推向学术界和社会,使之推动科学研究以发现真理,而不是以权威自居裁决文章的理论是否是绝对真理而决定其“生”与“死”[14],因此,科技期刊编辑对不同的学术流派要用科学的态度看待,要有海纳百川的人格魅力,采各家之长,吸收各家精华[15]。

3  合作精神

    合作精神是一种希望与人合作并善于与人合作的稳定的意识倾向。科技期刊的出版通过对作者、编辑、审稿人、读者等相关主体的价值集成从而实现其价值放大作用,合作精神应是科技期刊精神的重要特质之一。

    科技期刊的合作精神由以下几方面来体现:

    第一,编辑与作者的合作。科技期刊编辑的劳动与作者的劳动之间存在着能动与被动、超前与滞后、隐匿与显现的关系[16]。编辑只有把作者关系放在战略高度上去对待,对作者的投稿动机进行分析,系统地了解他们的群体特征、群体目标和需求,才能有的放矢地做好服务[17],同时,编辑也需要作者的关心、理解、信任、支持和高度配合[18,19]。在编辑与作者之间建立起平等、和谐、融洽的协同关系,从而充分调动编辑与作者的积极性,是办出一份符合作者、编辑、读者乃至社会等多方要求的高水平刊物的基础。

    第二,编辑之间的合作。编辑资源是一种具有能动性的资源,其效率的发挥、保持和提高有赖于编辑内部良好的合作氛围[20]。合作意识对科技期刊编辑个人的行为有着强有力的制约作用,同时它可以决定编辑群体行为的方向,并最终决定了科技期刊传播信息的有效性、时效性、规范性和可持续性[21],因此一个有着共同目标、共同价值观、共同行为准则且富于创造力的编辑部对科技期刊的发展十分关键[22]。科技期刊编辑之间的合作一方面要求编辑个体要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努力培养集体意识,极力调节合作关系;另一方面,科技期刊领导者应倡导推行人本管理,要以挖掘编辑人力资源潜力为中心,正确处理和协调期刊内部的人际关系[23,24]。

    第三,编辑与审稿专家的合作。科技期刊编辑与审稿专家是一种以互信为基础的合作关系,编辑在审稿过程中应注意通过与审稿专家的协同,来排除一切不利于审稿的因素,发掘有利于审稿的因素。同行竞争造成的互贬,学术流派之争,科研中的现实压力,都可能造成审稿人与编辑审稿动机的差异,从而导致对稿件的错审[25]:因此,加强评审专家信誉制度的建设,健全审稿专家资格审查制度,建立标准化的审稿程序,进一步明确审稿专家的名与利,对切实提高审稿质量意义重大[26],它使编辑与审稿专家之间的合作更具理性张力。应该特别强调的是,在与审稿专家的合作中,科技期刊编辑既要防止自我膨胀的趋势和倾向,也要防止过分依赖审稿专家的倾向[27]。

    第四,编辑与读者的合作。读者阅读科技期刊的动机和目的一是掌握最新科技动态,二是更新知识结构,三是与编辑、作者及其他读者进行交流[28]:所以,科技期刊编辑既要成为作者的得力伙伴,又要成为读者可以信赖的代理人[8]。科技期刊要建立有效的信息传递机制,尽力降低编辑与读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29],要在准确的读者定位前提下,从内容选择、栏目设置、包装设计、出版时间、售后服务等方面强化读者意识,最终达到全面满足读者需求的目的[30,31]。

4  结  语

    由以上阐述可以认为,科技期刊“哥本哈根精神”的构建是科技期刊充分实现其社会价值的现实路径,也是当前科技期刊在严峻的竞争环境中获得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必然选择。科技期刊“哥本哈根精神”的构建,需要科技期刊编辑在办刊过程中正确理解“平等精神”“自由精神”与“合作精神”的深刻内涵,需要科技期刊编辑不断提高把握、驾驭新形势下科技期刊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的能力,更为重要的是,科技期刊编辑要具有强烈的事业心与使命感,这是新时期科技期刊编辑不辱使命的基本前提。正如国际期刊联盟2002年亚太地区期刊会议(FIPP)主席D·库姆菲尔德所言:“在面向未来之际,至关重要的是,能够达到成功彼岸的出版物,总是出自有创见的、有可信度的、有胆识的出版人之手。”[32]

