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民之父母》簡1「」字再議 | |||||
作者:佚名 论文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12-14 ![]() |
|||||
![]() ![]() ![]() ![]() 楚系文字有種「
[1] 馬承源主編《上海博物館所藏竹書(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12)頁154-155 [2]楊澤生〈《上海博物館所藏竹書(二)》補釋〉,簡帛研究網,(03/02/14),http://www.bamboosilk.org/wssf/2003/yangzesheng02.htm [3] 何琳儀〈長沙銅量銘文補釋〉《江漢考古》1988.4 頁99、黃錫全《湖北出土商周文字輯證》頁192注10、劉彬徽《楚國青銅器研究》頁349(七十二) [4] 「曰」形或訛成「甘」形 [5]何琳儀《戰國古文字典》頁1460 [6] 史樹青《長沙仰天湖出土楚簡研究》(群聯出版社,1955.6)頁26、郭若愚《戰國楚簡文字編》(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1992)頁107 [7] 蘇建洲〈說包山木牘的「糸與」〉,簡帛網站-網上首發(2003.1.1)http://www.bamboosilk.org/wssf/2003/sujianzhou01.htm [8] 此字黃錫全先生以為是「皆」字異體。但「皆」,見母脂部與今本的「孔」,溪母東部,韻部遠隔,茲不取其說,〈讀上博楚簡(二)劄記 (壹)〉,簡帛研究網,(03/02/25)http://www.bamboosilk.org/wssf/2003/huangxiquan01.htm 。楊澤生先生贊同整理者釋為「巽」,但具體解釋不同,可以參考,楊澤生〈《上海博物館所藏竹書(二)》補釋〉,簡帛研究網,(03/02/14),http://www.bamboosilk.org/wssf/2003/yangzesheng02.htm [9] 李家浩〈包山二六六號簡所記木器研究〉《國學研究》第二卷 頁544、何琳儀《戰國古文字典》頁1460 [10] 黃綺〈論古韻分布及支、脂、之是否應分為三〉《河北大學學報》1980.2 頁74。方孝岳先生亦有相同意見,〈論諧聲音系的研究和「之」部韻讀〉《中山大學學報》1957.3 頁85。亦見顏世鉉先生〈郭店楚簡散論(一)〉《郭店楚簡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107 [11] 馬王堆漢墓帛書整理小組編:《馬王堆漢墓帛書》(肆) 頁66 [12] 王志平〈簡帛叢札二則〉《簡帛研究》第三輯 頁130 [13] 《朱德熙古文字論集》頁31-32 [14] 高亨、董治安編《古字通假會典》頁473 [15] 高亨、董治安編《古字通假會典》頁407 [16] 〔宋〕陳彭年等《宋本玉篇》(北京:中國書店,1983)頁16 [17] 釋空海《篆隸萬象名義》(北京:中華書局,1995)卷3下 [18] 〔遼〕釋行均《龍龕手鏡》(北京:中華書局,1985)頁436 [19] 〔清〕畢星海《六書通摭遺》收錄於《訂正六書通》(上海:上海書店,1996四刷)頁463 [20] 朱德熙、裘錫圭〈戰國銅器銘文中的食官〉《朱德熙古文字論集》頁87注6、裘錫圭〈釋殷墟卜辭中與建築有關的兩個詞-「門塾」與「 [21] 裘錫圭〈釋殷墟卜辭中與建築有關的兩個詞-「門塾」與「 |
|||||
论文录入:guoxingxing 责任编辑:guoxingxing |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简介 | 下载帮助 | 充值点数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