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 网站首页 | 名校推荐 | 小学试卷 | 初中试卷 | 高中试卷 | 免费课件 | 免费教案 | 如何获点 | 
  | 教育教学 | 免费论文 | 网站留言
您现在的位置: 名校试卷网 >> 文史论文 >> 人物研究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重读孔乙己           ★★★ 【字体:
重读孔乙己
作者:佚名    论文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12-5    

●鲁迅先生的《孔乙己》是进入教材的名篇。我在计算机取代齿轮的时期意识到,很久以来,我们对这个名篇的理解有误。至今多数教师仍沿用着过去的误读误导。

    至今记得老师讲解《孔乙己》,说这部作品写科举制吃了孔乙己。讲《祝福》,便说封建礼教吃了祥林嫂。说鲁迅先生通过对孔乙己、祥林嫂悲惨命运的描写,深刻地批判了吃人的科举制和封建礼教。近十多年,看到新兴生产力在改变世界,由此重新审视二十世纪前后中国遭遇工业时代冲击发生的变化,我逐渐意识到,教科书中关于《孔乙己》的解释,恐怕有误。

    《孔乙己》是中国最早的白话小说之一。早先读文学史,看到1917年“文学革命”喊出“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我便以为中国使用白话文是从那时开始的。后来才知,1903年12月林白水就在上海创办了《中国白话报》,1904年3月陈独秀在安庆创办了《安徽俗话报》,同年8月北京有了《京话日报》。所谓“俗话”、“京话”,就是“白话”。

    为什么会在二十世纪的黎明出现白话文报纸?百年前中国涌现的现代报业,是与西方工业对中国的冲击以及洋务运动发展出中国近代工业相联系的。以北京为例,1888年清廷在西苑(今中南海)建电灯公所专供皇宫使用,这是北京电力工业之始。1895年唐(山)胥(各庄)铁路延伸到北京丰台,京师首次通火车。1898年清政府成立大清邮政并办京师大学堂。进入1901年,清政府被迫与列强签订《辛丑条约》后,西方商品涌入京师市场,北京出现了几百家洋货店或附设洋货的店。在过去严禁开店铺的王府大街也出现了商业中心,最著名的就是位于王府大街八旗神机营的练兵场发展为东安市场,进一步就发展为“王府井商业一条街”。

    当初“王府井商业一条街”的发展,对京师民族资本实业的促进,某种意义上有如八十年后“中关村电子一条街”对高技术产业的促进。各种新事物的出现,吸引了当时先进的文化人热情投入,如鲁迅写的第一本著作并不是文学作品,而是与人合著的《中国矿产志》,那是中国第一部地质矿产专著,1906年5月11日出版。那时“鲁迅”这个笔名还没有诞生,作者署名为顾琅和周树人。

    我感觉鲁迅投笔写这部“矿产志”,意味着青年鲁迅对工业正在改变世界的关注,此种关注是鲁迅日后文学创作重要的世界观基础。这种世界观不只是看到改朝换代、军阀混战等政治因素,更看到了时代变迁,用当时的话说叫“变局”。如李鸿章就说过,中华遭遇“三千年未有之变局”。胡适则在1906年当过《竞业旬报》的主笔,这一年他15岁。

    1906年,中国的穷乡僻壤虽然还没有听说过“工业”一词,但生产、经营方式已首先在大都市发生了变化。从前人们习惯于从书本上了解世界,现在世界变了,人们需要从“月报”、“旬报”、“周报”、“日报”来了解最新的信息。报纸是面对大众、面对市场的,做生意需要登广告,如果用“之乎者也”登广告,读者就大大受限,白话文应运而生。清朝覆灭后,北京涌现出一个办报高潮,一时间报纸多达五六十种,居全国第一位。其中大部分是民办报纸,是与经济、文化密切联系的文化产业。

    我看到了这些才理解,1917年的文学革命倡导“白话文”是指文学也要用白话文来创作。最先出现也最典型的是新诗。当时那些讲求诗词格律的诗人与词人们读到胡适、郭沫若的新诗会如何感想呢?那大白话也是诗?

    可是,对不起,一个新时代出现了。那时擅长古典诗词的文人们并非艺术造诣不高,而是在中国同胞特别需要朝一个新时代跋涉前进的时候,他们未采用更大众的方式去与同胞共跋涉,反而被“艺术”捆住了手脚,以致被封闭在一个过去的时代。是新学以及白话文在报刊上出现了十多年后,培养了一批新学子和一代读者,影响和准备了一代渐渐觉醒的先进的中国人,才发生了1915年的新文化运动和1917年的文学革命。这其中深受影响的包括青年鲁迅,鲁迅才得以在1918年发表了中国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

    我以为,鲁迅先生写《孔乙己》的主旨,已然超越了批判(废除了14年的)科举制,而是批判——在一个新时代到来的时候——不肯跟着时代进步的知识分子。鲁迅先生的伟大不惟深刻地批判了与民主相悖的社会制度,还在于呼唤孔乙己、祥林嫂们自身的觉醒,锋芒甚至及于那些处于奴隶地位却安于“做稳了奴隶”的人们。人类历史上伟大而最具魅力的文学作品,其深邃均不惟批判社会,更着力于人的反省、批判和建设,不妨说这便是“以人为本”,呼唤人的解放。

    我由此想,今天计算机正在全球取代齿轮,互联网正使人类获得空前的资源共享,新世纪的中国教育亦需发生重大变革,譬如以大智大勇坚决革新中考、高考等考试评价制度,从根本上变教育的“选拔功能”为“造就功能”,力图使每个学生得到好处,这才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发展的新教育。文学艺术、文化建设,也需要在社会百业正孕育着重大迁变,人的精神世界发生诸多变化的基础上去肩负起自己的文化担当。重读孔乙己,再看看那些恪守着应试教育,以及别的领域中不肯与时俱进的人,您是否看到今日我们身边也有大大小小不少的孔乙己呢!

    (本文没有给《重读孔乙己》的“孔乙己”加书名号,这是指读《孔乙己》里的孔乙己这个人物形象。作者用意不仅在于指出教材中对这个名篇的讲解,已经误读误导了半个多世纪,更在于写出,我们在新世纪要重视时代变迁与时俱进,不要当孔乙己。)

论文录入:guoxingxing    责任编辑:guoxingxing 
  • 上一篇论文:

  • 下一篇论文: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