5  参考文献

[1]  杨福家.什么是“哥本哈根精神”?[C]//夏中义.大学人文读本.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  韩志伟.科技期刊效益链新析[J].编辑学报,2003,15(6):391-394

[3]  王蓉嵘.科技编辑的逆向思维[J].编辑学报,2005,17(4):235-237

[4 ]  徐前进.编辑工作的经历与感悟[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6,17(3):492-494

[5]  姜联合.编辑肩负培养作者的任务——兼谈编辑为作者提供学科研究动态的体会[J].编辑学报,2002,14(2):124-125

[6]  王  红,冷怀明,张大春,等.科技期刊稿件退修中编辑的工作与责任[J].编辑学报,2003,15(4):270-271

[7]  王大锐,王  华,单东柏,等.国内外一些科技期刊对待投稿者方式比较与启迪[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6,17(2):247-249

[8]  胡传焯.现代科技期刊编辑学[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9]  鲁  星,翁永庆.对当前科学技术期刊的几点认识[J].编辑学报,2003,15(1):1-3

[10]  游苏宁.科技期刊应引导并开展学术争鸣[J].编辑学报,2004,16(5):324-326

[11]  杨世高,慕容冰.开展学术争鸣,弘扬科学精神——《热带地理》开辟“争鸣园地”栏目的体会[J].编辑学报,2002,14(5):367-369

[12]  于双成,张云秋,伦志军.倡导和推进学术评论是科技期刊之神圣职责[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6,17(1):107-108

[13]  张保生.学术评价的性质和作用[J].学术研究,2006(2):10-15

[14]  阎西林.编辑审选活动的地位及认识特征[J].编辑学报,2003,15(6):395-396

[15]  刘明寿,田振东,赵智岗.从编辑的角色定位谈青年编辑的素质培养[J].编辑学报,2005、17(4):302-304

[16]  李燕文,郑琰,王国栋,等.编辑劳动与作者劳动的辩证关系[J].编辑学报,2004、16(6):394-396

[17]  沈  芸.浅析投稿动机与优化控制[J].编辑学报,2002,14(3):164-165

[18]  王汉熙.从工程需要中提炼报道选题之实践[J].编辑学报,2002,14(3):160-161

[19]  吕建辉.论编者、作者、读者的和谐相处[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6,17(3):458-460

[20]  余党会,邓晓群,沈志宏,等.编辑部内外部人际关系氛围的建设[J].编辑学报,2003,15(4):297-298

[21] 张传喜,王检彦.试论期刊社社域文化的建设[J].编辑学报,2002,14(1):9-11

[22]  周  哲.增强竞争力  推动科技期刊可持续发展[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6,17(1):102-104

[23]  陆宜新.科技期刊编辑部的人本管理[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5,16(3):304-306

[24]  于洪飞.简论期刊文化策划的应对策略[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6,17(3):360-363

[25]  黄劲松,杨  兵.单盲法审稿的缺失与优化[J].编辑学报,2004,16(3):178-179。

[26]  朱美香.遏制审稿失范  提高审稿质量[J].编辑学报,2004,16(3):180-181。

[27]  史  红,包务业,游苏宁.中国科技期刊发展中的有关问题探讨[J].编辑学报,2005,17(5):313-316

[28]  李若溪.科技期刊传播系统要素分析与创新[J].编辑学报,2002,14(1):4-6

[29]  邓丽琼,刘建滔.科技期刊编辑工作中的信息不对称[J].编辑学报,2004、16(2):79-81

[30]  熊继梅.如何强化科技期刊的读者意识[J].编辑学报,2003,15(1):63-64

[31]  胡  青.国外科技期刊办刊理念——强化读者意识[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5,16(4):579-580

[32]  刚  元.国际期刊联盟召开2002年亚太地区期刊会议[J].编辑学报,2002,14(3):232

 

宫福满1  刘勇2

(1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编辑部,454003,河南焦作;2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编辑部,400065,重庆)

* 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04-GH-062)

论文录入:guoxingxing    责任编辑:guoxingxing 
  • 上一篇论文: 没有了

  • 下一篇论文: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