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读上博藏楚竹书(二)札记(贰) | |||||
作者:佚名 论文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12-14 ![]() |
|||||
![]() ![]() ![]() 《从政》(甲篇)简十二 整理者释 周凤五认为:“唯”当读为“虽”。 李锐认为: 徐再国认为:原书隶作从人、臼、戈、言,基本可从。考虑到“齿”字战国文字或从齿,之声(郭店简《唐虞之道》5),所从“齿”旁与 何琳仪认为: 全按:何琳仪改释简12的 “庸行”连文,见于《易·乾》及《礼记·中庸》,相互比较对于理解这段简文有帮助。 《易·乾》: 九二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何谓也?子曰:龙德而正中者也。 庸言之信,庸行之谨。闲邪存其诚,善事而不伐,德博而化。《易》 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君德也。 孔颖达《正义》曰: “庸言之信,庸行之谨”者,庸谓中庸。庸,常也。从始至末,常言之信, 实常行之谨慎。“闲邪存其诚”者,言防闲邪恶当自存其诚实也。“善事而 不伐”者,谓为善于世而不自伐其功。“德博而化”者,言德能广博而变化 於世俗。 《礼记·中庸》: 庸德之行,庸言之谨,有所不足,不敢不免,有余不敢尽。 郑氏注: 庸,犹常也。言德常行也,言常谨也。圣人之行,实过于人。有余不敢尽,常 为人法从礼也。 孔颖达《疏》: 庸,常也。谓自修己身常以德而行,常以言为谨也。 简文的“庸行不倦,持善不厌”,当与“庸行之谨”、“庸德之行”及“善事而不伐”类似。庸行,就是庸德之行。“庸行而不倦”,也就是自修己身常以德而行不知倦怠。与之对应的善,即善事。“持善不厌”,意即行善于世而不知道满足。此乃盛德之至也。 《列子·说符篇》:“宋人有游於道,得人遗契者,归而藏之,密数其齿,曰:吾富可待矣。”《墨子·公孟》:“是数人之齿,而以为富。”俞云:“齿者,契之齿也。古者刻竹木以记数,其刻处如齿,故谓之齿。《易林》所谓‘符左契右,相与合齿’是也。”[vi] 刻齿记数或记事,这大概是文字产生前后比较流行的一种方式。“识”字从齿,似乎保留了比较原始的结构。简文中的这类字,值得我们注意、挖掘。 《论语·为政》: 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 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诗·大雅·皇矣》:帝谓文王,予怀明德,不大声以色,不长夏以革。不识不知, 顺帝之则。 这两段记述,似有助理解简文后半的确切含义。“虽世不识”与“虽百世可知”句式类似,意思相反。“虽世不识,必或知之”与“不识不知”也正好对应。孔颖达《疏》“不识不知”为“其为人不记识古事,不学知今事”。如“识”为知,则后一“知”也有理解为“觉”者,即不知不觉。[vii]简文“虽世不识,必或知之”,似可理解为:虽然后世不一定能记住这些事,但毕竟现在有人知道。或者是虽不为世人所知,但毕竟有人觉察到。 此句连起来,大意就是说:自修己身常以德而行不知倦怠,行善于世而不知道满足。此种盛德尽管不为世人所知,但毕竟有人觉察到。 二、大子侧听,数 《昔者君老》简1 整理者认为 全按,此字有可能是从酉,从口,从告,即酷字。告形上部多出一画,有两种解释。一是战国文字或楚文字的告中竖笔每每向左撇出一画,多出的一画可能是代表撇出者。如《古玺汇编》5479的“窖(从土)”,郭店楚简《穷达以时》简11的“告”,包山楚简137反的“造”,包山楚简124、125反、150简的“酷”等。二是饰笔或羡画,无义。如包山楚简2、278反、郭店楚简《成之闻之》5、《语丛》1·2等简的“命”下多出“二”。中山方壶“反(左从双人旁)”字“厂”下“又”上多出“一”。中山圆壶“送”字中间多出“二”等。酷,溪母觉部。叩、口,溪母侯部。三字双声。酷从告声,告或作叫。[viii]叫、敂均从丩声,而敂为叩古文。 [i] 周凤五《读上博楚竹书〈从政(甲篇)〉札记》,《简帛研究》(03/01/10), http://www.bamboosilk.org/wssf/2003/zhoufengwu01.htm [ii] 李锐《上博馆藏楚简(二)初札》,《简帛研究》(03/01/06), http://www.bamboosilk.org/wssf/2003/ [iii] 徐再国《上博竹书(二)文字杂考》,《简帛研究》(03/01/14), http://www.bamboosilk.org/wssf/2003/xuzaiguo02.htm [iv] 何琳仪《沪简二册选释》,《简帛研究》(03/01/14), http://www.bamboosilk.org/wssf/2003/helinyi01.htm [v] 黄德宽《「战国楚竹书」(二)释文补正》,《简帛研究》(03/01/21), http://www.bamboosilk.org/wssf/2003/huangdekuan01.htm [vi] 引自新编诸子集成《墨子閒诂》416页,中华书局,1986年。 [vii] 《十三经今注今译》329页,岳麓书社,1994年。 [viii] 《淮南子·览冥》:“庶女叫天雷电下击。”《太平御览》六十引叫作告。可参考高亨纂著《古字通假会典》726页,齐鲁书社,1989年。 |
|||||
论文录入:guoxingxing 责任编辑:guoxingxing |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简介 | 下载帮助 | 充值点数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