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 网站首页 | 名校推荐 | 小学试卷 | 初中试卷 | 高中试卷 | 免费课件 | 免费教案 | 如何获点 | 
  | 教育教学 | 免费论文 | 网站留言
您现在的位置: 名校试卷网 >> 农林论文 >> 渔业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鱼病的防治技术           ★★★ 【字体:
鱼病的防治技术
作者:佚名    论文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1-3    

   我国农业经济结构调整使得水产养殖业得到了迅猛发展, 养殖规模不断扩大, 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 但水产养殖病害和水产品质量问题也日益突出。长期以来, 我国水生动物疫病防治工作滞后, 加上水产养殖业千家万户分散作业,渔民质量安全意识淡薄, 使用传统的方法进行疾病防治, 药品单一, 滥用药物的现象时有发生, 甚至使用一些违禁药品,给水产养殖业健康持续发展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在水产养殖病害防治中推广健康养殖、采用综合防病措施、科学地选用渔药显得极为重要。
1 鱼病的综合防治
   鱼类发生疾病是病原、养殖环境条件和鱼类自身的免疫机制三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 对疾病的预防必须从消除病原, 改善、优化养殖环境和提高鱼体自身的免疫力等多方面着手, 采取相应的综合防治措施。
1.1 抓好池塘清整消毒
   鱼种放养前必须清除池塘淤泥和杂草, 加固池埂, 并充分曝晒, 加速有机物矿化。同时使用药物消毒, 杀灭致病菌和寄生虫卵。鱼种放养前10~15d, 用生石灰1 050~1 200kg/ hm2 彻底消毒。
1.2 鱼种放养前进行消毒处理
   在鱼种放养时实行严格消毒, 使鱼种不带有病菌或寄生虫入塘。可用30~50g/ L 的食盐水, 或8g/m3 高锰酸钾溶液浸泡鱼体, 具体浸泡时间视水温高低、药物浓度、鱼种体质而定。放养草鱼种最好进行草鱼“三病”灭活疫苗腹腔注射或浸泡免疫。平时定期做好水体消毒, 一般可用生石灰、二氧化氯等药物交替使用。做好有病早治、无病先防。
1.3 把握发病规律, 有的放矢地防治鱼病
   鱼病的发生具有一定的规律, 一般春季以细菌性鱼病为主, 夏季以寄生虫病为主, 秋季以暴发性鱼病为主, 冬季又以细菌性鱼病为主。根据鱼病发生季节和病原微生物情况, 适时采取抑菌药、杀虫药交替使用。
1.4 正确诊断病因, 做到对症下药
   鱼类一旦发病, 可通过肉眼、显微镜进行诊断, 根据典型症状查找病源, 并正确选用药物治疗。如遇细菌性或寄生虫多种病原体混合感染造成的疾病, 可交替使用灭菌、杀虫药物兼治。用药顺序一般杀虫药在先, 杀菌药在后。
1.5 注重生态防病, 实行健康养殖
   鱼病的发生和流行与生态环境密切相关, 因而生态防病是鱼病防治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今后的发展方向。
 1.5.1 适时放养鱼种。鱼种运输最适水温为10~15℃, 因而鱼种放养以冬季( 或春节前后) 为宜。此时鱼种操作、运输较为方便, 机械损伤小, 感染鱼病的机率低, 可减少鱼病的发生。
 1.5.2 实行科学混养。合理混养实际上减小了同一水体中易病鱼类的密度; 同时, 混养时各养殖品种所占据的生态位置不同, 对减少鱼类疾病具有积极作用。
 1.5.3 优化养殖环境。鱼类发病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既有自身的原因, 又有环境的因素, 因而改善环境条件, 是防治鱼病的重要技术措施。首先, 应改良水质, 在养殖过程中, 须经常加换新水, 改善生态环境, 增强抗病力。精养高产池塘宜配备增氧机, 随时开机增氧, 以防缺氧泛塘。其次, 科学饲喂, 做到合理施肥, 科学投饵。根据水质、天气、鱼类活动情况施用肥料, 保持水质肥、活、爽、嫩; 投喂优质新鲜饵料,并且坚持定时、定质、定位、定量的“四定”投饵法。第三, 推广使用中草药和微生态制剂防病。中草药来源广泛, 价廉效优, 毒副作用小, 不易形成药残, 在健康养殖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微生态制剂因无残留、无二次污染、不产生抗药性等优点, 能有效改善水质, 增强鱼体免疫力, 减少疾病发生, 在无公害绿色水产养殖生产中有良好的应用效果。
2 科学合理地使用渔药
   渔药是水产养殖病害防治中的必须投入品, 而且直接关系到水产品的食用安全和养殖环境的污染。近年来, 由于药残问题对我国水产品市场的冲击, 国家对整个渔药市场进行了全国性的整顿, 公布了一大批水产禁用药物, 如氯霉素、呋喃唑酮、孔雀石绿、硝酸亚汞等。随着国家统一的水产品质量标准的制定, 今后对渔药的生产和使用也将有更严格的规范。因此, 科学、合理、安全地使用渔药已成为水产养殖者必须考虑的重要课题。
 2.1 正确选用药物
   严禁使用未取得生产许可证、批准文号、产品质量执行标准的渔药; 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渔药; 禁止使用致癌、致突变作用的渔药; 禁止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渔药。渔药的使用必须按照《渔用药物使用准则》NY5070- 2002 和NY5071-2002 的规定执行。
 2.2 改进施药方法
    一是内服外用结合。内服与外用药物具有不同的作用。内服药物对体内疾病有较好疗效, 外用药物可治疗皮肤、体表寄生虫病等。对细菌性病宜内服、外用相结合。二是中西配合使用。中草药结合化学药品提高疗效, 起到互补作用。三是交替使用。长期使用同一种药, 会使病原体对药物产生抗药性, 应该使用同一效果的不同种药物。
 2.3 注意配伍禁忌
   药物配合使用, 能增加药效, 提高治疗效果; 但配伍不当, 将产生物理或化学反应, 导致药效降低或失效, 甚至产生副作用。常见药物配伍禁忌: 生石灰与敌百虫混用, 将产生毒性很强的敌敌畏, 致使鱼类中毒; 漂白粉与生石灰混用, 会使次氯酸离子在强碱性水中活力降低10 多倍; 磺胺药物不可与酸性药液或生物碱类药物混合使用; 化合药品及抗菌素不能与微生物制剂同时使用, 否则失效, 两者使用间隔要在3d 以上。另外, 还要注意药物的敏感性和针对性,如虾蟹类、鳜鱼、鲈鱼、鲶科鱼类、淡水白鲳等对敌百虫很敏感, 应慎用; 治小瓜虫病禁用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 用后不但无杀虫效果, 反而会促使小瓜虫形成胞囊进行大量繁殖, 致使病情更加恶化。
 2.4 慎用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如使用不当, 在杀灭病原体生物的同时, 还会抑制有益微生物的生长。由于微生态平衡中有益菌群的破坏, 会导致鱼体抵御致病菌的能力减弱。同时, 滥用抗菌药物, 使病原体对药物的耐药性增强, 施药量越来越大, 且效果不佳。因此, 在治疗鱼病时, 应有针对性地使用对致病菌有专一性的抗菌药, 而不应盲目采用广谱性的、对非致病菌有杀灭能力的抗菌药物, 以免伤害鱼体内有益微生物菌群。
 2.5 提倡生态防病
   积极推广使用微生物制剂和中草药进行鱼病防治, 推广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模式, 改善水体生态环境, 大力推广使用“三效”( 高效、速效、长效) 、“三小”( 毒性小、副作用小、用量小) 渔药。

论文录入:guoxingxing    责任编辑:guoxingxing 
  • 上一篇论文:

  • 下一篇论文: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